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
神的游戏 豆瓣 苹果音乐
9.2 (437 个评分) 張懸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2年8月10日 出版发行: 索尼音乐
緣份是神,遊戲,是我們。
神的遊戲games we play
張懸作品_2012
2012年盛夏,最令人期待的專輯之一。張懸最新作品『神的遊戲』,詞、曲、編曲、製作全由張懸傾注心血完成。風格獨到的音樂與觀點細膩的文字,第一次聆聽就被深深吸引,這張專輯卻同樣直指人生各種境地,在時光與反覆中將依舊無限耐人尋味。一如張懸歷來作品的展現,此刻交出的這張作品,總括張懸三年以來個人生活的累積心得,既安穩的平心靜氣娓娓道來,又蓄勢著蘊涵為未來將要展開的行動預備新能量。
張懸將最新作品定名為『神的遊戲』。當中,「神」,指的是人與人之間流動的緣份。人類同世間萬物何其渺小,卻因緣份之故,巧妙帶領著我們在某一時來到某一地與某一人從某一事,互動間傳遞的訊息不只是語言文字,還有能量交遞在為彼此下一刻的前往下一處與下一人做串聯,碰撞出另一種火花。而這一切都在你渾然不覺中已發生過,同時也正在發生!
"過去"之於"現在",無論人、事、物,每個成長必經的衝撞,時代意義歷歷在目,怎麼看也都覺得就是因為那些痕跡而雕琢成就了現在的價值。所以,能擁有今天就好好感受今天,無論好壞都會過去,生命中最美也最銳利的辯證,是緣份的永不重覆,是我們身浸命運中,每一次的深愛與釋懷。
這是張懸,也是你,也正是身逢這個時代的你我。
讀著她的詞,聽著她的歌,體會到張懸的作品是多麼符合這個時代的產物,堪稱是當代桂冠詩人歌手。
在一片看似平乏安逸的道路上,她願勇敢停下腳步,掀起玫瑰色的薄霧,打開我們對弱勢族群的關注,樹立起當代新思維的典範。因觀察而感懷,然後有了思想,延伸成為創作,影響遍及各地...你看到的,你聽到的,即是你所知道的張懸,也是一部份的你自己。
張懸的性格角色,不是仙女或天后,而是跟你站在一起的俠女。擁有的不只是俠義又寬厚的心胸、溫暖而樸實的笑容,更可貴的是她的社會觀點與生活態度,無論她去到哪裡,總與你一樣的角度在看這個世界的日升月落,在時間軸上一起回頭看看過去,往前看看未來,抱著回憶湧出感想,再著手賣力為當下能做的事,奮不顧身的著迷下去,然後從腳下的這一個點為起點,無論從哪一步開始,紮實緩步往前走,實實在在過日子。
『神的遊戲』作品整體音樂的氛圍、人文的質感,聽得出張懸用她30歲的心思,發揮自己的角色,注入最大的誠意。作品裡的十首曲目,除了寫歌還親自編曲與製作,詞曲極有詩意,編曲富遼闊感,表現手法也更加成熟,更多尊重的同時仍有自己的主張。
價值 豆瓣
饥饿艺术家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1年7月15日 出版发行: 亚神
饥饿艺术家The Hunger Artist,既是一支摇滚乐团,也是一个多元创作团体,作品除音乐外包括文字、平面及影像设计等等。2011年由OLIVER成立,固定成员只有制作人OLIVER及美术设计师Dant-De-Lion 两人;音乐作品以OLIVER为主导,配合不同创作人的词作及乐手的乐器演奏;音乐风格以四大概念为基础:摇滚、电音、流行、实验。
要说饥饿艺术家的来历,必先从乐团大脑OLIVER的背境说起。OLIVER是香港独立音乐人,2000世代香港独立音乐圈的重要名字,曾出版三张专辑,参与的合辑不计其数。2003年二十岁的OLIVER便出版了首张专辑《Grace》,从创作到录制均一手包办,揉合摇滚与电音的破格曲风获得各方激节赞赏。一年后紧接推出的《Freddy & King》更是经典之作,曲风包罗万象,歌词寓意深长,此专辑广被认为是近十年香港独立音乐圈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随着多场于香港、大陆、台湾的演出,2008年OLIVER带来一张与众音乐圈朋友合作的现场录音专辑《梦路 Mono》,正是因为这次与朋友们的合作,令 OLIVER 有了“组团”的念头。
2009年 OLIVER 移居台湾,一边筹备新专辑,另外亦跟随配乐大师陈建骐参与众多电影、电视、剧场、广告等配乐工作。在陈建骐老师的引荐下,OLIVER 开始为不同的艺人制作歌曲。OLIVER擅于以自身的风格为歌手带来转变,当中的代表作品包括徐佳莹的电幻之作《极限》、魏如萱突破流行曲格式的《一颗灰尘》、品冠少有的摇滚歌曲《被审判的审判者》;而OLIVER亦为新晋组合好好先生担任《年轻的心》专辑制作人,打造多首精彩生动的歌曲。
各种的音乐工作除了丰富了OLIVER的音乐素养外,亦令他重新检视自己“独立音乐人”的身份;而自《梦路 Mono》后一直合作的制作团队,加上来到台湾后认识众多志趣相投的音乐圈朋友,OLIVER决定不再以个人名义推出专辑。除了用以区分自己其他音乐创作的工作,乐团的成立是为了集众人的力量追求音乐上新的突破,不受各人自身名义/角色的限制,回归音乐本身,去除一切非音乐上的考量,追寻单纯的艺术创作。是以乐团极少公开露面,不常演出,专辑《价值》内没有引用名家推荐文、没有导听文章、没有寻找赞助商的支持、甚至连乐团照片也没有。有的,只是歌曲、歌词及制作名单,一切都回归音乐本身。
饥饿艺术家是出口,是各人现实生活中喘气的空间,是追求完全艺术创作的媒介。肉身的飢饿,精神的丰盛。
有别于传统的摇滚乐团,饥饿艺术家更像是一个“组织”般的团体,没有固定的成原及岗位,亦难以在地域上界定他们究竟是香港还是台湾的乐团,除了因为各成员分别来自香港及台湾两地外,乐团曾发表的歌曲包括了国粤双语,歌曲的录制,以至后期混音及母带制作,都是香港台湾两地共同制作。虽然乐团的核心围绕着负责音乐创作的OLIVER及美术设计的Dant-De-Lion,但一众参与的乐手及创作人同样重要,乐团就像一间工场般分工合作,每一首作品就是他们的“产品”,结集了各人不同的特性。
乐团中OLIVER是音乐创作的大脑,除了担任主唱外,旋律与编曲多出自他手;然而,电音制作人Starfruit也为专辑贡献一曲;前卫录像艺术家蔡世豪S.T.亦为专辑带来一首隐藏混音作品;歌词部份则交由魏如萱、柯德莉莉、余皓文等女性词作人处理;乐器演奏的阵容更是一众港台独立圈的顶级乐手:香港UNiXX乐团吉他手潘永豪、Ignite The Hope乐团鼓手袁皓霆、台湾自然卷乐团贝斯手蔡坤奇;到了现场演出,常规演出成员除了OLIVER及袁皓霆,还有游走于各香港独立乐团的贝斯手梁志豪、台湾椰子乐团吉他手韩立康,以及十九两乐团/拷秋勤乐团的键盘手张瀚中,两人分别为魏如萱及郭采洁伴奏乐团的团长,参与众多流行音乐的伴奏及制作工作。如此庞大的顶级制作团队,风格集众人之特色,带来的是制作专业、风格多元化的专辑。
Let It Be 豆瓣 Spotify Discogs
9.4 (212 个评分) The Beatle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0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Capitol
Digitally remastered digipak edition of this classic 1970 album from The Beatles featuring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Across The Universe', 'Let It Be', 'Get Back' and many more. The album has been remastered at Abbey Road Studios in London utilizing state of the art recording technology alongside vintage studio equipment, carefully maintaining the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of the original analogue recordings. Within the CD's new packaging, the booklet includes detailed historical notes along with informative recording notes. A newly produced mini-documentary on the making of the album is included as a QuickTime file on each album. The documentary contains archival footage, rare photographs and never-before-heard studio chat from The Beatles, offering a unique and very personal insight into the studio atmosphere. Capitol. NOTE: Let It Be was never released in mono and is not available in The Beatles In Mono boxset.
Transatlanticism 豆瓣
8.5 (54 个评分) Death Cab for Cuti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Barsuk
Death Cab, 来自华盛顿柏林汉姆的四人Indie Pop乐团Death Cab for Cutie成立于1997年,默默无闻两年之后他们签到了独立厂牌Barsuk(俄语獾熊的意思),并且成功的推出了三张专辑。去年10月份发行的这张《Transatlanticism》(横贯大西洋主义)是他们在Barsuk旗下发行的第四张录音室作品了,不知道他能否续写三年前专辑《We Have the Facts and We're Voting Yes》的辉煌。乐队的名字来自英国六十年代末著名迷幻乐队The Bonzo Dog Band的处女作专辑《Gorilla》里的一首歌的名字,他们不愿对此解释过多,只说去听听那首歌就知道了。Death Cab for Cutie的才华在他们的首张专辑里《Something About Airplanes》里就崭露头角,一曲迷幻气息浓厚的《President Of What》里的风琴和唱腔犹如The Doors的重显就让人们大吃一惊。可是这只是乐队对自己过去的怀念罢了,乐队于2000年发行的专辑《We Have the Facts and We're Voting Yes》以全新的Indie Pop姿态示人,专辑中的歌曲清新馍人。 多数Death Cab for Cutie的歌都像是歌者的自述,他讲的都是生活中的领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乐队主唱Ben Gibbard说:“我们的歌曲是真诚的,也许我们会为丘比特的冷落而忧心忡忡,也许我们不会把痛苦和听众分享,但是我们只是想唱一些快乐的歌曲与别人分享。”可是不幸在2000年的夏天降临到乐队身上,一连串的事故让这几个年轻人心灰意冷,先是乐队因为经理人的问题产生了激烈的矛盾,然后鼓手Nathan Good的离开让乐队几乎解散。好在最后乐队克服了这些矛盾,他们找来了新的鼓手Michael Schorr并且录制了一张纪念这段经历的EP《Forbidden Love》。2003年出版这张专辑《Transatlanticism》之前,乐队又加入了新的成员,也许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
The Beatles 1 / No.1 / 披头士1 豆瓣
9.6 (215 个评分) The Beatles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Capitol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乐队,二十七首冠军细碟,一次过收录在一张镭射唱片里面!由六三年推出《Please Please Me》到最后一张专辑《Let It Be》,The Beatles只得七年寿命,但却生产了二十七首冠军歌,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然,如果你已经拥有了《1962-1966》和《1967-1970》两套精选唱片,这张《1》对你的吸引力未必很大,作为一个普通乐迷,已经差不多拥有了最流行的The Beatles作品,不过如果你是忠实的「披头迷」,这张唱片的价钱还是省不了的,因为唱片的小册子印满了每一张细碟的原装封套,无论是英国版、美国版、法国版或日本版均一并印载,仿如一本迷你的The Beatles细碟全书。
况且《1962-1966》和《1967-1970》都是双唱片集,而各自收录的歌曲亦只是廿多首,相比之下,《1》就更物超所值了。
Mariah Carey在98年也曾推出过一张叫《#1's》的冠军细碟精选唱片,但就只收录16首歌,还要强硬将翻唱Brenda K.Starr的《I Still Believe》(林忆莲比她更早翻唱!)和几首未能夺魁的单曲加诸其中,比起廿七首冠军歌,也实在相差太远了!
在怀缅昔日的光辉之际,我们也应该期望着下个巨人的出现,只是,巨人得来不易,还是继续播放《Yesterday》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