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推理竞技场 豆瓣 Goodreads
ミステリーアリーナ 所属 作品: 推理竞技场
7.2 (63 个评分)
作者:
[日] 深水黎一郎
译者:
警部殿
新星出版社
2019
- 2
“推理竞技场”是一档人气可与“红白歌会”媲美的全民推理娱乐节目,规则十分简单,最先破解谜题的挑战者即可获得高额奖金。
这一届以“推理宅”为主题,吸引了十四位名副其实的推理达人前来挑战。果然,节目一开始,选手们就十分踊跃——看到他们给出的解答,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呢?
这么烂的推理,亏他说得出来——你心里正这么想呢吧?
可以可以,来吧来吧,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最有趣、最刺激的“推理竞技场”,胜者的奖金一辈子都花不完啊。
但你真的猜得出正确答案吗?
这一届以“推理宅”为主题,吸引了十四位名副其实的推理达人前来挑战。果然,节目一开始,选手们就十分踊跃——看到他们给出的解答,你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呢?
这么烂的推理,亏他说得出来——你心里正这么想呢吧?
可以可以,来吧来吧,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最有趣、最刺激的“推理竞技场”,胜者的奖金一辈子都花不完啊。
但你真的猜得出正确答案吗?
夢から覚めたあの子とはきっと上手く喋れない 豆瓣
8.7 (20 个评分)
作者:
宮崎 夏次系
講談社
2014
- 5
初作品集『変身のニュース』/第二作品集『僕は問題ありません』(各全一巻)、両作品とも「俺マン」トップ10入り&「このマンガがすごい!」にランクイン!! 業界最注目の新鋭が、あらゆる種類の「さみしさ」を描いた最新短編集。
好きなものは世の中にいっこでいい。大切なものに代えがあるのは、さみしいから。…第一話「明日も触らないね」よりこれまでにないマンガ表現を模索する絵柄や描写で、評論家や目利きの書店員から2010年代を牽引する逸材として注目を集める宮崎夏次系の最新作。今作では、人間のあらゆる種類の「さみしさ」を描いた短編九本が収録されている。
好きなものは世の中にいっこでいい。大切なものに代えがあるのは、さみしいから。…第一話「明日も触らないね」よりこれまでにないマンガ表現を模索する絵柄や描写で、評論家や目利きの書店員から2010年代を牽引する逸材として注目を集める宮崎夏次系の最新作。今作では、人間のあらゆる種類の「さみしさ」を描いた短編九本が収録されている。
汽油生活 豆瓣
ガソリン生活 所属 作品: 汽油生活
8.0 (58 个评分)
作者:
[日] 伊坂幸太郎
译者:
潘璐
新星出版社
2016
- 2
望月良夫有一辆绿色的马自达德米欧,某日巧遇搭车客,竟是大明星荒木翠。良夫喜滋滋地送了一趟明星,还没来得及到处炫耀,就得知荒木翠当晚惨遭车祸身亡,同车的是她的出轨情夫。
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八卦,这起惨剧因为涉及明星私情而成为热议话题;哪里有人类,哪里就充满愚蠢,其实搞了半天,人类根本没弄明白事件的真相!
这起车祸惨案另有隐情,这在汽车圈早已是“车尽皆知”的了,望月家的爱车小绿多想把真相告诉主人,急得雨刷都要摆动起来了!
所以不要小瞧车哦,给一点汽油,他们就能rock the world!
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八卦,这起惨剧因为涉及明星私情而成为热议话题;哪里有人类,哪里就充满愚蠢,其实搞了半天,人类根本没弄明白事件的真相!
这起车祸惨案另有隐情,这在汽车圈早已是“车尽皆知”的了,望月家的爱车小绿多想把真相告诉主人,急得雨刷都要摆动起来了!
所以不要小瞧车哦,给一点汽油,他们就能rock the world!
山羊之歌 豆瓣
所属 作品: 山羊之歌
7.4 (20 个评分)
作者:
[日]中原中也
译者:
吴菲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2018
- 8
昭和诗坛最耀眼的明星
日本年轻人最喜爱的诗人
中原中也以生命写就的代表作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中原中也生前唯一出版的诗集《山羊之歌》及其遗作《往日之歌》中的精品诗作。其中有他在兰波的印象派诗风浸淫之下创作的《晨歌》、逢人便诵读的得意之作《马戏团》以及收入教科书使他家喻 户晓的《污浊了的悲伤之上》等名作。
中原中也的诗以其敏锐的感受性捕捉自然之声色,并于修辞上呈现自己独特的感官世界。他思考生与死,文字游弋其间,甘美而哀切的诗句流溢着无常的余韵,质朴而深邃的语言表达着生命的倦怠和虚无。他吟咏惜别时之留恋、人心深处之悲痛、流逝不复返之物。他将每一声叹息都入了诗,终其一生的创作都在表达着三个主题:活着、爱着、痛苦着。
……………………
【媒体评论】
爱情无法让他看见爱的风景,悔恨无法让他表现出悔恨,他只是咀嚼情绪本身,然后原封不动地入诗。此时的他蔑视语言的秩序,表现出爱情或悔恨中纯粹的精妙,让我惊叹。
——小林秀雄(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
能如此全身心地咏唱青春的苦恼、悲伤和希冀的诗人,在我看来只有中原中也。
——高桥顺子(日本诗人)
日本年轻人最喜爱的诗人
中原中也以生命写就的代表作
……………………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中原中也生前唯一出版的诗集《山羊之歌》及其遗作《往日之歌》中的精品诗作。其中有他在兰波的印象派诗风浸淫之下创作的《晨歌》、逢人便诵读的得意之作《马戏团》以及收入教科书使他家喻 户晓的《污浊了的悲伤之上》等名作。
中原中也的诗以其敏锐的感受性捕捉自然之声色,并于修辞上呈现自己独特的感官世界。他思考生与死,文字游弋其间,甘美而哀切的诗句流溢着无常的余韵,质朴而深邃的语言表达着生命的倦怠和虚无。他吟咏惜别时之留恋、人心深处之悲痛、流逝不复返之物。他将每一声叹息都入了诗,终其一生的创作都在表达着三个主题:活着、爱着、痛苦着。
……………………
【媒体评论】
爱情无法让他看见爱的风景,悔恨无法让他表现出悔恨,他只是咀嚼情绪本身,然后原封不动地入诗。此时的他蔑视语言的秩序,表现出爱情或悔恨中纯粹的精妙,让我惊叹。
——小林秀雄(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
能如此全身心地咏唱青春的苦恼、悲伤和希冀的诗人,在我看来只有中原中也。
——高桥顺子(日本诗人)
巧克力天使 豆瓣
所属 作品: 巧克力天使
9.2 (5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川未明
译者:
周龙梅
/
彭懿
2012
- 8
序言
在日本,小川未明被誉为“日本的童话之父”“日本的安徒生”,儿童文学理论界更是把他说成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史上一个巨大的、影响深远的存在,把他的童话说成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起点。
小川未明一生写过一千多篇童话,许多日本人,包括我们所熟悉的知名作家、画家,都是看着小川未明的童话长大的。
比如,写过《狐狸的窗户》的作家安房直子就曾经这样写道:
“最开始读的小川未明的作品是《红蜡烛与美人鱼》。不过,是什么时候,又是在哪一本书上读到的,却完全记不起来了。童年时读的书,无论是从装订、插图,甚至于纸张的感触,我都能记忆犹新,不知为什么,唯独《红蜡烛与美人鱼》没有一点印象了。
“只记得那是一个无比悲伤、无比黑暗的故事,让我屏住呼吸一口气就读完了。而且,我还记得,我当时还想这么悲伤的故事我不会再读第二遍!这大概是我头一次遭遇的黑暗而美丽、哀伤而美丽的故事了吧!
“还有,自从读了这篇作品之后,我开始对红色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在那之前,红色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种鲜艳、明亮的颜色而已。可是在这篇作品中,我却隐隐约约地感到,这红色里如同诅咒一般地包含着深切的悲哀和令人恐怖的黑暗。
“红色如今仍然吸引着我,这大概要归功于未明的童话了。虽然我不喜欢穿红衣服,但我喜欢眺望红色。我觉得它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颜色。它是一种把温情与冷酷,悲伤与欢乐,吉利与不吉利——这些截然相反的意象,贪婪地吞噬进去,不同的时候放射出不同的光辉的拥有妖气的颜色。
“我常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写出这样一篇作品来呢。”
再比如,创作了《活了100万次的猫》的画家佐野洋子也曾经写道:
“我是几岁时知道《红蜡烛与美人鱼》这篇童话的呢?
“不用说小川未明这个名字了,也许连《红蜡烛与美人鱼》这个篇名都没有记住。我只记得读到美丽的美人鱼被迫把蜡烛全都涂成红色的场面时,非常恐怖,心都要碎了似的,留下了非常难过的印象。她为什么要到老爷爷和老奶奶家里来呢,我记不清了。美人鱼的母亲来找孩子的场面,也记不清了。
“留下来的,只有远方隐隐约约地传来悲伤的音乐,突然激烈地变成了鲜明的音色,然后又消失在远方的感觉。
“把白蜡烛涂成红色的美人鱼,才是我的红蜡烛与美人鱼。
“我无法忘却。
“我记得那本书里还有一张插图。美人鱼细细的指尖,被染成了淡淡的红色。画在光滑冰凉的纸上的淡红色的细细的指尖,很可怜。细细的脖子,像烟一样的头发。美人鱼虽然穿着衣服,却可以看到身体。透明的美人鱼,如同融化在了冰冷而又美丽的蓝色之中。身体没有重量,淡红色的指尖比水还要凉。
“有一天,我久久地凝视着那张插图。我看着她那白白的脖子,不知为什么,焦点模糊起来了,她的脖子动了一下,她在轻轻地呼吸。
“美人鱼活了。”
小川未明的本名为健作,未明,实际上是他后来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时的恩师坪内逍遥给起的笔名。坪内介绍小川在《新小说》杂志上发表处女作《流浪儿》时,对他说:“歌德说美在黄昏,我觉得黄昏漫无边际,同样也是微明,拂晓怎么样?就叫未明吧!” 1882年4月7日,小川未明出生于新溻县的高田市,也就是现在的上越市幸町一带。这里是日本屈指可数的雪国,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被灰色的天空笼罩,每天夜里大海的呼啸声不绝于耳。遇上大雪之年,整个镇子都会被大雪埋住。
后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小川未明曾经这样写道:“北国从十月末起,天就变得昏暗起来,十一月就会下雪。不到来年的三月或是四月,那雪都不会消失。现在回想起来,才会意识到那昏暗的、白雪皑皑的景色有多美,那才是北国特有的景色。然而,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那种寂寞之感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我总是在想,春天要是早点儿来多好啊!每当绚丽的晚霞映红天空,我就会想,啊,明天是一个好天,我非常地快乐,喜不自禁……一想到如果翻过这座大山,山那边会是一个没有雪、明亮的世界,心中就充满了无边无际的幻想。没有雪、明亮、暖和的地方,是我孩提时代最大的一个憧憬。”
北国的这段童年生活,对小川未明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早期的许多童话,如《牛女》《红蜡烛与美人鱼》《黑色的人影与红色的雪橇》等,都源自于他的这段童年经历。用日本儿童文学评论家砂田弘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少年未明所“遭遇的风景、民俗、父亲对信仰的狂热追求以及从祖母那里听来的神秘的故事,共同酿就了未明文学的土壤”。
1895年,十三岁的小川未明升入高田中学。这时的他已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向《中学世界》投稿。不过,因为只喜欢文科,讨厌理科,不适应学校的氛围,继续用砂田弘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小川未明“度过了一段愤怒与屈辱的日子”。后来因为升学考试数学连续三次不及格,不得不退学。
1901年,十九岁的小川未明胸怀进京大志,在高田中学一位英语教师的推荐下,来到东京,参加东京专门学校的文科考试并被录取。第二年,东京专门学校改名为早稻田大学,小川未明转到了英文科。两年后,他的一篇文章得到了坪内逍遥的赏识,开始受邀参加坪内每个月在家中举办的读书会,作品也得了亲切而又细心的修改——正是坪内逍遥引导他走向了作家之路。
不过,在学期间,还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不可低估,这个人就是《怪谈》的作者小泉八云。虽然仅听过晚年的小泉八云四个月的课,但他深受感动,不但读遍了小泉八云的所有作品,连毕业论文写的也是《小泉八云论》,可见小泉八云对他的影响之大。其实,我们从他的许多作品,如《月夜与眼镜》《小岛黄昏的故事》《有白门的房子》中也都可以或隐或现地看到小泉八云那些灵异故事的影子。
早稻田大学毕业前夕,二十三岁的小川未明在《新小说》上发表了《冰雹加雨雪》,这篇作品不但获得了好评,也确立了他的作家地位。在这篇五十多页的作品中,他用纯美的笔触、回忆的语调,以北国的自然风物与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少年的孤独与不安、反抗与憧憬的故事,被认为是小川未明小说的原型。
1906年,新婚不久的小川未明加入了早稻田文学社,并在从英德留学回国的早稻田大学讲师岛村抱月的推荐下,成了“以新童话运动为目标”的《早稻田文学》的附刊《少年文库》的一名编辑。岛村抱月当时就洞察出了小川未明作为一名童话作家的资质,曾经对日本儿童文学的先驱严谷小波说过这样一句话:“他将来肯定会奔赴你的领域的!”《少年文库》只出版了一期就结束了,但小川未明在上面发表了四篇童话。
1907年,小川未明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愁人》。1910年,小川未明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赤船》。
对于小川未明当时的创作风格,日本《儿童文学事典》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当时未明的作品风格,应该看做是自然主义文学在态度和方法上的一种表现,是典型的日本的‘印象主义’。他一方面注重写实,一方面努力发扬主观的、感情的宣泄。其结果,便是虽然所表现出来的相貌是现实的,但又是浪漫而神秘的。在文学史上,未明文学可以归属于自然主义,同时又被列入反自然主义文学一派的新浪漫主义的文学之中,但他的本质只能算是‘印象主义’。”
1918年7月,童话作家铃木三重吉提出了为孩子创作艺术童话和童谣的口号,创办了童话杂志《赤鸟》。小川未明也是其中的一个积极的参加者。以《赤鸟》为舞台,近代日本的儿童文学迎来了童话和童谣的黄金时代。这里需要提一笔的是,当时的童话,指的是儿童文学。
也是这一年,小川未明久病不愈的长女晴代不治而死,结束了十一岁的生命。而在此之前的1914年,他已经失去了六岁的长子哲文。小川未明悲痛万分,甚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贫困时代丧失二子,悲彻骨髓,甚于鞭打。”第二年,他发表了童话《金环》,故事说的是久病初愈的太郎,在家门口看见一个少年滚着环子从马路上跑了过来。那环子金光闪闪,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当这个陌生的少年快跑到马路尽头的时候,朝太郎这边微微笑了一笑,就像对老朋友那样,看上去令人感到十分亲切。这天晚上,太郎对母亲讲起了少年和金环的事,母亲不相信。过了两三天,七岁的太郎就病死了……篇幅极短,不过千余字,但写得哀婉而宿命,可以看做是小川未明为两个幼年夭折的孩子谱写的一首安魂曲。
两年后的1921年,三十九岁的小川未明发表了被称为“未明童话最高杰作”的《红蜡烛与美人鱼》——
美人鱼不仅住在南方的大海里,也住在北方的大海里。
北方的大海是蓝色的。有时,美人鱼会爬到岩石上,一边眺望着周围的景色,一边休息。
从云缝里透出的月光,凄凉地映照在波浪之上。无论朝哪一边眺望,都是一望无际的惊涛骇浪,翻腾起伏。
多么凄凉的景色啊!美人鱼想。自己的样子与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如果与鱼类呀,或者是住在深海里的各种凶猛的兽类比起来,自己的心灵和样子也许更像人类吧!既然这样,自己为什么还要和鱼类呀、兽类什么的一起生活在冰冷、黑暗、阴郁的大海里呢?
美人鱼一想到多少年都没有一个说话的对象,一直都在憧憬着明亮的海面生活,就忍受不了了。于是,一到月光皎洁的夜晚,美人鱼便会浮上海面,在岩石上休息,陷入各种各样的幻想之中……
遭人背叛的美人鱼的悲哀、鬼迷心窍的老夫妇的愚昧以及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的愤怒,都被小川未明用他那支充满了色彩感的笔,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关于这篇童话的灵感,据儿童文化研究家上笙一郎的推测,是源自于小川未明自己的两段生活经历、一幅画和一个传奇。两段生活经历,一段是小川未明出生后曾经被制作蜡烛的邻居收养,另一段是他上中学时借宿的那户人家,有一位美丽、腿有残疾的主妇和她的女儿。一幅画,是他后来见到的瑞士幻想画家勃克林描绘美人鱼的《戏浪》。一个传奇,是故乡海边流传的美人鱼的传说。这四者结合,诞生了这篇凄美而妖魅感人的作品。
从1921年到1925年,是小川未明创作的巅峰期。他的许多洋溢着幻想色彩的作品,如《到达港口的黑人》《黑色的人影与红色的雪橇》《野蔷薇》《巧克力天使》等,都是在这几年发表的。
1926年5月,在出版了六卷本《小川未明选集》之后,四十四岁的小川未明发表了《今后做童话作家》的“童话作家宣言”,告别小说创作,专心写童话。可惜的是,尽管后来他一直笔耕不辍,但人过中年的小川未明再也没有写出像《红蜡烛与美人鱼》那样幻想性丰富的童话佳作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川未明的童话遭到了一批年轻人的痛烈批判。
关于这次批判,在《儿童文学事典》里有如下的记述——
“……进入昭和期(1925年),甚至酿成了这样一种风潮,即未明童话的思想与方法成为了儿童文学的规范和理想。正因为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十几年的六十年代前后,日本儿童文学开始新的飞跃的时候,未明童话便成了年轻一代批判与否定的靶子。属于所谓《少年文学宣言》派的古田足日和鸟越信,从社会变革的现实主义立场出发;《儿童与文学》派从期盼出现欧美式的幻想小说的立场出发,共同否定了未明童话的思想与方法,并以这种否定论作为桥头堡,推出了以长篇少男少女小说和长篇幻想小说为主轴的六十年代以后的儿童文学。也就是说,日本的现代儿童文学是以否定未明童话作为媒介才成立的。从能成为否定的媒介这一意义上来看,未明这一存在也不能不说是巨大的。”
不过,到了七十年代,又出现了重新评价小川未明的动向。虽然没有全面肯定,但还是有许多人指出了未明童话的独特性和普遍性,高度评价了未明所发挥的作用。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小川未明的作品终于得到了彻底的复苏和肯定。
现在,小川未明的童话在日本不但以文集、选集以及图画书的形式得到重新出版,被广泛阅读,1992年,在小川未明的故乡新渴县上越市,还设立了以“把日本近代童话之父的小川未明的文学精神——对人类的爱情与正义感传给下一代”为目的的“小川未明文学奖”。2005年,建立了“小川未明文学馆”。
在日本,小川未明被誉为“日本的童话之父”“日本的安徒生”,儿童文学理论界更是把他说成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史上一个巨大的、影响深远的存在,把他的童话说成是日本近代儿童文学的起点。
小川未明一生写过一千多篇童话,许多日本人,包括我们所熟悉的知名作家、画家,都是看着小川未明的童话长大的。
比如,写过《狐狸的窗户》的作家安房直子就曾经这样写道:
“最开始读的小川未明的作品是《红蜡烛与美人鱼》。不过,是什么时候,又是在哪一本书上读到的,却完全记不起来了。童年时读的书,无论是从装订、插图,甚至于纸张的感触,我都能记忆犹新,不知为什么,唯独《红蜡烛与美人鱼》没有一点印象了。
“只记得那是一个无比悲伤、无比黑暗的故事,让我屏住呼吸一口气就读完了。而且,我还记得,我当时还想这么悲伤的故事我不会再读第二遍!这大概是我头一次遭遇的黑暗而美丽、哀伤而美丽的故事了吧!
“还有,自从读了这篇作品之后,我开始对红色产生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在那之前,红色对于我来说不过是一种鲜艳、明亮的颜色而已。可是在这篇作品中,我却隐隐约约地感到,这红色里如同诅咒一般地包含着深切的悲哀和令人恐怖的黑暗。
“红色如今仍然吸引着我,这大概要归功于未明的童话了。虽然我不喜欢穿红衣服,但我喜欢眺望红色。我觉得它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颜色。它是一种把温情与冷酷,悲伤与欢乐,吉利与不吉利——这些截然相反的意象,贪婪地吞噬进去,不同的时候放射出不同的光辉的拥有妖气的颜色。
“我常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写出这样一篇作品来呢。”
再比如,创作了《活了100万次的猫》的画家佐野洋子也曾经写道:
“我是几岁时知道《红蜡烛与美人鱼》这篇童话的呢?
“不用说小川未明这个名字了,也许连《红蜡烛与美人鱼》这个篇名都没有记住。我只记得读到美丽的美人鱼被迫把蜡烛全都涂成红色的场面时,非常恐怖,心都要碎了似的,留下了非常难过的印象。她为什么要到老爷爷和老奶奶家里来呢,我记不清了。美人鱼的母亲来找孩子的场面,也记不清了。
“留下来的,只有远方隐隐约约地传来悲伤的音乐,突然激烈地变成了鲜明的音色,然后又消失在远方的感觉。
“把白蜡烛涂成红色的美人鱼,才是我的红蜡烛与美人鱼。
“我无法忘却。
“我记得那本书里还有一张插图。美人鱼细细的指尖,被染成了淡淡的红色。画在光滑冰凉的纸上的淡红色的细细的指尖,很可怜。细细的脖子,像烟一样的头发。美人鱼虽然穿着衣服,却可以看到身体。透明的美人鱼,如同融化在了冰冷而又美丽的蓝色之中。身体没有重量,淡红色的指尖比水还要凉。
“有一天,我久久地凝视着那张插图。我看着她那白白的脖子,不知为什么,焦点模糊起来了,她的脖子动了一下,她在轻轻地呼吸。
“美人鱼活了。”
小川未明的本名为健作,未明,实际上是他后来在早稻田大学读书时的恩师坪内逍遥给起的笔名。坪内介绍小川在《新小说》杂志上发表处女作《流浪儿》时,对他说:“歌德说美在黄昏,我觉得黄昏漫无边际,同样也是微明,拂晓怎么样?就叫未明吧!” 1882年4月7日,小川未明出生于新溻县的高田市,也就是现在的上越市幸町一带。这里是日本屈指可数的雪国,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被灰色的天空笼罩,每天夜里大海的呼啸声不绝于耳。遇上大雪之年,整个镇子都会被大雪埋住。
后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小川未明曾经这样写道:“北国从十月末起,天就变得昏暗起来,十一月就会下雪。不到来年的三月或是四月,那雪都不会消失。现在回想起来,才会意识到那昏暗的、白雪皑皑的景色有多美,那才是北国特有的景色。然而,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那种寂寞之感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我总是在想,春天要是早点儿来多好啊!每当绚丽的晚霞映红天空,我就会想,啊,明天是一个好天,我非常地快乐,喜不自禁……一想到如果翻过这座大山,山那边会是一个没有雪、明亮的世界,心中就充满了无边无际的幻想。没有雪、明亮、暖和的地方,是我孩提时代最大的一个憧憬。”
北国的这段童年生活,对小川未明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早期的许多童话,如《牛女》《红蜡烛与美人鱼》《黑色的人影与红色的雪橇》等,都源自于他的这段童年经历。用日本儿童文学评论家砂田弘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少年未明所“遭遇的风景、民俗、父亲对信仰的狂热追求以及从祖母那里听来的神秘的故事,共同酿就了未明文学的土壤”。
1895年,十三岁的小川未明升入高田中学。这时的他已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向《中学世界》投稿。不过,因为只喜欢文科,讨厌理科,不适应学校的氛围,继续用砂田弘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小川未明“度过了一段愤怒与屈辱的日子”。后来因为升学考试数学连续三次不及格,不得不退学。
1901年,十九岁的小川未明胸怀进京大志,在高田中学一位英语教师的推荐下,来到东京,参加东京专门学校的文科考试并被录取。第二年,东京专门学校改名为早稻田大学,小川未明转到了英文科。两年后,他的一篇文章得到了坪内逍遥的赏识,开始受邀参加坪内每个月在家中举办的读书会,作品也得了亲切而又细心的修改——正是坪内逍遥引导他走向了作家之路。
不过,在学期间,还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不可低估,这个人就是《怪谈》的作者小泉八云。虽然仅听过晚年的小泉八云四个月的课,但他深受感动,不但读遍了小泉八云的所有作品,连毕业论文写的也是《小泉八云论》,可见小泉八云对他的影响之大。其实,我们从他的许多作品,如《月夜与眼镜》《小岛黄昏的故事》《有白门的房子》中也都可以或隐或现地看到小泉八云那些灵异故事的影子。
早稻田大学毕业前夕,二十三岁的小川未明在《新小说》上发表了《冰雹加雨雪》,这篇作品不但获得了好评,也确立了他的作家地位。在这篇五十多页的作品中,他用纯美的笔触、回忆的语调,以北国的自然风物与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一个少年的孤独与不安、反抗与憧憬的故事,被认为是小川未明小说的原型。
1906年,新婚不久的小川未明加入了早稻田文学社,并在从英德留学回国的早稻田大学讲师岛村抱月的推荐下,成了“以新童话运动为目标”的《早稻田文学》的附刊《少年文库》的一名编辑。岛村抱月当时就洞察出了小川未明作为一名童话作家的资质,曾经对日本儿童文学的先驱严谷小波说过这样一句话:“他将来肯定会奔赴你的领域的!”《少年文库》只出版了一期就结束了,但小川未明在上面发表了四篇童话。
1907年,小川未明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愁人》。1910年,小川未明出版了第一部童话集《赤船》。
对于小川未明当时的创作风格,日本《儿童文学事典》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当时未明的作品风格,应该看做是自然主义文学在态度和方法上的一种表现,是典型的日本的‘印象主义’。他一方面注重写实,一方面努力发扬主观的、感情的宣泄。其结果,便是虽然所表现出来的相貌是现实的,但又是浪漫而神秘的。在文学史上,未明文学可以归属于自然主义,同时又被列入反自然主义文学一派的新浪漫主义的文学之中,但他的本质只能算是‘印象主义’。”
1918年7月,童话作家铃木三重吉提出了为孩子创作艺术童话和童谣的口号,创办了童话杂志《赤鸟》。小川未明也是其中的一个积极的参加者。以《赤鸟》为舞台,近代日本的儿童文学迎来了童话和童谣的黄金时代。这里需要提一笔的是,当时的童话,指的是儿童文学。
也是这一年,小川未明久病不愈的长女晴代不治而死,结束了十一岁的生命。而在此之前的1914年,他已经失去了六岁的长子哲文。小川未明悲痛万分,甚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贫困时代丧失二子,悲彻骨髓,甚于鞭打。”第二年,他发表了童话《金环》,故事说的是久病初愈的太郎,在家门口看见一个少年滚着环子从马路上跑了过来。那环子金光闪闪,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当这个陌生的少年快跑到马路尽头的时候,朝太郎这边微微笑了一笑,就像对老朋友那样,看上去令人感到十分亲切。这天晚上,太郎对母亲讲起了少年和金环的事,母亲不相信。过了两三天,七岁的太郎就病死了……篇幅极短,不过千余字,但写得哀婉而宿命,可以看做是小川未明为两个幼年夭折的孩子谱写的一首安魂曲。
两年后的1921年,三十九岁的小川未明发表了被称为“未明童话最高杰作”的《红蜡烛与美人鱼》——
美人鱼不仅住在南方的大海里,也住在北方的大海里。
北方的大海是蓝色的。有时,美人鱼会爬到岩石上,一边眺望着周围的景色,一边休息。
从云缝里透出的月光,凄凉地映照在波浪之上。无论朝哪一边眺望,都是一望无际的惊涛骇浪,翻腾起伏。
多么凄凉的景色啊!美人鱼想。自己的样子与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如果与鱼类呀,或者是住在深海里的各种凶猛的兽类比起来,自己的心灵和样子也许更像人类吧!既然这样,自己为什么还要和鱼类呀、兽类什么的一起生活在冰冷、黑暗、阴郁的大海里呢?
美人鱼一想到多少年都没有一个说话的对象,一直都在憧憬着明亮的海面生活,就忍受不了了。于是,一到月光皎洁的夜晚,美人鱼便会浮上海面,在岩石上休息,陷入各种各样的幻想之中……
遭人背叛的美人鱼的悲哀、鬼迷心窍的老夫妇的愚昧以及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的愤怒,都被小川未明用他那支充满了色彩感的笔,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关于这篇童话的灵感,据儿童文化研究家上笙一郎的推测,是源自于小川未明自己的两段生活经历、一幅画和一个传奇。两段生活经历,一段是小川未明出生后曾经被制作蜡烛的邻居收养,另一段是他上中学时借宿的那户人家,有一位美丽、腿有残疾的主妇和她的女儿。一幅画,是他后来见到的瑞士幻想画家勃克林描绘美人鱼的《戏浪》。一个传奇,是故乡海边流传的美人鱼的传说。这四者结合,诞生了这篇凄美而妖魅感人的作品。
从1921年到1925年,是小川未明创作的巅峰期。他的许多洋溢着幻想色彩的作品,如《到达港口的黑人》《黑色的人影与红色的雪橇》《野蔷薇》《巧克力天使》等,都是在这几年发表的。
1926年5月,在出版了六卷本《小川未明选集》之后,四十四岁的小川未明发表了《今后做童话作家》的“童话作家宣言”,告别小说创作,专心写童话。可惜的是,尽管后来他一直笔耕不辍,但人过中年的小川未明再也没有写出像《红蜡烛与美人鱼》那样幻想性丰富的童话佳作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川未明的童话遭到了一批年轻人的痛烈批判。
关于这次批判,在《儿童文学事典》里有如下的记述——
“……进入昭和期(1925年),甚至酿成了这样一种风潮,即未明童话的思想与方法成为了儿童文学的规范和理想。正因为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去十几年的六十年代前后,日本儿童文学开始新的飞跃的时候,未明童话便成了年轻一代批判与否定的靶子。属于所谓《少年文学宣言》派的古田足日和鸟越信,从社会变革的现实主义立场出发;《儿童与文学》派从期盼出现欧美式的幻想小说的立场出发,共同否定了未明童话的思想与方法,并以这种否定论作为桥头堡,推出了以长篇少男少女小说和长篇幻想小说为主轴的六十年代以后的儿童文学。也就是说,日本的现代儿童文学是以否定未明童话作为媒介才成立的。从能成为否定的媒介这一意义上来看,未明这一存在也不能不说是巨大的。”
不过,到了七十年代,又出现了重新评价小川未明的动向。虽然没有全面肯定,但还是有许多人指出了未明童话的独特性和普遍性,高度评价了未明所发挥的作用。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小川未明的作品终于得到了彻底的复苏和肯定。
现在,小川未明的童话在日本不但以文集、选集以及图画书的形式得到重新出版,被广泛阅读,1992年,在小川未明的故乡新渴县上越市,还设立了以“把日本近代童话之父的小川未明的文学精神——对人类的爱情与正义感传给下一代”为目的的“小川未明文学奖”。2005年,建立了“小川未明文学馆”。
胭脂用尽时,桃花就开了 豆瓣
所属 作品: 胭脂用尽时,桃花就开了
8.0 (20 个评分)
作者:
[日]与谢野晶子
译者:
陈黎
/
张芬龄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4
影响诗人石川啄木的创作
深受周作人喜爱的 日本传奇女诗人
与谢野晶子
◎ 收录划时代短歌集《乱发》中的名作,全面展示了与谢野晶子不同时期的创作风貌
◎ 这些短歌关于 命运弄人的慨叹、守候爱情的孤寂、内心难抑的欲望
◎ 生命热情在自然万物间的投递,充满对人性解放的渴望,展露诗人倔强、顽强的性情
《胭脂用尽时,桃花就开了》是一部热情、大胆、灵巧、迷人、让你一读难忘的日本现代与古典女性短歌精选集。收录日本传奇女诗人与谢野晶子划时代短歌集《乱发》里230首名作,附录70首小野小町、紫式部、和泉式部等古典女诗仙经典之作。《乱发》短歌选分六辑——“胭脂紫”、“莲花船”、“白百合”、“二十岁妻”、“舞姬”、“春思”,每一辑都各有特色。在“胭脂紫”中,诗人书写情爱的诸般滋味;“莲花船”像水墨淡彩小品、风景明信片,流荡着明媚的春色,触及年轻僧人在尘俗诱惑与经文修行之间摆荡的心境,对人性的幽微面进行挑逗与探索;“二十岁妻”道出初为人妻的晶子对生命和爱情的体悟;“白百合”是类似日记体的生活札记,记录她和登美子亦敌亦友的情谊,一幕幕场景如简笔的连环画般展开。在“舞姬”一辑,晶子进入舞姬的内心,写出这些年少时就卖身入行,身分卑微的女子所思所感,尤其是对爱情的渴盼、幻灭和无奈;“春思”一辑则处处可见勇于追爱的大胆宣言。
深受周作人喜爱的 日本传奇女诗人
与谢野晶子
◎ 收录划时代短歌集《乱发》中的名作,全面展示了与谢野晶子不同时期的创作风貌
◎ 这些短歌关于 命运弄人的慨叹、守候爱情的孤寂、内心难抑的欲望
◎ 生命热情在自然万物间的投递,充满对人性解放的渴望,展露诗人倔强、顽强的性情
《胭脂用尽时,桃花就开了》是一部热情、大胆、灵巧、迷人、让你一读难忘的日本现代与古典女性短歌精选集。收录日本传奇女诗人与谢野晶子划时代短歌集《乱发》里230首名作,附录70首小野小町、紫式部、和泉式部等古典女诗仙经典之作。《乱发》短歌选分六辑——“胭脂紫”、“莲花船”、“白百合”、“二十岁妻”、“舞姬”、“春思”,每一辑都各有特色。在“胭脂紫”中,诗人书写情爱的诸般滋味;“莲花船”像水墨淡彩小品、风景明信片,流荡着明媚的春色,触及年轻僧人在尘俗诱惑与经文修行之间摆荡的心境,对人性的幽微面进行挑逗与探索;“二十岁妻”道出初为人妻的晶子对生命和爱情的体悟;“白百合”是类似日记体的生活札记,记录她和登美子亦敌亦友的情谊,一幕幕场景如简笔的连环画般展开。在“舞姬”一辑,晶子进入舞姬的内心,写出这些年少时就卖身入行,身分卑微的女子所思所感,尤其是对爱情的渴盼、幻灭和无奈;“春思”一辑则处处可见勇于追爱的大胆宣言。
银河铁道之夜 豆瓣
银河鉄道の夜 所属 作品: 银河铁道之夜
8.8 (65 个评分)
作者:
(日) 增村博 编绘
/
(日) 宫泽贤治 原著
译者:
周龙梅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
- 11
只要发生在去往理想的道路上的,不论艰难还是容易,都是通向真正幸福的过程。
漫画名家×文学巨匠
以猫的形象演绎跨越生死的经典童话。
漫画中文简体版首次引进,
特别收录初期稿《布尔卡尼罗博士篇》。
◎ 编辑推荐
☆ 日本文学巨匠宫泽贤治代表作
宫泽贤治被誉为“日本代表性的国民作家”,短短三十七年生涯,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经典作品。在日本,他的作品家喻户晓,长期以来被编入日本全国中小学国语课本,是真正的国民级文学大师。在中国,只要对日本文学作品有所涉猎,便一定绕不过宫泽贤治这个名字。
长篇童话《银河铁道之夜》是宫泽贤治的代表作,亦是一部广受喜爱的永恒杰作。它凝聚了作者思想、信仰、教养的全部精髓,被视为宫泽贤治作品的集大成者。作品借焦班尼和柯贝内拉之口,探讨了什么是死亡,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深重的话题。虽为童话,却是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才能真正领悟其真谛的、贯穿读者一生的重量级文学作品。
原作曾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 文学巨匠×漫画名家,经典作品的另类呈现
增村博,极擅长用动物的形象重新演绎日本经典作品,他的猫版浮世绘在日本广受好评。其作品曾入选“手冢治虫漫画奖”,并曾获得日本漫画家协会大奖。
在漫画版《银河铁道之夜》里,那些在宫泽贤治笔下栩栩如生的角色,经由增村博之手,一个个长出了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以前所未见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这部跨越生死的经典文学作品,打造出一部前所未见的《银河铁道之夜》。
虽然人物形象独特,但风格几近还原。在动笔之前,增村博研究了大量宫泽贤治的作品。虽是漫画改编,但书中的对话都尽可能贴近原作,还原了原作的内容和语言特色。
☆ 漫画中文简体版首次引进,特别收录《布尔卡尼罗博士篇》
作为宫泽贤治的经典之作,漫画中文简体《银河铁道之夜》是国内首次引进!它将银河列车、半人马星、天气轮柱、三角标,捕鸟人、天之洞这些宫泽贤治笔下的经典场面,用绮丽炫妙的画面呈现,让读者更加轻松地进入作者所创造的美妙世界,随着通行四次元的列车,真正踏上畅游银河的奇幻旅程。
漫画版还追加了许多版本都不曾收录的《银河铁道之夜》初期稿——《布尔卡尼罗博士篇》,对比这两个差别较大的版本,读者们可以一窥宫泽贤治在创作过程中心境的转变。
◎ 内容简介
贫穷又孤独的少年焦班尼,和好朋友柯贝内拉一起乘坐银河列车在宇宙中旅行。他们在旅程中遇到了捕鸟人、坐船失事的师生三人等旅伴,也下车观看了很多见所未见的风景……这次宇宙之旅虽然只是焦班尼在山坡上所做的一个梦,但通过这趟旅程,焦班尼体味到了孤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他人幸福而努力的冲动:无论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只要是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不管是上高山,还是下陡坡,都会一步步接近幸福。
《银河铁道之夜》中许多场景都极具梦幻感,但又和现实中的很多情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读后令人有一种置身于宇宙的空寥感,是值得一读再读、仔细品味的一部文学经典。
漫画名家×文学巨匠
以猫的形象演绎跨越生死的经典童话。
漫画中文简体版首次引进,
特别收录初期稿《布尔卡尼罗博士篇》。
◎ 编辑推荐
☆ 日本文学巨匠宫泽贤治代表作
宫泽贤治被誉为“日本代表性的国民作家”,短短三十七年生涯,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经典作品。在日本,他的作品家喻户晓,长期以来被编入日本全国中小学国语课本,是真正的国民级文学大师。在中国,只要对日本文学作品有所涉猎,便一定绕不过宫泽贤治这个名字。
长篇童话《银河铁道之夜》是宫泽贤治的代表作,亦是一部广受喜爱的永恒杰作。它凝聚了作者思想、信仰、教养的全部精髓,被视为宫泽贤治作品的集大成者。作品借焦班尼和柯贝内拉之口,探讨了什么是死亡,什么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深重的话题。虽为童话,却是随着阅历和年龄的增长,才能真正领悟其真谛的、贯穿读者一生的重量级文学作品。
原作曾被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
☆ 文学巨匠×漫画名家,经典作品的另类呈现
增村博,极擅长用动物的形象重新演绎日本经典作品,他的猫版浮世绘在日本广受好评。其作品曾入选“手冢治虫漫画奖”,并曾获得日本漫画家协会大奖。
在漫画版《银河铁道之夜》里,那些在宫泽贤治笔下栩栩如生的角色,经由增村博之手,一个个长出了毛茸茸的耳朵和尾巴,以前所未见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这部跨越生死的经典文学作品,打造出一部前所未见的《银河铁道之夜》。
虽然人物形象独特,但风格几近还原。在动笔之前,增村博研究了大量宫泽贤治的作品。虽是漫画改编,但书中的对话都尽可能贴近原作,还原了原作的内容和语言特色。
☆ 漫画中文简体版首次引进,特别收录《布尔卡尼罗博士篇》
作为宫泽贤治的经典之作,漫画中文简体《银河铁道之夜》是国内首次引进!它将银河列车、半人马星、天气轮柱、三角标,捕鸟人、天之洞这些宫泽贤治笔下的经典场面,用绮丽炫妙的画面呈现,让读者更加轻松地进入作者所创造的美妙世界,随着通行四次元的列车,真正踏上畅游银河的奇幻旅程。
漫画版还追加了许多版本都不曾收录的《银河铁道之夜》初期稿——《布尔卡尼罗博士篇》,对比这两个差别较大的版本,读者们可以一窥宫泽贤治在创作过程中心境的转变。
◎ 内容简介
贫穷又孤独的少年焦班尼,和好朋友柯贝内拉一起乘坐银河列车在宇宙中旅行。他们在旅程中遇到了捕鸟人、坐船失事的师生三人等旅伴,也下车观看了很多见所未见的风景……这次宇宙之旅虽然只是焦班尼在山坡上所做的一个梦,但通过这趟旅程,焦班尼体味到了孤独,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为他人幸福而努力的冲动:无论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只要是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不管是上高山,还是下陡坡,都会一步步接近幸福。
《银河铁道之夜》中许多场景都极具梦幻感,但又和现实中的很多情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读后令人有一种置身于宇宙的空寥感,是值得一读再读、仔细品味的一部文学经典。
潮骚 豆瓣
所属 作品: 潮骚
8.1 (17 个评分)
作者:
[日] 三岛由纪夫
译者:
唐月梅
九州出版社
2015
- 1
《潮骚》是一个发生在海岛上的爱情故事。18岁的渔夫之子新治,与刚回到岛上的财主宫田照吉的女儿初江。偶然相识,互生情愫。可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两人在初次邂逅的地方幽会,被爱上新治的灯塔长女儿千代子发现了。千代子将此事告诉了初江的追求者安夫。安夫将新治和初江幽会的事张扬出去,闹得满岛风雨。初江的父亲照吉听了这种传闻,恼怒之下,禁止初江与新治见面。并决定安排新治和安夫一起上他的船上接受劳动考验。船遇上暴风雨。危急之际,安夫怕死贪生躲避起来,新治跳入翻腾的大海与汹涌的波涛搏斗,使船得以脱险了。照吉终于打破了门户之见,同意了初江和新治的婚事。这个小小的海岛维护着他们的幸福,使他们的爱恋获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