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
2011年度中国最佳科幻小说集 Goodreads 豆瓣
作者: 郭凯 / 吴岩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1 - 12
以下节选自郭凯所作序言:
一本理想的年选也许应该像一个时代的博物馆,将一年里各种类型的作品做一个综述,无论是点子还是故事,逻辑的还是情感的,个人的还是大众的,面向市场的还是学术的,有出众之处,皆应汇集于此。遗憾的是,做到这一点很难,我们没有时间机器,无法从历史长河的下游回溯今天,去判断哪些作品最终能经历时间的筛选。面对时间,无人能做裁决者。我们都是众多筛选者中的一员,无论是此书的编者还是读者,无论是读过还是未读过此书的人。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之后,表达了对于“核心科幻”的信心;以成都科幻世界杂志社为阵地,坚持科学核心的作品依然是中国科幻的中坚力量。何夕的《人生不相见》以一个爱情故事为大背景,描述人类在新的星球上设计出的生命历经几十年追寻独立的努力。其中既有作者对于生物进化机制自然演化与人工干预之间差异的科学理解,也有对于包容性的多元文明的人文呼吁,而这一切被何夕熟练地融入了故事讲述人的个体故事中。景芳的《弦歌》是处于外星人统治下的地球人的反抗故事。外星人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政治开明,不杀平民,尊重艺术,但地球人依然要反抗,原因在于他们的孩子学习艺术不是因为热爱,而是出于生存需要和畏惧。地球人类反抗的工具,和《三体Ⅱ•黑暗森林》中一样,是欺骗、牺牲和虽不高深却很实用的技术。显然,这两个故事都是今天中国在当代世界中生存环境的隐喻。《昔日玫瑰》是一个完全西方背景的故事,长铗想把一种女性主义的、包容的科学观放到两千年前基督教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相互冲突的古罗马时代。但是对中国读者来说,这篇作品的背景显然更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古希腊和基督教文明本身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一个乌托邦,我们百年来一直在学习他们的现代成果,而少窥见它们的古代源头。《热岛》只是夏笳对一个理工生毕业阶段细小的情感碎片的拼凑,然而在这段无比现实的描绘中,那一丝的技术描写却开辟了主流文学未曾碰触的独特领域,它也许不属于科幻,但既然无人认领,不妨也视作科幻的一部分。
事实上,《新科幻》上星河的《喷薄欲出》同样是这一类型的作品。星河着重刻画的依然是人,然而科研体制与社会、经济、政治间交叠的内幕却在极有个性的人物碰撞中一览无余。星河的这篇作品不会让人泪流满面或激情澎湃,却能让人学到足够多的东西。迟卉则像个文字中散溢着哲学气息的诗人,她的《深海鱼》用清丽而老到的语言描绘了土卫六这个遥远世界上的风景和文明,而她最终描述的是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处境:宇宙如同深海,我们都是被引力束缚的深海鱼,我们的生理结构让我们无法适应更广阔的天地,这是人类的宿命。
《九州幻想》依然在上海高举“大幻想”的旗帜,试图把一切幻想文学类型打通,在商业化和艺术化间寻找一条个性解放的道路。在其作品中判定哪些属于“科幻”,显然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区分这些东西对他们本身来说并不重要,“科幻”一词的定义都需要重置。万象峰年的《播种》是2010年“城市毁灭”专题的延续,不同的是,前两年选集中收录的这一主题作品,被毁灭的都是大型城市如西安、上海等,这次被毁灭的是相对较小的柳州。这座城市昔日铁路枢纽的地位被强调,来自平行宇宙的火车穿越时空,一次次地撞向这座城市,更深一层的世界在新一轮的毁灭中被揭示。苏学军的《星海彼岸》讲述一群失去记忆、历史和技术的人类后裔在新世界的探索,作者一贯重视人类最本质的奋斗和创造力量,新的世界图景和过去的历史一点点在讲述中展现,浑然天成。
作为网络刊物,《新幻界》逐渐在中国的科幻文学界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一个有分量的新作品发表平台,并开始尝试将其中的作品汇集成实体书出版。梁清散的《烤肉自助星》几乎没有任何想要讲述哲理的宏大欲望,它仅仅是为了有趣而写的。当一位穿着密封宇航服的饥肠辘辘的探险者来到满是烤肉的星球上,他会遇到什么?这篇作品的每一个文字似乎都在刺激人最原始的生理欲望,似乎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写科幻了。
《新幻界》不是唯一的网络科幻传播媒体,一家新兴的网站在这一年里吸引到了更多的目光,不仅仅有关于科幻的,也有涉及科学相关内容的。一直关心科幻发展的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在2010年底建立了一个商业化的分身:果壳网。在其众多颇受欢迎的版块中,支持短篇科幻作品发表的“果壳微科幻”栏目成了原创网络科幻新的聚集地。果壳网是一个科学青年聚集的场所,这里最文艺的科幻作品往往也有着很强的技术背景。半夏大魔王的《去记住他们》是一个机器人讲述的末日童话。人类从世界上如气泡般一个个消失,机器人踏上旅途,记录人类最后的痕迹,并最终似乎发现了人类消失的线索:他们如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一个周期总是减少一半,却不知具体的个体谁会先离去;又如蜻蜓的幼虫,化作成虫前无暇告知同伴。几个简单的科学比喻,隐藏着人类的命运。
纯文学刊物开始大范围引入科幻作品,是中国科幻走出既有圈子的一个明证。刚创刊不久的文学双月刊《天南》以“星际叙事”作为其中一期的主题,刊载了四篇中国本土科幻作品,以深彻见骨的笔法在现实与幻想的交叠中挖掘当代中国的本质。陈楸帆的《开窍》延续其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为叙事者的风格,两位刚刚接触社会现实的主角从社会底层和科研两个角落看到了一些惊心动魄的东西,并隐约拼凑出了世界的真相,决心以卑微的努力去揭穿它。作品映射出作者所熟悉的那一代年轻人对于生活的反抗。杨平的《山民纪事》描述了一个充满视觉感的、等级分明的城市模型,群山般环绕市区的高楼平民阶层和城市中央“盆地”居住的精英阶层,越是依赖技术的,就越卑微。山民用芯片改造自己的身体,那些看似时髦的东西也永远成为他们身处底层的标志。《文艺风赏》则刊载了韩松的《再生砖》,这是一篇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小说。灾区的人们用废墟、麦秸等材料制成颇有现代感的再生砖,将历史和亲人的鬼魂砌进房子,他们的余生再也无法安宁,即使外星人的降临也无法改变,因为宇宙中也遍布废墟,也是再生砖的结构。韩松的故事里,渗透着阴沉、死亡和悲伤,会让人思考很多。
选集中最为特殊的一篇,大约是飞氘的《蝴蝶效应》,从作品的构成到发表的途径,都充满着实验性。它由几十个小章节构成,分三部分发表在不同类型的刊物上。飞氘套用西方科幻电影的主题,重写中国的历史:远航的郑和,成了《星际迷航》的船长;不知道如何安置手下的梁山好汉宋江,陷入了X战警分阵营的迷茫;被贬远方的苏东坡,来到了月球上。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到民国时鲁迅感时伤神,西方科幻中关于未来的一切,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中都发生过了,历史是一个循环吗?三种类型的刊物都接受了这个故事,大约也宣告了对这样的历史描写不同类型的读者都可以接受。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历史和未来的?西方人一直很关心这个问题,飞氘自己也在寻找答案。
所有人都在寻找。
刘慈欣卷:天使时代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刘慈欣 / 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组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7
本书收录了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中短篇科幻小说代表作品《天使时代》、《鲸歌》、《坍缩》、《微纪元》、《人和吞食者》、《混沌蝴蝶》、《圆圆的肥皂泡》等共10篇。
本书适合青少年读者、科幻和文学爱好者阅读。
开本 880X1230 32开 206千字 1彩插
与拉玛相会 豆瓣
Rendezvous with Rama
8.6 (47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阿瑟·克拉克 译者: 胡瑛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 11
外星人不请自来,这是人类期待已久却又不敢相信的事件。22世纪的某一天,这样的事件终于发生了——
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自外太空悄然而至。它的到来解答了困扰人类多年的那个问题:茫茫宇宙之中,我们并非孑然独处;除我们之外,这里还有其他智慧种族,科技水平远远高于我们。
人类将它命名为拉玛,派遣了自己的飞船与它会合。但种种迹象表明,拉玛似乎已是一艘死船,仅在自动程序引导下继续着目的不明的飞行。它的船员们无影无踪,只留下无比宏伟的遗迹,让人感慨、惊叹。
然而,正当人们陷入迷惑之时,拉玛复活了。它改变轨道,直奔地球……
天堂的喷泉 豆瓣
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
8.2 (18 个评分) 作者: 【英】阿瑟·克拉克 译者: 陈经华 / 江昭明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4
两千年前,在赤道附近的岛国塔普罗巴尼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暴君卡利达萨借机上台。此人并不满足于人间的欢乐,他要在高山之巅建造天国,向天神挑战,由是诞生了“天堂的喷泉”。
两千年后,国王与帝国早已化为尘土,人类迈向了太空时代。为方便快捷地进入太空,工程师摩根要在“天堂的喷泉”旧址建造登天电梯,实现前人未曾实现的梦想。但摩根要面对的,除了世俗舆论、宗教僧侣的轮番挑战,还有无穷的技术困难。
这是一首歌颂人类精神的伟大赞歌,是科幻“黄金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城市与群星 豆瓣
The City and the Stars
7.7 (7 个评分) 作者: [英] 亚瑟·克拉克 译者: 周晓贤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 4
《城市与群星》是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之一,讲述了:在人类建造的所有城市中,没有一座可以与迪阿斯巴相比。相传,人类曾拥有统治群星的力量,是强大的入侵者将人类赶回了最后的避难所——迪阿斯巴。亿万年来,在牢不可破的穹顶的庇护下,迪阿斯巴将自己与外部世界相隔绝,几乎毫无变化。然而,在这亘古不变的城市里,一个“异数”诞生了,他就是阿尔文。仿佛带着与生俱来的使命,阿尔文将打破迪阿斯巴的陈腐与自闭,揭开被时光和谎言淹没的人类与群星的秘密……
2013年5月1日 已读
在后太空时代追溯往昔的辉煌与没落,找回往昔的精神与信仰,故事很大,展开很多,但有些潦草。
科幻 英国 阿瑟·克拉克
安德的游戏 豆瓣
Ender's Game
8.3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奥森·斯科特·卡德 译者: 李毅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 11
故事发生在未来,当时地球已经两次遭遇过虫族的进攻,第二次尤其惨重,而是一个传奇人物马泽•雷汉扭转了战局,地球勉强幸存。国际舰队认为,必须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天才儿童,把他们送到专门训练儿童的空间站(“战斗学校”),把他们塑造成军事奇才,人类方可有存活的希望。
很多儿童都被淘汰了,包括安德的哥哥和姐姐。具有罕见军事天才的安德在6岁的时候被选中,遭到了一轮轮残酷的模拟战斗,在短短几周内就由新兵成长为领袖。然而战斗学校对孩子们来说就是魔窟,为了激发他的能力,教官故意改变游戏规则,不断把他逼到险境里。
但是安德用实力赢得了队友的信任和对手的尊重,他一次次勇敢地去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和心理极限,最终在一次“游戏训练”中,带领着他的小分队消灭了虫族女王,也为人类迎来了一次重生。
【其他周边】
• 本书刚出版就获得次年的科学幻想文学最高奖项“星云奖”和“雨果奖”,同名电影即将被好莱坞搬上荧幕。
• 本书为科学幻想小说,同时还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核。从安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勇敢挑战自我和命运的精神,他的成长无论对青少年还是成年读者来说,都是令人激动、引导人向上的榜样。
• 《暮光之城》的作者、Facebook的创始人和NBA巨星科比都是作者和本书的忠实粉丝。
• 本书文字优美,细节描写引人入胜,安德和其他天才少年的心理变化牵动人心,关于安德与他的家庭的关系既能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又令人唏嘘。天才安德的命运会让每个读者牵肠挂肚,期待续集。
• 《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美国书店每个书架都能看到。
• 连续雄踞亚马逊畅销榜166 周,上榜时间超越《冰与火之歌》。
• 荣膺轨迹奖、美国图书馆协会百大最棒青少年图书、英皇协会年度图书奖、爱德华兹青少年文学终身成就奖。
• 美国海军陆战队官方指定心理教材,一部完美融合西点精神与硅谷思维的杰作。
【图书书评】
• NBA巨星 科比:
高中时我第一次接触到《安德的游戏》系列,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好强的天才,与外星物种展开决战,最后他拯救了地球。从那时起我就非常着迷,也特别崇拜故事的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
•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一部充满惊喜的作品,奥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的游戏》阐释的正是“极致”这个词。
• 美国《书评周刊》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感人至深的小说。情节出人意料,又事出必然。主人公安德•维京真切可信,活脱脱是个少年拿破仑,可亲可敬,有时又令人生畏。
• 《轨迹》Locus:
这场游戏火爆炽烈,高度紧张。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书中的外星种族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 英国老牌科幻杂志《区间》Interzone:
近十年来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充满才气与智慧的耀眼杰作。
• 美国奇幻文学大师奖获得者吉恩•沃尔夫(Gene Wolfe):
卡德深切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表达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其表达方式也达到了完美的层次。
• 著名作家 阿来:
这套科幻丛书的出版,有着一种特别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只有站在与世界对话的意义上,中国文学幻想传统的重建才是一种真正的重建。
•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及少年科幻作家 杨鹏:
在国外旅行,发现在任何一个书店、任何一个超市的简易书架上、任何一个卖书的地方都能看到这本书被赫然摆在最引人注目的位置。虽然我无数次向别人推荐这本书,但是,我还是想再向你推荐一次。将来,我还要向其他人推荐N 次。
生命,宇宙以及一切 豆瓣
life,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8.3 (92 个评分) 作者: (英)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1
有理论声称,若是有谁真的搞清楚了宇宙为何存在、因何存在,宇宙就会立刻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更怪异、更难以说明的东西。
另有理论声称,此事已经发生过了。
……
一颗位于银河边陲、名叫“坂裘”的不起眼行星突然向整个银河系发动了灭绝袭击,原因只是由于它忽然发现了银河系的存在。在此之前,坂裘人始终以为他们孤独地生活在宇宙之中,因为这颗星球被重重尘埃星云包围。
坂裘军队是一帮白色机器人,所持武器在我们看来无比类似板球拍和板球。
为此,银河系的其他星球始终对地球敬而远之。
因为我们打板球。
遗落的南境1:湮灭 豆瓣
Annihilation
7.7 (99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夫·范德米尔 译者: 胡绍晏 天地出版社 2015
《遗落的南境》第一部《湮灭》讲述四位女性被派遣前往边界外勘察,这是一片荒芜了多年、被称为X区域的神秘地带。 她们已经是政府派遣出的第十二支勘探队。以往勘探队均以失败告终。在探险的过程中,女主角发现自己一直在被欺骗和误导,身处危险与谎言之中。
这部小说让人 有一冲到底的阅读欲望,虽然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恐惧,作者却并非刻意渲染恐惧,有一种深沉、成熟、细节迷人的魅力,令人过目难忘,击节叹赏。它记述现在、追述从前,反思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作者笔力克制隐忍,话不多,却让人回味无穷。
2018年4月23日 已读
虚实的行文和大段内心呓语,很有克苏鲁的画面感,只不过整本书都是坑,能填得上么。。
小说 悬疑 科幻 美国
沙丘 豆瓣 Eggplant.place
Dune
7.6 (149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兰克·赫伯特 译者: 潘振华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2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哈勃用望远镜揭开了河外星系的神秘面纱,我们才知道宇宙中还有千亿个银河系。
“自由号”发现了黑洞的存在,我们才知道也许宇宙之外还有宇宙,我 们只是永恒中一颗微小的沙粒。
-
一切会思考的机器都被摧毁后,宇宙的焦点重回人类之间的争夺。行星厄拉科斯——人类梦寐以求、竞相抢夺的“香料”的唯一产地,在这里上演着权术与背叛、恐惧与仇恨、希望与梦想的太空歌剧。人们常常用另一个名字称呼这颗干旱的星球——沙丘。
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少年保罗在这里抗争着他的宿命。在命运面前,他是如此的渺小,却又如此的强大……
——————————
◆《沙丘》是伟大的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传奇代表作。
-
◆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
-
◆美国亚马逊“一生必读的100本书”
-
◆BBC“英国最受欢迎的100本书”
-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科幻•奇幻小说TOP100”
-
◆摘得《轨迹》杂志“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桂冠
-
◆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作品,科幻小说史上的必读经典。
-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
-
◆风靡全球半个多世纪,全球销量已突破1200万册。
-
◆《沙丘》被改编成红遍全球的即时战略游戏的鼻祖《沙丘魔堡》,由此衍生出的《红色警戒》《星际争霸》几乎成为每台电脑上的必装品。
-
◆催生了《星球大战》《阿凡达》等经典科幻电影。
——————————
媒体及名人推荐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 ——《图书馆杂志》
-
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芝加哥论坛报》
-
这部作品所描绘的外星星球比其他科幻作家所描绘的更完整、更细腻,完美地平衡了技术描写和心理描写。 ——《华盛顿邮报》
-
随着气候变化、中东局势、能源危机层出不穷,《沙丘》比50年前更具现实意义。如果你还没看过,的确该找来读读。 ——《纽约时报》
-
赫伯特对于这个星球的创造,包含了复杂的情节发展,以及对生态、宗教、政治和哲学,是科幻史上一个伟大而又影响深远的成就——《路易斯维尔时报》
-
极强的感染力,情节令人信服,绝对天才的创意。——《星船伞兵》作者罗伯特•A•海因莱因
-
《沙丘》在故事的生动复杂方面,《沙丘》同金庸的小说有的一比。《沙丘》又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这里面有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等等,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终极思考,这个规模恐怕又是金庸所不及的了。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
独一无二。只有《指环王》可以与之媲美。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阿瑟•C•克拉克
-
如果你只读过这部杰作的外延或改编作品,你都不算真的了解《沙丘》是怎么回事。这是一次“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完全领略的全沉浸式的体验”。——《合成人》作者帕特•卡蒂根
-
现代科幻史上的标杆之一,想象力创造上的丰碑。 ——美国科幻作家P•斯凯勒•米勒
-
在16岁那年,我第一次被《沙丘》打动,它成了我心目中的神作。八年来,很少有书能撼动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包括《权力的游戏》、《基地》、《安德的游戏》和《指环王》。于是,我又重读了一遍《沙丘》,发现16岁那年的感动历久弥新。真的有那么棒吗?当然了! ——读者评论
-
我经常默念书中的“恐惧是思维杀手”这句话。恐惧——通常是对失败的恐惧——是我们思维清晰、专注的最大障碍。默念这句话并不能消除恐惧,而是让我意识到恐惧并直视它。 ——读者评论
2018年8月29日 已读
耐着性子读完的大部头,不是很喜欢的科幻类型,不过很多环境和风土人物描写还是挺有意思的。
小说 科幻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