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
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 豆瓣
作者: 罗伯特·K·殷 译者: 周海涛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 1
《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第2版)(校订新译本)》结合案例研究方法的理论,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应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由作者本人主持完成的,对意欲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读者能起到一种范例的作用。对于《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第2版)(校订新译本)》的阅读,我们有三点建议:《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第2版)(校订新译本)》讲述的每个案例,都建基于案例研究的基本理论,这些基本理论均详述于其姊妹篇《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一书,因此,将两《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第2版)(校订新译本)》结合起来阅读效果更好。
在讲每个案例前,作者都提供了相应的材料框,这些材料框是理解相应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础,因此,对书中22个材料框的理解十分重要。
书中案例的排版形式变化也传递了某种进行案例研究的方式(如:《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第2版)(校订新译本)》第5章的变化),因此,这些版式变化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读者应该去理解这些变化的意义。
案例研究(中文第2版) 豆瓣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作者: 罗伯特.K.殷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的主要内容是:这是一组有关案例研究方法的经典姊妹篇。她们已被翻译为多种文字,而且自上世纪80年代第1版出版以来,已经出版了3个版本,重印高达40余次,国际社会科学界数十万学者从中受益。她们的作者罗伯特•K.殷博士,先后取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学位,并创办了COSMOS调查公司,该公司已成功完成了几百个美国联邦、州,以及私人基金会委托的案例研究项目。这两本书中关于案例研究的理论和“案例”都来自作者及其工作团队的一手资料。这对姊妹篇相辅相成,《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一书可以被看作是案例研究的工作流程说明,能够帮助读者处理案例研究中一些比较有难度的问题。而《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一书则为读者展示了来自教育、社区研究、法律、戒毒等领域的案例研究的“案例”,这些案例为读者提供了开展案例研究时可以直接参考的范本。
质性研究方法(引进版) 豆瓣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作者: 莫妮卡·亨宁克 / 英格·哈特 译者: 王丽娟 / 徐梦洁 2015
《质性研究方法(引进版)》不仅从理论介绍了质性研究方法,而且通过展示不同学科(如地理学、空间规划、护理学、公共卫生、医学、人口研究、文化人类学和传播学等)的案例,指导人们如何开展质性研究实践,并详细阐述了质性研究数据采集的三种方法:深入访谈、焦点小组讨论以及观察。《质性研究方法(引进版)》对于质性研究方法的初学者和资深研究人员都颇有助益,适用于从事方法论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者和硕博士研究生,既可作为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高校研究生教材。
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 豆瓣
Reflections on Fieldwork in Morocco
8.2 (11 个评分) 作者: 保罗·拉比诺 译者: 高丙中 / 康敏 商务印书馆 2008 - 1
本书是对人类学知识生产方式所作的伦理-哲学反思,将人类学田野工作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加以探讨。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作为调查对象的当地人交往的过程,并指出这种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学家对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豆瓣
8.9 (19 个评分) 作者: 陈向明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 3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评介“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专著,对目前国际社会科学界提出的有关理论问题以及新近发展出来的操作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结合有关西方学者以及作者自己的研究实例对其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说明。“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是与“量的研究方法”相提并论、交相辉映的一种研究方法,它要求研究者深入社会现象,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和意义解释,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相关理论。
实践与理论 豆瓣
作者: [美] 黄宗智 法律出版社 2015 - 9
这是一本黄宗智先生谈论“方法论”的集子,主要包括了农村经济史研究方法、法律史研究方法、关怀现实的学术研究方法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区别,是黄宗智先生研究方法论文的总集成。
理论是清晰的、抽象的和符合逻辑的,其目标是跨时空和普适的,而实践则常是模糊的、具体的和不符合逻辑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空中的特殊行为。两者之间可能是相符的,但也可能是背离和互动的,或充满张力和矛盾的。虽然如此,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抽象概念/理论和具体经验/实践明显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集中研究的不是两者之间的任何单一方面,而是两者之间的如何连接问题。
The Ph.D. Grind 豆瓣 Goodreads
9.0 (43 个评分) 作者: Philip J·Guo Clearway Logistics Phase 1a 2012 - 7
This book chronicles my six years of working towards a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at Stanford University from 2006 to 2012. A diverse variety of people can benefit from reading it, including:
undergraduates who might be interested in pursuing a Ph.D.,
current Ph.D. students who are seeking guidance or inspiration,
professors who want to better understand Ph.D. students,
employers who hire and manage people with Ph.D. degrees,
professionals working in any creative or competitive field where self-driven initiative is crucial,
and educated adults (or precocious kids) who are curious about how academic research is produ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