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美术馆里聊怪咖 豆瓣
ヘンタイ美術館
7.8 (27 个评分) 作者: [日] 山田五郎 / [日] 古山淳子 译者: 汪婷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7
一本贱萌贱萌的艺术史
蛇精病的外表,史学家的灵魂
.....................
※编辑推荐※
♚ 一档艺术家们的吐槽大会,12位具有代表性的蛇精病大师,演绎12种精彩到爆的艺术人生,谁是怪咖中的战斗机?答案就在书中……
♚ 两位作者化身书中角色,对话帮你说 出内心os,23333333中将干货灌入你的脑海,精彩停不下来……
♚ 超过180幅全彩图片,大图、小图、细节、图文对照。全方位为你呈现一个妖艳到炸裂的艺术世界!
………………
※内容简介※
名画为何神秘?艺术家有何怪癖?本书为你实力揭秘。在本书中,你不仅可以看到描绘多到爆炸的肌肉猛男的巨作,冥冥中预示了画家本人一生的神秘画作,屡遭磨难、命途坎坷的“被诅咒的名画”,还可以看到痴迷于描绘后背和肌肤的画坛掌门人,画极度写实裸体的自恋狂人,以及疯狂连画200幅的超级奶爸等怪咖。
在本书中,你将全方位领略到西方艺术大师们趣味十足的艺术生涯。本书没有复杂难懂的深奥语句,没有故弄玄虚的费解描述,而是以浅显易懂的趣味对话形式为读者揭示艺术大师们的神秘世界,呈现他们别样的生活以及名作诞生背后的奇闻轶事。阅读本书,艺术史将不再枯燥乏味,你将轻松入门毫不费力。
2018年10月16日 已读
日文版原名《变态美术馆之谁是最变态的人》,从这个书名里应该可以想象的出书的内容了,充满了恶趣味可kuso小知识,吊儿郎当的讲艺术的同时插入了数不清的扑朔迷离真真假假的八卦,希望你们都能从中得到乐趣。
历史 文化 日本 艺术
万神殿堂 豆瓣
8.2 (22 个评分) 作者: 王南 新星出版社 2015 - 3
“建筑史诗”系列自2013年起由建筑学者王南在《读库》连载,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旨在用几万字的篇幅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以及它的沿革、渊源及其血脉传承,进而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
《万神殿堂》是该系列的开篇之作,原载于《读库1303》。王南用普通读者都能看得懂、看得入迷的文字,把古罗马建筑奇迹条分缕析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采用舞台剧的写法,让罗马众多经典建筑依次粉墨登场,透过这些巨石营造的结构空间,遥想古罗马的日常生活与宏大事件。
在配角们的精彩演出后,主角万神庙低调而华丽地出场。万神庙是整个古罗马建筑的巅峰之作,在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受其影响的建筑不计其数。
本书初版于2015年,现已售罄。现在的版本是2018年9月加印版。
2019年6月24日 已读
本篇开始收录于读库,之后有一个单行本,这个版本应该是第三个了,听说旧书市场的前一个单行本都已经涨价了,不知道是真是假。
建筑 建筑史 王南 艺术 读库
逝者的面具 豆瓣
作者: 郑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2
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种种的假设,见于制度、宗教、仪式和书写,更直接呈现于墓葬之中。墓葬既是安置死者肉身的处所,又是建筑、绘画、雕塑和工艺品的集合体,还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生死这个最大的、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命题下,以物质的材料、造型的手法、视觉的语言,所营造的具有终极价值的艺术作品。本书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方法,从各个角度描述和阐释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材料,力图使这个幽暗的角落在中国艺术史上展现出特有的光芒。
中国自古就有一种观念——视死如生,即侍死如侍生。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彻底完结,而是在另一个世界得以延续,由此留下众多的墓葬艺术,构筑起纷繁的地下世界。它们在千百年的岁月里绵延至今,又不断变迁。本书以两汉至唐宋时期的墓葬艺术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考古学与美术史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众多墓葬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试图揭开那些逝去的面具,向读者展示出不同地域的人们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先民对自我灵魂的深刻认知。
2019年10月7日 已读
主要研究着重于汉唐期间的古墓壁画和雕塑为主,差不多相当于打开了艺术的另一扇门,作者长年在山东工作学习,所以研究方向山东出土的为多,比如王阿命那篇,都是一般的研究者不容易着眼的东西,可谓小中见大了,语言比较偏学术,应该更通俗一些就更好了。
墓葬 考古 考古学 艺术 艺术史
日本电影110年 豆瓣 Goodreads
7.7 (3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四方田犬彦 译者: 王众一 新星出版社 2018 - 1
《日本电影110年》将日本的文化传统、电影技术的发展、日本与东亚乃至世界的关系史、日本社会意识的演变等多维度交织在一起,围绕日本电影的兴起与发展,娓娓道来。
本书补写了21世纪头十年以来日本电影的最新进展,进一步丰富了该书的内容,特别是将平成时代日本电影的新动向更加完整地勾勒出来,使得电影产业在日本几个不同的重要历史阶段的发展得到更加均衡的、面目清晰的展现,有助于人们从更为广阔的社会史视野审视日本电影110年来的发展,思考电影对一个国家和人民的意义。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电影的新进展,从方法论的意义上,它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日本文化与日本社会近来呈现出的各种新特征。比如对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民族主义、环保主义、东方主义、全球化、日本社会的保守化与内向化等问题的关注视角就拓宽了对电影本身考察的视野。一部日本电影发展简史也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日本电影经历过的故事,扮演过的角色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对我们难道不是很好的参照吗?
2020年1月3日 已读
对日本电影110年的系统介绍,到今天其实是120年了,日本电影如同作者所描述的一样,境界和关注范围都相比过往有大幅的缩小,缩小到目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的挣扎。
日本电影 电影 电影史 艺术
摄影师手册 豆瓣 Goodreads
On Being a Photographer
8.8 (12 个评分) 作者: [英]大卫·赫恩 / [英]比尔·杰伊 译者: 纸上造物 新星出版社 2019
【如何如摄影师一般思考与行动?】
【摄影是关于人生的。】
【通过镜头,摄影师将人生态度投射至作品。】
这是一本关于摄影的书——但摄影是关于人生的。
从给摄影术语下定义入手,大卫·赫恩着手指导年轻摄影师如何高效、实际地选择属于自己的拍摄主题,如何拍到满意的单幅作品乃至完成整个专题,甚至如何挑选完美的鞋子和摄影包。你会发现,真正的摄影绝非仅仅是拿着相机在街上转悠,而是涉及列表、做计划、阅读、研究、分析、建立编档系统等大量艰苦的工作。可以说,摄影师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在拍摄开始前和拍摄结束后完成的。
除了指导读者“如何成为摄影师”,大卫·赫恩与比尔·杰伊还探讨了摄影的未来。面对来势汹汹的数字化影像,传统纪实摄影将如何定义自身?赫恩在九十年代提出的观点依然直指要害。此外,两人共同厘清了摄影师基本都会遇到的九个误区,切实为读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帮助。
本书不涉及摄影的具体技术及操作,而是告诉读者“如何如摄影师一般思考与行动”。换言之,《摄影师手册》不教方法,而是传授方法论。
大卫·赫恩与比尔·杰伊试图找出所有摄影师都通用的基本原则,无论其摄影风格如何,属于哪一摄影流派。
赫恩认为,人生的目标是成为潜在的那个自己,而摄影提供了通向这一目标的完美工具。对他来说,摄影与人生无法分离,摄影师并非无形地躲在相机背后,而是通过镜头,将自己的人生态度投射至作品,并留下个人印记。
2020年1月15日 已读
知道了摄影师的另一面,所谓偶然无非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运气,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影像 摄影 艺术 读库 马格南图片社
漫画电影史 豆瓣
Filmish: A Graphic Journey through Films
8.6 (43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罗斯 译者: 灰土豆 后浪 |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9 - 10
《《观察家报》推荐
迷影人士必读漫画
图像小说版《认识电影》
继《非平面》之后又一部非典型漫画论文
妙趣横生的图像导览带您畅游影史百年长河
◎ 编辑推荐
☆ 图像小说版《认识电影》,迷影人士必读漫画
当作为“第八艺术”的电影碰撞“第九艺术”的漫画,会诞生出什么样的思想火花?
如果说每一部电影是一场梦,那么这部漫画就是300多个梦的经典串烧:
从《火车进站》到《盗梦空间》,从《发条橙》到《闪灵》,海量经典场景、经典角色以漫画形象出现,目不暇接,让迷影读者有“看图猜电影”的乐趣。书末附有漫画中出现过的所有片目与引用著作,把所提及的影片都刷一遍——或者更简单粗暴地一书在手——您就是对电影史张口就来的资深影迷。
☆ 独到的视角,通俗易懂的形式
《发条橙》《趣味游戏》《为所应为》里的角色为何要直视镜头?
《出租车司机》的故事为什么只能发生在纽约大街上?
《闪灵》里的酒店到底有什么玄机?
关于时间与记忆蕞出色的影像,来自哪部影片?(答案均见本书)
每章以“眼睛”“身体”“场景和建筑”“时间”等主题切入,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深入赏析佳片,深入浅出,既有学术的严谨又有阅读的愉悦。
看完这本书,你不会再带着同样的眼光去看电影啦!
☆ 一封以爱封缄,写给电影史的“漫画情书”
跟《理解漫画》一样,本书中的作者给自己赋予了一个亲切、富有人情味的漫画形象,就像《神曲》中的维吉尔之于但丁,带读者穿越电影的幕后、前台与历史。
这是一部只有爱电影的人,才能画出来的“懂电影”的漫画。
这是一封洋洋万言,以漫画形式写成的迷影情书。
◎ 内容简介
《漫画电影史》用漫画的形式,通过“眼睛”“身体”“场景和建筑”“时间”“声音与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技术与技术恐惧”等七个章节来赏析电影。引用了丰富的电影例子与理论著作,为读者提供一种新的欣赏电影的视角。
◎ 媒体推荐
“罗斯真正了解他要说的,他在案例教学和细节分析上展现出良好的品位。”
——Total Film
“非常让人享受……阅读过程很轻松。”
— —《卫报》
“《漫画电影史》很有启发性,既容易接受又十分有趣。”
——《图书馆杂志》
“这就是放映员们所需要的。”
——《观察家报》月度图像小说
2020年1月27日 已读
通俗作品的包装,竟然是部学术作品,从镜头,身体,建筑讲起,最后讲到的是电影的语言方式和意识形态,比较的偏艺术,可以学会如何的看电影和如何的看懂电影。
历史 漫画 电影 电影史 电影学院
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 豆瓣
作者: (日) 中野京子 译者: 王健波 2018 - 4
本书是日本艺术史畅销书作家中野京子的又一部精彩作品。《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精选了23幅美术作品,每一幅画,都是改变画家人生、定格命运转折的那一瞬间——热恋情侣难以自已的爱情,英雄人物的纠葛和永无休止的战争,享尽荣华的人物走上的截然不同的道路……无论是画中人,还是 画家自己,都共同上演了一出命运的大戏!
了解了画中人物的故事和画家的境遇,才会对绘画有更深的理解,提升鉴赏的乐趣。天方夜谭的跌宕命运,一瞬间的转折……疯狂之后会怎样!?中野京子对人类敏锐的洞察力和幽默的文笔,让直击人心的剧情更为震撼。
--------
中野京子作品:
“胆小别看画”系列
《胆小别看画1:方块A的作弊者》
《胆小别看画2:哭泣的女人》
《胆小别看画3:死神与少女》
《胆小别看画4:人性的暗影》
《胆小别看画5:意外归来》
---
“名画之谜”系列
《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
《名画之谜:历史故事篇》
《名画之谜:穿越时空的对决》
---
《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上)》
《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下)》
《桥的故事》
《初见卢浮宫》
《画框里的男人装》
《艺术品中的绝代艳后》
《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
《王朝物语》
----
【编辑推荐】
畅销书作家中野京子精选23幅美术作品,每一幅,竟都是改变画家人生、定格画中人命运转折的那一瞬间!热恋情侣难以自已的爱情,英雄们的纠葛和永无休止的战争,一个个轮回的开始……疯狂之后会怎样!?
----
▶中野京子是谁?
——日本艺术史畅销书作家!学院派背景的她,却用一颗八卦的心,一支吐槽的笔,将看似高高在上的西方经典绘画进行了精彩绝伦的解读。同时,中野京子还活跃日本多档艺术类电视节目中,向大众传递着历史和艺术的魅力。
----
▶《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在讲什么?
——《倒竖拇指》里蕴含的罗马帝国的荣光与邪恶、让人一见难忘的《呐喊》、标志着风景画诞生的《米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布罗纳血淋淋的《自画像》……23幅作品,记录了画家与画中人命运转折的瞬间!
----
▶《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有多好看?
——你可曾想到王室时髦婚姻背后的没落?你可曾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实翻版,被画家安格尔和谢弗定格在了悲剧的那一刻?一切都不知是意外,还是宿命……学院派作家中野京子将为你揭开名画背后那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
▶《命运之画,是意外,还是宿命》为什么值得拥有?
▶精致的装帧工艺,高清名画图片,具收藏价值。了解了画中人物的故事和画家的境遇,再逛美术馆时,你将有不一样的感受!
绘画当为奇迹 豆瓣
作者: 李树波 2015 - 4
《绘画当为奇迹》中描写了八位画家:弗朗切斯卡、勃鲁盖尔、卡拉瓦乔、委拉斯开兹、蒙克、科柯施卡、罗斯科与奇塔伊。八篇文章曾发表于往期《读库》(2007-2012年),这次重新修复图片,增补图注,集结成册。李树波也为本书撰写了后记,讲述她书写这八位画家的初衷。
在李树波笔下,他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大师和天才,而只是些有着平凡心思的普通人。他们的悲怆艰辛里携夹着丑闻与情史,在得到荣耀光环之前也曾踟蹰不决前途未卜。
没有艺术史的帮助,不可能鉴赏一幅画,但却可以窥探一位艺术家。书中描摹这些画家生活的时代和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通过讲述人,来讲述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读绘画史,带来传统艺术审美之外的营养。
书中除了作者细腻的文字,还附有九十九幅插图,生动呈现了八位画家的浓郁之作。
本书由读库出品,购买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45240520830
2021年3月4日 已读
本书能出版发行,我觉得也是个奇迹,文字功底很差,内容又没有趣味,太多曲高和寡的内容,不得不承认这果然是博士写的东西,硕士都看不懂啊。
中国 绘画 艺术 艺术史 读库
返场 豆瓣
7.8 (5 个评分) 作者: 高原 东方出版社 2020 - 9
1990年到1999年,是中国摇滚乐的黄金十年,“魔岩三杰”的影响力和传奇,崔健教父地位的奠定,都在这十年发生,而孕育这一切的土壤,是在北京,这是当时中国所有热爱艺术的年轻人的唯一选择。那十年,是北京文艺圈的“野生”年代,它自由、丰富、浪漫、奇幻,汇聚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 灵魂,也写就了一篇又一篇传奇乐章。
高原作为摇滚这些年的核心见证人和参与者,以摄影师的身份用影像记录下了当时的人和事,日常与炫目,颓废与热血,青春与真挚。本书以高原拍摄的百余张未曾披露过的珍贵照片为线索,穿插老狼、张楚、郑钧、高旗、邓讴歌等人的口述和采访,用影像和文字,全面展现了中国摇滚乐伊始不可复制也不会再有的传奇时代,她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北京故事”,也为我们了解20世纪90 年代的都市,以及大批理想化青年的文艺生存状态提供了珍贵资料。
————————————————
★作者高原双重身份,既是摄影师,同时也是摇滚圈内的生活者和记录者,她与这些音乐人的近距离生活和接触,让她拥有独有的一手影像资料。
★所摄及采访人物均为演艺圈知名人士。
★老树、张震、王小帅、周迅、许巍、汪峰、张楚、孟京辉、郑钧、阿克曼、唐朝老五、高旗、黄觉、张有待、老狼、王勇、宋宁、左小祖咒、杨坤、朴树、张铁志等联合推荐;
★本书中作者为本书演唱的单曲首次面世。
————————————————
▼ 明星推荐
它是在我的年轻岁月中,和一帮哥们儿,怀抱着理想,放胆地各自表述,在工作中同欢同悲,在混乱中一起成长的记录。
--贾敏恕(台湾音乐制作人)
我们在这些照片当中只看到了人,而不再是什么牛逼的摇滚和摄影。
--刘树勇(摄影评论家、文化学者,微博名:老树画画)
高原镜头下的每一个瞬间,我都是不在场的:它定格的每一个时间,我又是在场的。我们同处一个时代、一个空间......一起撒野,一起张狂。
--王小帅(“第六代”导演)
青春终将逝去,但歌声却可以将它重塑!高原用她眼中的影像不可思议地记录了这一切珍贵的记忆··
--汪 峰(歌手、音乐创作人)
心存善愿和远方,我们是永远的少年。
--许 巍(歌手、音乐创作人)
高原不强加于现实什么特质,只是基于事物关系的本身。她的作品对未参与关系的人,会更容易真实理解,并有一种信任感。
--张 楚(歌手、音乐创作人)
关于青春,不管曾经多么疯狂、不堪、精彩、忧伤,最后你能收获的都只是两行热泪。
让燃烧凝固!
--郑 钧(歌手、音乐创作人)
在我的生活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常常会听到一首歌就想起一个人,或是某一部电影的一幕戏,又或是某些地方空气中特别的味道。
摇滚乐对我而言,可以代表我的学生时期。在我青春期的那些年,很爱听的就是摇滚,当时的那种衝动、叛逆、玩世不恭的调调,很酷。
当中,印象很深的是一张合辑《中国火》,那是我头一次接触中国的摇滚乐,震惊。唐朝、张楚、何勇、窦唯等,在那时期,这些人都是我所响往的。
缘分很有意思,在距离青春期这么遥远的今天,收到一封朋友转寄的E-mail,认识了高原。透过高原的照片,我见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情、对音乐的追求以及摇滚的精神。带我穿越时空,更贴近那些我所响往的人。当所有喜欢的事都可以自由生长,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我们便以潇洒的姿态继续向前迈进。
--张震(演员)
那些激情、懵懂的少年时代……
--周 迅(演员)
2022年1月9日 已读
比高原的上一本摄影集《把青春唱完》更好,更厚重也更全面的回顾了90-98的那些记忆里的快乐时光,加上当事人的文字,好像那个时候的北京,真的和现在的不一样,也许只是回忆的滤镜吧,但还是说青春再好,也是不能返场了,那个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中国 摄影 摇滚 艺术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