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2022年8月13日 已读
一边读一边反思。种草一下角田光代
女性 社会学
米德尔马契 豆瓣 Goodreads
Middlemarch
9.3 (29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爱略特 译者: 项星耀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9
★ BBC“最伟大的英国小说”榜首
★《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第8名
------------------------------------------------------------------------
《米德尔马契》以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乡村为背景,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并借此展现了一幅社会图景。本书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方面讲述了年轻女性多萝西娅的灾难性婚姻与理想的破灭,另一方面讲述了青年医生利德盖特可悲的婚姻与事业的失败。作者运用对比、对称、平行和重复等手法,把这两条主线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把众多人物写了进去,成功地表现了“社会挫败人”这样一个幻灭主题。
------------------------------------------------------------------------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语小说。”
——文学评论家F. R. 利维斯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豆瓣 豆瓣
A Room of One's Own
9.3 (175 个评分) 作者: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周颖琪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10
1928年10月,伍尔夫在剑桥大学做了两场面向女性的演讲——“女性与小说”。之后她在此基础上撰写《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并于1929年出版。
伍尔夫讲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生存的困境、历史对女性的偏见、女性面对的共同命运以及女性贫困对其创作的影响等问题;提出女性要认清自身的境遇,积极争取独立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地位,独立思考,自由生活,发挥出女性的最大优势,成就自我。
“女性身上有一种高度发达的创造力,生来复杂且强大……她们的创造力和男性的极为不同。这种力量是几个世纪的严厉约束换来的,它不可替代,如果遭到遏制或者白白浪费,那绝对是一万个可惜。”
2022年8月10日 已读
对于这本书唯一能作出的评价是:去读
女性 随笔
热牛奶 豆瓣
Hot Milk
8.1 (9 个评分) 作者: [英]德博拉·利维 译者: 李燕 2022 - 3
那天,我开车带母亲上了高速公路。
行驶了一段时间后,我把车停在路旁,将她连同轮椅一起搬出来,推到马路中间,把她留在那儿。
不远处,一辆白色卡车正朝我们驶来。
----------------------------------------------------------------
《热牛奶》是一部奇异、梦幻、令人不安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孩的故事,她为自己平庸的生活感到羞愧,感到绝望。
她见证了母亲的期许与梦想是如何在这个对她不利的世界中随风消散的。她想要挣脱那种命运,那种确定的,可预知的生活,编织另外的故事,属于她自己的故事。
她决定为自己渴望的生活奋力一搏。
—————————————————————
★ 布克奖决选作品,《纽约时报》年度好书
★ “当代英语小说领域最激动人心的声音之一”德博拉·利维长篇代表作
★正如加热过头的牛奶会烫口,伤害往往也以爱的名义进行。
★一本深刻探讨亲密关系、原生家庭和个体困境的共鸣之书,大胆炙热,才华横溢
★ 真实再现当代母女关系的幽微复杂之处,无数女儿和无数母亲的共同故事
★ 对于渴望离家的女儿来说,有时母亲比海里的毒水母更令人窒息
★ 悬浮在希望和绝望之间的那样东西,我们称之为生活
★ 精美双封设计,随书附赠“悬浮生活”双色主题杯垫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盛赞: “利维的魅力在于她的思想和表达的独特性。”
★ 只有《我的天才女友》的作者才能以同等的洞察力记录家庭中的疾病渗透和女性身份认同。——英国作家莉萨·阿皮涅西
★ 德博拉·利维探索了母亲身份这一奇异而可怕的特质,她考验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结,并使我们看到其行将断裂的一面。——布克奖评审委员会
★ 利维出色的想象力,她诗歌般的语言,她每天发现奇迹的方式,使这本书如此迷人。 ——《纽约时报》
★ 利维的书是一幅达利式超现实主义风景画。它以一种看似现实主义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对母女前往西班牙,为自己、为对方寻求治愈之道的故事。但覆盖在“现实”之上的是一部心理剧,它通过利维散文中那不可归类的、催眠般的怪异感,将小说中的人物、场景带入了表现主义、象征主义和神话的领域。 ——英国作家乔安娜·沃尔什
★ 这不是一部篇幅很长的小说,但其语言的密度不亚于诗歌语言,简单的文字中交织着丰富的意蕴。关于内心活动的一部有力的小说,利维生动的创作使人想起弗吉尼亚•伍尔夫……令人着迷。——《卫报》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What Would de Beauvoir Do?
8.4 (100 个评分) 作者: [英]塔比·杰克逊·吉 / [英]弗雷亚·罗斯 译者: 吴庆宏 译林出版社 2021 - 9 其它标题: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这是一本写给女人,也写给男人的女性主义入门读物。
40个问题直击女性生活痛点,从情感到工作,从个人到政治,全面涵盖性别议题的方方面面。
120位挑战父权制的女性主义先驱,给你理解的温暖,也给你理论的武装。
本书能令你觉醒,令你真正明白何为女性。
—————————————————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想告诉你:人生无处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疑惑,也能从古往今来的人文大师那里得到靠谱的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哲学会帮助你升华灵魂。政治学会教你解读世界和社会格局。女性主义能让你看穿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经济学会赋予你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分析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翻开这套书,你将学会过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
—————————————————
我很喜欢这本《女性主义有什么用?》……我邀请大家阅读这本书,思考我们今天的女性应该做些什么,对能对得起历史上那些为争取女性个人和集体的自由前赴后继的前辈们。
——作家、资深媒体人 侯虹斌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段话:“我自己对女性主义者的定义是指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他或她会说,是的,今天仍然存在性别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性与性别研究专家 方 刚
隐痛 豆瓣
Le malheur du bas
7.5 (8 个评分) 作者: [法]伊内丝·巴亚尔 译者: 焦君怡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5
【编辑推荐】
★ 《隐痛》在法国出版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入围2018 龚古尔文学奖、龚古尔中学生奖、法国南锡市书店文学奖、法国花神文学奖、法国处女作奖、法国邮局发送奖等,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 伊内丝·巴亚尔以冷静、冷峻的笔法,向我们讲述了一出由性侵引发的悲剧,除了女主人公心理上难以言说的痛苦,作者首先注重的是探讨女性的身体所遭遇的暴力,女性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的伤害。在性侵这一议题上,我们或多或少更注重受害者心灵上的伤口,相较之下对身体所受的伤害有所忽略,这本《隐痛》正是要呼吁我们关注女性的身体,尤其是遭遇性侵后女性身体所受创伤。
★ 这部小说写作手法独特,故事和语言都充满西方式的直白和残酷,既是对遭遇性侵后女性身心所承受痛苦的揭示,也是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主义式悲剧的写照。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当代女作家伊内丝•巴亚尔的处女作,入围2018年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小说以直面现实的笔法和勇气,撕开生活温情脉脉的面纱,讲述了一出由性侵引发的悲剧。三十岁的女主人公玛丽美丽优雅、魅力四射,在巴黎有着体面的工作、相爱的丈夫、幸福的婚姻,正下定决心要一个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暴成了她命运的分水岭。玛丽承受了巨大的生理、心理上的苦痛,但她的家人和朋友无一人施以援手。她一次次努力尝试自救,却只是陷入更深的深渊,最终不得不以极端的方式“拯救”一家三口。
本书以文学的方式,揭示了女性在被性侵后,身心所遭受的难以想象的伤害和难以言说的痛苦,以及女性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全社会对待性侵的可悲态度。而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隐痛》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悲剧,不仅仅有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还有亲人与亲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存在主义式悲剧,乃至人(受害者)对自我和他人存在意义的认知变化。
伊内丝•巴亚尔以冷峻到近乎残酷、惊悚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巨大而复杂的黑洞。
剧院风情 豆瓣
Theatre
9.1 (7 个评分) 作者: 【英】毛姆 译者: 俞亢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 1
《剧院风情》是毛姆自称在十分欢畅的心情下写下的一部自己特别心爱的作品,动用的是他在戏剧界混迹多年的生活素材——别忘了他曾是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剧作家之一。
朱莉娅•兰伯特是英国舞台上的一代名伶,她是个天生的演员,舞台上的她光彩夺目、颠倒众生,舞台下的她却陷入跟一个少年仰慕者的危险激情;受尽情欲的折磨与屈辱之后,拯救她的仍旧是她对于舞台艺术的痴心不改,痛苦的人生经验使她对人物的把控更加游刃有余,表演更加炉火纯青,她终于在自己身上完成了情欲的救赎。毛姆借由朱莉娅的沉溺与救赎将人生、人性、情欲、艺术打成一片、熔于一炉,表现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
宠儿 豆瓣
Beloved
9.1 (23 个评分) 作者: (美)托妮·莫里森 译者: 潘岳 / 雷格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6
★ 托妮·莫里森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代表作
★ 普利策奖最佳小说
★ 美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纽约时报》“25年来最佳美国小说”第1名!
★ 要么是爱,要么不是。不浓烈的爱根本就不是爱。
★ 一部惊世之作,很难想象没有它的美国文学会是什么样子。——《洛杉矶时报》
黑人女奴塞丝怀着身孕,只身从肯塔基的庄园逃到自由州俄亥俄,奴隶主一路循踪追来。为了使儿女不再重复自己做奴隶的命运,塞丝决然杀了刚刚会爬的幼女宠儿……
十八年后,“宠儿”还魂,重返人间,同塞丝、塞丝的女儿,以及塞丝的情人保罗生活在同一幢房子里。她不但加倍向母亲索取爱,还纠缠和引诱保罗,甚至不择手段地要摧毁母亲的生活。
☆ 宠儿是我的姐姐。我就着妈妈的奶水吞下了她的血。
☆ 宠儿是我的女儿。我以前没有时间解释,因为那事必须当机立断。
☆ 我是宠儿,她是我的。现在,我在这所房子里找到了她。我再也不会失去她了……
毒木圣经 豆瓣
The Poisonwood Bible
8.6 (30 个评分) 作者: [美] 芭芭拉·金索沃 译者: 张竝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3
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外国文学(小说类) 第1名!
★《百年孤独》之后,你为这样一部小说等了多久?
★既是饱满细腻的家庭史诗,又是磅礴锐利的历史寓言。发生在某时某地,却包罗万象。
★我们都很无知,但并非真正无辜,人人都是共犯。
★希拉里、奥普拉力荐,一部陪你一起呼吸、共同成长的“人生之书”:无论生活给予我什么,我必按我的 心意去生活。
★全球销量超过400万册;盘踞《今日美国》畅销榜137周,创下惊人纪录!
★美国高中生“必读的26部经典”;美国公共图书馆“25部最有价值图书”;美国亚马逊“一生中必看的10 0部图书”;《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图书”
===================
普莱斯牧师带着妻子和四个女儿从美国来到比属刚果,把种子、蛋糕粉和圣经带进了遍布毒木的丛林。牧师眼里,这里是一片蛮荒之地,满是需要救赎的灵魂。然而,他不但没能拯救那些“无知”的土著,反而将一家人拖入了危机四伏的动荡人生。一场惨剧悄然而至。他们要在生命的丛林里兜转挣扎多久,才能继续向前,步入光亮之中?
《毒木圣经》以五位性格迥异的女性作为叙述者,将历史的洪流与人性的幽微交织,犹如一片绚烂神秘的森林,美丽凄切,令人震撼。
===================
★罕有一部作品能如此野心勃勃、富有魅力且大获成功。我们何其幸运,见证了《毒木圣经》的问世。——《华盛顿邮报》
★一部震撼人心的史诗,作者用极其沉稳的笔触,抵达了极致的美丽。——《洛杉矶时报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