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这些人,那些事 豆瓣
8.5 (242 个评分) 作者: 吴念真 译林出版社 2011 - 9
吴念真累积多年、珍藏心底的体会与感动。
他写的每个故事,都蕴藏了我们无法预知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跟他一起回望人生种种,您将学会包容、豁达与感恩……
本书是吴念真导演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和最大低潮后,所完成的生命记事。
他用文字写下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这些人和事,透过他真情挚意的笔,如此跃然的活在你我眼前,笑泪交织的同时,也无可取代的成为烙印在你我心底、这一个时代的美好缩影……
特别收录 吴念真近年唯一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
特别邀请 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精采火花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这些人,那些事》
2016年8月18日 已读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随笔,巨大的悲伤和怜悯都不漏声色的讲出来。我想再看一遍《一一》,我想再看看你,NJ!
台湾 散文 文学 生活 随笔
台湾念真情 豆瓣 Eggplant.place
7.1 (17 个评分) 作者: 吴念真 译林出版社 2012 - 8
【作家介绍】
吴念真是台湾全方位的文化人、创意人,本名吴文钦。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1973年开始从事小说创作,曾连续三年获得联合报小说奖。1981年起,陆续写了《恋恋风尘》《老莫的第二个春天》《悲情城市》等75部电影剧本,曾获五次金马奖最佳剧本奖、两次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主持TVBS“台湾念真情”节目三年,舞台剧代表作有《人间条件》系列等。
吴念真出身底层,关注平民日常生活,极善于用最质朴的语言打动人心,微笑说出让人流泪的故事,被誉为“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曾获五次金马奖最佳剧本奖、两次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所著《这些人,那些事》在大陆和台湾市场均为2011年超级畅销书。
【本书特色】
“台湾念真情”是吴念真的第一个电视节目,重播十余年。在这本细述人间邂逅的“台湾笔记”中,吴念真以独有的朴质语言记录人间群像。这些都是他电影和小说的现实来源,书中部分篇章更被选入台湾中学语文教材。
传统的面茶技艺、黥面文化,或是几乎被人遗忘的东吉屿;唱歌的恒春阿妈,或是呼唤记忆的米香老人。台湾人的奋斗史与平常日子,他们的泪水、欢笑与不变的温情,都在书中点滴烙印。
本书故事中的主角都是台湾最质朴的平民百姓。他们对传统的坚持、对美德的理解,体现了台湾最本初的生命力所在,也能让大陆读者更加真切地看到那些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生活方式,理解台湾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2016年10月5日 已读
一股小清新铺面而来,都不相信这些文字出自于吴念真之手?一股基督教电台播音员朗诵的感觉。
台湾 散文 社会 随笔
遇见台湾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马世芳 / 阮义忠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 12 其它标题: 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
由张钰良编著的《遇见台湾(我曾听过你的歌)》是一本系统介绍台湾音乐历史发展的图书,从日据时期的闽南语歌曲,一直到近十年来较为流行的独立音乐,均有所涉及。台湾音乐的发展历经波折,从民歌时代一路延续至流行音乐的辉煌时期,而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样的内容也将勾起乐迷共同的回忆。
2017年8月28日 已读
以前有拼盘磁带,有拼盘演唱会,这就是一拼盘的书嘛。
人文 台湾
偷你的心情,写情歌 豆瓣
作者: 林秋离 现代出版社 2015 - 1
林秋离,华语音乐大师,天王天后歌唱版图中最重要一首歌的缔造者,传唱华语乐坛三十载,首部音乐随笔。
★《哭砂》、《谢谢你的爱》、《听海》、《剪爱》、《江南》等华语金曲背后的故事首揭面纱。
★ 刘德华亲笔手写推荐。
★ 林俊杰、阿杜、毕晓世、南方二重唱、王介安、李行、丁晓雯、江蕙、小柯、三宝等音乐人倾情推荐。
蒋经国传 豆瓣
The Generalissimo's Son: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9.3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陶涵 译者: 林添贵 华文出版社 2016 - 1
“蒋经国的传由外国人写,远比中国人写有意义。”
蒋经国之后,台湾历经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几代领导,然而每次民调显示,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这位集中国宫廷、苏联共产主义、美国民主价值、台湾本土经验于一身的谜样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和经历?
蒋经国与邓小平在莫斯科同学少年,一心服膺共产主义,归国后分道扬镳;数十年后,隔着海峡,一个推行改革开放,一个力促“十大建设”,一个建立现代化强国,一个成为“亚洲四小龙”,是必然还是巧合?为什么自章亚若死后,蒋经国终其一生不见儿子章孝严、章孝慈?为什么两位私生子却成了蒋家第三代中最优秀的继承者?为什么蒋家第四代成了悬崖边的贵 族,天生逆反政治?
蒋经国曾是威权政治的关键人物,却也是台湾民主与现代化的推手。他极富远见地抓住机遇,力排众议,推行“十大建设”,推动台湾经济起飞,又力阻党内、族系压力,临终之前解除戒严,为台湾开启民主、自由的闸门。同一个蒋经国,为何有如此天翻地覆的转变?
陶涵《蒋经国传》,是蒋经国一生重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活动和思想的精彩记录,既呈现出蒋经国复杂多面的个性,客观评述其一生历史功过,同时又以一个美国外交官的宏阔视野和国际政治、军事角力的视角,勾画出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各个重要节点的来龙去脉。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蒋经国的抉择,理解蒋经国的时代,理解20 世纪的中国。
2018年6月3日 已读
小蒋比老蒋更适合搞政治,老蒋顶多算个军人,而小蒋则是不折不扣的搞政治的人才。反过来对比,没有中美建交没有大陆的改革开放,台湾会不会解除戒严以及后面的一系列动作,则又是个未知数了。
中国 人物传记 传记 台湾 政治
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中信出版社 2011 - 9
美是一个看不见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反映在企业上,会创造惊人的产值与财富。近年来,许多企业意识到创意的珍贵,而想藉由提升员工的人文素养,激荡出更多的创意,蒋勋一直主张创意本身就是美,也是无法取代的风格,所以不仅科技业竞相邀约这位美学大师谈美,连汽车业也找上蒋勋,想借助他找出如何才能设计出华人喜爱的汽车。
本书系蒋勋演讲录的第一辑,以“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为主题,涵盖6篇文章,包括“美,看不见的竞争力”、“山水合璧:从《富春山居图》说起”、“生命里的善与美”等,藉此和读者沟通:无论是生活美学还是企业的创意美学,都会激发无穷的竞争力。
2019年9月21日 已读
由蒋勋的几篇演讲稿组成的书,其实内涵还是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的,如果看过他的别的几本书的话,这本书就没必要看了,无非老生常谈罢了。
台湾 美学 蒋勋
昨日书 豆瓣
7.2 (13 个评分) 作者: 马世芳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6
不要轻易打开这本书──
乐音响起,时光倒流
记忆将瞬时汹涌,世界还是世界,我们却不再是我们……
四年前,詹宏志曾专文推荐马世芳第一本书《地下乡愁蓝调》,他说马世芳彷佛是一个老灵魂装错了青春的身体。他写音乐,会让你忍不住找出那些歌,一遍遍重听;他写往事,让我们想起曾经沸腾亦或荒凉的青春,不能自拔。他的广播,两岸乐迷逐集录制珍藏,甚至盗版私卖;他的文字,总在我们记忆深处,涌动着时代的潮声。他为音乐找到深情的语言,没有马世芳,台湾的音乐语言将多么失色,多么失温。2010年,即将四十岁的马世芳献给等待已久的读者第二本书《昨日书》,这位台湾六年级跨音乐、广播、文字创作等文化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第二本散文辑中收录他从2002年以来的文字四十余篇,并配置三十余帧珍藏的流行音乐相关物件照,写音乐、写回忆、写个人生命与时代的交响。
曾经相信的那种永远不能遗忘的深刻情感,终究还是被遗忘了。时移事往,当我的文字终于刊载在十七岁那年只敢遥遥仰望的版面上,世界和我都已经改变。或许最悲伤的部分是在梦想成真那一刻你才发现自己对它早就不在意,并且发现它的实相其实跟生命中诸多猥琐细节毫无分别。而在此之后,你再也无梦可做了。
——马世芳
马世芳像很晚才“发育”的年轻人,就像我读他的书感觉里面含含糊糊的、心有不甘的,断断续续的写,我都觉得他的意思好像是:“我都已经快四十了,我的花,怎么还没有开?我的人生,怎么还没有奔放呢?”
——陈升
2019年12月25日 已读
相当于台湾的土摩托或者王三表,只能说家世真的很重要,没有妈妈是广播员,只能说估计还不一定比得上土摩托。
台湾 散文 随笔 音乐 音乐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