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
杀手没有假期 (2008)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In Bruges
8.2 (627 个评分) 导演: 马丁·麦克唐纳 演员: 科林·法瑞尔 / 布莱丹·格里森
其它标题: In Bruges / 在布鲁日
肯(布莱丹·格里森 饰)与雷(科林·法瑞尔 饰)是一对儿老带新的杀手搭档。他们在圣诞期间来到比利时古城布鲁日,预定将在这里接到联系人哈里(拉尔夫·费因斯 饰)带来的新任务。由于在不久前的一次暗杀中误杀了一名男童,怀着深深愧疚的雷情绪不稳,古城中的等待对他来说是一场难耐的煎熬。肯作为带领雷入行的前辈,试图帮助雷摆脱困境,但他的努力毫无收效。百无聊赖的雷在街上结识了女演员克洛伊(克蕾曼丝·波西 饰),这个神秘女孩引发了雷一系列的冒险经历,与此同时,肯再一次被哈里催促,原来此次任务的真相是暴怒的哈里要雷为他的误杀行为付出代价,肯面对被自己一手引入杀手行当的年轻人,难以做出抉择,两名杀手,在夜色中的古城各怀心事……
本片获2009年英国学院奖最佳剧本奖等多项褒奖。
黑镜 第一季 (2011)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Black Mirror Season 1 所属 : 黑镜
9.3 (1625 个评分) 导演: Otto Bathurst / 尤洛斯·林 演员: 罗里·金尼尔 / 鲁伯特·艾弗雷特
这部英国迷你剧由3个各自独立的故事组成,彼此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但都以极端的黑色幽默讽刺和探讨了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天佑吾主》:首相Michael Callow(罗里·金奈尔 Rory Kinnear 饰)被熟睡中的紧急电话召回办公室,得知广受喜爱的王室 成员Susannah公主遭人劫持,绑匪提出的交换条件匪夷所思。备感受辱的首相诸般尝试解救公主未果,最终在强大的社交网络民意压力下就范。
《一千五百万的价值》:在未来世界,衣着统一的人们只通过虚拟网络交流,依靠日复一日骑自行车赚取赖以为生的消费点数。不甘做行尸走肉的Bing(丹尼尔·卡卢亚 Daniel Kaluuya 饰)倾尽自己所有点数帮助天籁般歌声的Abi(杰西卡·布朗-芬德利 Jessica Brown-Findlay 饰)登上选秀舞台,却被Abi沦为艳星的事实深深打击。
《你的全部历史》:人人都植入内置芯片的时代,记忆影像可以被随时翻查。多疑的律师Liam(托比·凯贝尔 Toby Kebbell 饰)非常敏感妻子Fi(茱蒂·威泰克 Jodie Whittaker 饰)与前男友Jonas的关系。他歇斯底里的在三人记忆中搜查Fi不忠的证据,终于导致Fi崩溃离去。
2018年2月11日 看过
高二看到听朋友推荐说有日🐷很震惊,看完印象更深的反而是第二集,又是反抗本身就是服从的一部分的悲哀,人类自己构建了无法逾越的墙。
人性 悬疑 科幻 英国
神秘博士 第二季 (2006) 豆瓣
Doctor Who Season 2 所属 : 神秘博士
9.3 (206 个评分) 导演: James Hawes / Euros Lyn 演员: David Tennant / Billie Piper
As Rose Tyler embarks upon her first big TARDIS adventure with the newly-regenerated Doctor, they discover a sinister hospital run by strange cat people and run in to two old acquaintances, The Face of Boe and Cassandra.
神秘博士 第一季 (2005) IMDb Eggplant.place
Doctor Who Season 1 所属 : 神秘博士
9.0 (267 个评分) 导演: Keith Boak / Joe Ahearne 演员: David Tennant / Billie Piper
《神秘博士》是一部由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的长寿英国科幻电视剧。
2005年版的第九任博士是忧郁的战争幸存者,经历了时之战争,他封印了他的种族和敌人戴立克,是唯一活下来的人。
该剧讲述了名为“Doctor”(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 Christopher Eccleston 饰)的神秘外星时间旅行者,随着他的时空机器TARDIS的(Time And Relative Dimensions In Space)冒险故事,他的时空机器外观看上去像1950年代的警亭。博士带着他的伙伴罗斯(比莉·派佩 Billie Piper 饰)在时间、空间中探索悠游、打击邪恶力量、拯救文明、帮助人民、纠正错误、解决各类问题。
这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吗? 豆瓣
8.9 (40 个评分) Roger Water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7年6月2日 出版发行: Columbia
◎入列「摇滚名人殿堂」和英国「音乐名人堂」伟大前卫摇滚乐团Pink Floyd灵魂传奇最新大碟
◎继《Amused to Death》之后睽违近25年推出回归摇滚的概念大碟,探讨下一代的孩童安危问题,也触及现今社会乱象、充斥暴力恐惧的氛围
◎耗时七年之久的筹备录音,再度力邀曾与Paul McCartney、U2、Radiohead合作的天王製作人Nigel Godrich掌舵,同时招揽Atoms For Peace的Joey Waronker等独立乐团好手助阵
Roger Waters, the creative power and songwriting force behind Pink Floyd, presents Is This The Life We Really Want ?, his first rock al bum in 25 years. The album is produced and mixed by Nigel Godrich (Radiohead, Paul McCartney, Beck, U2, "From the Basement"), and includes 12 new Roger Waters musical compositions and studio performances.
Roger Waters' last studio album, 1992's Amused To Death, was a prescient study of popular culture, exploring the power of television in the era of the First Gulf War. This long-awaited follow-up, Is This The Life We Really Want ?, is an unflinching commentary on the modern world and uncertain times, and a natural successor to such classic Pink Floyd albums as Animals and The Wall.
Tracks on Is This The Life We Really Want ? include: "When We Were Young," "Déjà vu," "The Last Refugee," "Picture That," "Broken Bones," "The Life We Really Want," "A Bird In A Gale,"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 World," "Smell the Roses," "Wait For Her," "Oceans Apart," and "Part of Me Died." The lyrics for Wait for Her were written by Roger Waters and inspired by an English translation by an unknown author of "Lesson from the Kama Sutra (Wait for Her)," by Mahmoud Darwish.
The musicians on Is This The Life We Really Want? are: Roger Waters (vocals, acoustic, bass), Nigel Godrich (arrangement, sound collages, keyboards, guitar), Gus Seyffert (bass, guitar, keyboards), Jonathan Wilson (guitar, keyboards), Joey Waronker (drums), Roger Mannning (keyboards), Lee Pardini (keyboards) and Lucius (vocals) with Jessica Wolfe and Holly Proctor.
2017年12月25日 听过
2021-12 再从头听了一遍,大爱。
2017-12 我挺喜欢的 写作业当背景听 实验感居然还是会很强
Art-Rock Progressive-Rock Rock 英国
Slowdive 豆瓣
8.7 (145 个评分) Slowdiv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7年5月5日 出版发行: Dead Oceans
"It felt like we were in a movie that had a totally implausible ending..."
Slowdive's second act as a live blockbuster has already been rapturously received around the world. Highlights thus far include a festival-conquering, sea-of-devotees Primavera Sound performance, of which Pitchfork noted: "The beauty of their crystalline sound is almost hard to believe, every note in its perfect place."
"It was just nice to realise that there was a decent amount of interest in it," says principal songwriter Neil Halstead. The UK shoegaze pioneers have now channelled such seemingly impossible belief into a fourth studio opus which belies his characteristic modesty. Self-titled with quiet confidence, Slowdive's stargazing alchemy is set to further entrance the faithful while beguiling a legion of fresh ears.
Deftly swerving what co-vocalist/guitarist Rachel Goswell terms "a trip down memory lane", these eight new tracks are simultaneously expansive and the sonic pathfinders' most direct material to date. Birthed at the band's talismanic Oxfordshire haunt The Courtyard - "It felt like home," enthuses guitarist Christian Savill - their diamantine melodies were mixed to a suitably hypnotic sheen at Los Angeles' famed Sunset Sound facility by Chris Coady (perhaps best known for his work with Beach House, one of countless contemporary acts to have followed in Slowdive's wake).
"It's poppier than I thought it was going to be," notes Halstead, who was the primary architect of 1995's previous full-length transmission Pygmalion. This time out the group dynamic was all-important. "When you're in a band and you do three records, there's a continuous flow and a development. For us, that flow re-started with us playing live again and that has continued into the record."
Drummer and loop conductor Simon Scott enhanced the likes of 'Slomo' and 'Falling Ashes' with abstract textures conjured via his laptop's signal processing software. A fecund period of experimentation with "40-minute iPhone jams" allowed the unit to then amplify the core of their chemistry. "Neil is such a gifted songwriter, so the songs won. He has these sparks of melodies, like 'Sugar For The Pill' and 'Star Roving', which are really special. But the new record still has a toe in that Pygmalion sound. In the future, things could get very interesting indeed."
This open-channel approach to creativity is reflected by Slowdive's impressively wide field of influence, from indie-rock avatars to ambient voyagers - see the tribute album of cover versions released by Berlin electronic label Morr Music. As befits such evocative visionaries, you can also hear Slowdive through the silver screen: New Queer Cinema trailblazer Gregg Araki has featured them on the soundtracks to no less than four of his films.
"When I moved to America in 2008 I was working in an organic grocery store," recalls Christian. "Kids started coming in and asking if it was true I had played in Slowdive. That's when I started thinking, 'OK, this is weird!'"
Neil Halstead: "We were always ambitious. Not in terms of trying to sell records, but in terms of making interesting records. Maybe, if you try and make interesting records, they're still interesting in a few years time. I don't know where we'd have gone if we had carried straight on. Now we've picked up a different momentum. It's intriguing to see where it goes next."
The world has finally caught up with Slowdive. This movie could run and run...
时空恋旅人 (2013) TMDB 豆瓣 I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About Time
8.2 (1229 个评分) 导演: 理查德·柯蒂斯 演员: 多姆纳尔·格里森 / 瑞秋·麦克亚当斯
其它标题: About Time / 回到最爱的一天(港)
Tim(多姆纳尔·格利森 Domhnall Gleeson 饰)21岁了,他的老爸(比尔·奈伊 Bill Nighy 饰)告诉他,他们家族的男人都有时光旅行的超能力,可以回到过去。于是Tim将信就疑地试了一下,回到了夏天,在那里他试图改变和暗恋对象的关系,却发现怎么穿越时空都不能让不爱你的人爱上你。之后Tim来到了伦敦,成为了一个律师。他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姑娘Mary(瑞秋·麦克亚当斯 Rachel McAdams 饰),他通过几次时空旅行,努力地想成为Mary的男朋友。再后来,他又试图通过时光旅行,去挽回一场失败的话剧,去改善妹妹的生活,去更好地和亲人、朋友相处,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2017年11月14日 看过
画面、配乐都太中意,看完像吃了蜜,适度的甜——因为是自己的选择,欢笑与痛苦都再见吧。
人生 喜剧 文艺 爱情 科幻
观看之道 豆瓣
7.8 (58 个评分) 作者: [英]约翰·伯格 译者: 戴行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7
编辑推荐
1.艺术入门经典,改变西方几代人的观看方式。1972年,由约翰•伯格主导的电视系列片《观看之道》在英国BBC播出,这个节目改变了西方一整个时代的观看方式,本书即是与之相配套的同名图文书。《观看之道》所普及的观念,是普通读者了解和观看西方艺术的重要手段,本书既是艺术欣赏入门经典,同时,它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部分的内容,亦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必读文本。
2.收录艺术史经典名作两百余幅,当代最伟大的艺术评论家权威解读。约翰•伯格是英国艺术史家、小说家、公共知识分子、画家,从1952年起,就开始为New Statesman撰稿,并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本书精选艺术经典名作两百余幅,由约翰•伯格权威解读,精装再版,值得收藏。
内容简介
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而当图像终于取代文字,充斥于视线所及的一切空间,我们又该如何观看而不致再度迷失?
本书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从对视觉文化的深入探索和普及的角度而言,本书亦可与贡布里希爵士最杰出的著作互为补充。
名人推荐
我尊崇并热爱约翰•伯格的作品。他为世间真正重要之事写作,而非随性所至。在当代英语作家中,我奉他为翘楚;自劳伦斯以来,再无人像伯格这般关注感觉世界,并赋之以良心的紧迫性。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思想者。论诗意,他或许稍逊劳伦斯;但他更机敏、更关注公共价值,风度气节亦胜一筹。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思想者。
——苏珊•桑塔格
他不倦的窥探并非仅仅指向摄影与绘画,而是“观看”的诡谲。在我们可能涉及的有关观看的文献中,很难找到如此引人入胜的文字,这些文字有效化解了古典绘画被专业史论设置的高贵藩篱,也使照片摆脱过多的影像理论,还原为亲切的视觉读物。阅读伯格,会随时触动读者内心极为相似的诧异与经验,并使我们的同情心提升为良知。
——陈丹青
撇开意识形态立场不谈,伯格目前在几个领域里都是不可不读的大家。例如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你能不看《观看之道》和《毕加索的成败》吗?假如你研究摄影,你能不读他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吗?假如你喜欢当代英语文学,你一定会在主要的书评刊物读到其他人评介他的新小说。更妙的是,他随便写一篇谈动物的文章,也被人认为是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动物研究”的奠基文献之一。综合起来看,他就和苏珊•桑塔格一样,是那种最有原创力也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虽然不在学院,也不按学院的格式写作,却创造出了很多名牌大学教授一辈子也弄不出来的观念。而且他还要写得那么美,拥有那么多读者。反过来说,今天我们中国也很流行讲“公共知识分子”,但很惭愧,我们似乎还没有人及得上伯格这一流,还没有谁会有这样的知识上的创造力。
——梁文道
2017年10月17日 已读
主要讨论几个:1.图像可以复制后,如何观看艺术作品;2.从传统油画到广告、影像观看女性的模式仍未有太大改变,裸体与裸像的区别;3.从西马角度分析广告;
很有趣的视角,给油画祛魅。
摄影 英国
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2017)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Philip K. Dick's Electric Dreams Season 1 所属 : 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7.7 (103 个评分) 导演: 大卫·法尔 / 弗朗西斯卡·格蕾戈里妮 演员: 古姆廖思卡斯瓦克洛瓦斯 / 爵克·哈迪
一部英国科幻电视故事选系列剧,改编自菲利普·狄克的作品。本剧于2017年9月17日在英国第四台上首播。本剧由十个基于菲利普·狄克作品的独立集数所组成。在美国,于亚马逊影片上播放。
金色笔记 豆瓣
The Golden Notebook
8.0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多丽丝·莱辛 译者: 陈才宇 / 刘新民 译林出版社 2013
这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纪录,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
黑、红、黄、蓝四色笔记,一个不安灵魂的四道反光:黑色代表她的作家生活,红色代表政治生活,黄色代表爱情生活,蓝色代表精神生活。而金色笔记,则是一种哲理的表述,一个生活的总结。它的多彩反映着主人公迷乱失重的灵魂。
通过这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莱辛图解了整个表面平平淡淡,骨子里混乱无序的世界。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兼具感性与知性。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金色笔记》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恋情的终结 豆瓣
The End of the Affair
8.4 (133 个评分) 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 译者: 柯平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4
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萨拉。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萨拉不辞而别, 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 ,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 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这段恋情最终如莫里斯所言: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莫里斯记述了爱情开始的时刻,以及最后的时刻。这本书里有狂热的爱、狂热的恨、狂热的猜疑、狂热的嫉妒、狂热的信仰,有爱情中所有狂热的情感。
爱情笔记 豆瓣
Essays in Love
7.8 (13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孟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4
这是一部融合理性与感性、细腻生动的恋爱过程全记录。
其间,才子德波顿细述一段情缘中的邂逅、迷恋、平凡中的幸福、熟悉后的倦怠、女友移情别恋、挽回无望、自杀、醒悟,以至一段情完全成为过去。他认真思辩自己的感觉,忠实记下与女友交往中的各个细节,特别是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思考,文字 生动、处处机锋,不仅有极大的阅读乐趣,阅毕更令人回味无穷。
来吧,想爱、正在爱、曾经爱过的读者诸君,来看看“我”谈的那场恋爱是怎么回事。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一位不乏米兰·昆德拉的批评深度,深具罗兰·巴特尔的解构气质;但,比昆德拉有更立体的爱情思维,比巴特尔更熨贴恋人的爱情神经,激活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本书是一部融合理性与感性,细腻生动的恋爱过程的全记录。忠实记下与女友交往中的各个细节,特别是心理和哲学层面的思考 ,文字生动,处处机锋,不仅有极大的阅读乐趣,阅毕更令人回味无穷。
2017年3月1日 已读
把自己作為客體,加以解析,得以創作,得以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不過德波頓自己在結尾,用再一次愛上另一個人的情節解構了解構。跟讀者開了一個玩笑——無論你思考得如何透徹,愛依舊是無解。不過德波頓倒是印證了木心先生的話,“知越多 愛越多 知與愛永成正比”
小说 文学 爱情 英国
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 豆瓣
French Lessons
作者: [英国] 彼得·梅尔 译者: 吴正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9
第一口咬在法国面包和法国黄油上,我那还在沉睡中的味蕾突然苏醒了,一阵痉挛……我失去了我的童贞,那种对美食一无所知的童贞。
·
世界上只有两件事能激起我们最强烈的反应,一是爱情,另一个是美食,在法兰西,二者皆有
与《普罗旺斯的一年》作者、英国图书奖得主彼得·梅尔一起吃透法兰西
这是一场假借写书名义进行的环法饕餮之旅,就算是最虔诚的素食者,也会因为这本书饥肠辘辘
眼前是细腻文字,鼻尖萦绕着美食香气,就像在米其林餐厅吃一顿大餐
·
在这本随笔集里,青蛙、鹅肝、蜗牛、干酪、松露、烧烤、红酒,一道道美食纷至沓来,法式大餐应有尽有,小心别流口水!
作者幽默有趣的文笔和个人风格,将法国人对吃的热爱表达到极致——
把法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区分开来的,不只是他们吃的东西,还有他们吃的方式。
去教堂礼拜,募捐善款,最终的目的是一盘撒着松露的煎蛋;千里迢迢驱车赶往法国北部,只为了几根在酒里腌过的小细青蛙腿;去疗养院修身养性,不过为了换种饮食口味。
更别说介绍蜗牛的科普读物中必有一章是菜谱;轮胎制造商也最终成为了全球闻名的美食评审机构。
愿上帝保佑法兰西厨子!
我们在此相遇 豆瓣
Here Is Where We Meet
9.0 (21 个评分) 作者: [英]约翰·伯格 译者: 吴莉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7
编辑推荐
1.约翰•伯格最深情的告白之书。本书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艺术评论家、公共知识分子约翰•伯格的自传式小说,一部记忆之书、死亡之书、爱之书、成长之书,一部深沉无悔的告解。这本书引领我们在生者与死者的相遇中穿越欧洲,从里斯本,到日内瓦,到克拉科夫、伊斯灵顿、马德里、波兰……
2.和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一样美丽的地志学书写。约翰•伯格以精彩绝伦的想象力,赋予现代城市以个人化印记和魔幻气息,最私密的写作和最彻底的虚构,却仿佛写出了每个人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内容简介
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艺评家、公共知识分子约翰•伯格的自传性小说;一部记忆之书、死亡之书、爱之书、成长之书,一部深沉无悔的告解。
这不是一本传统的小说、回忆录、散文或传记,而是一种混杂了这些文体的崭新文类,即NewStatesman所谓的“未来的文类”:“是虚构,但非传统小说;是作者的第一人称,但非回忆录;是在时间与空间中自由穿梭的描述,但又始终是立足于当下;是一篇无悔的告解,也是对感知与情感的深刻挖掘。”
名人推荐
我尊崇并热爱约翰•伯格的作品。他为世间真正重要之事写作,而非随性所至。在当代英语作家中,我奉他为翘楚;自劳伦斯以来,再无人像伯格这般关注感觉世界,并赋之以良心的紧迫性。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思想者。论诗意,他或许稍逊劳伦斯;但他更机敏、更关注公共价值,风度气节亦胜一筹。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与思想者。
——苏珊•桑塔格
他不倦的窥探并非仅仅指向摄影与绘画,而是“观看”的诡谲。在我们可能涉及的有关观看的文献中,很难找到如此引人入胜的文字,这些文字有效化解了古典绘画被专业史论设置的高贵藩篱,也使照片摆脱过多的影像理论,还原为亲切的视觉读物。阅读伯格,会随时触动读者内心极为相似的诧异与经验,并使我们的同情心提升为良知。
——陈丹青
撇开意识形态立场不谈,伯格目前在几个领域里都是不可不读的大家。例如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你能不看《观看之道》和《毕加索的成败》吗?假如你研究摄影,你能不读他的《另一种讲述的方式》吗?假如你喜欢当代英语文学,你一定会在主要的书评刊物读到其他人评介他的新小说。更妙的是,他随便写一篇谈动物的文章,也被人认为是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动物研究”的奠基文献之一。综合起来看,他就和苏珊•桑塔格一样,是那种最有原创力也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虽然不在学院,也不按学院的格式写作,却创造出了很多名牌大学教授一辈子也弄不出来的观念。而且他还要写得那么美,拥有那么多读者。反过来说,今天我们中国也很流行讲“公共知识分子”,但很惭愧,我们似乎还没有人及得上伯格这一流,还没有谁会有这样的知识上的创造力。
——梁文道
杂草的故事 豆瓣
Weeds
8.1 (24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梅比 译者: 陈曦 译林出版社 2015 - 6
理查德·梅比:当代不列颠最伟大的博物学作家
一部跨越园艺、文学、历史的典范之作!
杂草的传奇故事 野性从未走远……
杂草是某种类型的植物还是一种人类的思维?它们是生物品种还是文化的产物?它们为何存在?如果没有它们,世界将会怎样?英国博物学作家理查德•梅比讲述了在人类与自然的抗争过程中,四处流浪的杂草是如何被定义、被诠释、被限制和被不公平地对待,又是如何冲破文明的边界并影响人类对自然的看法。理查德•梅比一方面为自然界不被待见的植物辩护,一方面从历史、小说、诗歌、戏剧和民间故事中钩沉杂草与人类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文明背后的野性从未走远,一部立足英国本土的杂草变迁史,却勾勒出全球化视野中一幅包罗万象的野生植物迁徙和狂欢的图景。
25 豆瓣
7.7 (167 个评分) Adele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5年11月20日 出版发行: XL Recordings
「上一張專輯關於分手,如果要這張專輯下一個註解,我會說是它是一張和解/彌補的作品。」─ 愛黛兒
★關於與自己和解,關於彌補消逝的時光。葛萊美 / 全英音樂獎 / 奧斯卡金像獎 / 金球獎流行天后完美回歸
★全球3000萬銷量經典專輯《21》後,暌違近五年全新專輯
★首支單曲〈Hello〉橫掃102國iTunes冠軍,【親愛媽咪】【聽媽媽的話】加拿大天才導演Xavier Dolan操刀MV首日創下2770萬點播紀錄
★〈Rolling in the Deep〉葛萊美搭檔Paul Epworth再度攜手合作,力邀告示牌冠軍天王Bruno Mars、葛萊美得主Max Martin(Taylor Swift、Katy Perry)、Greg Kurstin(Ellie Goulding、Lana Del Rey、Sia)、嘻哈怪傑Danger Mouse,新生代英倫鋼琴才子Tobias Jesso Jr.聯手打造。
25 is the upcoming third studio album recorded by British singer and songwriter Adele. It is scheduled to be released on 20 November 2015, through XL Recordings. Following the release and international success of Adele's second studio album 21 (2011), she had planned to quit the music industry and go out on a positive note. However, Adele decided to take a hiatus instead and raise her son. During her sabbatical, she suffered with writer's block and rescheduled the album's studio sessions fearing she had lost her ability to write songs. In 2013, Adele had a breakthrough and the material that eventually became 25 manifested, with writing and recording continuing through to 2015. According to the singer, the album's title is a reflection of her when she was 25 and the frame of mind she was in during that age.
The lead single, "Hello", was a critical and commercial success, topping the charts in 26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Hello" became the first single to sell one-million downloads in a release week.
奥威尔日记 豆瓣
Orwell Diaries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著 / [英] 戴维森 编 译者: 宋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6
乔治•奥威尔(1903—1950),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作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这位左倾激进、终其一生憎恶与鞭笞上层阶级的左翼文人,在日记中忠实记录了如下场景:与伦敦的流浪汉们一同乞讨、一同流浪、一同采摘啤酒花、一同住进收容所;深入矿井深处,像矿工一样从头到脚沾满煤灰;在远离城市的海岛上像纯粹的农民渔民一样播种收割、狩猎捕捞。这些日记可谓对其理想所做的最好诠释:平等、博爱,关心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底层,反对顽固的保守派,坚定地反法西斯,讴歌劳动者、热爱劳动……
本书由英国戏剧、传记学者,奥威尔研究专家彼得•戴维森(Peter Davison)选编,辅以详尽的编者注释,并配有20幅奥威尔亲笔绘就的示意图。所选日记从1931年8月至1949年9月,充满了引人入胜又令人唏嘘的细节描写,拳拳之忱、赤子之心纤毫毕现,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学甚至文化价值,极富阅读性、研究性与收藏性。
身份的焦虑 豆瓣
Status Anxiety
7.4 (92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 陈广兴 / 南治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3
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的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绪”。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地剖析身份 焦点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惊叹于德波顿广博的知识,那信手拈来的典故和风趣的点评,为你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人类的“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一只狗的生活意见 豆瓣
A Dog's Life
作者: [英国] 彼得·梅尔 译者: 林红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4
★《普罗旺斯的一年》作者彼得•梅尔最幽默作品
★ 一只特立独行的狗,笑看世间百态
*****************************************
特立独行的小狗仔仔,自认为与文豪普鲁斯特有共同之处,同为法国籍,喜欢思考,喜爱饼干。对于人世间的似水年华,仔仔也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在它看来:
喝酒这件事,人类总要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只要求饶的技术足够高超,凡事都可协商,没有不可补赎的罪过;
思考神秘事件是有损健康的,大部分哲学家不都以疯狂收场,以酒买醉?
家猫不过是一群自恃清高、不善交际的毛球,手持家猫照片的女人,真是无可救药;
至于电视机,就是个装满矮小、吵闹的人群,散发着焦糊塑料味道的盒子,毫无乐趣可言。
……怎么样,想和仔仔一起散个步吗?
2015年9月19日 已读
随手翻翻什么的就过去了 似乎故事可以更精彩 还不如《恶搞之家》里的那只狗有个性…
文学 英国
第三颗星 (2010) 豆瓣
Third Star
7.9 (66 个评分) 导演: Hattie Dalton 演员: 休·博纳维尔 / 汤姆·伯克
其它标题: Third Star / 巴拉方德湾
年近三十的詹姆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 饰)发现自己患上了癌症,在巨大的打击之下,他开始思考起了生命的意义。在他的回忆里,位于威尔士西部的巴拉方德湾是一个充满了回忆的地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他决定故地重游,重温美好的过往。
就这样,詹姆斯和三个好友踏上了前往巴拉方德湾的旅程,他们分别是迈尔斯(JJ·菲尔德 JJ Feild 饰),戴维(汤姆·伯克 Tom Burke 饰)和比尔(Adam Robertson 饰)。作为詹姆斯的好友,迈尔斯一行人有义务陪伴詹姆斯度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然而,这趟略带伤感的旅程对于他们来说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一路上,麻烦接踵而至,四人之间的友情不断的遭受着考验,但他们都明白,人生就如同一场旅行,只要不断向前,就总有达到目的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