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冊葉一:一與一 豆瓣
7.7 (80 个评分) 吳青峰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13日 出版发行: 哈里坤的狂欢有限公司
8首譜曲 + 8首作詞
10.17 開始預購 11.13 正式發行
預購限量贈品:《冊葉小事》創作雜記與四首琴譜
預購限定 吳青峰11/14.15 《上下冊》活動抽獎序號
在經歷過一場壯麗的《太空人》之旅後,少年在這個時間點,拾起了過往的創作,那些曾在別人口中的、你曾經印象深刻的那些作品,集結成冊,像是一本音樂回憶之書,那些散落、飛揚他處的漂浮之葉,一一拾回,歌之以悲歡。這是他的《冊葉一:一與一》。
當一首首詩遇到一首首曲
就此翻開冊葉的一角
「創作才子」是吳青峰無庸置疑的個人標誌。聽過他的歌的人,很難不為他寫詞的獨特文采傾倒,但很少人知道,對青峰來說,比起擅長的文字書寫,音樂,更像是從他的胸口溢出的海洋,溫暖而豐富。新專輯《冊葉一:一與一》像是一張把青峰腦內海洋,完整呈現給歌迷的作品。熟知青峰作品的歌迷,偶爾會在現場演出的場合,聽到青峰演唱自己寫給他人的歌,每每難忘、討論熱烈。《冊葉一:一與一》經過全新的製作、錄音、編曲和演唱,那些在他方飄揚過的旋律,像是洋流,紛紛在此刻匯集。
《冊葉一:一與一》選曲直覺,沒有經過刻意安排。此次先釋出的八首歌,像是個充滿空間性的海上見聞故事集,皆誕生於青峰與作詞人的念頭、感情、想法,巧的是,青峰作曲時腦中的畫面,都是海洋。這八首歌的作詞者,包含徐堰鈴、李格弟、黎煥雄與鴻鴻,皆有橫跨劇場製作與劇本創作的經驗,同時也都是著名詩人。雖然詩詞的語言用法敏感度高,卻能激發青峰不為押韻與格律所限的譜曲靈感,也開啟了他為別人的詞作寫曲旅程 ; 而這些旅程,在這個最柔軟的時刻,重新幻化成為我們耳旁那片不曾經歷的聽覺之海。
《冊葉一:一與一》曲序
01.〈費洛蒙小姐〉
02.〈我會我會〉
03.〈沙灘上的佛洛一德〉
04.〈最難的是相遇〉
05.〈阿茲海默〉
06.〈穿牆人〉
07.〈柔軟〉
08.〈低低星垂〉
(更多曲目,靜待揭露)
2021年1月19日 听过
有少数几首太好了,买了实体,放在学校了。
Indie 台湾 吳青峰
男人與他的海 電影原聲配樂 豆瓣
9.2 (19 个评分) 林生祥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20年3月27日 出版发行: 好有感覺音樂
《男人與他的海》為外號黑糖的黃嘉俊導演的第三部紀錄長片,黃嘉俊在紀錄片、廣告及戲劇拍攝工作之餘同時進行劇本、電影及純藝術創作,對人與社會的題材有敏銳的觀察。作品風格溫暖清新,卻有深刻沁人的厚度力量,創作喜尋無人接觸的的新題材,期待以平易的語調,寧靜改變世界。黃嘉俊7 年前開始潛水,看見了海洋的美麗,及它遭受破壞的哀愁,也開始思考每個台灣人都應該擁有機會,了解這片該被珍惜的大海,而身為一位影像工作者,在陸地上紀錄這麼多故事,是不是該出發往海上了?而一趟神奇的海上漂流 , 讓黃導演發現了一段精彩、動人的海上男兒故事,2016 年,黃導演被邀請去拍攝廖鴻基在黑潮上漂流的過程。在大海中,廖鴻基在一張僅 3 米見方的方筏上,克難地用筆寫下大海的風景, 只為讓島上的人看見,雖然計畫難度高,過程卻很順利,彷彿有股力量在守護著,黃導演心想「一定要把這段大海的故事記錄下來」上岸後,廖鴻基與他道別,黃導演卻告訴他:「不,《男人與他的海》這部紀錄片,才要正式開始!」
阳光普照 电影配乐 豆瓣
9.5 (81 个评分) 林生祥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19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好有感覺音樂
《陽光普照》為鍾孟宏導演的第五部劇情長片,敘事的主題回到家庭,影像風格上將延續一貫的冷靜客觀的角度及美學,但在本片的設定上希望能有更多的陽光感,營造出世人曝露在陽光普照下無所遁形的無奈和焦躁,在冷靜、安靜的鏡頭和情緒中去表現出一種極大的溫暖和情感。電影中的角色是社會裡的中產階級,如同大多數平凡的家庭一般,他們的經濟狀況稍有餘裕,然而他們如何面對生活裡的那隱隱作痛的刺,如何好好地生活,並且不放棄保持前進的意志,透過對於角色的深刻描述,相信能引起廣大共鳴。
每個人的人生與家庭,總有遭遇低潮困境的時刻,我們期望能夠鼓舞困境中的人們,保持走下去的勇氣,不管明天如何,結果如何,唯一的方法只有往前走,因為只有走下去,才有可能走出去。相同的道理也在我們的家庭,甚至國家裡印證,不管現在這塊土地有多困難,有多少矛盾衝突,一個堅定的信念和走下去的勇氣,總能帶我們到一個脫離黑暗的去處。
對於製作人林生祥來說,配樂是電影中的隱形演員,替鏡頭下的演員們說出台詞以外的台詞,那些無法言說的情感糾結與矛盾,透過樂句為演員發聲。《陽光普照》描寫一個家庭的故事,透過一個家庭情感變化、破碎的過程,讓人找到如何保有堅定的信念與走下去的勇氣,而林生祥為這個家庭四位主要角色,根據他們的性格與命運,設定器樂與旋律基調,寫出他們人生的主題音樂,每一個角色的以同一首樂曲為基礎,再以不同的編曲方式,延伸、推進並帶出情節發展的高低起伏。
在這樣的操作設定之下,電影配樂已不再是影像的襯底音樂,與影像結合時,音樂與影像的敘事交錯進行,即使在抽離影像之後,音樂也能夠獨立敘事,四位主要角色的人生主題曲,引領著聽眾隨曲目的流轉,也能在心頭上演一個關於家庭與生命掙扎的故事。
製作團隊成員中,以製作人林生祥為核心,邀集台灣、日本兩地的樂手,以及台灣、德國兩位優秀的錄音師共同合作。多元的音樂與文化背景,也帶來了多種樂器的使用,如吉他、月琴等主要的彈撥樂器,以及小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與法國號等較古典的管弦樂、室內樂樂器,也還有電子音樂中常使用的合成器等等,創造出不同的音樂風格。
此外,在「為主要角色創作主題音樂」的概念下,以林生祥譜的曲子為基礎,加上各個樂手的創意激盪,每個角色的主題音樂在不同劇情開展下,以不同的編曲方式,使用不同的主奏樂器,而營造出快慢、明暗、高低等各種情緒與氛圍,讓整張作品不僅具有連貫性,音樂的敘事性也更為清晰。
苏打绿:That Moment小巨蛋现场全纪实 (2008) 豆瓣
蘇打綠:That Moment小巨蛋現場全紀實
演员: 苏打绿 / 吴青峰
其它标题: 蘇打綠:That Moment小巨蛋現場全紀實 / 苏打绿:That moment 小巨蛋演唱会
一万人见证的演唱会,曲曲改编的新意。
古音乐也能摇滚得吓死你,如梦似幻迷濛至极。
主唱时而怪魅疯癫,唱得歇斯底里。
时而轻柔深情,多了一个人的思念深意。
全团磅礡编制,高亢激情,你不能没有过的体验。
《苏打绿:That moment 小巨蛋现场全纪实》是2007年凭《小宇宙》获台湾金曲奖最佳乐团及最佳填词人的苏打绿,于2007年11月3日在台北小巨蛋举办《无与伦比的美丽演唱会》,由林暐哲监制,主音吴青峰、贝斯手馨仪、电吉他手家凯、鼓手小威、键盘与中提琴手阿龚以及木吉他手阿福唱出我的青春、我的自由和我的飞翔,打造无与伦比的乐团奇迹。苏打绿更一连唱五小时,创下了小巨蛋演唱连唱的新纪录。
2020年10月12日 看过
苏打绿其实是我的音乐启蒙,从他们开始听各色的乐队。当年刚上高中的我人生第一次买了正版演出实况。和这套DVD一起被泡沫包裹的苏打绿第一张同名专辑,如今壳都破了,这套DVD也在书架的角落吃了很久的灰。突然好想等下次回家,重新翻出来看一遍。
台湾 音乐
蒙马特遗书 豆瓣
7.5 (126 个评分) 作者: 邱妙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8
颠覆性的LES情欲私密之书
台湾几个世代拉子圈的“圣经”
蒋勋 骆以军 陈雪 推荐
告别人世的心路剖析 女性情欲的深度书写
以死亡的决绝和纯粹 见证爱的不朽不灭
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对灵魂绝望的拷问,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深深堕入生命中最黑暗的痛苦里,挣扎着爱与死的意义——死亡,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吗?
一九九五年夏天,才华洋溢的台湾小说家邱妙津在巴黎以惨烈的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二十六岁的生命。这二十封信,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生命告白。爱欲的强烈、背叛的痛苦、不顾一切的占有与痛切的自我剖析在文字中喷薄而出,而关于爱与艺术的纯粹追问,也永久地震撼着世上所有苍白的灵魂。
本书甫一问世就引爆了整个台湾,对于整整一代尚未有机会深思爱与死真谛的青年来说,邱妙津的文字提供的,不仅是经典的阅读对象,更是一个朝圣的坐标,以及面对诚实爱欲的灵魂自白。
“我对我的生命意义是真正诚实与负责的,尽管我的肉体死了,形式的生命结束了,但是我并不觉得我的灵魂就因此被消灭,无形的生命就因此而终止。”
我们可以用“死亡”去答辩这个荒谬的世界吗?于是,我读到了《蒙马特遗书》。台湾战后少数让我掩面哭泣的一本书。——蒋勋
《蒙马特遗书》在台湾,几乎已是女同志人人必读的经典,甚至可能几个世代(至今二十年了)拉子圈的“圣经”……《蒙马特遗书》已不止是邱妙津自己的创作资产,它像《红楼梦》、莎翁的戏剧,成为台湾拉子世界那极域之梦,浓缩隐喻。——骆以军
人们崇拜一个死者,并由此得到生的力量,无论对于作者或读者而言,这是意义非凡的作品,“有如此的灵魂存在,世界真美,我更舍不得死了。”但愿这会是大家读完《蒙马特遗书》的赞叹。 ——陈雪
治本 豆瓣
7.5 (13 个评分) 魚條樂團 Fish Stick
发布日期 2019年12月31日 出版发行: 擎天
清醒與不清醒之間的醒悟,多一滴少一滴,結局都截然不同。
於是這些時日,各成一個段落、一個故事。
沒有說教,只有赤裸的內心話,只是說不定你也似曾相識。
存在的價值是無止境的追尋著治本之道。
矛盾,諷刺,藐視,迷失,失去,懷疑,習慣。
我們在混沌中找尋方向,用盡僅存的熱情記錄下隨波逐流的日常。
我們是,魚條。
關於魚條:
魚條 Fish Stick 成立於2011年底,歷經多次團員更迭,2015開始由主唱兼吉他手Dennis、貝斯手Jacob和鼓手珊寶固定三人所組成。初起曲風為後硬核,而後隨著經歷的增長,開始以各種不同的元素創作,以表達最直接而完整的情緒。魚條的歌曲中傳達著獨樹一格的價值觀,成員們因都曾就讀臺北市立中正高中而相識,一起經歷無數演出以及比賽之餘,更在2016年地球春浪大賞脫穎而出,奪下第四名的佳績。
寂寞的游戏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3 (365 个评分) 作者: 袁哲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9
☆ 新京报·腾讯2017年度十大好书
☆ 豆瓣2017年度读书榜单 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
☆ 第一届做書奖 年度原创小说
用纯真的双眼捕捉孤独的角落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两位作家之一
台湾吴浊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得主
………………
※编辑推荐※
☆ 袁哲生以冷静节制的短篇小说风格和骆以军并列为台湾1960年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也是 被张大春誉为“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 ”的两位作家之一,还影响童伟格、甘耀明、高翊峰、王聪威等一批台湾年轻作者,如果,袁哲生继续写下去,或许他会是当今台湾最杰出的小说家……
☆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曾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写作者在书写上只留下八分之一给读者,另外八分之七则隐匿其踪。向来崇拜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袁哲生,也在这本《寂寞的游戏》展现出一种专属于他自己的冰山书写。通过一贯冷静的文字、简约的结构,他留下十分之一的部分;字里行间的处处留白,则隐藏十分之九的深邃意涵让读者自行摸索。当读者感受到那十分之九时,袁哲生的文字意义才真正展现出来。
………………
※内容简介※
在这一本由七篇短篇小说组成的《寂寞的游戏》中,袁哲生通过各种不同的人际情感,例如父母与儿子之间的亲情,年少时同学之间的友情,或是两人结婚多年的夫妻之情,一再地去捕捉寂寞这种“生而为人必定面临的困境感”,字里行间处处散发孤独的感觉。寂寞、孤独一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基调,也是许多作家竭力描述的情感,但是,当我们在《寂寞的游戏》中仔细品味袁哲生冷静节制的文字后,终将会发现一种袁哲生独有的寂寞书写。
………………
※名人推荐※
在袁哲生最好的作品里,他显然不满足于白描人生片段而已,而要借叙述的形式,表达更复杂的看法。这使他得以超越写实模拟的限制,曾获大奖的《送行》正是如此。故事中的父亲带著小儿子坐火车,为落网逃兵的大儿子送行;之后小儿子再到海港送别父亲。如是辗转,人物关系渐行渐远,叙事力量也越来越淡。一篇讲亲情的小说,竟反衬出天地不仁,何以为寄的孤绝感。亲如骨肉,又能如何?
——文学评论学者 王德威
《送行》的作者对文字有极其精到的控制力,使读者一直处于某种“距离”之外的冷静状态。刻意压低抹淡的腔调反而令港式小镇里浮来游去的小人物因面目模糊而益显卑微、落寞。作者大量使用的白描笔触非但不会由于“没有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而流于空疏,反倒经由人物错身而逝的际遇、彼此不相连缀的动作、遭遇来交叠衬显出作者尤深的关切——人类存在的断片性和疏离性。
——当代华文作家 张大春
他用强烈的表达意愿,代替节制和省略。他想把个人的感受和社会的现状融合在一起,成为文学的一体。但是,他并未忘却隐藏的工夫。他想在表露和隐含之间,求取平衡。他用丰富而正确的现实描述,来建立他的作品的架构。他也了解,要进入社会的深处,才能追求到他的目标。
——台湾小说家 郑清文
平庸之上 豆瓣
6.2 (51 个评分) 9m88 类型: 放克/灵歌/R&B
发布日期 2019年8月8日 出版发行: 爵士寶貝有限公司 Jazz Baby Co. / Ltd.
一個無法被定義的自由靈魂
古怪的酷 迷人的笑 純真的性感
渾然天成的獨特美學
像少年般倔強的感性女子
“我酷 故我在”
樂壇最受矚目騷靈新人 9m88
首張個人創作專輯
《平庸之上》
阳光普照 (2019) 维基数据 豆瓣 Eggplant.place IMDb TMDB
陽光普照
8.2 (1148 个评分) 导演: 钟孟宏 演员: 陈以文 / 柯淑勤
其它标题: 陽光普照 / A Sun
  平凡的一家人阿文(陈以文 饰)和琴姐(柯淑勤 饰)育有两个儿子,叛逆的小儿子阿和(巫建和 饰)与好友菜头(刘冠廷 饰)砍伤人进了少年辅育院,但阿和的女友小玉(吴岱凌 饰)却带着身孕来家里…琴姐不顾阿文反对,将小玉留下来照顾。此时,被砍伤者家属也来找阿文求取巨额赔偿,阿文受不了总是带来麻烦的小儿子,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资优生大儿子阿豪(许光汉 饰)身上,却不知道温暖善良的阿豪心中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反景入深林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黄应贵 商务出版社 2010
《反景入深林:人类学的观照、理论与实践》不是一般的社会/文化人类学的导论书,而是以作者过去几十年的田野研究与人生经验为基础,对人类学这门外来知识所作的全面回顾与反省。因此,《反景入深林:人类学的观照、理论与实践》充满着一个非西方社会的知识分子对这门学问的憧憬、热忱、执着、质疑与创造等心路历程,更满怀着对于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的未来之关怀与期盼。希望读者不仅能从此书了解人类学对日常生活各个层面有趣而生动,却又广泛而深入的知识内涵,更能体会人类学特有的全人类社会文化的整体视野、被研究者及比较的观点、处处可见的反省与挑战已有理论知识及研究者已身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偏见之观照,而有所创新的反思性。因此这也是一本以人为出发点,综合人类学导论、人类学史、人类学理论以及人类学田野研究经验与成果的综合著作。
无伤时代 豆瓣
8.8 (18 个评分) 作者: 童伟格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9
“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台湾多项文学大奖得主,一种作废的小说美学
童伟格首部长篇小说,留住过往时光的伤悼之书
✨ 编辑推荐
☆ 童伟格是台湾七零后小说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曾获台湾文学金典奖、联合报文学大奖等认可。我们能从其书写中瞥见魔幻写实、现代主义、内向世代等许多风格,却无法用一个特定的词去概括他,骆以军便曾言:“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无伤时代》是童伟格首部长篇小说,展示了作者从短篇到长篇的突破面向。它也是童伟格出版的第二部作品,许多存在于首部小说的隐秘痕迹,在《无伤时代》浮现得更完整,并且预先揭示第三部作品的部分轮廓。对于这部小说,张耀仁称之为“必要的过渡之书”,《无伤时代》在童伟格的创作历程中占据一个特殊位置。
☆ 童伟格的小说,人事物不时带着伤,其中以《无伤时代》最突出:主角是废人、主角母亲染病、他们生活的山村恍若被废弃,大规模的伤废败坏遍布文本,《无伤时代》仿佛一部伤痕累累的哀悼之书,并且如林俊颖所说,形成一种“作废的美学”,童伟格“以小说书写摩擦出即使作废亦有其神光”。
✨ 内容简介
或许是一个无法具体标示的年代,只能在一座滨海山村中,辨清一对母子的身影。儿子,自弃,始终回忆已经离开的一切事物;母亲,染病,却不断努力地自我突围。两人各自独语或彼此对话,诉说过往或虚构故事;话语不断蔓延,原本只停留一次的时间也因此漫长成永恒,让许多“伤废”的事景自由地铺陈开来,弥漫在那段曾经美好的时光里。
✨ 名人推荐
童伟格用滚滚滔滔的“败坏描写”,铺陈着一套价值——“废人”是“无伤无碍”的,“废人”不可能对这个世界有什么伤害、什么妨碍,因为他们根本不活在这个世界里。他们的“废人”身份,是以在自我想象世界里的自由决定的。
—— 台湾作家 杨照
童伟格似乎在重建一个品特《今之昔》《重回故里》式的慢速伤害剧场……过往时光成为一个无穷大的“微物之神”小宇宙,所有的悠然、迷糊、良善小人物慢速进行他们坏毁命运的时刻,只有作者可以任意停住画面,勘微那经常是轻暴力对峙,或一种预言式对未来灾难将临竟如此蹉跎、无知之感慨。
—— 台湾小说家 骆以军
未战已败的作“废”之说,恐怕大大违逆的不只是时潮,也是所谓的普世价值,童的此一背反毕竟有其悲凉。或者,他是以小说书写摩擦出即使作“废”亦有其神光。在那样敛静的文字,真正内蕴着的是稍稍有着上升出路的人子的深沉孺慕之情,父母、祖父母如同虫豸的一生,因着江以文字显象而如实存在了。
—— 台湾作家 林俊颖
✨ 获奖记录
★ 作者荣获“台北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等大奖
太空人(预购版) 豆瓣
7.8 (124 个评分) 吴青峰 Greeny Wu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6日 出版发行: 環球
漂流17年 深藏於內心
此刻乘載著生命 降落於你我心底

出生於最對的時刻
吳青峰 首張個人專輯《太空人》
8月9號開始預購 9月6號正式發行

給太空人,

有一本書,當你翻閱時,文字跟文字的堆疊還有更深的文字意義;有一首歌,當你播放時,聽見音樂的音符乘載著生命的過程;經過了在太空航行的歲月,地球上,有位害羞的男孩,慢慢的長大了,過程裡,他幸運的開始了歌唱;在舞台的燈光下,被人群簇擁,這麼多年了,他卻依然羞澀,心中對音樂始終悸動,現實沒有抹滅他對音樂的感動;一直到現在,還是會對音樂淚流,那是一份起初的愛,那麼深刻的投入。而男孩,還是有一塊想保留給自己的,那些關於生活的故事、那些關於想不透的複雜、那些反應人群的、那些探討風氣的...像是人生縮影,在這些年間,用創作將生命儲藏;終於,在最對的時間,將那些文字跟音樂拾起,起心動念了一張驚心動魄的創作專輯《太空人》;雪藏已久,將那些個人創作,十二首最珍貴的寶物,跟世界分享。

這張專輯,就像一本書的編排,序、角色、三部曲、迷戀、自我、記憶...透過音樂融合成十二個章節,在現實的非現實裡,在非現實的寫實裡,一切似是而非,有點類似男孩曾唱過的〈歌頌者〉狀態:到底是身處在歌裡,還是身在一旁的觀察角色?象限互相交錯成為現象,寓意再三咀嚼成為意欲,專輯裡的語言,只能讓人各自領悟,細細品味。男孩回到他最舒適的狀態製作這張專輯,在習慣的地方,跟欣賞的音樂人與藝術家合作,用他的聲音說出那些故事,嘶吼、喉音、歇斯底里、表情、溫柔、細膩,把從沒讓人聽過的隱密性格,都釋放在音樂裡。

也許,男孩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音樂界的桂冠詩人,累積金曲最佳作詞人、最佳作曲人獎的個人得獎殊榮,他的詞句與他的創作,讓他能用音樂完整的表達自己。男孩開玩笑的說,其實他有很多想法想表達,但不善於用話語闡述,只能把想說的話,用他最熟悉的方式,透過《太空人》的專輯形式,完整呈現,用一些不只是字面上的辭意,表達更深的語意。就像專輯序曲〈巴別塔慶典〉,透過語言的紛擾開啟整張專輯概念;甫發表過的歌曲〈太空〉:「航行太空,心太空」;隨後,專輯同名歌曲〈太空人〉...男孩說,〈太空人〉是他人生中最喜歡的一件作品,覺得好,並不是因為這首歌多特別或不同,而是他寫出了身邊人的生活,「平凡中的不凡,不特別的特別。」淡淡的,卻有重重的餘溫。

嘿,寂寞的太空人,你的名字叫做吳青峰,謝謝你如此珍惜你的創作,也將創作的故事、腦中的思緒,用心地完成了另一本文字書〈備忘記〉,一一分享累積17年的創作,十二首歌曲的對照雜文。這裡有蘊藏最細膩的筆觸、手感紙張觸感,隨著專輯預購,限定贈送(預購結束後不再印製)。衷心期盼,今年9月,我們期待已久的吳青峰跟他的《太空人》,從今而後不被忘記。
2019年9月6日 听过
终于,青峰也出个人专辑了,喜欢过的乐队中又多了一位主唱自己出专辑的(笑)。流行乐范围内的实验性而已,但也还好玩,有些歌恐怕是青峰近十年前写的,家凯写的旋律一如既往讨喜。推荐《Outsider》《伤风》《男孩庄周》
台湾 流行 音乐
我们以后要结婚 豆瓣 Spotify
7.9 (44 个评分) 茄子蛋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9年9月3日 出版发行: EggPlantEgg
— 茄子蛋EggPlantEgg 2019 全新专辑《我们以后要结婚》—
年岁渐长, 就要老了。
在快要面临三十岁的这个关隘里,总是喜欢回想些以前潇潇洒洒的日子,
喜欢说大话,喜欢到处浪流连,总希望明天过得比今天更荒唐。
那时的年轻冲动,让每一个承诺都能轻易地脱口而出,
因为那时我知道自己根本就无法实现任何承诺。
老是用幼稚的大男人口气伪装自己的害怕与懦弱。
但其实每一个承诺都是有重量的,
每许一个承诺,就有一个人住在心里,
随着时间的过去, 那些被遗忘的承诺,
常常会在闭上眼时在脑海中嘲笑自己。
现在呢?
曾经一起承诺说「我们以后要结婚」的爱人,真的要结婚了。
住在我心中的每一个曾经说要结婚的爱人,一个一个都会慢慢地死在我心里。
而我,真的想结婚了,也比年轻时更适合结婚了,
我真的爱你,但我已经害怕给出承诺了。
2019年9月4日 听过
这张里闽南语歌曲似乎要好上一截,他们真的很认真在玩这样可谓费力的老派的摇滚。
2019 Indie Rock 台湾
王考 豆瓣
8.4 (122 个评分) 作者: 童伟格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9 - 7
一位难以解读的小说家
一部台湾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
联合报文学小说大奖得主,童伟格作品首次引进
◎ 编辑推荐
★ 童伟格是台湾六年级小说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曾获台湾省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台湾文学金典奖等认可,被认为是袁哲生、骆以军之后“内向世代的集大成者”。
★ 魔幻写实、乡土主义、现代主义、内向世代……我们能从童伟格的书写轮廓中瞥见许多风格,却无法用某一个特定的形容词去概括他。如同骆以军所说:“童伟格的可怕,在于他可以解释其他全部人,而竟无人能解释他。”
★ 作为童伟格首次引进的作品,《王考》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是童伟格25岁出版的首部作品,一出版便惊艳台湾文坛,在其中他将种种小说的技艺操练到相当的高度,如黄锦树曾言:“童伟格的小说写作,几乎是一开始就很成熟了,好似直接跳过了学徒的阶段,第一部小说集《王考》里的多个短篇就几乎是杰作。”
★ “我问祖父,爱情是什么?我问他,人怎么这么愚蠢?我问,我们活着为什么?”在《王考》中,童伟格用锐利的冷调文字捕捉生命中的神秘瞬间,讲述老灵魂不欢的童年故事。他拆解具体情节、冻结叙事时光,让人物直接和命运对话。故事仓皇流转,却始终覆盖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 内容简介
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童伟格运用乡土、魔幻写实,甚至是历史与神话的嫁接等各种自由的叙事,拓展出九篇面貌繁复的作品,并在这些篇章以滨海山村为原点,反复书写来去其中的人。他们跨过山,越过海,穿行公路,去往城市,最终又回返山村。不断徘徊的人们,重复出现的场景,让小说展示出一幅幅时间冻结的画面,并且在一次次静止的瞬间之中,直面命运。
◎ 名人推荐
★ 我确实为童伟格这些篇优美纯粹的小说迷惑吸引。“怎么可能那么好?”那是一个比我的小说启蒙时刻上跳了几十年的,宽阔而完整的“人直接与命运对话”“叙事尚未被污染之前”的地貌。
——台湾小说家 骆以军
★ 《王考》彻底的抒情风格,也道出童伟格与抒情主义的亲缘性。在这一点上,他的写作可说是位于其他两个早夭的同代人袁哲生(强烈的抒情性)和黄国峻(标准的现代主义)的延长线上,企图更远地朝向其消失点——那永远不可能趋近的可能性的尽头。
——马华文学作家 黄锦树
★ 老灵魂不欢的童年,这是我对童伟格的小说看法。他几乎用小孩“我”的口吻说故事,锐利而冷静,情节流畅,难得之处是他擅用人物的动作描摹内心状态,纯然带着说故事的本色。读他的小说,我想到的画面是:“乡村杂货店前的老人,讲着童年故事。”
——台湾小说家 甘耀明
★ 在《王考》这本小说中,处处充满了死亡与失落的阴影,仿佛是不可抗拒地陷入到一个时间与时间的夹缝之中,指针卡住,故人物仓皇流转在梦境与现实的边际,而生与死俨然成为一体之两面,记忆斑驳成为拼凑的残缺碎片。
——台湾作家 郝誉翔
◎获奖记录
★《我》荣获1999年“台北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
★《暗影》荣获2000年“大专学生文学奖”短篇小说叁奖
★《躲》荣获2000年“台湾省文学奖”短篇小说优选
★《王考》荣获2002年“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
★ 作者以长篇小说《西北雨》成为2010年“台湾文学奖”图书类长篇小说金典奖得主
他我 豆瓣
6.5 (11 个评分) 南瓜妮歌迷俱樂部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8年5月18日 出版发行: 好有感覺音樂
從大學創團便一舉拿下全台大專院校最具影響力的金旋獎創作音樂比賽四項大獎的南瓜妮歌迷俱樂部,成軍9年,僅發行過三張EP,卻已經征戰各大音樂節,更獨立完成了兩次中國巡演。經過2017年一整年的沈潛創作,已經長大的男孩們,終於在2018年交出他們第一張專輯¬¬¬《他我 Alter Ego》。
「他我 Alter Ego」字面上的意思是「另一個自我」,雖然在心理學上被使用於描繪解離性人格(即過去泛稱的多重人格),但在公元一世紀這個詞最初被創造的時候,哲學家西賽羅將「他我 Alter Ego」形容為:「一個第二個自我,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
《他我 Alter Ego》這張專輯中的十首歌曲,是主要的歌詞創作者柯家洋以身邊十個親密伙伴為靈感寫作的歌曲,描繪遊蕩在台北這個既喧囂又疏離的城市裡,每一個孤單而美麗的靈魂。卻是這些靈魂的瞳孔裡散發的微光,讓南瓜妮歌迷俱樂部照見自己的疑惑與徬徨。
十首歌,十個故事,既不熱血,也不厭世,每一句描述都是一面鏡子,反映的其實是自己無法坦言,卻又真真切切在乎的事。
打開這些正在長大的男孩與女孩們生命中的皺褶,《他我 Alter Ego》展開了在天真與世故之間,在乾了酒杯捻熄了菸之後,那個尚未凝固的,可以稱之為「自己」的形狀,柔軟而逞強。
因為害怕自己被愛的渴望被揭穿,而顯得有些慌張。
2019年5月22日 听过
2021.4 幾年後,我發現我變了,真好聽,真香。
——
【金曲獎最佳樂團入圍】這張我也覺得,失望吶!嗓音的被處理得毫無特色
2018 Pop 华语 台湾 独立
深海童话 豆瓣
8.1 (9 个评分) 血肉果汁机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8年6月19日 出版发行: StreetVoice
血肉果汁机第二张全长录音室专辑《深海童话》
第二主題:海洋
或許,我們應該適可而止的再去惹怒他們,就像法蘭克.薛慶著作的「群」 簡述的那樣,讓我們更確定的再表達一次:
「大海本來就有意識,而,他接下來要你死。」
我們闡述的不是個未來,也不是個過去,而是你正在毀滅的現在。
說什麼我都有心理準備了...
世界末日,我要抱著心愛的你逃,抱著你死去。
「深海童話」,衝擊上架。
2019年5月22日 听过
【金曲奖最佳乐团入围】好友吐槽,“我觉得果然黑嗓之下啥语言都差不多”
台湾 摇滚 金属
浮光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吴明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6
台湾知名作家吴明益摄影散文著作,以摄影史和摄影史上的关键人物为脉络,书写通过摄影之眼捕捉的自然之美,以及影像带给人类的自我反观和重新发现。
从大学起就梦想成为摄影师的吴明益,并没有埋首于书桌,而是拿起相机,回归山林、街头和社会生活,通过自己的摄影实践,以影像和文字思索,探寻摄影的意义和人性的希望。
泥娃娃 豆瓣 苹果音乐 Spotify
8.9 (62 个评分) 巴奈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角頭文化
「她很簡單,是我們太複雜了。」panai的朋友小湯曾經這麼說。
當一種純度百分百的誠實質素,在眼前乍然展現時,會讓久經塵俗薰染的人無法逼視。簡單、坦率、像把利刃,俐落地切進複雜糾結的情緒肌理。
panai的人和音樂,給我這樣的感覺。同樣是來自台東的原住民歌手。如果說;陳建年、紀曉君的音樂貼近自然,歌詠風、海洋、山林、色彩晴朗;panai的歌則顯得色調濃重而沈鬱,勾勒著她流浪各地的足跡。
聆聽panai,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嗓音中的飽滿情緒,溢出了原本歌詞與旋律的意境,超越了語言、族群、身分,她展露了一種人類共通情感中的寂寞與悲情,一個不小心,聽者就會在她傾瀉而出的情緒中,慘遭滅頂。
「唱歌對我而言,先是具有平衡情緒的療效,其次才是為了表演。喜歡掌聲、喜歡被注視,這些都是後來才產生的需求;從小時候第一次彈吉他開始,唱歌只是為了我自己。」她說。才十幾歲的年紀,她就學會以離開的形式終結對現狀的不滿,離開台東的家,走過高雄、岡山、台中、鹿港、台東、台北,邊走邊唱,構築了一幅音樂流浪地圖。
現在的她,落腳宜蘭,在一間有著豪華歐式裝潢的民歌西餐廳駐唱。曾經,我坐在餐廳的一個角落,耳邊聽見的,除了panai的歌聲,還有牛排上桌時,熱騰騰鐵板發出的滋滋聲;她依著服務生遞上來的點歌單,唱著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曲,不痛不癢,沒有情緒,維持一種平和的用餐氣氛。偶爾,向台下我們這桌熟識的朋友使幾個調皮的眼神,我們靈機一動,在點歌單上寫下幾首她自己的創作,她看了一眼,露出一個捉狹的微笑,隨即開始用力的刷著吉他,大聲坦率地唱著我們所熟悉的panai式悲調,穿透了原本紛紛嚷嚷的餐廳氣氛,這時,有幾個別桌的客人抬起頭來,向舞台望去,露出詫異的神色,也許是為這樣的聲音驚艷吧!我這麼想。從我這個角度的視野望過去,舞台上下一分為二,呈現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台下是闔家用餐的愉悅與嘈雜,而台上的panai則在她自己的狀態裡,揮灑悲情。這是一種被錯置的處境,然而,panai 對此完全自覺,她清楚的知道,這不過是對生活現實的一種妥協,與尊嚴無關。 panai的中性特質,不僅在於嗓音,還有她的思考模式與說話方式,難得看見她表現女人嬌態,偶爾,會流露一種「母獅的溫柔」,威嚴但慵懶,搔搔一頭濃密的黑髮,抬抬眉毛,對你的話不表同意時會撇撇嘴,與人交談時,經常聽見她朗聲大笑、或者皺著眉,顯現一種孩子似的好奇或狐疑;唱歌時,那一張線條分明的面孔幾乎是她的歌聲之外,最引人注意的一道風景,她一雙濃眉的糾結與舒張,反映著曲子裡的情緒起伏,在一收一放之間,讓人窺見她平時不輕易釋出的情緒。聽過她唱「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人就會知道,「快樂」二字原來能被詮釋得很悲涼。
無根漂流的心理狀態,促使她階段性地尋求生活定點,也許是一份工作、一場學習、或是一段愛情;然而,當關係結束、當心境變遷,又再度離開,是終點,也是下一段航程的起點。故鄉,永遠只存於想像之中,找不到自己的部落。
揹著吉他,遊走在天地之間,這樣的背影或許看來蒼涼而傳奇,是的,我們想要你從專輯內頁的照片上,產生這樣的想像;但是,去聽她的歌、去讀她的詞,你會遇見一種熟悉的感覺,疏離與寂寞,久藏心底,被她的歌聲召喚而出,輕觸即四處漫溢,無法收拾。
自覺,疏離,從山林到都市,流浪已久的panai自有一套心理防衛機制,抵抗著虛假向性格裡滲透。她展現一種純粹,力量撼人。在界限模糊、是非渾沌的這個世代,這樣一種斬釘截鐵的聲音,已經很難聽見了。
彳亍躓頓七十年 博客來 谷歌图书 豆瓣
作者: 葉啟政 遠流 2013 - 11
葉啟政出生在日治時期末年的新竹,在肅殺的1950年代就讀於學風開放的新竹中學,培養了對於思想、電影的興趣,並不顧家庭反對,以優異的數學成績考入台大哲學系。
大二轉入心理系,跟著楊國樞先生讀書,當時正是行為主義與實證主義當道的年代,葉啟政一方面受實驗心理學的訓練,另一方面也種下日後出國改唸社會學博士的種子。
葉啟政赴美唸書時,正逢學生運動風起雲湧、西方馬克思主義左派理論勃興;回台任教,則碰上台灣經濟起飛、社會逐漸穩定、但文化認同的問題與自由民主的推動則漸漸浮上檯面的階段。葉啟政以台大社會系教授的身份向政府提出建言、興辦雜誌、發表文章、集會結社,更透過教學啟迪年輕的心靈──後來許多學生在1980年代末參與學運、投身媒體、從事政治。
儘管葉啟政在台灣社會轉型的眾聲喧嘩中曾經發出議論,但他最嚮往的還是獨自一人從事思想工作。從台大社會系退休之後,應世新大學之聘,擔任講座教授,帶領讀書會,潛心著述。
透過葉啟政學生何榮幸的整理執筆,捕捉了年屆七十的葉啟政回憶過往的點滴,把這個人的生命歷程,鑲嵌進台灣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發展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