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赌神 (1989)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賭神
7.9 (572 个评分) 导演: 王晶 演员: 周润发 / 刘德华
其它标题: 賭神 / God of Gamblers
高进(周润发 饰)前来香港与赌魔决斗,怎料刚抵港,便被南哥(杨泽霖 饰)追杀,结果堕入陷阱而失忆。幸得刀仔(刘德华 饰)和其女友珍(王祖贤 饰)相救,他们把高进带回家中疗养,发现高进精通赌术后,兴奋不已,想利用他来挣大钱,却反而因为高进发挥不稳亏了钱。
高进妻子遭其堂弟高义醉酒后污辱杀害。高义进而联手南哥,设计谋害高进,四处搜罗进的藏身地点,前往追杀。逃亡之时,高进翻车受伤,竟恢复了记忆——但是却怎样也记不起失忆期间的事情。刀仔提醒进,高义并非好人,但进却毅然蒙在鼓里,不知危难当头。
2021年11月26日 看过
重看老片,感觉就是这部所谓的经典其实就是发哥一个人用演技给撑下来的,换个演员,可能片子就直接扑街了。刘天王,后来再风光,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副马仔的气质啊,真不能想象到还有今天。
刘德华 周润发 王晶 赌神 香港
零点零一公分的距离 (2021) 豆瓣
零點零一公分的距離
8.2 (103 个评分)
其它标题: 零點零一公分的距離 / One-Tenth of A Millimeter Apart
《零点零一公分的距离》时长30分钟,为泽东电影30周年量身而作,曾在今年4月第4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春光乍泄》展映后短暂亮相过1次,今日独家登陆腾讯视频,正式与大家见面。短片依然是以导演王家卫的方式打开,讲述作者受王导之托创作纪念短片并立下一蛋之约,于是耗时2年,去到很多地方,见过许多人,找回好多珍贵的底片,虽有一些已经修复不到,仍借由这支短片得以让曾经的擦身而过终再重逢。
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 (1993)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逃學威龍III之龍過雞年
6.7 (289 个评分) 导演: 王晶 演员: 周星驰 / 梅艳芳
其它标题: 逃學威龍III之龍過雞年 / 逃学威龙3第七感抓财神
百万富翁王百万(周星驰 饰)被人用冰锥插死,由于他与妻子汤茱蒂(梅艳芳 饰)的感情破裂,汤茱蒂便有最大的嫌疑。刚好周星星(周星驰 饰)的相貌与王百万几乎一模一样,警方便让周星星假扮王百万让汤茱蒂带回家,好让周星星能够从中寻找证据。当周星星进入王家后,发觉王百万的好友林大岳(黄秋生 饰)也有重大嫌疑。怎料林大岳也同样被杀害。案情疑点重重,周星星后来发现汤茱蒂跟王百万的女秘书有暧昧的关系。
2022年1月9日 看过
1993年,接近30年前的贺岁片,前半段真是周星驰港片黄金岁月的象征,癫狂和过火真是缺一不可,和后期王晶的作品相比,这部电影虽然戏虐了沙朗斯通的《本能》,但其底色却无比的真诚,而看到最好的梅艳芳,真不止的想让人流泪。
1993 周星驰 喜剧 搞笑 梅艳芳
光辉岁月,不说再见 豆瓣
作者: 毛球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1
每一首路过心上的粤语歌,都是一封时光藏下的情书。
香港乐坛30年,谁惊艳了你的时光,谁温柔了你的岁月?
知名乐评人毛球(本名苗欣宇)以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穿越30年时空,回到香港音乐的黄金岁月。
从第一首流行粤语歌的诞生,到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的登顶,从四大天王的峥嵘岁月,到巨星落幕的瑟瑟寒秋,这里既有香港音乐的风雨史话,也有你我共同的青春旅程。曾经的经典,如今的怀念。那些被贴上时光标签的音乐,是温暖过我们的拥抱,也是我们拥抱过的青春。30年的精选,总有那么一首歌,一段故事,惊艳过你的时光,温柔过你的岁月。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发现每一份精心制作的歌单,一同聆听记忆深处的回响。
2017年2月15日 已读
是我目前见过的最完全版本的关于香港音乐的历史书了,唯一的不足是整理的有点乱八卦有点多。该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每章节都有二维码,扫描后可听到本章节的歌曲,真是科技改变生活。
文学 粤语 音乐 香港
亚洲教父 豆瓣
Asian godfathers
8.3 (12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史塔威尔 译者: 史钰军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 7
《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披露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超级富豪们并不那么光彩的致富之道。详细阐释了包括印尼苏哈托家族、菲律宾马科斯家族在内的东南亚豪门巨族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建立起了强大的商业帝国的。
对李嘉诚、何鸿燊、谢国民、林梧桐、陈永栽等香港、东南亚商业巨贾的发迹史和生意经均有详细的介绍。
主导东南亚商界的精明华人大亨创造了该地区的经济奇迹,对吗?错!事实上,上述经济增长和复苏都是由平凡的出口行业推动的,而非这些大亨。史塔威尔得出结论:“教父们更多的是经济增长的受益者,而不是推动者。”《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披露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超级富豪们并不那么光彩的致富之道,详细阐释了包括印尼苏哈托家族、菲律宾马科斯家族在内的东南亚豪门巨族是如何在短短几十年间建立起了强大的商业帝国的。作者反驳风行的“文化论”,指出东南亚富豪普遍是华人后裔或有华人血统,与传统儒家文化无关。正像作者所指出的,《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不是为了“揭丑”,而是为了激发读者思考,从而探索一条使亚洲保持持久的平衡发展的道路。
2018年9月24日 已读
名字看起来很地摊文学,其实内容非常的学术化。简直就是一本反成功学的博士论文,论证你为什么成不了大亨,也论证大亨是怎么发家致富的。这本书读完,基本上很多经济乱象的背后,也差不多能猜出个七七八八的内幕了。
历史 商业 纪实 经济 金融
胭脂扣 豆瓣
7.6 (71 个评分) 作者: 李碧华 新世界出版社 2006 - 1
《胭脂扣》是李碧华的第一部小说。
某夜,一冷艳女子来报馆求登寻人广告,她原来是五十年前红透墉的名妓如花,当年拜倒裙下者不知多少,但如花钟情富豪子弟陈十二少。陈家是名门望族,不能接受一个妓女做媳妇,陈十二少因此和家庭决裂,被逐出家门,两人在贫穷中挣扎。如花与十二少约定阴间重见之约,再吞鸦片自杀……如化在阴间久候不见十二少,但是还有七天还魂期,所以来到了阳间寻觅……
2019年3月31日 已读
应该是李碧华最好的小说,题材不庞大,但扎根于香港,有小市民的情趣也有对爱情一针见血深刻到骨髓的看法。只有写这么熟悉的地方这么熟悉的故事的时候,才感觉作者的才气是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
中国文学 女性 小说 李碧华 香港
香港假日 豆瓣
Hong Kong Holiday
7.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项美丽 译者: 胡妍妍 新星出版社 2018 - 8
1935年,三十岁的美国作家艾米丽·哈恩来到上海,很快成了这里社交场上的名人。她结识了当时上海文化界的风云人物,诗人邵洵美,两人彼此欣赏,一起写作、翻译、办刊,后者为她取了“项美丽”这个好听的中文名字。
项美丽在上海生活了四年,彼时动荡不安的局势以及与邵洵美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让她萌生了离开上海的念头。在重庆完成《宋氏三姐妹》的写作后,她来到香港,希望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却不料这段日子成了她人生中最艰难、最富戏剧性的时光。
1946年在美国首度出版的项美丽自传性质短篇集《香港假日》,收录了她从1940年夏天初到香港,到1943年底作为美日交换难民回国,期间在香港的生活与见闻。她目睹并亲历了日本对香港的残暴统治,见证了日治时期香港普通民众的生活,记录下当时香港社会的众生百态:战事爆发初期,在地下室中躲避日军的持续轰炸(医生的家);为了不被关进集中营,带着孩子在医院假装产妇(喧哗与呼喊都平息了);因物资紧缺、食物严重不足而探访当地的黑市(物超所值);不断与各式各样的间谍、投机分子、日本军官周旋(契克、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在居无定所,动荡不堪的处境下,为女儿过第一个生日(第一个生日)……
项美丽为那段历史做了极为珍贵的记录。香港这块中西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土地,在战争侵袭、无数冲突矛盾激荡碰撞的时代大背景下,表现出复杂、奇异而又耐人寻味的面貌。
2019年5月26日 已读
只是描述日军占领香港期间,侨民生活的一个侧面,这种纽约客题材的读物,刚开始看觉的小巧精致,看多了,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网文,好像看到些什么,其实什么也没看到。
读库 随笔 项美丽 香港
香港电影演义 豆瓣
作者: 魏君子 2021 - 1
《香港电影演义》就是通过讲述台前幕后的影史秘闻、细节考据,窥视影人心态、类型创作、环境影响、产业格局……由细节人手,积少成多,相对全面的掌握香港电影的今昔概貌。
按说本书内容很多来自香港影人的口述亲历,真实性毋庸置疑,称为“演义”似大可不必。但作者向来以为:一个创作或事件,除了结果是客观无可更改的,任何人(包括当事人)讲述起因和过程都或多或少存在主观渲染(如张彻、刘家良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说法),所以各种版本的影史八卦层出不穷。可以说《香港电影演义》是一部妥妥录像厅小哥追星史。
2021年8月24日 已读
香港电影在魏君子这一代人的滤镜下,才如此有魅力,更早的一代或更晚的一代,都会不屑一顾。另外,作者魏君子的文字不好,堆砌堆砌辞藻,审美水平也不高,书中洋溢着一种“我的朋友胡适之”的小人得志感,显的无聊又无趣了。
电影 香港 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往事 豆瓣
作者: 魏君子 2021 - 1
《香港电影往事》是一本讲述香港电影发展史的访谈类图书。作者通过对香港电影史上一些代表性人物的记录,如邹文怀、田丰、王羽、麦嘉、吴宇森、黄百鸣、甄子丹等,以及电影公司,如“新艺城”“嘉禾”“邵氏”等,从多个侧面展现了香港电影的发展和历程。
2021年8月31日 已读
比上一本的演义好,因为没有作者自己出来显摆了,只剩下采访者的原话,作品质量就上了一个台阶,并且作者做了很多的注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了。了解香港电影的历史和陨落的原因,这本书足够了。
电影 访谈 谈话录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