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村上
村上朝日堂是如何锻造的 豆瓣
8.8 (13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9
村上春树随笔系列之一,共55篇

目录

译者短语
体罚
沙滩上的钥匙
安西水丸的秘密森林
空中飘游乐不可支
报纸、信息等等
Heineken啤酒的优点
跑步俱乐部通讯
裸体做家务的是是非非
作为爱好的翻译
公司再好不过?
空中飘游俱乐部通讯(二)
田纳西·威廉斯何以被人看扁
......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来 豆瓣
8.5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6
《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是村上春树随笔系列之一,由48篇短文组成,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关于作者本人的,如他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习性、早年的生活和创作、成名后的曲闻逸事,一是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种种看法和议论,如关于选举、大众阅读、人到中年、健康及电影、音乐。
终究悲哀的外国语 豆瓣 Goodreads
やがて哀しき外国語
8.1 (20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2
全书共16篇,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91-1992年在美国讲学期间写下的散文,内容均为作者在美国的亲身经历,见闻,题材丰富,涉及面广,有对美国社会文化现状的描述,有通过具体事件对美国和日本两国文化差异进行的分析,有作者在美国生活的各种趣闻轶事,还有作者对自已少年时代、恋爱结婚、成名前开酒吧谋生以及家庭生活、夫妻关系的回顾等等。本书风格一如他的小说,即生动、机智、幽默,又不乏深入的思考,是一本可读性强的有趣小书。 他坦言自己高中时代不怎么用功,一味和女孩厮混、泡酒吧、打麻将,甚至吸烟,补习了一年才考进早稻田大学文学院的戏剧专业。考上后还是不太用功,找工作面试时被人一口回绝,气得他差点儿破口大骂(《“金字塔”景观》)。他自嘲几年大学生活“惟一的收获”就是谈恋爱得到了现在的夫人阳子(有人考证说是《挪威的森林》中绿子的原型)。而且他没毕业就结了婚,婚后东筹西借千辛万苦开了一间酒吧,像“拉车的马”一样起早贪晚干了七年。每天“一大早就要把一袋子元葱细细切碎”,因而练就了一手切元葱不流泪的绝活(《远离卷心菜卷》)。他还详细谈了四十岁以后为保持“男孩”形象所做的般般努力和由此产生的种种烦恼。 这些主要篇幅写的是美国,其中有关日本和美国的比较,读来尤其有趣。
象厂喜剧 豆瓣
7.2 (18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文 / 安西水丸 画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4
《象厂喜剧》这本书是作家村上春树和画家西安水丸的第一次合作。书中的《镜中的火烧云》,插图竟然是水瓶和水杯,而《双胞胎镇的双胞胎大会》,插图竟然是飞机和汽车。双方随随便便地一凑,便有了这本漂亮的超短篇小说集。
村上朝日堂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1
村上春树的随笔系列之一,文章记录了他本人的一些生活琐事和平时的一些思想感悟,与小说不同,是完全生活化的,对于喜欢村上并想了解村上的朋友是个不错的选择。

本书有92篇短文组成,内容涉及日常生活的小事、趣事,以及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看法。
旋转木马鏖战记 豆瓣
7.6 (3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9
《旋转木马鏖战记》包含9部短篇小说。作品取材于作者亲身接触的真实故事,主题为表现大都市人生的疲惫、无可选择和心理扭曲。内容有写夫妻为一件小事而离婚、有写人生走到中途的彷徨,有写骄傲的小姐内心的爱情萌动、有写少年的青春冲动、残疾者内心的奋起企求,也有幽默故事。风格上都幽默有趣,为村上春树的早期作品,但展现了他一贯的写作手法。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豆瓣 谷歌图书
8.3 (24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1
村上春树这次推出的游记《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中,还配有他夫人阳子拍摄的彩色风景照片40幅,因为游记中所记述的地方都是两人共同游历的。这些照片使村上春树的文字更增添了一分生动美妙的色彩。这对夫妻的搭配真可谓是“珠联壁合”。
除了风景之外,书中还收入了一些阳子为村上春树拍摄的照片,让你看到村上春树在苏格兰玩滚球游戏的身姿。
村上收音機 豆瓣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賴明珠 時報文化 2002 - 7
《村上收音機》一書集結村上自2000年3月在「anan」雜誌上連載的50篇隨筆。每篇約千字的小品,話題從「通心粉」、「西裝」、「炸丸子」到「維吉尼亞的狼」,以個人化、生活化的筆法,懇切、隱約地述說,逐漸滲透讀者的心。村上這次也收錄許多新鮮的話題,像「柿子的問題」、「胡蘿蔔(或人蔘)先生」、「驍勇的音樂」;值得一提的是村上談到許多有關「和食」的話題(ex:鰻魚、壽司捲、壽喜燒等)。全書散發著村上隨筆所特有的「靜謐」魅力。
遠方的鼓聲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賴明珠 時報文化 2000 - 9
「有一天早上醒來,側耳傾聽時,忽然覺得好像聽見遠方的大鼓聲。從很遙遠的地方,從很遙遠的時間,傳來那大鼓的聲音。非常微弱。而且在聽著那聲音之間,我開始想無論如何都要去做一次長長的旅行。」 於是村上春樹在他的 37 歲至 40 歲的 3 年之間,也就是 1986 年至 1989 年之間,離開日本去做一次漫長的旅行。雖然紮營主要據點的地址暫且設在羅馬,但如果喜歡上什麼地方,就會在那裡租一間附有廚房的公寓,生活上幾個月。而想到什麼地方去時,就又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去。所以行跡橫跨希臘、羅馬、義大利等歐洲古城。 3 年之間,村上寫了兩本長篇小說。一本是《挪威的森林》,另一本是《舞.舞.舞》。然後也完成《電視人》的短篇集。另外還翻譯了幾本書。所以這兩本小說宿命性地滲進異國的影子。 收錄在這本書的文章,就是村上海外旅行 3 年速描的累積。從中讀者可看到不同於小說的村上春樹,也就是說,村上春樹異地生活的現實身影。(摘自誠品網路書店)
雨天炎天 豆瓣
7.6 (19 个评分) 作者: [日]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村上春树最新的游记系列,本书主要记叙了在希腊、土耳其的旅游见闻,以及途中感悟。
爵士乐群英谱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 绘者 [日] 和田诚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2 - 9
村上春树与和田诚都是超级爵士乐迷。在这本《爵士乐群英谱》中,两人让26位当代美国爵士乐好手得以聚首于一册群英谱之上。和田诚的26幅画优雅浑成,大巧若拙,村上的文字亦是精彩绝艳。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走ることについて語るときに僕の語ること
8.1 (38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1
他以文字名满全球。
他的“蓝调”令万千人神迷忧伤。
文字是他的符号,“跑者蓝调”何尝不是?
不再是浮华迷茫,不再是旖旎感伤,不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写了几十年“别人”的文字,他第一次只写自己:小说之外、故事之外、文字之外,均是不施雕琢娓娓道来,清淡如云,宁静如水……
1Q84 豆瓣 Eggplant.place
7.7 (41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賴明珠 時報文化 2009 - 11
故事以雙線進行,並以村上較少用的第三人稱全知觀點來說故事。時間是1984年,少女青豆在健身俱樂部工作,但她另有一個神祕的身分,而熱愛寫作的補習班數學老師天吾則為了一篇小說新人獎投稿著迷不已,兩個主角雙線平行地發展,從互不相關、到發展出奇妙的戀情,從詭異的1Q84年回到幼年的60年代……
「不管喜不喜歡,我現在正置身於這『1Q84年』。我所熟知的1984年已經消失無蹤不存在了。現在是1Q84年。空氣變了,風景變了。我對帶有問號的世界的成立方式,必須盡可能快速適應。就像剛被野放到新森林裡的動物那樣。保護自己的身體,為了生存下去,必須早一刻理解那個場所的規則,配合那個才行。」
村上春树出道三十周年纪念专刊 豆瓣
作者: [日本] 村上春树 译者: 杨照 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 2009 - 6
為了慶祝村上春樹出道30周年,時報文化製作了這本紀念專刊,收錄了楊照先生〈聽著音樂的人,在世界上的旅程〉一文、許致文先生為「極端村上春樹」音樂會曲目撰寫的導聆、30個村上超級讀者所寫的賀文。同時也包括了時報出版村上作品集的封面圖及簡介。
嗨,村上春树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江江 / 苏静 朝华出版社 2005 - 8
这本书里有的是关于村上春树作品的自发或自觉的感悟和评说,有的是大家都关心的一些关于村上春树的问题,当然《嗨!村上春树》也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加之在村上春树的作品里曾屡屡强调“匿名性”之重要性。不过,《嗨!村上春树》这本书竭尽所能去解决了村上春树的读者关心的大部分部门。
这样一本书是献给每一个村上春树的热爱者的。
村上春树的文字已经写进了我们的很多人的生命里,真的要感谢村上先生的文字伴我度过了那么多人美好的日日夜夜。
我知道,有村上先生文字陪伴的那些时光终有一天会一去不返。
无论如何,我要轻轻地唤一声:嗨!村上春树
遇见100%的村上春树 豆瓣
作者: 稻草人 编著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 - 5
全书分为五章:“村上森林”为村上春树概论,“村上图书馆”的内容是村上的作品,“答案在风中”为背景资料,“村上听不见”是对村上作品的经典评论。
远方的大鼓声 豆瓣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赖明珠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1 - 9
土耳其歌谣唱道:“远方的大鼓声,邀我作漫长的旅行。我穿上陈旧的外套,将一切抛在脑后。”这些话谁听了都会一愣,然后,发一阵子呆。待一阵伤感且无奈过后,这句话就被扔开了,直到下一次又听到跟这意思差不多的话,再愣,再发呆,再忘却。我们这些住在城市里营营劳作的人基本上都是这样。
1986年,三十七岁的村上春树就不这样,他在这个时候这个年龄听到了远方的大鼓声,然后,他站起来,穿上外套,将东京的一切抛在脑后,开始了三年的旅欧生活。当然,他并不是什么都没带,他带上他的妻子和旅行支票。对于很多中国男人来说,妻子是有的,旅行支票是没有的,可后者比前者要紧得多。
《远方的大鼓声》是一本游记,但也可以看成一本小说,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长得像个窝头一样的名叫村上春树的日本作家,在东京小有名气。他很忙很累,但写作上没有什么突破。有一天,有两只蜜蜂飞到他的脑子,一只叫“焦焦蜂”,一只叫“卡罗蜂”。这两只蜜蜂让他作了深刻的反思,于是,他把东京的公寓出租,带着妻子和旅行支票,到了希腊、意大利、英国和奥地利。三年内,他完成了两部小说————《挪威的森林》和《舞舞舞》,并寄回日本出版。待他重回日本的时候,他发现那两本小说已经成为了印钞机,而他本人已经红得发紫红得手足无措了。
这真是一个让人神往的故事啊,还不要说里面所描述的欧洲风情。少年时代看三毛,现在都还清楚记得她写的克里特岛上的电影院:铁皮椅子,零零星星的观众,恐怖片,回家的路上打在防波堤上的海浪,水雾让一路都湿漉漉的,三毛在前面使劲跑,荷西在后面学鬼叫追着。像这样清寂有趣的事情,在村上的笔下也是比比皆是,只是村上的笔调要更不动声色一些,更具画面感。
村上写道:“有没有谁来把我们画进画中呢?我想。远离故乡的三十八岁的作家和他的妻子。桌上有啤酒。庸庸碌碌的人生,在午后的阳光下。”
要听到远方的大鼓声,需要有慧心和与慧心相连的耳朵;要追随远方的大鼓声而去,需要足够的勇气和神赐予的抛弃能力。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工作得非常疲惫,我对同事说,现在看这种书,也是一种自虐。生活在别处,永远如此。
村上朝日堂 嗨嗬!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6
《村上朝日堂嗨嗬!》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共30篇,内容不一。倒霉的摩羯座:我是一月十二日出生的,以星座来说是摩羯座。血型为A型。老婆是十月三日出生,为天秤座。从占星学角度说,摩羯座和天秤座的结合似乎不太对脾性。简而言之,摩羯座脚踏大地,孜孜矻矻劳作,认认真真生活;而天秤座则飞来飞去华而不实,轻颠颠飘乎乎的。从摩羯座看来:什么呀,那能干成什么呢。反过来在天秤座眼里:哼,死脑瓜子不开窍!二者没办法和平共处。一次心血来潮,把我和老婆的生日告诉了名古屋一个有名的占星师问个究竟。那时也被告知:“啊,这可非同儿戏!摩羯座对天秤座本来就不合拍,而您二位的情况在那里边也算是糟糕的。不行啊,再糟不过了,别心存侥幸啦!”
可打那以来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月,而我俩依然朝夕相处。
时不时对老婆生气冒火,认为她实在太过分了。岂有此理!一塌糊涂!不过依占星师的说法,事态还不止这个程度,应该还要严重。所以我一直抱着这样一个念头: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看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在这样的念头下生活未尝不可以说是极有滋味的,总以为事情不止于此,应该还有底牌。有时甚至忽然觉得如此想法大约是保证婚姻幸福的关键。我倒不想硬向别人推销,总之这也算是一种活法。
本来我这人对占卜没有兴趣,星座也罢血型也罢,那东西怎么都无所谓。并不是说压根儿不信,也不是说瞧不起相信的人,单单上不来兴趣罢了。心想世间有那种东西也未尝不好,但自己不愿意主动掺和进去。比如说,即便算卦说我“今年好事一柱也没有,唯有穷困潦倒”,作为我也丝毫不会介意。毕竟没有兴趣,无非“噢”一声了事。就经验来说,那样的卦有算中的,也有没算中的,所以不必—一放在心上。只要认真做好该做的事,一般总不至于有糟糕事发生。
1Q84 BOOK 3 豆瓣
7.4 (27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1 - 1
1Q84简体中文版官方网站:http://www.douban.com/minisite/1q84/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目前我已经置身于这‘1Q84年’。我熟悉的那个1984年已经无影无踪,今年是1Q84年。空气变了,风景变了。我必须尽快适应这个带着问号的世界。像被 放进陌生 森林中的动物一样,为了生存下去,得尽快了解并顺应这里的规则。”
《1Q84》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村上春树
1Q84之後~特集: 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 豆瓣
作者: 村上春樹/口述 / 松家仁之/採訪 译者: 賴明珠(翻譯本文) / 張明敏(翻譯邊欄) 時報文化 2011 - 1
村上春樹的小說世界,不單只有雙眼可以見到的現實,深藏在眼裡所沒見到的現實也可以清晰地浮現上來。這是彷彿可以直接碰觸到我們的心、身體,或者是在我們的深處陰暗處投射出光芒,個人的、普遍性的物語。
從1979年出道以來30年,一次又一次地成功變容,拓展了物語的領域和深度的這位作家,透過深藏在身體內的東西,將生存在現代的我們的物語,一個又一個地挖掘出來。2009年村上春樹推出長篇大作《1Q84》,將其30年創作生涯推上另一高峰。隔年5月,鮮少接受採訪的村上,罕見地接受日本新潮社雜誌《思考的人》總編輯松家仁之專訪。在箱根的新綠山中的三天兩夜訪談中,村上春樹回顧從1979年步入文壇以來的創作歷程,從《挪威的森林》、《發條鳥年代記》、《海邊的卡夫卡》,談到《1Q84》,從中可窺見作家寫作觀點的轉變、文體的轉變,以及,村上自己內心的轉變。故事是如何產生的?文學啟蒙從什麼書開始?對翻譯的看法、對其他作家的解讀,以及所謂的Little People究竟是什麼?村上春樹在這本訪談集中都一一詳細回答。除了談寫作與翻譯,訪談中並提及村上如何安排寫作的節奏、閒暇時間又做何消遣,最後也告訴讀者他今後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