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寡头 豆瓣 Goodreads
The Oligarchs: Wealth And Power In The New Russia
7.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霍夫曼 译者: 冯乃祥 /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1
《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一书记录了后苏联时代新富阶层的崛起。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一直到普京上台初期,几个最为瞩目的寡头引领俄罗斯进行了前所未有的险峻试验。
从权力推手别列佐夫斯基、媒体大王古辛斯基、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银行巨头斯莫伦斯基、青年改革家丘拜斯到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这些寡头化身新秩序的建筑家和鼓吹者,反过来操纵旧制度,推动了财富与权力的联姻。在寡头资本主义走向巅峰之时,他们基本上控制了国家的石油、电力、冶金和金融业,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媒体,操纵着舆论。
时任《华盛顿邮报》莫斯科记者站站长的戴维•霍夫曼亲身见证了这段波诡云谲的历史。他参考了大量新闻报道、历史资料和纪实文献并与当事人多次面谈,将新俄罗斯政治权力架构和寡头之间的复杂关系条分缕析,生动详细地讲述了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8年8月26日 已读
从来没有什么英雄造时势,都是时势造英雄。
几个体制内的边缘人物靠着混乱和机遇成就寡头,而后又利用其掌控的媒体操纵政治,继而想掌控整个克里姆林宫,延续其既得利益,不幸的是最后遇到了普京。
人生啊,能掌控的真的是太少了…
政治 政治学 纪实 译文纪实
中苏关系史纲 豆瓣
作者: 沈志华 / 李丹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1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是几位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的又一力作。他们在掌握大量丰富的中国与前苏联历史档案的基础上,对中苏关系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特别是对中苏关系的许多重大事件做出的新住释。对于所有研究中苏关系或者对那一段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都是开卷有卷的。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国际关系之一,《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年中苏关系若干问题再探讨(增订版)》作者多数是在这一课题上造诣最深、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学者。在我看来,这部著作是每一个对中苏关系感兴趣的读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国内著名学者利用大量史料、包括大量解密资料展示、探讨1917-1991年中苏关系的曲折历史,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苏联与中国革命、中苏同盟建立、中苏分裂与对抗、中苏关系正常化等重大事件,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苏关系历史的力著。
2019年5月6日 已读
很好的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的读物,把中苏关系从开始到后来都整理的清清楚楚,读完醍醐灌顶大开眼界。只可惜利用的苏联的解密档案非常多,而国内的太少,推论是否正确,还真的要看历史的检验了。
不论中美还是中苏,想当老大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中国 中苏关系 历史 国际关系 政治
从莱文沃思到拉萨 豆瓣
From Leavenworth to Lhasa: living in a revolutionary era
作者: [美] 斯卡拉皮诺(Scalapino.R.A.) 译者: 刘春梅 / 胡菁菁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1
《从莱文沃思到拉萨:经历大变革年代》为美国亚洲问题研究专家罗伯特·斯卡拉皮诺(R0bert A.Scalapino)的回忆录,记录了他作为教授、学者、策士的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斯卡拉皮诺在书中回顾了他数十年来从事亚洲研究的历程,记述了他当年对于相关政治社会问题的见解以及现在的评论。
全书简练生动,可读性强,可作为人物传记来阅读欣赏,对于国际问题研究者也很有参考价值。
2020年7月12日 已读
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教授,虽自称远离政治,但其实离政治非常近,看着悠哉悠哉的在东亚转悠,其实到处都是美国干预东亚政治的影子。
国际关系 政治 政治学 施乐伯
美国反对美国 豆瓣
7.8 (28 个评分) 作者: 王沪宁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 - 1
本书作者以一个观察者去研究和看待美国社会,主要探讨美国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管理过程,书中具体描绘和事实纪录多于抽象推理,主要是用事实的美国对想象中的美国。
2021年1月18日 已读
30年前的书,如果是对今日之中国和美国的预言,美国的很多问题已经发生,而当年美国的现象如今也在中国产生,或许证明了资本在任何的情况民族和国体中的表现都是必然和一定的,美国会被反对,不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也会。
政治 政治学 政治学入门 比较政治 民主与自由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 豆瓣
9.2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石川祯浩 译者: 袁广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9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收入日本著名史家石川祯浩近十余年的重要论文,集中反映他对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和早期中国共产党史的新思考,在广泛调查史料并借鉴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历史现象和具体细节进行缜密分析与考证,以期揭示和探讨中国近代历史的多重面相。
石川祯浩一贯主张采纳更宽阔的研究视野,充分考虑日本和西方(包括苏联及第三国际)的影响,从与世界性的思想流通、影响及运动之相互关系的角度着眼,回归历史发生现场,加深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2021年10月14日 已读
其“黄帝像”的研究还是打开了我们中国人的一扇窗的,其他的也还好,稍小部分有些则过于偏僻,知道与否其实都无关紧要,只能说历史研究有的方向越来越偏越来越脱离一般人民大众的认知了。
中共党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学 日本
置身事内 豆瓣 谷歌图书
8.6 (291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2021年11月10日 已读
作为经济学专业来讲,很有必要一读,毕竟书中学到的都是抽象的理论,而掰开了揉碎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这本书做到了,有些评论说作者过于乐观,我倒是觉得乐观没什么错,只要是想办法解决问题不是盲目的就好,而悲观的人,只看到问题而不去想怎么解决,那肯定没有读懂这本书。
2021 中国 中国研究 中国经济 政治学
党员、党权与党争 豆瓣 谷歌图书
9.0 (13 个评分) 作者: 王奇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4
本书考察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从国民党内部探寻其制度结构与运作机制,对国民党内部派系冲突、党务与党权在地方的运作、党与政和军的关系等做了细致的讨论。全书核心是国民党为“弱势独裁政党”,其组织的散漫性使其无法实现俄共式的一党专政,即有独裁之心而无独裁之力。作者指出,国民党始终未能建立一个具有严密渗透性和强大内聚力的政党组织体系,这是其最终失去政权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