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影音戏游
看过 泰勒·汤姆林森:我全都要 🌕🌕🌕🌕🌑
和Luna。还是更喜欢look at you,但这场也狂笑。一贯的parent issue自嘲和relationship笑话。从25到30岁,人有钱了就是好啊。
#书影音戏游
看过 Do serca Twego 🌕🌕🌕🌕🌑
Kaboom动画节,Polish shorts: horror and parody系列。忧愁的线稿式简笔人物,变心男人和通透女人。
#书影音戏游
看过 Drżące trąby 🌕🌕🌕🌕🌑
Kaboom动画节,Polish shorts: horror and parody系列。可爱定格动画,明明是长鼻子蚱蜢但看起来好像长毛象。
#书影音戏游
看过 乘风2024 🌕🌕🌕🌑🌑
之前从没看过浪姐也几乎不看中文综艺,但自从四月底得知尚雯婕来了就眼巴巴每周守着更新。虽然你们婕这次拿的又是虐粉剧本,但五月底直播秀过后可能节目组不好意思再压票了,最后还是第三名高位出道。虽然无人在意这个结果但还是替姐高兴,输赢不重要,走到最后意味着能和更多姐姐交朋友(婕这次真的从生人勿近风格变团宠了,第二场直播时7/10个姐姐都坚定把自己那票投给她,感觉她好几次要哭了🤧 当然婕骨子里还是坚持自我的,只是没有年轻时那么锐不可当锋芒毕露,再加上社恐人,偶尔就会在熟人面前露出点毛茸茸的小脾气),以及多一些机会留下好作品(除开两场直播姐solo开大之外,婕最好的团秀舞台必须是五公《密不透风》,坚持到底还是有意义的)。总之从四月底高强度看婕到现在了,这辈子头一次追星脑子有点晕乎乎的🥹
听过 Unreal Unearth: Unaired 🌕🌕🌕🌕🌑
还是好听的毕竟是Hozier,但比起他之前的水准还是不够好。其实我对Hozier印象还停留在Take Me to Church和Angel of Small Death and the Codeine Scene,根本不知道去年发新专了。
是今天听到婕翻唱了30秒的Too Sweet,才知道这张专上周补发了7首之前未释出的歌。补发那7首里Too Sweet和Empire Now作曲都很好很对味,正专里喜欢Eat Your Young。
看过 白莲花度假村 第二季 🌕🌕🌕🌕🌕
第二季强烈的dejavu感,因为在第一季真的déjà vu过。非常平行于第一季的剧情设定和人物关系,只是如万花筒般重新排列组合:总会有一个gay酒店经理,本季是女同;开头总有一对年轻mean girls把全部游客挨个judge一遍;总有一对同性好友,其中有钱的一方嫉妒另一方的一切,并试图抢走对方的爱人,只是第一季很明显的女同性恨,第二季白男则太直了,理解不了自己爱上的是亚裔男本人而非他的老婆。
这季唯一沿用上一季的角色是第一季那个强烈不安全感需要时刻被关注的金发老年白女,她的命运也有了和上一季结尾不同的巨大转折。很有趣是,上一季结尾弱势群体都更不幸了,有钱人们则过得更好,单纯为了讽刺为了让人恶心,所以产生不适和不公感是正常的。但这季看似人均HE却还是像吃了苍蝇一样,编剧还是蛮会写的。
不再读 De wetten 🌕🌕🌕🌕🌑
借条目标话剧版,久违地值得一看的ITA味儿。一个年轻哲学系女学生遇见了许多奇怪的人的故事,查了下原作全是男人,戏里把其中两个换成了女演员。一款很荷味的小说改编,有点莫名其妙,有点年轻人存在主义危机的徘徊迷茫,性别方面不知道是反讽还是确实落后,总之Eline Arbo这版戏里改完才能看。舞美太好了,我爱转盘🥲
看过 自己去看 🌕🌕🌕🌕🌑
有点像1917,无论是抽离感还是艺术化还是残酷战争的荒谬,并不完全吃这套。喜欢奶牛,刚被小男孩和他叔叔拿枪逼着村民交出来赶上山坡,就被子弹击中死在当场,夜幕里子弹多到炸开一片红光。它生前几分钟听到的是,good cow。
印象深刻还有全村人被德军逼着赶进一个房子里,困在里面被一把火烧死,想起奥斯维辛。但放火烧显然不如毒气那么干净冷酷,能以德军的视角从房子外面看见挣扎的人们绝望推搡上锁的大门,火焰烧成绿色从窗户里扑出来,而德军在欢呼鼓掌。后来德军被俘,其中一个人承认他就是说“把孩子留下你们可以走”的那个人,因为问题总是起源于孩子,而有些民族(指俄罗斯)不应该存在。
现在再看荒谬的是,俄罗斯在历史上如此饱受战争创伤,但又会以几乎同样的方式重复它。人类毕竟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民族。
看过 隔壁房间 🌕🌕🌕🌕🌑
比预期好。The human voice实在没什么可看,只能欣赏怡红快绿美丽家装;这部的大红大绿家装和衣橱依然惊艳,但同是英语片+Tilda Swindon主演,这部主题上也更引起我兴趣:协助安乐死(虽然违法)。想起前两个月看的荷语安乐死片De witte flits。
好看的部分绝不仅在此,而在于逐渐挖出疏远的母女关系和青春期的战场ptsd一夜情人aka孩子爸爸;不断冒出的阅读讨论(最近接连在《燃烧》和《隔壁房间》听见人们力荐福克纳,唉我怎么至今没读)和旧日战地记者身份;还有她们俩共同的那个热情洋溢的教授情人(只是时间不同,很道德地没有overlapping),很关心协助安乐死的女朋友不会被警方指控,特意雇了律师,很莫名地想到Nino。
看过 初步举证 🌕🌕🌕🌕🌑
不出意料的NT风格戏。音乐煽情到略显尴尬,剧本并不算很好只能靠演员撑,但英国演员的表演就,很演。哪怕是Jodie Comer我也要说。
不过ITA版也没好哪去就是了,或许欧陆演员会好一点显得像个真人。但对于我这样在所有媒介里几乎只靠文字摄入信息的观众来说,剧本不行就判死刑了。
哭是哭了,还好几次,但不影响心狠手辣打四星,结尾写得尤其差,明明悲剧和败诉可以写得更动人但非要升华一下,这是什么小学生作文。
听过 Good Luck, Babe! 🌕🌕🌕🌕🌑
因为周三那场取消了的阿姆巡演而开始听Chappell Roan(无所谓反正也买不到票反正周三我也不在家)。很直接的出柜歌词和编曲递进。
看过 荒野心家园(台) 🌕🌕🌕🌕🌑
挪威农场上一家小孩因为妈妈突然去世放弃homeschooling去学校上学的故事。因为他们家住在农场的经济前提就是妈妈作为摄影师的收入,所以现在只剩爸爸一个人,找了份工作就没时间教他们了。而且爸爸是英国人,虽然会说挪威语但教小孩还是有点心虚。他觉得带孩子搬回英国肯定要轻松一点,但妻子的大女儿在挪威上大学,不好留下她一个人。最后卖掉了农场换了个house,把小孩们送去上一周三天的学。小孩起初不擅长社交,后来适应良好,竟然主动要求一周上五天学。这个片子大量照片和影像素材都是妈妈生前拍的,他们一家伐木野餐种地喂羊的田园生活。她去世后的镜头主要讲卖掉农场、搬家、回英国看爷爷、开始适应上学生活。蛮喜欢杀牛和屠宰的那一段,很尊敬动物。另外4.5小时后要起床去机场然而我现在才洗完澡躺下,而且毫无困意。
听过 The Rise and Fall of a Midwest Princess 🌕🌕🌕🌕🌑
这张比起她Spotify榜一那支单曲更流行味,不是褒义。guilty pleasure这首还不错,很疯很splatty。
读过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
在每周末荷兰境内火车上断断续续看,拖了很久,昨天斯德哥尔摩到弗罗茨瓦夫的飞机上看完了。去年柏林回来后就感兴趣这本,但比起《疼痛部》(80%都很喜欢,结尾只是与我价值观不同令人震撼。但也不能说写得差)来说,这本更散更飘,像是没有想好结构的便签合集。前半部像是没有莉拉的那不勒斯四部曲,只有无尽回忆和母亲。
后半部开始柏林了,乌格雷西奇作为流亡者失魂落魄的孤独倒和柏林战后的城市气质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我不能理解。比如她写天使那段,我还是不喜欢真情实感信教搞玄的人。还有她明白自己要被新情人骗钱但还是允许它发生。
就要拉踩了,看赫塔米勒的流亡文学感受到的是越来越坚韧的心和痛苦中清醒地抵抗,怎么看乌格雷西奇永远是沉沦啊,读者要被气死了。不得不说这本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被朋友溺爱了,让我再次谢谢溺水扫pdf🥲
看过 全金属外壳 🌕🌕🌕🌕🌑
目前看过的五部库布里克里只有这部和《发条橙》比较说人话。《奇爱博士》可能是太困也可能太无聊,完全睡过去。不爱看战争电影,这个也不例外。前半部分嘴毒教官为越战训练新兵,边看边暗自揣测自己能不能存活,诡异地觉得可以。经历过军事化管理教育系统甚至军训、经历过没有尊严的学生时代的人,似乎轻易就能掌握在这种恶毒生态中生存的技巧。比较喜欢的一场戏是半夜所有人悄悄协作一人一击,暴打总是出错害他们受罚的同伴。从那一刻起道德就不复存在了,人只是想要活下去想要不受苦的机器,被霸凌的人当然很痛苦只能自杀。后面真的去了越战,主角因为被分到了战地记者职位而没有经历过多血腥场面。反而是嫖妓给我印象比较深,从15美元讲价到5美元,而且在场所有人都有份,黑人还会被白人推搡开,仿佛他理当万事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