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无知的教师 豆瓣
9.1 (29 个评分) 作者: [法]雅克·朗西埃 译者: 赵子龙 2020 - 1
本书是法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朗西埃的哲学奠基之作,其中的思想要点,贯穿了他之后所有的研究。而本书写法,像是讲述故事,讲了一名法国教师雅科托的不凡经历。雅科托依据一本传统的小说课本,创设了他的教学法,他从书中的第一句话开始,教给只字不识的人如何阅读。而其中关键,就是教师自身并不授以具体的知识,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认识能力,教师只用“验证”学生是否学会。所以这套办法,甚至可以授以贫民父亲,让他们教孩子读书识字,解放智力。这不仅促生了一种社会改良的有效办法,更提出了一种平等的哲学。
启蒙与绝望 豆瓣
Enlightenment & Despair
作者: [英]杰弗里·霍松 译者: 潘建雷 / 王旭辉 上海三联书店 2018 - 1
一部西方近现代社会理论的批判史,涵盖了从18世纪直至当前的英、法、德、美等国的社会理论。
作者从学科和思想脉络的“史前史”入手,特别是卢梭、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思想,讨论了社会理论的一些基本特征与假设。其主要特色在于,作者根据主要理论家的意图及其深处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来解释社会理论和知行历史。
2020年10月11日 已读
作者把社会理论以学者、国别作分割,这种分割造成了每一章节像一部分社会理论思想的”断代史”,各自之间的连缀就显得不太有说服力,思想家只有短暂的共时的背景和彼此间相对不太强烈的相互联系。当然作者的真知灼见常见于每一章节一历史横截面的细节。我常以为不要试图批评一个作者他没能表达他本就不打算表达的内容,但就本书而言,作者确然有一种抱负,要找到一个社会思想的主线,但似乎失败了。另外,翻译和原作对读者其实都不太友好orz。
p.s. 读书会是个好东西!
思想史 理论 社会学 社会理论
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 豆瓣 Goodreads
Die große Regression: eine international Debatte über die geistige Situation der Zeit
8.0 (13 个评分) 作者: [德] 海因里希·盖瑟尔伯格 译者: 孙柏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9
全球化危机,新自由主义破产,民粹主义兴起
缺乏制度和文化准备的社会,如何解救自身?
一场建立跨国公共论域的思想实验
全球15位前沿思想家共议,15个语种接力出版
-----------------
我们生活在激烈的政治变革期——脱欧公投,特朗普胜选,欧洲等地极右运动的兴起,民族 主义和仇外情绪的复归……忽然之间,我们发觉自己身处一个仅仅几年前还无法想象的世界。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戏剧性的发展,又该如何应对?我们正在目睹世界性的对于自由民主的弃绝,并代之以某种民粹威权主义吗?
本书集合了15位享有国际盛誉的思想家,分析并试图理解现时代精神状况背后的力量。他们跨域学科和国界来剖解当下的困局,在更广阔的历史情境中定位,探讨未来可能的轨迹,并思考回击这种反转的可能。
-----------------
任何迫切想要了解当代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的深层结构的读者的必读之书。
——Hyperallergic
对于想要反思近期政治变革的读者,本书会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起步。
——LSE Review of Books
椰壳碗外的人生 豆瓣 谷歌图书
A Life Beyond Boundaries: A Memoir
8.9 (76 个评分) 作者: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译者: 徐德林 世纪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 8
☆ 《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自述“越界”一生
☆ 跨地域之限,越语言之别,消文化之墙,破学科之界。
☆ 如何规避现代教育与研究自有之缚,如何于现实困顿中明理求真。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无法被标签的学术大师,以跳出椰壳碗的青蛙自况,地理的、历史的、语言的、规训的边界都无法束缚他旺盛的好奇和思考的热情。不同于一般回忆录,本书主要着眼于安德森的治学经历,作者主要评述了区域研究、田野工作、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四方面内容,一如既往的锋利深刻。他亲自见证了区域研究,尤其是东南亚研究的兴起;又经历了学科划分和教育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近半生的时间都在东南亚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实地考察研究。那个时代的学术研究面临着许多现实阻碍:语言不通,资金不足,资料困乏,政治环境。安德森和所有学者一样,面临着导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勤奋与机缘、权力与真相等等权衡,其反思对当下的中国学界、教育界也颇有裨益。
----------------
《椰壳碗外的人生》是享誉世界的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回忆性著作。书中回顾了他幼年从昆明到加州再到爱尔兰的辗转,在伊顿和剑桥的求学经历,在美国康奈尔的研究和教学经历,在东南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的田野调查经历,以及退休之后的种种新尝试。本书是安德森应日本友人之邀而作,于2003年前后开始构思,2009年日文版面世。英文版的出版有赖于其弟佩里•安德森的促成,然书未面世,作者便于2015年12月在印尼朗玛逝世。
回溯50余年的学术人生,安德森坦陈其以《想象的共同体》为代表的众多学术成就的灵感与起源;直击现代学术和教育体系的弊病;反思认为全球化出路单一的普遍展望,为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解锁更多可能。富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学者还是大众读者都会在本书阅读中有所收获。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颠覆了民族主义的研究……不仅以他的理论贡献而闻名,而且也因为他对印尼、泰国、菲律宾的语言与权力的近距离检视。——《纽约时报》
安德森的所有书写都具有无畏的原创性,借助发现被忽视或被压抑的声音,挑战所有假说。他从不满足于告诉读者他们想知道的。——《卫报》(讣告)
虽说《椰壳碗外的人生》是一部学者的回忆录,但本书内容对普通读者而言也大有益处。一个学者能够婉拒三个国家的优渥条件,不断跳出舒适区,挑战新领域,不做“椰壳碗下的青蛙”,这一过程本身就足够振奋人心。——《经济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