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柳林风声 豆瓣
The Wind in the Willows
8.6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尼思·格雷厄姆 / [英]E.H.谢泼德 译者: 任溶溶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5
《柳林风声》是英国作家肯尼思•格雷厄姆(1859—1932)的代表作,以他讲给天生患有眼疾的儿子的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自1908年出版以来,《柳林风声》收获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是当之无愧的英国文学经典和儿童文学瑰宝。
本书是深沉父爱的见证,是关于家园的绝美童话,让心灵在无尽幻想中获得自由。格雷厄姆的文字娴静、优雅,堪称完美散文的典范。一百多年来,许多名家为这部作品配过插图,E.H.谢泼德(1879—1976)奉献的版本是其中广受赞誉的一种。很少有人比谢泼德更能捕捉柳林世界里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喜悦了;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他们的文字和绘画是绿色与金色的结合,就像在秋天里回忆夏天的美好”。
亲爱的安吉维拉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7 (151 个评分) 作者: [尼日利亚]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译者: 陶立夏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6
【《纽约时报》畅销书】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2017年十大好书】
【献给所有与抗性别不平等抗争的父母的一份指南】
******
几年前,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收到昔日好友的一封信,好友询问这位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尼日利亚裔作家如何将自己的女儿养育成一个女权主义者。《亲爱的安吉维拉》即是阿迪契给好友的一封回信。
这十五条无价、睿智的建议,其实是关于如何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强大、独立的女性。
这些建议直接、有力而坦诚,从给予女儿(如果她渴望如此)选择一架飞机模型而非布娃娃当玩具的自由;到和女儿开放讨论穿衣、化妆或者性向的问题,让她不要将婚姻视为一种“成就”;作家还鼓励读者破除陈腐的性别观念,抛弃那种认为女性的生活就该以厨房、家务和丈夫的需求为中心的褊狭之见。同时,作家还反驳了那种看似进步、公平的表达背后的不公平预设,比如女性“被允许”去获得成功,本质上其实是认为女性不应该拥有权力的落后意识。
《亲爱的安吉维拉》尖锐地触及了21世纪的性别政治的核心。它将开启一场全新的、被迫切需要的讨论,即在当下,女性应该如何定义并塑造真实的自我。
2021年5月26日 已读
何为“女权主义”,何为“伪女权主义”,阿迪契在这本书里讲述的直白易懂。我们在追求女性平等的过程中是否走极端很多时候是显而易见的。wb上那些田园女权极端女权主义者并不是为女性追求平等,只是过分强调女性区别与男性的“独特性”,换句话说这样的想法是另一种性别歧视。“让差异成为寻常的事。让差别成为常态。”才是女性追求平等的关键。
女性 女权主义 尼日利亚 文学 社会学
惜别 豆瓣
作者: 止庵 2021 - 3
《惜别》是止庵在母亲故去三年后,追忆往昔的至情之作,也是他遍览中外典籍,直视生死的哲思之作。此次经精心修订,增补部分内容。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母亲的手泽与作者的追忆交替串联起母亲生前的一个个细节:端午节五芳斋肉粽的滋味,古稀之年初当模特的喜悦,病中阅读的几百本推理小说,以及最后一个春节里的烟花……字里行间浸透了一位平凡母亲对生命极致的热爱,和止庵对母亲无限的缅怀。
母亲的离世,促使止庵在前人的生死议论间上下求索,讨论生与死这一和每个人休戚相关,但又永远难以解读的哲学问题:怎么看待死,其实就决定了怎么对待自己的生。
这是一部根本之书,成长之书,充满永恒的况味与慰藉。如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心之所爱,看完这本书,或许能让人生的遗憾少一点,活得更好一些。
诗翁彼豆故事集 豆瓣
作者: [英]J.K.罗琳 译者: 马爱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8 - 3
《诗翁彼豆故事集》是J.K.罗琳撰写的一本童话故事集,故事情节与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紧密相关又独立成篇。它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留给赫敏·格兰杰的书,其中有帮助哈利打败伏地魔的重要线索。
美满 豆瓣 Goodreads
7.6 (120 个评分) 作者: 淡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8
★ 在人海中打捞生活的骸骨,用现实的星星点点去注解幻想。
★ 家庭是布洛芬、多巴胺和糖,对有些人也许是水,对有些人是头痛本身。
★ 家,这个陌生人构成的集体,尘世中饱受琢磨的奇迹。
----------------
九个背井离乡的故事
九个家庭中的难民
九个格格不入者
九个在离开中醒来的人
男人疲惫,认为自己在当牛做马,同时相信自己是宇宙的中心,女人劳累,感到不受理解,同时怀有巨大的爱的渴望。
本书是80后写作者淡豹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了九个短篇小说。这里有非常规的家、想得很多的人、焦急的父亲、相互隔离的中年夫妇、生怕怀孕的上班族,他们生活在人海之中,却被说不清的东西隔开。
他们受困于代际和性别关系,他们像如今几乎所有人一样,因为渴望或者压抑、因为不得已的人生际遇四处游走,却总是无法彼此理解。书中有我们当代的生活景观:寺庙、机场、商场、便利店、精神病院、快捷酒店、旅行网站……
这些各式各样的人对家爱恨交织,有逃避远走,也有寄托渴望,围绕着家与幸福,作出或积极或消极的努力。
1. 女儿
情侣平平常常的同居生活里暗藏杀机。你是谁?你在想什么?你为什么着迷?一个犯罪故事。
2. 养生
天涯海角觅知音,家山北望泪沾襟。一个喜剧故事。
3. 山河
女孩对爱情没有好印象,因为她的父亲是个胆小鬼,母亲是位捞尸人。一个独白。
4. 过火
闽南一场净化仪式后,老人决意到更南方去。一次旅程。
5. 父母
孩子没有了,不再有孩子。一次卡在半山腰的旅程。
6. 乱世佳人
费雯丽还是奥黛丽?母亲花一生解谜,女儿只想活在谜面里。一个悬疑故事。
7. 海和海绵体
在发疯前,地质学家抓住自己珍视的东西,还顺带着蔑视了心理学。一轮测试。
8. 你还记得在上州给我变魔术吗?
她问他,“你记不记得以前富二代是歧视性的称呼?” 前恋人分隔两地,一场合唱愈来愈像独奏。
9. 旅行家
中年男人在三个大洲间穿行。算他在内共有三个朋友相互讲述故事。算他在内家庭共有三人彼此好奇又捉摸不定地过一生。
敌人 豆瓣
作者: 格非 2020 - 1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清华大学教授——格非于1991年的长篇处女作,先锋小说阵营里的第一个长篇
▲极具侦探小说的外貌,神秘模糊的叙事展现扑朔迷离的家族故事
▲先锋小说阵营里的第一个长篇
————————————
内容简介:
《敌人》是格非创作于1991年的长篇处女作,被认为是当代先锋小说阵营里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开始于一场蔓延在赵家的神秘大火,财主赵少忠继承了祖父的遗产以及一张写在宣纸上的嫌疑者名单,继续着赵家几代人的苦苦寻找:是天意还是有人故意放火要灭了这个家族?仇敌是谁?然而“敌人”却一直没有出现,接连出现的是发生在赵家的一系列恐怖和死亡事件。赵少忠的老婆,儿子赵龙、赵虎,女儿梅梅、柳柳,孙子“猴子”等人都难逃离奇的死亡,所有人物的命运似乎都被一种神秘不可知的力量所操控。那隐匿的敌人、空缺的真相,致使整个家族笼罩在惊悚恐惧的氛围之中。
敌人从未真正出现,却又似乎无处不在。在这种黑暗而令人战栗的恐惧经验中,现代人对于生存困境与生命状态的困厄与无知,成为更加触目惊心的命题。
————————————
编辑推荐:
▲格非创作于1991年的长篇处女作,先锋小说阵营里的第一个长篇。
格非属于擅长对文学、社会、历史等问题做深入思考的学者型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坚韧、优雅、准确、睿智等特质,在中国当代文坛独树一帜。格非在80年代凭小说《迷舟》一举成名,成为“先锋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他发表于1988年的中篇小说《褐色鸟群》曾被视为当代中国最费解的一篇小说,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格非早期的作品像一个个谜语,在结构、语言上都作出了很多尝试,让人捉摸不定。《敌人》作为格非的长篇处女作,也富有格非早期创作的先锋性特点。
▲被称之为神秘小说,表达原始的恐惧的母题。赵家的大火消失多年以后,留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其实已经不是有关大火的记忆,而是一种莫名的恐惧。是这种原始的恐惧,派生了所谓的“敌人”;也是这种恐惧,把人一个个推向了毁灭和死亡的境遇。诚如格非自己所说:“《敌人》试图表达的核心是一种恐惧。恐惧是无法被忘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是历史,又是现实。”正是有了这种深邃的恐惧母题,《敌人》才得以被称为神秘小说,因为神秘总是与恐惧相联的,它更多的是一种黑暗而令人战栗的经验。
▲极具侦探小说的外貌,神秘模糊的叙事展现扑朔迷离的家族故事。小说并非以出示事实真相为目的,恰恰相反,所谓的真相在格非的小说中常常是隐匿的,空缺的。这不仅是一个叙事策略,更重要的是,这种空缺和隐匿完成了格非对现实的隐喻性理解:谜底(真相)的本源性缺乏。在《敌人》的阅读中,我们经常处于文字的惊悚之中,主人公也一个个地神秘死去,但“敌人”究竟是谁呢?格非故意在小说中留下了一些线索,但是你如果轻易地把他对应于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那都中了作者的圈套。作者显然无意给出具体的答案,他最终的目的是要把答案引至另外一个更为广阔的领域——人的内心。人的内心一旦被敞开和照亮,我们会立即发现,真正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和自己内心中那些阴暗的品性。
————————————
名人推荐:
“格非的写作坚韧、优雅而纯粹。他的小说曾深度参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革命,他的叙事研究也曾丰富中国小说的美学肌理。他的写作既有鲜明的现代精神,又承续着古典小说传统中的灿烂和斑斓。他的叙事繁复精致,语言华美、典雅,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这种话语风格所独具的准确和绚丽,既充分展现了汉语的伟大魅力,又及时唤醒了现代人对母语的复杂感情。”
——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
“我们小说家里面有两个大学者,其中一个就是格非,这两个小说家最让人骄傲。”
——莫言
“格非的写作坚韧、优雅而纯粹。他的小说曾深度参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革命,既有现代叙事艺术的繁复、精致,又承继了古典小说传统中的灿烂和斑斓。尤其他作品中那些人性的迷思与暗语,已成当代文学重要的语言奇观。”
——谢有顺
“格非无疑是极为出色的,他的语言纯净优美,叙述平静而有韵味,故事单纯而出人意料。”
——陈晓明
“他既把西方先锋文学叙事的巨大能量和可能性带进来,又带出《红楼梦》的叙事。格非身上是这样的一种汇集,中国的、西方的、读者的、作家的、学者的、教授的,所有这一切汇集到格非上面,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多重性。”
——欧阳江河
我的帝王生涯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苏童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9 - 2
★苏童,当代文学大家,曾于2009年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010年获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2010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2015年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获第五届汪曾祺文学奖。
★《我的帝王生涯》是苏童长篇小说代表作,一经出版便引起学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开辟了一种以历史为底色书写个人命运的叙事方式,深深影响了后来一批年轻写作者,至今难以超越。
★苏童亲写新序推荐,2019年精装典藏版!封面采用五色印刷,书名烫黑金工艺。
★苏童坦言:我觉得30岁以后的想象力无可挽留地衰退了,我现在很难保证我能否写出《我的帝王生涯》那样的作品来。最完美的人生莫过于火与水、毒与蜜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写这部小说最终的动因。
渴望自由的宫中囚鸟,一代帝王的命运沉浮。
端白,燮王第五子,被一纸假遗诏推上王位。十几岁登基的少年其实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与其说他在做帝王,不如说是在扮演帝王。敏感、残暴、贪玩、幼稚,人君所可能有的缺点,他一应俱全。八年后,端白被兄长驱逐出宫,成为杂耍艺人,于高索之上再度睥睨人间,缔造传奇,成为轰动民间的走索王。一场战乱又使他失去一切,归隐山林。他仿佛什么都有过,又好似一无所获。人生在世,注定是场艰辛的旅行,不论帝王还是凡人。
棋王 豆瓣 Goodreads
8.8 (128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4
This book collects the classic three kings series, precious documents, illustrations and the author's interview with Today magazine, showing Mr. A Cheng as a word craftsman.
2019年9月7日 已读
理想国的这一版装帧很是喜欢,字间距书的大小都令人感到满意。
文学 理想国 阿城
终结的感觉 豆瓣
The Sense of an Ending
7.8 (58 个评分) 作者: [英] 朱利安·巴恩斯 译者: 郭国良 译林出版社 2012 - 7
2011年布克奖获奖作
一本真正聪明又令人宽慰的书
连续半年稳居多国畅销榜单
入选23家主流媒体年度好书
《纽约时报书评》:巴恩斯是艾米斯—麦克尤恩—希金斯同代作家中,在最具创新精神的作家。
当记忆欺骗了你,谁才能解读你的人生?
陆建德长文导读 深度解读记忆之谜
—— ———————————————————————————————
上世纪六十年代,高中生托尼有两个好友,三人爱读书也热衷于谈论性,常聚在一起调侃戏谑。后来博学睿智的艾德里安也加入了他们,他的加入让这个小圈子发生了悄然的改变。
成年后的托尼结婚又离婚,退休后他的生活平静无扰。然而,一份旧日女友母亲的遗嘱改变了他生活的轨迹,迫使他回首探寻当年的谜团。他发现,曾经笃信的回忆变得疑窦丛生,曾经温良无害的自己变得面目模糊。
闲话闲说 豆瓣
9.1 (17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4
《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
“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阿城
2019年7月6日 已读
以前读“三王”的时候觉得阿城老师的文字是坚硬朴实的,偶尔还带有一些虔诚;读此书深感,一个作者其实不应该被“风格”所局限,因为他总有能力把人们主观意识里对他的认定给扭转,让你对这个人捉摸不透,只能忍不住夸:“真奇妙!”《闲话闲说》讲世俗讲文学性,其实这些都是现今文学缺乏的东西。现实主义也好浪漫主义也罢,其实回归文学本身,还是得有意义和可读性,当然最好的还是世俗性,毕竟我们大部分人也就是个俗人罢了。
文学 理想国 阿城
褐色鸟群 豆瓣
作者: 格非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3
格非著《褐色鸟群》
“有价值悦读”丛书
整齐的作家阵营 传世的名篇名作
有益的阅读经验 恒久的收藏价值
本书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有价值悦读”丛书中的一种。
2019年5月16日 已读
自从看了《望春风》很喜欢格非老师文字中的浪漫和温柔。或许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他的作品中总会有一些超现实的东西存在。《迷舟》如此,《褐色鸟群》亦如此。这本书最后对世界文学及其作者的探讨值得精读。
小说 当代文学 文学 格非
威尼斯日记 豆瓣
8.2 (19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4
《威尼斯日记》是作家阿城先生一九九二年旅居威尼斯三个月所写的日记,这本小书出版以来成为许多作家和读者爱不释卷、随口背诵的经典。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典藏版,收录作者摄影作品7幅和手绘插画3幅,为你呈现至美的威尼斯。
“威尼斯是一个小岛,以旅游来说,一个星期刚好,印象饱满细致。如果待过半个月,就会开始无聊,以致厌恶。我待了三个月,*后应该是痛恨。要想不痛恨,只有走到威尼斯的世俗生活里去。我开始买东西做饭。姜不好买,我就每天早起去码头看有没有人在卖姜,诸如此类。威尼斯人于是很快知道这个东方人不是日本人,而是个中国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不能总是孔孟老庄、亚里士多德,高来高去,要交流世俗生活的质感。我希望在日记里充满这样的东西。”
——阿城
常识与通识 豆瓣
7.7 (22 个评分) 作者: 阿城 上海三联书店 2019 - 4
《常识与通识》里的十二篇文章,为阿城先生为《收获》所写的专栏,原题为“煞风景”,因为讲常识,常常煞风景。这些文章写自洛杉矶、墨西哥、上海、台北……游历世界的阿城向读者讲述“常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他把抽象的学问拿回来,在他趣味盎然的世俗世界里好好涮过,舒缓的散文笔调,向人生的启蒙书房龙《人类的故事》致意。《思乡与蛋白酶》《爱情与化学》《攻击与人性》……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清醒、幽默,美好而富想象力,至今读来仍刺激脑啡。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唐诺伴读文章《清明世界,朗朗乾坤》收录书中。
文学的邀约 豆瓣
作者: 格非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 - 8
小说家如何阅读小说?大家如何解析大家?
且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小说家、茅盾文学奖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先生的引领,一起去丰富而又神秘的文学世界遨游,穿越叙事的迷宫、拨开文字的遮蔽,共同领略仅属于文学的奇幻之美。
写作固属不易,阅读又何曾轻松?我们所面对的文本实际上不过是一系列文字信息而已,它既在语法的层面上(为我们经验所熟知)陈述事实,也在隐喻的意义上形成分岔和偏离;它既是作者情感、经验和遭遇的呈现,同时又是对这种经验超越的象征;既是限制,又是可能。既然文学作品的意义有待于读者的合作,我更倾向于将文学视为一种邀约,一种召唤和暗示,只有当读者欣然赴会,并从中发现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时,这种邀约才会成为一场宴席。
七声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葛亮 中信出版社 2017 - 8
“这部小说,是关于生活的七宗。有些人的人生,已是水落石出的结局。经年的快与痛,此时此刻,已成一波微澜。”
在葛亮小说《北鸢》中,两位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人,最后坐在一个叫“夏場”的广场上放风筝。
一位坐在轮椅上,和老伴絮絮闲话家常;另一位杵着手,充满温情地看着相携相伴将近五十年的太太。他们同时将手中的风筝线越放越长……
《北鸢》中的主人公文笙和仁桢经过了长久的相识相认相知相爱的过程,他们的后半生又发生了什么,在他们经历了时代的跌宕之后,终于尘埃落定,回到安稳踏实的生活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况,在这部叫作《七声》的小说中,这些关心他们命运的读者会寻找到答案。
他们相濡以沫,他们不离不弃,走向了他们的故事极为温暖而丰盈的归宿。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对老人动人而传奇的经历,大半个世纪的琴瑟龢同,开启了他们的孙辈,一个叫作毛果的少年的成长。
2019年1月24日 已读
《七声》里的故事其实很多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小但都很市井。不过葛亮的文字,总会有些不该有的老气,看久了还以为是在看一个很年老的作家。不过故事虽好,文字上故作老陈也不太好。
文学 葛亮
月亮和六便士 豆瓣
The Moon and Sixpence
9.1 (41 个评分) 作者: [英]毛姆 译者: 傅惟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5
《译文名著精选•月亮与六便士》的情节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主人公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月亮和六便士》的情节并不复杂,写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2018年1月22日 已读
这是一本给人造成很大心灵冲击的书,我们都是平凡且庸碌的人,我们心里都会有着梦想和欲望,可是我们却能强大到不去追求,克制住它一次次爬上脑神经。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他做了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就算他的结局悲惨,但是他的一生却令人敬佩。毛姆之所以伟大,不仅是他笔下的人物因为命运中的悲怆引起人们的同情,而且还有他那独一无二的见解。对于“爱情”,毛姆比许多人看的更清楚和透彻。
外国文学 文学 毛姆 英国
小山河 豆瓣
作者: 葛亮 浙江文艺出版社/果麦文化 2016 - 8
《小山河》是两届“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得主葛亮的首部散文集。
朱天心、严歌苓、王德威、阎连科、苏童、骆以军、蔡崇达等海内外文学名家联袂推荐。
从南京到香港,以文字记录这些年“我城”与“他城”间的游走变换。香港意象与金陵风物兼具,各自精彩。书中颇有情趣地描绘了香港生活的点滴:太平山、港大、荷里活、太平清醮、避风塘炒蟹……从细微处展现这座中快节奏城市的另一面。书中亦书写作者对原乡南京的怀念,虽离故土心不离,追思先人,冷暖入心,情怀不解。也谈阅读写作,娓娓道来,人文掌故中风雅尽显。
《小山河》倡导的是一种快节奏中的慢生活,如作者所说“无论时代怎么惊涛骇浪,人的小日子,还是一样要过。”慢生活代表着专注、平和,与世界惺惺相惜。本书共有四章,分为人世、人间、行间、光景。这些认认真真对人和生活的记录,都源自对生活的尊重。
2017年11月12日 已读
没有预期的那样惊喜,但是葛亮的文字功底比同龄的作者更深厚。《小山河》部分篇目太过枯燥乏味,或许我还是应该先读他的小说的。
中国文学 文学 葛亮 随笔
群山之巅 豆瓣
7.1 (29 个评分) 作者: 迟子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1
《群山之巅》是著名作家迟子建暌违五年之后,最新长篇小说。写作历时两年,是呕心沥血、大气磅礴之作。
《群山之巅》比《额尔古纳河右岸》更苍茫雄浑,比《白雪乌鸦》更跌宕精彩。
小说分“斩马刀”、“制碑人”、“龙山之翼”、“两双手”、“白马月光”、“生长的声音”、“追捕”、“格罗江英雄曲”、“从黑夜到白天”、“旧货节”、“肾源”、“暴风雪”、“毛边纸船坞”、“花老爷洞”、“黑珍珠”、“土地祠”等十七章,笔触如史诗般波澜壮阔,却又诗意而抒情。
中国北方苍茫的龙山之翼,一个叫龙盏的小镇,屠夫辛七杂、能预知生死的精灵“小仙”安雪儿、击毙犯人的法警安平、殡仪馆理容师李素贞、绣娘、金素袖等,一个个身世性情迥异的小人物,在群山之巅各自的滚滚红尘中浮沉,爱与被爱,逃亡与复仇,他们在诡异与未知的命运中努力寻找出路;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努力活出人的尊严,觅寻爱的幽暗之火……
2017年7月17日 已读
龙盏里暗藏的罪恶与赎罪构成了全书的中心,每个人物看似好像毫无关联,但又个个都是主角。
文学 群山之巅 迟子建
鲁迅全集 豆瓣 Goodreads
9.9 (14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同心出版社 2014 - 5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编辑委员有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诸先生。《全集》总目以鲁迅亲定的著述目录为基础,增加了译作部分,并力求各册字数大致相当。全书大致分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发行。
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这一版《鲁迅全集》作为底本的。在编辑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风貌。
全书内容和编排体例均与原版相同。按原版编排,共分20卷。其中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依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仅根据最新关于写作时间的考证,调整了个别内容的顺序。
全书文字校订,只是将繁体竖排转为简体横排,仅改正了原版中个别错字和标点。其中通假字和鲁迅习惯用字,完全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国人名、地名等,均保留鲁迅当时的译法。
2016年5月20日 已读
大师之作不可不读。38年的增补版,值得收藏。
中国 文学 经典
洗澡 豆瓣
8.4 (43 个评分) 作者: 杨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1
《洗澡》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它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描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确需要改造,然而,改造的效果又如何呢?小说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儒林外史。
2016年4月2日 已读
没有经历过那特殊十年的人不能真正的了解知识分子们内心的煎熬。
文学 杨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