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影音戏游
看过 L'esquisse 🌕🌕🌕🌑🌑
Kaboom动画节,here, queer, and totally sincere系列。跨性别女人来到巴黎,学习语言与成为人体模特经历。
#书影音戏游
在看 驯鹿宝宝 🌕🌕🌕🌕🌑
第一集自我沉溺和怪味立刻Fleabag起来,虽然是白男性转版。但查了下居然也是个爱丁堡艺穗节的独角戏改编电视剧,甚至剧情就涉及男主作为失败喜剧演员参加这个戏剧节,被知名老白男剧作家看中,并后续无数次被对方唆使吸毒和迷奸。于是从此有了一切自我厌恶的动机:如果女stalker的动机来自童年阴影,男主的心理状态则完全来自后天遇见的人,来自迷奸他的知名剧作家和女stalker。毕竟原生家庭无可指摘,妈是出柜了也永远支持他的妈,爸则在他说自己被一个男人强奸、不想对方觉得自己不够男人时讲了非常地狱的一句:我从小是在天主教教堂长大的,你会觉得我不够男人吗。…别再开恋童癖笑话了救救。还提了一句跨女困境:男主搞不清为什么被跨女约会对象吸引,不敢承认是自己作为双性恋视她为男人,还是觉得她本身作为女人很美。
#书影音戏游
看过 靛蓝色的心情 🌕🌕🌕🌕🌑
via徐慢懒。via诗晨。
编辑和小说家的角色设定代了《小说》,人物性格代了thrill me(一款看似敏感脆弱实则把对方玩弄股掌之间的内心坚定真正狠人),笑死,本人看过的为数不多所有东亚男的都来自韩改小剧场音乐剧。灵前做爱我真的笑死,没有老师这个满肚子坏主意的老头子你俩这辈子都想不到会和对方上床吧。结局远远看着对方敲门然后和现男友拥抱这一幕好像《过往人生》,怎么回事,东亚故事还是得靠东亚故事代。
不再读 De wetten 🌕🌕🌕🌕🌑
借条目标话剧版,久违地值得一看的ITA味儿。一个年轻哲学系女学生遇见了许多奇怪的人的故事,查了下原作全是男人,戏里把其中两个换成了女演员。一款很荷味的小说改编,有点莫名其妙,有点年轻人存在主义危机的徘徊迷茫,性别方面不知道是反讽还是确实落后,总之Eline Arbo这版戏里改完才能看。舞美太好了,我爱转盘🥲
看过 隔壁房间 🌕🌕🌕🌕🌑
比预期好。The human voice实在没什么可看,只能欣赏怡红快绿美丽家装;这部的大红大绿家装和衣橱依然惊艳,但同是英语片+Tilda Swindon主演,这部主题上也更引起我兴趣:协助安乐死(虽然违法)。想起前两个月看的荷语安乐死片De witte flits。
好看的部分绝不仅在此,而在于逐渐挖出疏远的母女关系和青春期的战场ptsd一夜情人aka孩子爸爸;不断冒出的阅读讨论(最近接连在《燃烧》和《隔壁房间》听见人们力荐福克纳,唉我怎么至今没读)和旧日战地记者身份;还有她们俩共同的那个热情洋溢的教授情人(只是时间不同,很道德地没有overlapping),很关心协助安乐死的女朋友不会被警方指控,特意雇了律师,很莫名地想到Nino。
听过 Good Luck, Babe! 🌕🌕🌕🌕🌑
因为周三那场取消了的阿姆巡演而开始听Chappell Roan(无所谓反正也买不到票反正周三我也不在家)。很直接的出柜歌词和编曲递进。
听过 The Rise and Fall of a Midwest Princess 🌕🌕🌕🌕🌑
这张比起她Spotify榜一那支单曲更流行味,不是褒义。guilty pleasure这首还不错,很疯很splatty。
读过 地海传奇4:地海孤儿 🌕🌕🌕🌕🌑
有些埋怨自己为什么在最糟糕的心情下读第四册:从斯京回波兰的飞机上开始读,而一个小时前我刚发现自己抠女人生中第一次忘了值机交了605克朗罚金。今天从阿姆回莱顿给朋友过生日的火车上读完这本,提前一小时出门了结果被火车power failure搞得晚了一小时才到。但某种意义上也和这本的氛围呼应:失败的,普通人的,残缺的,偏离主流的叙事。竟然看出来一点《无条件投降博物馆》的气质,虽然我不喜欢那本,也无意影射厄休拉勒古恩。
看过 世界之王 🌕🌕🌕🌑🌑
拉美烟雾缭绕的山脉公路旅游宣传片,白马无数次梦境一般现身于林间崖边。但主角是一群上蹿下跳男teenagers真的看得很头疼,想起《你妈妈也一样》了,我:这就是西语人吗。
重点该讲的是政府和人的关系,奶奶去世后主角本该继承的土地如何被司法操纵,以至于主角依旧一无所有沮丧愤怒。但总感觉拉杂得有点多,结尾了好几次没结掉,片子略显坐牢不过和朋友聊天很开心。
看过 拾穗者 🌕🌕🌕🌕🌕
via老陀孙女。懒得去阿姆了于是在家自己看,可爱疯了笑肌就没放下来过,期间暂停截图无数次直到进度逐渐跟不上影院。
终于看见预告片里那颗心形土豆:19世纪米勒画里的农妇们群聚拾麦穗稻穗,当代的拾穗者则独立工作,在地里捡被市场淘汰的尺寸超标土豆,采集荒废葡萄园的果实,圣诞节前后赶海捡牡蛎,在养殖户眼皮底下微微逾矩,形成一些彼此心知肚明的灰色关系。
当然更爱的还是城市里的拾穗者们:集市散场满街边走边吃各色蔬果香草(你们生物硕士原来每天卖报纸住收容所,闻者心碎了,但对方显然很自洽,捡食物还关注营养均衡),废弃无指针时钟,回归容器本质的不制冷冰箱。凌晨四五点出现在面包房门口垃圾桶只为捡走隔夜法棍,垃圾桶打猎来的鸡腿肉迅速分发给邻居。
捡垃圾真是21世纪城市生活精神🥲巧的是这部正是2000年拍的。
看过 艾格妮捡风景:两年后 🌕🌕🌕🌕🌗
via阿拙。两年前的旧识和镜头里的新朋友,四面八方寄来的信和心形土豆。就知道《短岬村》里一闪而过的小猫不是偶然。
看过 蚀 🌕🌕🌕🌕🌕
via naoko。第一部安东尼奥尼,喜欢。
周六晚lab111人密到我几欲溜走,要不是直接从uitkijk过来我肯定迟到,也就是票肯定会被取消然后卖给准点到的观众。
前半段还在不适怎么观众席这么多人,剧情也很无聊,开头就是前夫求情但女主执意离开,失魂落魄去找妈,但妈沉迷股票对她毫无关注。唯一好看是建筑,家门口既像蘑菇云又像什么阳具中心主义象征的楼,还有罗马破败美丽的廊柱。拍到股票狂跌证券交易所大乱,我的不耐烦已经到达峰值,真的生理性厌恶金融人。
但后半部好好看,屡次拉扯最终还是没能谈成恋爱完全戳中本be爱好者心口,隔着玻璃的吻太有创意也太充满欲望,女主最灵动的表情也在那段左右出现,模仿路人情侣可爱死。感觉有非常多细节我缺少背景知识没有看懂,但没关系,那种迷惘气质依然毫不减损地传递给了我。
听过 An Error Has Occurred 🌕🌕🌕🌕🌑
via巴瓦哈。逛完宜家去买菜时听的。虽然也是迷幻,但和逛宜家时听的Cosmos Giants活泼萨克斯风完全不是同一类型。北欧人搞音乐总是藏不住北欧味,一款凄风苦雨阴森森的宗教感。很好笑是至今没有打破斯堪的纳维亚人搞乐队必定用英语写歌词定律。看了眼乐队是斯京的,我怎么没在逛斯京Djurgården的时候听。
看过 摄影 🌕🌕🌕🌕🌑
和Luna。今天还在Kriterion碰见豆瓣友邻了,结果看完vérités et mensonges一起走去了Dokhuis。想了一年半了今天还是第一次去看阿姆的squat场地看电影。
上世纪匈牙利摄影师纪录片,俩人到村子里给人拍照赚点小钱,边走边弹唱有点古代吟游诗人味。村里聊天聊到几个老太太有意思,老头子则耳背且搞不明白助听器电池怎么装,摄影师帮忙装好才让老太太和丈夫沟通上,不知道忍了多久没有对话的日子了。
有一个老太太讲的是典型的美狄亚故事,她结婚时已经27岁了,其实不想结婚因为怕瘸子哥哥被人欺负,但丈夫坚持要结。而丈夫是二婚,他前妻杀了两个女儿,但前妻自杀未遂,被人救下,从新教convert到天主教(她丈夫和二婚妻子都是新教徒),一直活到现在。老头子(就是戴助听器那个)本人则对女儿被杀一事不予评论。后来摄影师也去见了美狄亚本人,当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说辞:她是一个绝望到自杀的人,元凶只可能是丈夫,杀了女儿只是因为丈夫不会对她们负责。
在看 砂制时镜下的疗养院 🌕🌕🌕🌕🌕
via ly,四年多了终于。火车取消了所以没去影院看而是自己在家,等月底从西西里回来了去uitkijk再看一遍。
全程多次想起《镜子》,相似的梦境般摇摇欲坠的非线性碎片叙事,戏剧性的场景,在扭曲模糊的记忆中寻找自身的身份和意义。但显然《镜子》更私人更哲学味更塔可夫斯基,《沙漏疗养院》则充满我不了解的波兰历史文化references。
Józef不断穿梭的那个昨日世界,是父亲像薛定谔的猫一样虽生犹死的地方,疗养院充满太古典巴洛克的阴森置景,喧闹集市推门之间转眼就能成为空荡荡的破败蛛网鬼屋。里面的女人无论身份总是露出弧度完美的光洁乳房,和他的关系若即若离。其他人则像木偶,对他要么视若无睹要么执行设定好的程序。
是无法自拔的探寻,也是不得不停止的回望。太细地观看过去非常危险,很轻易就沉溺。
看过 砂制时镜下的疗养院 🌕🌕🌕🌕🌕
via ly,四年多了终于。火车取消了所以没去影院看而是自己在家,等月底从西西里回来了去uitkijk再看一遍。
全程多次想起《镜子》,相似的梦境般摇摇欲坠的非线性碎片叙事,戏剧性的场景,在扭曲模糊的记忆中寻找自身的身份和意义。但显然《镜子》更私人更哲学味更塔可夫斯基,《沙漏疗养院》则充满我不了解的波兰历史文化references。
Józef不断穿梭的那个昨日世界,是父亲像薛定谔的猫一样虽生犹死的地方,疗养院充满太古典巴洛克的阴森置景,喧闹集市推门之间转眼就能成为空荡荡的破败蛛网鬼屋。里面的女人无论身份总是露出弧度完美的光洁乳房,和他的关系若即若离。其他人则像木偶,对他要么视若无睹要么执行设定好的程序。
是无法自拔的探寻,也是不得不停止的回望。太细地观看过去非常危险,很轻易就沉溺。
看过 外语 🌕🌕🌕🌕🌑
和诗晨。这部好爱。不得不想起《阿黛尔的生活》,但更势均力敌版,意思是双女主原生家庭各自狗屎没有谁更高贵,虽然德国女孩情绪显然比自杀未遂的法国女孩稳定。
背景设定是德法笔友在不同时段分别去对方家寄宿两周。住莱比锡时德国女孩妈妈非常焦虑,她男朋友新找了20岁女朋友还带着他们的双胞胎走了;德国女孩的姥爷还种族歧视法国女孩的阿语爸爸。德国女孩虽然没成年,但扮演全家唯一成年人。
法国女孩家在斯特拉斯堡,学校所有人都霸凌她。她爸出轨,而她妈选择不相信她的告密,对德国女孩说她经常病理性说谎。法国女孩还拉着德国女孩去各种抗议活动地点找同父异母姐姐,后来也turned out她根本没有姐姐。只是想让她陪着她。
在法国吃蘑菇一起幻视水波有点扯了,大家看见的不可能一样;但在德国那场莽撞接吻还蛮喜欢,两次都躺在草坪上。
另外教室里德法同学们群魔乱舞我真的会笑死。 法:你们德国只有金发人吗? 德:你们法国人不种族歧视,但为什么都把黑人放在贫民窟?为什么法国净在罢工?为什么素食者那么少? 地狱笑话太多我只记得这几个了,救救。
看过 Untitled Michael Powell and Emeric Pressburger Documentary
https://neodb.social/movie/71Mex9AMpB0o5zcO44NaRk
和诗晨。好久不来eye,真的离我好远,查了下日历上次来还是四月。但eye有不让人失望的俯瞰轮渡和Ij运河的美丽阳台。这部片子完全是马丁斯科塞斯对Powell和Pressburger这对18年电影搭档全部导演作品的literature review。160分钟加上马丁斯科塞斯讲话语气太monotonous了我困死,睡着三次,醒来发现还在滔滔不绝地边播电影片段边pre他的review。不过好玩的是发现《红菱艳》《黑水仙》都是他俩拍的,《偷窥狂》则是Powell单飞后自己拍的。最感兴趣的是《曲终梦回》,直译应该是《霍夫曼的故事》因为本来就是同名歌剧改编,就像《红菱艳》是请的专业芭蕾演员跳《红舞鞋》。这俩还挺爱搞舞台戏剧文本一体化电影的。
#书影音戏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