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沥的书影音
mood: *playing empire ants by gorillaz* i wanna be a fucking electronic music rock star / virtual artist so that i wont have to finish my fucking thesis
看过 东栏雪 🌕🌕🌕🌗🌑
最近在帮前辈做短剧的报道,我因为找不到采访对象🥲所以开了一部短剧看,想亲眼看看这个惊人的内容市场。
“上线仅2集便成为2023年最快播放量破亿的短剧,截至20集播放量超4亿,是微博剧集影响力榜Top10中的唯一一部短剧。从《长公主在上》到《东栏雪》,知竹已经成为短剧领域的「野生导演」典范。她从做古风圈摄影师起家,2016年开始拍剧情类短视频,2021年底被快手邀约尝试短剧,一人兼任编剧、导演、摄影、后期等多个职位。”
因为履历过于牛逼,加上豆瓣评分超过7,所以挑了这部。我看这三十集的心理变化:这是什么东西???➡️男女/男男/女女的感情线掺着写,有点上头,嗑死我了➡️你还别说,这个摄影和制作水平真秒了90%的国产古装长剧➡️我草,我以为只是气质上的美强惨女A x 病娇小奶狗男O,结果床戏暗示加上几次三番的明示,居然真是GB,是四爱!四爱居然接受度这么高吗?居然也可以成为女频爆款吗?而且女二也喜欢女主,女主有一夫一妻两个恋爱脑后宫……我对市场喜好的认知被刷新了……
#飒沥的书影音
看过 谈判专家 🌕🌕🌕🌑🌑
老爸在看,跟着看了后一半。港片真的没落了,但我总想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警匪片本子怎么也得夹杂点讽刺和圆滑,用犬儒来软化一下现实,但邱礼涛真是一个直白的理想主义者,政治主张就库库地往脸上推啊,好像举了一把无政府大旗。看得有点想叹气:可是社会怎么会变好?
看过 第九区 🌕🌕🌕🌕🌑
男主演技有点吓人…真是演啥像啥,每一个阶段状态都引人入胜。但是只能夸演员,夸不了剧本的人物刻画,这几个状态写得判若几人,有点割裂。
而且男主长得好像DTT,喜欢!
故事很简单也很精彩,而且着墨详略得当。现在很多片子想讲的东西太多了、想涉猎的主题太多了,又不会安排,只能蜻蜓点水,浅薄得像一个meme合集。不过科幻片还是容易有硬伤,就是总有一些设定不能深究,深究起来就不只是逻辑漏洞了,全是大坑。
就种族歧视这个主题,我倒觉得用虫族来讽刺不是特别好,因为很容易往人与动物的方向偏离,就会弱化,变成泛泛的“我们害怕陌生的、和我们不同的东西”,于是被轻描淡写不以为意地压下去。直到迟早有一天有人嘻嘻哈哈地偷换概念说“我们不能歧视植物”。还是用真实的人来表现真实的种族冲突(比如逃出绝命镇)更合适、更有力。阶级冲突、性别冲突、地域冲突、文化冲突,各种都是。用比喻的话还是太高估人类了,人很擅长趋利避害让自己心安的。
当然算得上是非常棒的戏剧化尝试!
瓣热评:“大部分观众在影片伊始就会被外星大虾的外貌恶心到,但随着剧情进展却逐渐生发出同情和怜悯感。”象友:“把外星人的形象弄得那么丑是有意义的,当不知不觉喜欢上那么丑陋恶心的外星人,才发现再丑陋的外貌也比不过丑陋的内心。”
得研究一下人类对虫族的执念。
看过 速度与激情 🌕🌕🌕🌕🌑
看完发现之前老喜欢的一篇同人文有一些细节片段来自这部速激1……
好看的爽片系列。因为只记得后面几部,所以看到一开始原来只是一帮小混混,了解到大家的相识,就觉得很感慨。成熟的电影工业!真会讲故事。
Paul Walker好帅😢
看过 女书 🌕🌕🌕🌕🌗
对当代父权社会的一些如实的、随意的、零碎的捕捉就足以令人握紧拳头。虽然谈得不深,各处也略显僵硬,但我觉得已经是很好的纪录片。
去年开始对第二个纹身有了一点点想法,就是想纹女书,但是不知道纹什么字。于是去学校图书馆借了女书的书籍,买了女书的字帖,各种查、各种练,还是没什么头绪。希望顺其自然能有点头绪吧。
btw为啥电影上映的名字从女书改成密语者来着?是审查原因吗?
我们院有好几个大佬 从青椒到教授 从青年到中老年 从女到男 都是出了名的老朋克老摇滚 有的和痛仰很熟 有的很早就和五条人私交很好 有的平时最大爱好是玩效果器 对于一个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导致完全没有艺术类专业的学校来说 能听听这些老师的课和讲座和分享会 就跟在路上捡宝石一样
我没有国摇的根 十几年前的入门是英摇 然后就一直在听相关的 从噪摇到后朋 听alternative 可不是indie啊 可不爱indie了
最早也学着听美国正统(?)摇滚 高一的时候听了一个老师的摇滚史讲座 一股脑儿往耳朵里塞齐柏林飞艇 枪花 但就是听不熟 而且国摇的发展启蒙也都老正米字旗了 对我来说审美上有门槛 后来即使听明白了一点国摇 也还是喜欢那些英伦味很重的乐队 16年就看了声玩现场 怎么也没想到后来会上乐夏 当时没法放平心态看待摇滚乐上综艺 现在仍处于一个只要我不看我就可以假装这件事没有发生过的状态 只能从客观上尊重它为音乐提高群众基础做出的努力
直到读研遇到这帮老师 开始学着听一些很“OG”的国摇 那种带着土地气息(👍🏻)和一股子登味(👎🏻)的歌 听得还算有滋有味 有段时间听低苦艾真的好感动啊 听着清晨日暮在明亮的白天摇摇晃晃地散步 现在点开兰州兰州前奏一响都觉得心潮澎湃
然后我就搜到了鹿晗在2021年唱了兰州兰州 而且还有福克斯唱rap
😧😧😧😧😧这是中文吗
我现在觉得乐夏特别特别特别好
看过 夏天的故事 🌕🌕🌕🌕🌗
妈的法国人…我好羡慕她们可以不穿内衣,好羡慕他们随时去海滩度假,羡慕他们生活那么闲适那么随心所欲,找找夏日情人,等等理想对象。
最后的剧情设置真有意思,问题一如既往地自行了结了,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年轻人多幸运,能这样摇摆,这样随风奔跑。
在看 宇宙 🌕🌕🌕🌕🌑
还是那句话,人在为了自己的那点小事纠结的时候,就应该多去看一些宇宙相关的东西,了解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就药到病除了。
高中的时候是Brian Cox教授的粉丝,所以他的wonders of系列几乎都看过不止一遍。相比之下这一部我愿称之为宇宙特效灯光秀+超清地球风光片。与其说是科普纪录片,不如说它的定位就是风光片,一集的台词加起来特么写不满一篇嘟文。句子短,知识点少,充满简单的诗意描绘,根本用不着脑子,只要躺着欣赏就好。
我好好奇教授是真的每录一句旁白就被搬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然地貌的壮阔背景去录下一句吗?BBC的科普纪录片做到这个时点,幕后制作组给人的震撼已经快超出节目内容本身。(still致敬令人崇敬的科学家。)
在读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
我也是蛮牛的,23年年底读了此书1/3,半点“读过”的印象都没留下。还好微信读书还没上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阅读器里找到了PDF,打开全是高亮批注和笔记😅好像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看过 海街日记 🌕🌕🌕🌑🌑
虽然风格很美好,很温馨,但是抛开三个女孩的美好,很难觉得这种氛围温馨。只觉得好累,日本人之间的这种过分尊重、小心翼翼、表面云淡风轻真的好累。而且很不由自主地代入大姐,觉得除了操心自己之外还有3个孩子的事情,家里的事情,给一家人做饭,去(没离婚的出轨)男人家里还要给男人做饭,还有工作,wtf……真的好累。
虽然是聚焦女孩子之间的生活,但怎么看怎么像假的……是我太毒妇了。
男人出轨不仅怪女人(又怪原配又怪小三),就连女人的小孩也要背负愧疚,我服啦。男的出轨这件事情,只有男的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诶!!!轻描淡写的指责,最后都被挽尊说“一定很温柔”😨你们父权制能不能自宫谢罪啊
看过 珍 🌕🌕🌕🌕🌗
从小生活在钢铁森林里的小孩很难对动物产生多大的亲切感。珍说“我在不断接近动物和大自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那个世界离我好远好远。我连看教授的科普纪录片都是逮着宇宙和太阳系看,也看各种自然,但最不爱看聚焦动物的。非人的动物世界对我来说是疏远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地球最原本的面貌变成了奇观,天杀的现代都市把人养废了。
全片最大的感慨还是他们在非洲贡北居然是穿短袖短裤的,不会被蚊虫叮死,也不会被草木给划伤,这个极其颠覆我之前的想象。他俩在那个国家公园就像童话里一样,生活观察了那么久,可是看上去一直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样子,怎会如此?!
英国上世纪的影像资料的清晰程度让我失语。另外这种纪录片的导演和剪辑也太牛了。
“我亲爱的珍,每个男人都是可以抛弃的。”“世上没有男人会真的心碎。”“他们的工作和梦想几乎总是排在第一位,女人只是起到陪衬的作用。”
“芙洛(某母黑猩猩)和家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对我自己的成长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田野研究者,无限接近研究对象的同时,也无限接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