看过 荒野心家园(台) 🌕🌕🌕🌕🌑
挪威农场上一家小孩因为妈妈突然去世放弃homeschooling去学校上学的故事。因为他们家住在农场的经济前提就是妈妈作为摄影师的收入,所以现在只剩爸爸一个人,找了份工作就没时间教他们了。而且爸爸是英国人,虽然会说挪威语但教小孩还是有点心虚。他觉得带孩子搬回英国肯定要轻松一点,但妻子的大女儿在挪威上大学,不好留下她一个人。最后卖掉了农场换了个house,把小孩们送去上一周三天的学。小孩起初不擅长社交,后来适应良好,竟然主动要求一周上五天学。这个片子大量照片和影像素材都是妈妈生前拍的,他们一家伐木野餐种地喂羊的田园生活。她去世后的镜头主要讲卖掉农场、搬家、回英国看爷爷、开始适应上学生活。蛮喜欢杀牛和屠宰的那一段,很尊敬动物。另外4.5小时后要起床去机场然而我现在才洗完澡躺下,而且毫无困意。
书影音戏游
看过 全金属外壳 🌕🌕🌕🌕🌑
目前看过的五部库布里克里只有这部和《发条橙》比较说人话。《奇爱博士》可能是太困也可能太无聊,完全睡过去。不爱看战争电影,这个也不例外。前半部分嘴毒教官为越战训练新兵,边看边暗自揣测自己能不能存活,诡异地觉得可以。经历过军事化管理教育系统甚至军训、经历过没有尊严的学生时代的人,似乎轻易就能掌握在这种恶毒生态中生存的技巧。比较喜欢的一场戏是半夜所有人悄悄协作一人一击,暴打总是出错害他们受罚的同伴。从那一刻起道德就不复存在了,人只是想要活下去想要不受苦的机器,被霸凌的人当然很痛苦只能自杀。后面真的去了越战,主角因为被分到了战地记者职位而没有经历过多血腥场面。反而是嫖妓给我印象比较深,从15美元讲价到5美元,而且在场所有人都有份,黑人还会被白人推搡开,仿佛他理当万事优先。
在看 艾格妮捡风景:两年后 🌕🌕🌕🌕🌗
via阿拙。两年前的旧识和镜头里的新朋友,四面八方寄来的信和心形土豆。就知道《短岬村》里一闪而过的小猫不是偶然。
听过 Cosmos Giants 🌕🌕🌕🌕🌕
via巴瓦哈。喜欢Inner Space和(Wind from) Mount Everest这两首很有弹性的配器,不知道是不是电吉他。逛宜家的时候听的,给Luna塞了另一只耳机,但是是有线的,于是两个人在宜家走廊扮演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周一下午不上班的人也太多了,震撼)。
听过 extremology 极端者 🌕🌕🌕🌕🌑
I’ve got the plan for all这句词爱死,婕在《最终信仰》那会就写出you hold all the cards了,一款让我狠狠代了JCS的存在主义歌词。
在看 砂制时镜下的疗养院 🌕🌕🌕🌕🌕
via ly,四年多了终于。火车取消了所以没去影院看而是自己在家,等月底从西西里回来了去uitkijk再看一遍。
全程多次想起《镜子》,相似的梦境般摇摇欲坠的非线性碎片叙事,戏剧性的场景,在扭曲模糊的记忆中寻找自身的身份和意义。但显然《镜子》更私人更哲学味更塔可夫斯基,《沙漏疗养院》则充满我不了解的波兰历史文化references。
Józef不断穿梭的那个昨日世界,是父亲像薛定谔的猫一样虽生犹死的地方,疗养院充满太古典巴洛克的阴森置景,喧闹集市推门之间转眼就能成为空荡荡的破败蛛网鬼屋。里面的女人无论身份总是露出弧度完美的光洁乳房,和他的关系若即若离。其他人则像木偶,对他要么视若无睹要么执行设定好的程序。
是无法自拔的探寻,也是不得不停止的回望。太细地观看过去非常危险,很轻易就沉溺。
看过 Untitled Michael Powell and Emeric Pressburger Documentary
https://neodb.social/movie/71Mex9AMpB0o5zcO44NaRk
和诗晨。好久不来eye,真的离我好远,查了下日历上次来还是四月。但eye有不让人失望的俯瞰轮渡和Ij运河的美丽阳台。这部片子完全是马丁斯科塞斯对Powell和Pressburger这对18年电影搭档全部导演作品的literature review。160分钟加上马丁斯科塞斯讲话语气太monotonous了我困死,睡着三次,醒来发现还在滔滔不绝地边播电影片段边pre他的review。不过好玩的是发现《红菱艳》《黑水仙》都是他俩拍的,《偷窥狂》则是Powell单飞后自己拍的。最感兴趣的是《曲终梦回》,直译应该是《霍夫曼的故事》因为本来就是同名歌剧改编,就像《红菱艳》是请的专业芭蕾演员跳《红舞鞋》。这俩还挺爱搞舞台戏剧文本一体化电影的。
#书影音戏游
听过 ultraviolet heart machine 🌕🌕🌕🌕🌕
Spotify首页推荐。第一秒就捕捉到浓郁神婆气息,电子风格也和跳大神相得益彰,又脆弱又冷感又古典又实验。查了下主唱会很多种乐器而且classically trained。想起之前有很多人说尚雯婕的嗓子就像古典乐风格(褒贬含义都有),笑死,我听歌就是满世界找婕代餐罢了。
看过 孤寂午后 🌕🌕🌕🌕🌑
三点才出门错过所有原计划,直到坐上火车还没决定去哪。傍晚在乌特玩完也不想直接回家,顺路来了阿姆更顺路坐了轮渡,顺理成章看上了《孤寂午后》。我们p人是这样的,错过的都是早知如此,得到的都是意外。
其实eye上上个大展就是Albert Serra,但我既没看展览也没看他电影。今天这部倒还不错至少睡不着。
拍的是斗牛,巧的是这两天刚决定去安达鲁西亚玩,我聚精会神预习,仿佛去西西里前看《火山挚恋》和《心火》。其实看完都以为是虚构,但后来才知道是纪录片。也太精致了那个镜头,让人怀疑真实性。
很有毒男子气概,很美丽红底金线衣。一边是雄性动物你死我活轮轮见血,另一边男人必须要人帮忙抱起来才塞得进收腰赛服和长筒袜。场上却又是宽垫肩和永远高扬的头,一款究极表演。但牛倒是真的死了,还是虐杀。
看过 蒲公英 🌕🌕🌕🌕🌑
日本拉面宣传片,看简介预感会饿,于是两部电影间隙买了华夫饼,结果开头就挨台词骂:电影院不许发出薯片袋子声,再吃滚。(赞同,笑死还好我那时刚把华夫饼收起来。)
片子主线故事就是难吃拉面改造好吃拉面,单身妈妈面馆老板、被校园霸凌的小孩、牛仔硬汉货车大叔,日式喜剧经典夸张风格以及轻视女人真的累了。
旁线也都是关于吃,一些迷惑桥段有:日本意面礼仪培训不许吃面发出声音,但结尾大家吃作一团吸溜声如雷,老师也加入了。女老板和大叔约会会被夸像法国电影明星(哈哈日本人是不是就知道法国人,同理法国人是不是就知道日本人,建议锁死)。捕捞牡蛎的女孩喂中年男人吃牡蛎,划破了对方嘴唇鲜血滴在牡蛎肉上,我:?儿童色情违法。美食爱好者情侣接吻用生鸡蛋蛋黄代替舌头,撒盐和柠檬汁在胸前还蛮可爱。片尾是婴儿吮吸母乳,好吧确实也算吃。
看过 苏莱曼的故事 🌕🌕🌕🌕🌕
25岁几内亚难民在法国送外卖故事。每天早晨闹钟一响就打电话给收容所申请当晚居住权限,白天骑着单车穿梭在毫无自行车道规划的巴黎和公交车抢道,用每周120欧租来的账号送外卖,每次账号锁定就要跑到那个人店里让他帮忙人脸识别解封。送外卖种种遭遇自不必多言,最糟糕的还是法国外卖居然不给时薪而是按单计价。
前半部分凑钱给掮客换取自己的身份证件只是营造焦虑,但真正的恐惧是移民局面试。每天日夜不停背诵那个几内亚同胞教他的故事,但在现场被移民局一眼识破假话,迫不得已开始讲身世:童年的精神病母亲和送她走的爹,逃走的原因。
穿越沙漠、利比亚的监狱虐待、跨海偷渡在《我的船长》看过一遍,那么如今我们知道了相似逃亡路线难民的后续:在法国的生活没有变得更好,只是换了个地方新型奴役罢了。其实一代移民们又何尝不是,只是更隐蔽。
看过 唯一的家园 🌕🌕🌕🌕🌑
idfa 2024,电影节没看成但果然还是上院线了。大量素材剪成逻辑清晰的叙事,五年来以色列军方强拆巴勒斯坦山村以改建成军事训练基地的不断交锋过程。
期间有无数次抗议镇压和平民伤亡,每周一座民居像纸片和积木一样轻易在推土机巨大铁铲下撕毁(想起在van Abbe博物馆看的一个短片,忘了名字,砖墙像饼干一样松脆,轻轻一推就成片倒下),意味着每周都有一家人面临抉择:要么住进石头和泥土铸成的传统洞穴民居(其实想起来Matera,下周就要去玩了,但旅游业的穴居和家园被毁后只能住进不通水电卫生堪忧的穴居的无疑天差地别),要么彻底搬离这座村庄。抵抗了五年后死了太多人,2023年全部村民都陆续搬走了,拍摄素材的独立记者的亲人也在2023年一次和以色列settlers的对抗中受了枪伤。
看过 火山挚恋 🌕🌕🌕🌕🌑
via piñata。下周要去西西里远远地看Etna火山了,终于想起来补这部:让Katia从小爱上火山的理由就是她父母带她看了夜色里喷发的Etna美丽的熔岩。
绝佳素材但糟糕剪辑,想看赫尔佐格拍的那部《心火》。但即便是听起来快断气的女声旁白俗气背景乐和拙劣动画也没有折损太多影片的美,火山就是sheer grandeur就是暴烈优美就是有压倒性令人战栗的戏剧性张力,单纯用录像记录下来也能让人心跳加快。两个人穿着银色防护服站在红火山(相对于爆发性的灰火山,红火山也就是所谓温和善良缓慢从河谷流走的那类火山)那一幕简直上世纪科幻,有一种既复古又未来的强烈色彩反差和质感。
最后两个人一起死在毫无预警突然喷发的火山旁简直是最理想的生命状态:过程短促热烈,结束于有意义且热爱的事物,并且有志同道合的人陪伴。
在看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
刚看了15分钟就确认《心火》虽然不足赫尔佐格一贯水平(主要是也不是他拍的,素材全都是Katia和Maurice留下来的,他只是旁白和剪辑),但也比Fire of Love俗气二创好多了。
看过 心火:写给火山夫妇的安魂曲 🌕🌕🌕🌕🌑
赫尔佐格读ppt,笑死,听出了心不甘情不愿。但即便是同一套幻灯片,赫尔佐格的沉静叙事和剪辑还是远超Fire of Love里俗气夸张的修饰,幽默吐槽和事实揭露也比塑造明星火山学家夫妇来得令人信服。
听过 Prelude To Ecstasy 🌕🌕🌕🌕🌕
好华丽。月底的票果然售罄了,也没有很想waitlist,虽然只有40块但我:5块以上活动不要喊我。喜欢那首看了眼叫The Feminine Urge。
看过 奥兰多:我的政治传记 🌕🌕🌕🌕🌑
idfa 2023,转hdp放映。又来影院看人写论文了,但说人话。前半段太困了每三分钟醒睡交替一次,温柔旁白更显催眠。后半段醒了还挺喜欢,酷儿难民,殖民的女权,尚未构建种族概念时期的blanche。如何对医生撒谎恨自己的身体才能获得激素(而顺女无需处方轻易就能获取,作为避孕措施),法官如何宣布你获得新护照。
但最好的还是Q&A,睡眠不足的时候容易眼窝子浅,听发言听得好几次想哭。但明确感到人的气质差异鲜明,做制药行业corporate工作的enby就很eloquent,娴熟抛接一些被顺直男噎死的问题(“我没读过伍尔夫那种女权书啊”);拳击手ftm则每周日在阿姆北免费教酷儿群体打拳,谈论的都是自身经验(隔壁enby说不在乎性别要意识到人都是人,他说自己获得改性别的新护照还是很激动的)。
看过 荒野机器人 🌕🌕🌕🌕🌑
智能AI一往无前当妈故事。小鹅则是标准的成长线:被机器人养大,和鹅群关系从一开始的单方面被霸凌转向秋季带领鹅群迁徙后被拥护,从痛恨机器人摧毁了自己的原生家庭使自己变成怪胎到千里追妈把那句我爱你说出口。虽然忍不住哭了三次,但还是会心狠手辣给四星,甚至能有四星也是因为喜欢开头的地狱笑话(机器人刚被激活,热切地观察这片荒野,小心翼翼地把蝴蝶捧在手心,结果下一秒一只鸟飞速掠过把蝴蝶叼走了)。是一款太结构规整的美式流水线,什么时候该音量拉满烘托高潮(点名鹅群迁徙时机器人托着小鹅奔跑最后送他一程那段,虽然我狂落泪)、什么时候该转折,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毫无新意。Universal Dynamics科技公司的恶人们开着飞船来这片森林劫持Roz也很像阿凡达,拜托,那都是15年前玩剩下的环保话题和殖民主义了。
读过 Burnings 🌕🌕🌕🌕🌑
封面好像前天在市立博物馆看的那个Miriam Cahn临展Reading Dust的风格,痛苦抽象人脸和战争。
很小一个诗歌册子,其实还是我第一次看Ocean Vuong。前半部分是越战,血与灰均匀覆盖每一首,很愧疚地感到自己喜欢refugee那首因为作为移民最容易共情,很省事的读法;后半部分那几首都是压抑的青春期同性经验,再次感到经验太难共享,那种男性荷尔蒙我自己这辈子都没有感受到过,甚至至今也(在男人身上)被完全相反的气质吸引。
zlib上下载的版本有铅笔勾画的痕迹,显然是非英语母语人,因为还标记了一段英语注释词义。
看过 少数姿态的镜头 🌕🌕🌕🌕🌑
Litany of Happy People (1971),今天唯一一个政治性短片,前南斯拉夫现塞尔维亚境内村子里不同人群的摄影短片,一度还被禁过,但今天放映失误完全无字幕我没看懂,在场好多人懂斯洛文尼亚语倒没影响。
看过 14441 kvadrat 🌕🌕🌕🌕🌑
Kriterion最近放南斯拉夫黑浪潮,挑了个最短的Karpo Godina短片集避免坐牢。今天放映失误完全无字幕我没看懂,在场好多人懂斯洛文尼亚语倒没影响。 About the Art of Love or a Film with 14441 Frames (1972)这个是唯一有英字的,一直在重复那句,军队和一千个工厂女孩在一起,但他们没有孩子。Q&A时导演老头说他拍摄时骗了军队,告诉他们是promotional短片就去拍了,其实是他的实验短片。后来底片都被撕了,只留了一个当作证据的唯一一条,就是我们看到的这条。Q&A的现场交替传译不太行,经常翻着翻着自己不确定就声音小了,讲个yeah结束这句,感觉台下很多会斯洛文尼亚语的观众恨不得替他(她?)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