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故事新编 豆瓣
9.5 (20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译林出版社 2013 - 11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篇作品。这些作品的语言秉承鲁迅先生的一贯文风,幽默风趣,婉而多讽。故事的内容虽来源于历史,但只是用了一点因由,经作者随意点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副绝妙奇趣的画卷。
誓鸟 豆瓣
6.6 (13 个评分) 作者: 张悦然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丧生大海的人,记忆将会脱离肉体,逃逸到温暖的水里,附在洁白的贝壳上。海难中丢失记忆的春迟,刺瞎双目,用手指拂弹贝壳,在黑暗中聆听囚禁其中的故事,阅尽大海的亡灵,找寻一段并不存在的往事。宛若衔微木填大海的小鸟,于无常潮汐中,打下记忆之桩。
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人生正是一次不可能抵达的航行。我们所抵达的地方,是意志的边疆。
2020年11月18日 已读
这本书的宣传语写着“记忆如此之美,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看完我感到疑惑记忆真的美吗,我只觉得害怕
中国 小说
第一集 豆瓣
8.4 (104 个评分) yourboyfriendsucks! / 你男友係碌葛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6年5月14日 出版发行: Qiii Snacks Records
QSR-002
Recorded in Earth Tunes Studio
Mixed & Mastered by 11th Floor
Designed by 劳炳仁 & 史悲 & 皮皮
yourboyfriendsucks! 是
Zoey / 史悲 / 洋洋 / 灰二 / 小吉
创作出来的音乐大概是混响加得有点太多的弱智流行歌,配上用中文/英文/德语写的白痴歌词,加入一点点因为不知道这里应该要弹什么所以乱来一下的吉他噪音。
呐喊 豆瓣
9.4 (2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译林出版社 2013 - 11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
老残游记 豆瓣
作者: 刘鹗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9
亚洲周刊20世纪100部中文小说中位列前十,历史最久远的为清末作家刘鹗发表于1903年,反映晚清腐败社会的《老残游记》。
本书主人公老残,不入仕途,浪迹江湖,凭借医术糊口,游走中华大地,看似跌宕曲折的游历,实则是潜入官场内部的冒险。
老残一路走,一路看,茫茫官场,芸芸百官,玉贤、刚弼等“清官”的真实面目、官场晋升的手段和细节,一一浮出水面,读来不寒而栗;中国传统官场文化中的规则与潜规则,再无任何遮掩!
本书问世百年,赢得“中国近一百年内无此小说”之盛赞,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编辑推荐
世纪经典:一个世纪以来,《老残游记》中文印行版本多达186种,并被译成8国语言在海外广为流传。
精美插图:独家收录精美手绘插图,大气呈现中华大地山水风貌。
精校精编:依据1906年天津《日日新闻》善本为底本勘校,全新精校典藏。
装帧现代:精心设计文字版式,版式舒朗,设计精美,便于阅读收藏。
名人推荐
“中国近一百年内无此小说”
——严复
“不意中国亦有此人!可与英国最高小说平行。”
——王国维
“叙景状物,时有可观,
作者信仰,并见于内。”
——鲁迅
“我平生所见,有清一代的奇才、异人、你们没法框他的人,我最佩服的只有两个人:前有曹雪芹,后有刘铁云!”
——周汝昌
“只有精细的观察能供给这种描写的底子;只有朴素新鲜的活文字能供给这种描写的工具。”
——胡适
“文字之机趣,描写之生动,有眼人自会辨别”
——林语堂
“ 《老残游记》是‘近乎革命式的成就’”
——夏志清
“清末有一册《老残游记》……刘鄂信笔写来,有一种很特殊的诚恳在里面。”
——阿城
“这本书是古老的中国文明在其衰落之前的最后一篇伟大的赞歌。”
——普实克
2020年4月10日 已读
上学时的课文里白妞唱段写得太好印象深刻,看完全书果然写得最好的就是这段,看来课本编书人品味还是不错的
中国 小说
魔道祖師 一 豆瓣
7.2 (68 个评分) 作者: 墨香铜臭 平心工作室 2016
墨香銅臭年度最具話題性的超強人氣之作!
額外收錄繁體版獨家番外
重生於世的一代魔頭,非但沒有再掀腥風血雨,
竟還和正派人士一起調查疑案,鏟妖除魔?!
更驚人的是,他和這位正派人士還一起往斷袖的道路上奔去……
隨書附贈精美明信片一張
夷陵老祖魏無羨,死於亂葬崗大圍剿。
他是人人喊打的魔頭,眾人都罵他叛出師門、喪心病狂,
他的死亡帶來了無數的歡欣鼓舞。
十幾年過去,魏無羨自認再沒有比他更安分的孤魂野鬼了,
可竟有人透過獻舍,召喚他上身,讓他再度重活於世!
換了一具肉身的魏無羨意圖隱瞞身分,
誰承想卻陰錯陽差地被姑蘇藍氏的藍忘機給帶回了藍府。
生前的魏無羨為魔道祖師,本以為死無全屍已是他的結局,
可此番意外重生後,卻得再次面對當初圍剿他的各大仙門世家。
更棘手的是,向來嚴肅古板的藍忘機如今卻硬是留住自己,
任他撒潑調戲、夜半爬床也依舊面不改色,平靜以對。
這人稱含光君的世家仙首藍忘機,究竟意欲如何?
而自己,又待如何?
镇魂 豆瓣 豆瓣
priest
7.3 (89 个评分) 作者: Priest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9 - 5
日冕一天转一圈,日头就东升西落一次,周而复始,象征着生生不息,轮回不止的意思。——《轮回晷》
自洪荒伊始,万物开蒙,就有善恶,而最早的善恶判,就是刻在山河锥上。——《山河锥》
梦不知何时醒、何时灭,天崩地裂,见不得天日,原来都是青天白日下不敢细想的思量……从来无处表白的,是那些生不得、死不得、忘不得也记不得的心。——《功德笔》
“我富有天下名山大川,想起来也没什么稀奇的,不过就是一堆烂石头野河水,浑身上下,大概也就只有这几分真心能上秤卖上二两,你要?拿去。”——《镇魂灯》
魔道祖師 四 豆瓣
7.4 (18 个评分) 作者: 墨香銅臭 平心工作室 2016
隨書附贈精美明信片一張
自亂葬崗歷劫歸來,魏無羨首次回到蓮花塢,
原是滿懷興奮地向藍忘機介紹自己的成長之地,
可滿腔的懷念之情,卻在江澄的一通發作下被消融殆盡。
兩人因此離開蓮花塢,前往雲萍城,
欲調查當初於金光瑤密室中所發現的那份房契地契,
然始料未及的是,該處竟是一間觀音廟!
金光瑤又有何陰謀?
且廟中大陣意圖鎮壓的,究竟是何物?
而決定在破陣前先行休養生息的兩人卻都沒料到,
他們之間早在蓮花塢時就開始越發曖昧的氣氛,
在同住一間房後竟膨脹至危險邊緣,
甚至是,一發不可收拾──
本書收錄番外〈家宴〉、〈香爐〉、〈惡友〉,以及實體書番外〈朝暮〉。
魔道祖師 三 豆瓣
7.3 (17 个评分) 作者: 墨香銅臭 平心工作室 2016
隨書附贈精美明信片一張
蓮花塢被滅後,存活下來的兩個少年,
一個慘遭化丹,一個則被丟下夷陵的亂葬崗。
可岐山溫氏並沒能繼續猖狂太久,
少年之一以江氏家主的身分,
聯合金、聶、藍三家展開了射日之征;
而另一名少年,則以魔道之姿回歸,加入復仇的行列。
過去已成回憶,對魏無羨與藍忘機而言,
眼下更要緊的,是揭開赤鋒尊死因的真相,
並讓藍氏家主藍曦臣明白金光瑤私底下的陰毒手段。
然而與此同時,
在眾人已確定夷陵老祖重歸於世後,
第二次的亂葬崗圍剿,恐怕已是迫在眉睫……
魔道祖師 二 豆瓣
7.0 (21 个评分) 作者: 墨香銅臭 平心工作室 2016
隨書附贈精美明信片一張
趁藍忘機與薛洋纏鬥之際,
魏無羨帶著一群世家少年們,
跟隨著盲眼無舌的少女陰魂所發出的竹竿敲地聲一路前行,
孰料他們所見到的,竟是曉星塵的屍身!
「明月清風曉星塵,傲雪凌霜宋子琛。」
圍繞在薛洋、曉星塵與宋嵐之間的,是一場令人唏噓的悲劇。
魏無羨透過「共情」讓少女亡靈上身,
由此觀看到義城裡那一幕幕已無可挽回的悲慘過往。
可此趟義城之行,雖瞭解了過去,卻也新添了疑問。
那名曾偷挖屍體,現又劫走薛洋的掘墓人,究竟是誰?
而那個大費周章引他們去義城之人,又是何居心?
然而更讓眾人感到震撼的是,
在魏無羨和藍忘機努力搜查並集齊了四肢與軀幹後,
無頭屍體「好兄弟」的真實身分,已然呼之欲出……
网内人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1 (171 个评分) 作者: 陈浩基 九州出版社 2019 - 8 其它标题: 网內人
14岁的女中学生曲雅雯死了,她从二十二楼坠下,警察说是自杀,但她的姐姐阿怡知道,小雯是被“杀死”的。毕竟她在去世前,才因为一起性骚扰案遭到网络霸凌,姓名、学校都被公开,一个网名“kidkit727”的网民以骚扰犯外甥的名义对她发动攻击,声称她是诬告。小雯每天忍受着网友不 堪的辱骂和陌生人恶毒的眼光。为找出背后攻击小雯致使她自杀的始作俑者,阿怡找上了神秘的阿涅,阿涅茧居在破落的旧大楼里,生活邋遢、性情乖戾,却拥有超凡的黑客技术。他很快缩小了调查范围,推断幕后黑手就隐藏在小雯身边,小雯的死会是校园霸凌的恶性后果吗?
但随着真相一层层剥开,阿怡心底那个“妹妹”的形象却渐渐模糊。不知不觉中,她陷入亲情与谎言的迷障里无法抽身,而罪与罚的天平也开始倾斜,急速倒向难以意料的结局。
2019年11月15日 已读
爽是爽了,但是爽完以后想要回味一下的时候,就只觉得被迫听男主上了一堂好长的道德课
中国 小说 推理 香港
东京记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田川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6
《东京记》分杂人和杂事两部分,收“安藤先生”、“田中老头”、“老朱同志”、“搭快车”、“看广告”、“上茅房”、“打领带”、“泡酒吧”、“图书馆”、“旧书店”等30多篇文章。
《东京记》由田川编写。
今夜宜有彩虹 豆瓣 Goodreads
6.5 (28 个评分) 作者: 陆烨华 新星出版社 2017 - 10
彩虹楼,顾名思义,就是将墙体涂成七彩,看上去仿如彩虹的楼,这幢时髦的大楼是上海花园酒店的标志性建筑。在咖啡馆打工的沈冰月第一次来这里就遇上了杀人案,且现场诡异。
同在现场的还有小说编辑赵知奇和美女作家丁蕊,吊儿郎当的赵编辑突然指出凶手,但没有任何证据。编辑的一番推理无人理会,却让沈冰月注意到了几个疑点。
“追凶”之路其实就是挖掘他人的秘密,被卷入其中的沈冰月却发现,有些见不得人的事,比如今城市里的虚情假意美好得多。那感觉就像在黑夜里看见了彩虹。
围城 Goodreads 豆瓣
围城
9.0 (46 个评分) 作者: 钱锺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6
《围城》是钱钟书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小说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这部小说揭示的只是人群的弱点,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第1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当且仅当雪是白的 豆瓣 Goodreads
8.3 (32 个评分) 作者: 陆秋槎 新星出版社 2017 - 3
雪夜,寂静的校园内有一位穿着单衣的少女独自徘徊,刺骨的寒冷将她包裹,直到她成为一具尸体,继续控诉世间的冷漠。雪地上并没有留下行凶者的脚印,陈尸现场形同密室,案件以自杀告结。
五年过去了,新一任学生会主席冯露葵开始私下调查此事,当事人虽竭力回避,却难免戳痛往日的伤疤。正当调查取得了一些进展之时,校园内却再次发生了雪地密室案……
寂寞的游戏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3 (365 个评分) 作者: 袁哲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9
☆ 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
☆ 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 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一届做書奖 年度原创小说
用纯真的双眼捕捉孤独的角落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
台湾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得主
………………
※编辑推荐※
☆ 袁哲生以冷静节制的短篇小说风格和骆以军并列为台湾1960年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也是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 ”的两位作家之一,还影响童伟格、甘耀明、高翊峰、王聪威等一批台湾年轻作者,如果,袁哲生继续写下去,或许他会是当今台湾最杰出的小说家……
☆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写作者在书写上只留下八分之一给读者,另外八分之七则隐匿其踪。向来崇拜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袁哲生,也在这本《寂寞的游戏》展现出一种专属于他自己的冰山书写。通过一贯冷静的文字、简约的结构,他留下十分之一的部分;字里行间的处处留白,则隐藏十分之九的深邃意涵让读者自行摸索。当读者感受到那十分之九时,袁哲生的文字意义才真正展现出来。
………………
※内容简介※
在这一本由七篇短篇小说组成的《寂寞的游戏》中,袁哲生通过各种不同的人际情感,例如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年少时同学之间的友情,或是两人结婚多年的夫妻之情,一再地去捕捉寂寞这种“生而为人必定面临的困境感”,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孤独的感觉。寂寞、孤独一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基调,也是许多作家竭力描述的情感,但是,当我们在《寂寞的游戏》中仔细品味袁哲生冷静节制的文字后,终将会发现一种袁哲生独有的寂寞书写。
………………
※名人推荐※
在袁哲生最好的作品里,他显然不满足于白描人生片段而已,而要借叙述的形式,表达更复杂的看法。这使他得以超越写实模拟的限制,曾获大奖的《送行》正是如此。故事中的父亲带著小儿子坐火车,为落网逃兵的大儿子送行;之后小儿子再到海港送别父亲。如是辗转,人物关系渐行渐远,叙事力量也越来越淡。一篇讲亲情的小说,竟反衬出天地不仁,何以为寄的孤绝感。亲如骨肉,又能如何?
——文学评论学者 王德威
《送行》的作者对文字有极其精到的控制力,使读者一直处于某种“距离”之外的冷静状态。刻意压低抹淡的腔调反而令港式小镇里浮来游去的小人物因面目模糊而益显卑微、落寞。作者大量使用的白描笔触非但不会由于“没有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而流于空疏,反倒经由人物错身而逝的际遇、彼此不相连缀的动作、遭遇来交叠衬显出作者尤深的关切——人类存在的断片性和疏离性。
——当代华文作家 张大春
他用强烈的表达意愿,代替节制和省略。他想把个人的感受和社会的现状融合在一起,成为文学的一体。但是,他并未忘却隐藏的工夫。他想在表露和隐含之间,求取平衡。他用丰富而正确的现实描述,来建立他的作品的架构。他也了解,要进入社会的深处,才能追求到他的目标。
——台湾小说家 郑清文
孩子们的诗 豆瓣
8.6 (79 个评分) 作者: 果麦 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10
书中有灵气的诗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有时遇到心事/就连两行泪/也装不下——陈科全, 八岁
*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姜二嫚,七岁
*春天来了/我去小溪边砸冰/把春天砸得头破血流/直淌眼泪——铁头,八岁
*要是笑过了头/你就会飞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须做一件伤心事——朵朵,五岁
*纸币在飘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算钱。——王子乔,六岁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朱尔,八岁
*母亲提水桶/父亲提电脑/我想起/往日他们提着我在街上乱跑——王芗远,十二岁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顾城,十二岁
《孩子们的诗》,精选了七十多首等3-13岁小朋友写的诗。小诗人们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广西、福建、内蒙古、新疆等全国各个地方。
从上万首诗作中脱颖而出,它们首先是好诗,其次才是孩子的诗。
本书还邀请了Starry阿星、飞行猴CF、九个妖、木可子、黄雷蕾Linali、苏寒、Lett Yice等二十多位国内知名插画家,为书中每一首诗歌创作了兼具美感与奇趣的插画。
荒芜城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周嘉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8
荒芜的世道里,我们凶狠地用身体跟这个社会抗衡。
一个笔直的坦荡的甚至粗暴的成长故事
才情作家、《鲤》文字总监周嘉宁作品
孙甘露、李敬泽、路内、张悦然 联合推荐
附赠周嘉宁亲绘明信片。
一部关于流失、离别的书,一部“难过书”。生命中那些明灭闪烁的人和事,那种刺痛和铭刻,正好是、终究是“难过”,然后,所有的难过竟也过去了。在上海和北京两个大城之间,周嘉宁机敏地写出了“浮世”和浮于世上的心。 ——李敬泽
这本小说是那一代作家中最含蓄也最坦白的叙述,文字非常敏感也非常节制。这些看起来彼此冲突的特征,正是作家想象性地处理小说素材时面临困扰的曲折反映。它的徘徊沉思,正是对青春最后的回望。周嘉宁将进入写作和生活的另一个更复杂也更壮阔的领域,她在说永别,而永别多少意味着永不再说。 ——孙甘露
周嘉宁是同代作家中特别富于文学质感的一个,这部小说把巨大茫然和伤痛书写在她特有的文学质地上。 ——张新颖
再没有比周嘉宁更擅长营造小说气氛的人了。在她的小说里,你每时每刻都能感觉到空气的湿度和温度,街道的空旷与狭促,房间里的光线和气味……同时,外部的这一切都是指向内心的,是人物内心活动所成的镜像。在这部小说里,上海和北京两座城市是盛放情感的两个容器,如同一颗心脏的左右心房,每一个物象都是一条通向内心的血管。 ——张悦然
这部小说呈现出对抗的、双重的气质:既是女孩的,也是女人的;既是天真的,也是世故的;既善且邪。她的复杂程度超过预期。人人都爱周嘉宁! ——路内
鲤·荷尔蒙 豆瓣
7.8 (18 个评分) 作者: 张悦然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 - 10
与上一本间隔六个月之久,鲤终于带来重磅主题书《鲤•荷尔蒙》。荷尔蒙浓度或许可以视作一个情欲的指数,它如气候的变化一般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周围的环境。这期着重探讨了年轻一代对于性的态度,以及性在文学艺术等领域里活色生香的呈现。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得出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结论,相比六十年代人因为环境压抑而对于性遮遮掩掩下的满怀激情,成长在性不再成为禁忌话题的八十年代人,反而对于性的热情在一点点被消耗,第一次春梦,第一次性幻想,第一次游历他人身体的时间刻度,都变得模糊不清,他们体内稀薄的荷尔蒙可以作证。爱情进入了大萧条时代,人与人关系的疏离,使得性变成孤独而绝望的一个人的游戏。
对于性,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文学词语来形容,小竹的形容是“潮湿而粘稠”、李海洋的形容是“青涩”,而赵婷在国外漂泊的经历使得对性的体验变得“游离”。科学松鼠会的小庄从科学的层面来讨论AV,她认为“没有真正的AV,只有想象的高潮”,素黑跟汤祯兆两位香港学者从文化研究的层面剖析日本AV产业繁荣背后的隐忧。男孩们习惯了关键部位的马赛克,只因为他们拥有一颗无码的心。
色情泛滥、肉欲横流,男人眼中和笔下的性感一成不变,女人被塑造成了理想中的欲望化身。而女艺术家为了避免跟性发生直接的冲突,躲躲闪闪、左顾右盼。《鲤•荷尔蒙》在与作家珍妮•温特森和导演伊莎贝尔•科萨特谈论性跟欲望时,却得到了简单直接,诚实却又饱含感情的回答,相比一见钟情,她们更相信一见钟欲。导演曲江涛分享了拍摄纪录片《美美》过程的只言片语,四位男同性恋者在他的摄影机忠实记录下,展现了在寻找真爱的道路上,他们是如何痛苦地前行。
《鲤•荷尔蒙》的小说里包含着色情的意味且回味无穷。张悦然带来新作《一千零一个夜晚》。路内的《色情狂编年史选》延续了两个男孩在懵懂中倔强成长的脚步,只不过这次的成长与苦痛关乎于性。小说部分还收录了备受彭浩翔推崇的《肠子》作者恰克•帕拉尼克的《出亡》以及神秘作者Allan. G的《浣熊》两篇分量沉重的作品。
纽约琐记(修订版) 豆瓣
8.2 (5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1
这本书是陈丹青纽约生涯的结账,初事写作的开端……他的生活因这本书从此转向,出现新地带。和其它几本书相比,陈丹青说“这本书不越界、没脾气,聊聊纽约、谈谈艺术,自然显得雅,而久在域外,所谓生活积累比较厚,要论写作的闲静与专注,也确是这本书”。初版分为两册,下册多是访谈、杂稿,修订版全部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