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s
电影时代 豆瓣
The Age of Movies: Selected Writings of Pauline Kael
作者: [美] 宝琳·凯尔 译者: 兰梅 理想国丨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0 - 10
“电影评论之所以令人兴奋,正是因为它没有定式可循,你必须动用你所知的一切来思索。”
凯尔称电影为“我们拥有的最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并以精确、机智和即兴挥洒的文风,在评论电影的同时,也论及与之相关的整个人类世界。演员的一个手势,电影中的一个意象,经过她的解读,既意蕴非凡又令人信服。她的影评影响与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品位。
《电影时代》原书为《纽约书评》作者兼凯尔的多年好友桑福德·施瓦茨(Sanford Schwartz)所编,中文版在此基础上由知名书评人刘铮选篇集结,收录了凯尔最为风趣、畅快、见解独到的篇目,让我们得以与她展开一段充满启示与娱乐意义的对话。她带我们重温伟大艺术家的精髓——例如奥逊·威尔斯和罗伯特·奥特曼,也不吝于赞美垃圾商业片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方式。同时也决不放过整个电影产业日渐堕落与自欺欺人的腐败事实。
凯尔的论点常常走在时代前面,对很多以后在电影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如《筋疲力尽》《雌雄大盗》《教父》《巴黎最后的探戈》《纳什维尔》等等,她在电影甫一问世时就写下了极为精彩的评论。今天重读这些文章,读者依然会觉得耳目一新。就像经典的电影永不过时,保利娜·凯尔充满观察与洞见的影评也值得一读再读。
***
【编辑推荐】
***
1、美国国家图书奖史上首位以影评写作获奖的作者,自成一体的电影评论写作美学。
——从1968年到1991年,保利娜·凯尔为《纽约客》撰写影评,作为当时少有的女性评论家,她的文风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对于女性作家的认知。罗杰·伊伯特称她“没有理论、没有规则、没有指导方针,也没有客观标准”,她的一切评论“都是个人化的”;“她远不止是一位伟大的评论家,她革新了这种文体,并且开创了一整套自己的写作美学”。她的第四本文集《深入电影》(Deeper Into Movies,1973年)是唯一一部以影评写作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品。
2、犀利、风趣、深刻,电影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大师级电影赏鉴教程。
——对于电影,无论是经典巨制还是商业快餐,保利娜·凯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对电影细节的欣赏与热爱仿佛与生俱来,演员的一个手势,电影中的一个意象,经过她的解读,既意蕴非凡又令人信服。她的观影评论从不止步于经典,也着眼于垃圾商业片的点评与鉴赏。她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电影作为艺术的表现,还有电影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她最注重的是电影如何带给我们乐趣,无论是好电影还是烂电影。阅读她的影评,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对于时代、人性、文化的解读,更可从中学到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观赏电影的体系。
3、从导演、演员到普通观众,她的影评写作影响与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品位。
——昆汀·塔伦蒂诺称她为“我们这个电影时代的凯鲁亚克”,罗杰·伊伯特认为她“对美国电影的推动无人可以超越”,保罗·施拉德称她为“我的第二个母亲”。她为许多如《雌雄大盗》《筋疲力尽》《巴黎最后的探戈》等开创时代之先的电影写下精彩评论,永远反对陈腔滥调,不遗余力地推动人们对于电影创新的思考与,赞美那些给电影带来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她所评论的电影主题,如今早已耳熟能详,但她评论中的活力、幽默和强烈的个人风格,永远令人耳目一新。
故事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Story
9.0 (137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基 译者: 周铁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 - 9 其它标题: 故事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采用特殊开本和全新的封面材质。
2024年1月22日 已读
不是有意说些与世人相反的狂言,只是私下觉得这本书满一般的。然而它的评分着实吓到我了,虽说我对豆瓣的榜单早已祛魅,但还尚未将其作为反向指标参考。我对 McKee 这本编剧指南有种本能的反感,这让我联想到那些满口价值公式,能量本质的币圈先知们,同样是极端的还原论,夹杂着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理学术语。
作者发明的分类十分随意,比如将故事三角分为大情节、小情节与反情节,这和把煮出来的鸡蛋称做白鸡蛋,炒出来的鸡蛋称做黄鸡蛋,卤出来的鸡蛋称做焦糖鸡蛋没什么区别。不仅如此,我猜想也没人能从 McKee 的故事宇宙中学会如何实际写作,因为人类很少从程序设计的角度去掌握一项技能,更多是通过不断试错,反馈以及强化来习得,毕竟没人需要了解引擎结构与燃料技术才能驾驶汽车,我们的行为并不需要对事实的清晰认知。
总的来说,这本书充满了自以为是、口号式的句子,更像是一本带有几分文化色彩的散文。浮夸的想法让我觉得作者向陈词滥调宣战的腔调有些刺耳,就比如在第一部分中, McKee 对电影行业的看法就是极为刻板扭曲的。他称「市场上之所以充斥如此之多的陈词滥调,人们不禁要去怪罪那些批准投拍的巴比特式的人物。」但实际上,称他们为慈善家或许更合适些。因为若将独立电影涵盖在内,那么电影的平均投资回报很可能为负数,这个行业明显遵循二八法则,制片厂通常采用“投资组合”策略,期望 30% 的盈利能够抵消 70% 的亏损。不过知识分子对资本抱有的鄙视与憎恨,已经是他们的固有观念了。此外,还有个问题不禁让人想问,作为电影市场的消费者,观众难道只能被动接受?还是说制片厂的选择更准确地应该被描述为反映大部分消费者的选择,是被后者只求爽感的倾向驱动?
接着来听听 McKee 对手艺失传的看法,他说「二十世纪初,从业的作家,无论有无接受正规教育,都利用这些教诲来完善他们的艺术,而当今一代作家在故事的主要原理方面,修养严重欠缺。」「故事衰竭的最终原因是深层的,我们的时代变成了一个在道德和伦理上越来越玩世不恭、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时代—— 一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但我感觉,当年手捧红宝书,参加反文化运动,以及拥护 Great Society 的大政府构想等,应该都是 McKee 你们这一代人所做的事情。他认为当代作家修养欠缺的说法也不会得到任何可靠的事实证据支撑,他对当代电影行业的想象是完全是中世纪行会式的,希望「重新恢复往昔的学徒制度,试图找回当年黄金岁月的热情」,old hat 的想法。
2014 🏷️Movies 📄Epub
拍电影 豆瓣
Digital Moviemaking
作者: [美]琳恩·格罗斯 / [美]拉里·沃德 译者: 廖澺苍 / 凌大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07 - 10
一部电影是怎样诞生的?
如何自己来拍摄一部电影?
现代数字技术又是怎样应用于电影制作中的?怎样才能既加快制作进度又节省经费?该怎么解决曝光不足、对白录制不清等技术细节上的难题?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你都可以从这部经典教材中找到答案。
本书是国际上最流行的影视制作教程之一,经过不断的更新再版,现在已成为电影拍摄的规范准则,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而为全世界许多大专院校的影视制作专业所采用。本书案例丰富,语言精练活泼,深入浅出地剖析和展现现代电影制作的全过程,并探究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数字技术与传统的电影拍摄技巧相结合。这些内容也都适用于商业宣传片、广告、多媒体影像作品、音乐电视等的拍摄,是大专院校的影视制作、导演专业学子以及广大电影爱好者和DV发烧友的必备工具书。
2024年3月26日 已读
像是本介绍制作流程的简要操作手册,翻翻即可。
late 00s 🏷️Movies
超棒喜劇這樣寫 豆瓣
The Hidden Tools of Comedy: The Serious Business of Being Funny
作者: 史提夫·卡普蘭 译者: 呂繼先 鏡文學 2019 - 11
夢工廠、迪士尼、HBO、索尼影業編劇顧問
多位奧斯卡、金球獎、艾美獎、編劇工會獎得主說故事導師
──好萊塢喜劇教父史提夫·卡普蘭開課囉!──
賣座喜劇是怎麼運作的?為什麼你的喜劇尷尬又難笑?
一招見笑的「喜劇方程式」要去哪裡找?
▎破除喜劇寫作迷思!八項超實用工具幫你的喜劇腳本偵錯debug! ▎
喜劇和其他戲劇有什麼不同之處?
天生有幽默感,才能當喜劇劇作家嗎?
喜劇是教不來、學不得的嗎?
把劇本塞滿插科打諢的笑話,就是喜劇嗎?
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喜劇專家史提夫�6�4卡普蘭解開了創作喜劇的獨特祕密和技巧,並藉由解構熱門電影與影集的橋段,釐清人們對喜劇的偏見與迷思,讓創作者理解哪些情況下喜劇得以運作,而當喜劇無法運作時,原因又是為什麼?並提供經過實戰測試、能夠幫助編劇創造出成功商業劇本的八大實用工具,用於分析、強化、修正喜劇,針對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出對應技巧與方向。
◎出色編劇一定都知道的「喜劇方程式」
萬變不離其宗!喜劇的主角總是如你我的平凡人,面對難如登天的關卡苦苦掙扎,雖然缺乏獲勝必備的技能或工具,卻從不放棄希望──魯蛇究竟能否「魯」出一片天變身喜劇英雄?
◎一舉破除迷思的「喜劇認知測驗」
讓喜劇創作初心者恍然大悟的認知測驗──「某人踩到香蕉皮滑倒」是笑話還是喜劇?喜劇有別於其他類型戲劇的特色在哪?當編劇忙著將劇本塞滿笑點,可能到最後才發現:笑話不是喜劇裡頭最重要的元素,角色才是!
◎讓你笑到最後的「喜劇debug工具」
為什麼你的喜劇尷尬又難笑?救星來了:一個好的「喜劇前提」讓你的故事先好看了一半!能否寫出不完美的「魯蛇」主角決定了喜劇的成敗!讓魯蛇主角想要「獲勝」的動機,推動故事順利進行!掌握「故事曲線」創造「喜劇時刻」,讓所有角色一起把喜劇變得更好笑!
2024年4月5日 已读
对于那些希望自己更风趣幽默,平时能够讲述一两个搞笑段子的人来说可能不太适合,但对从事喜剧及相关行业的人士则极力推荐,这本指导书籍能帮助这些人规避创作过程中的许多常见问题。作者对喜剧的认知异常深刻,全书最精彩的观点是:「戏剧让我们梦想我们能成为的样子,但喜剧帮助我们接受我们的样子,喜剧的艺术正是希望的艺术。」以及「笑话是建构于角色之上,而非文字游戏。」,「角色决定事件与结构,事件与结构不应使唤角色。」同样是至理名言。
2019 🏷️Movies 📄Epub
伟大的电影 豆瓣
The Great Movies
8.2 (44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杰·伊伯特 译者: 殷宴 / 周博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5
100幅经典剧照,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剧照资料馆提供,这座资料馆拥有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近四百万张剧照收藏。
100部伟大电影的卓绝评论,来自全美最负盛名、最可信赖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他所评述的影片,在他看来真正呈现出电影的伟大。
在过去多年中,罗杰•伊伯特每隔一周都为一部“伟大的电影”撰写评论,给予新鲜而热忱的褒扬。《伟大的电影》一书精选了其中的100篇文章,每一篇都是评论 和鉴赏的提炼,是热爱、分析和历史的糅合,它们让读者以崭新的目光和重燃的热情回味(或者说先睹为快)所评述的影片。伊伯特的影评广泛覆盖各种类型片、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从电影艺术史上至高无上的经典作品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娱乐作品。在文章中,罗杰•伊伯特成功地将学者渊博深刻的电影知识、纯美学的判断力与明白晓畅的鉴赏文字融为一体,再配以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部负责人玛丽•科里斯精选的珍贵剧照,使本书成为所有电影爱好者与观众的珍宝库、无可匹敌的观影指南。
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 豆瓣
Ebert's Bigger Little Movie Glossary
6.6 (24 个评分) 作者: 伊伯特 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8 - 5
普利策奖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罕见的冷幽默之作

好莱坞电影的套路烂梗“吐槽大会”

全方位揭露类型片诡计花招的爆笑短评集

◎ 编辑推荐

让你翻开第一页,一口气读到尾的幽默影评集!

◇◆◇

让你的吐槽更稳更准更犀利,称霸豆瓣短评区!

★ 好莱坞式亚洲老者:格言警句什么的张口就来。

★ 好莱坞式防弹:只要穿一件防弹背心,或者光着上身,一个男人就能刀枪不入。

★ 好莱坞式恐怖:住在闹鬼老房里的女性角色总会穿着性感透视内衣,用过人胆量去调查每一个可疑的响动。

★ 好莱坞式重大决策:1980年之后有办公室剧情的电影中,所有重大决策都是男性高层们在厕所的小便池旁、洗手池边敲定的。

◇◆◇

让你熟悉电影行业的种种圈钱操作,看破导演、明星、IP金主的心机!

★ 好莱坞式裸露:如果一部电影你看了30分钟都没有任何女性裸露镜头,那么整部电影恐怕都不会出现这样的镜头了!

★ 好莱坞式省钱卡司:带口音的反派交给英国人演吧。

★ 好莱坞式配乐:汉斯·季默又出马了!

◇◆◇

罗杰·伊伯特不仅是严肃影评界响当当的人物,毒舌起来也是当之无愧的大佬!他用诙谐、机智、诚挚的吐槽风格,带领电影爱好者们一起创作了这本讽刺好莱坞电影的《毒舌小词典》,既包含你耳熟能详的陈腐桥段,比如“反派死于话多”和“被撞飞的水果摊”;也揭露你也许根本没留意到的诡计,比如“好莱坞式耳膜”(主角们在双耳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发射了上百发弹药,听力却丝毫不会受损)。三十年来,伊伯特几乎没有停止撰写毒舌小词条,也一直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热情读者的投稿。它们从报纸小专栏,变成电视影评节目的常客,蕞后汇集为一本独立的小词典——这可是增订了两倍词条后的唯一蕞新版!不容错过!

☆ 娱乐效果满分丨词条比电影精彩得多,你记忆里的烂片俗梗都变得更有趣了!

☆ 趣味科普类型惯例丨伊伯特精心安排词条的比例,让好莱坞电影的编剧、导演、表演、服装、道具、美术、声音、宣发各个环节尽数被调侃。通过此书,读者们可以了解什么是电影中毫无意义的元素,学会评价类型片的高下。

☆ 编导的“黑皮书” 有志气的创作者请以本书为参考,避开俗套情节、刻板形象、必备戏码、标准对话和荒诞的情节展开吧。启动新项目前,请先想想“西斯克尔测试”——如果让一部电影的所有演员坐在一起吃午餐,然后把此情此景拍成纪录片,电影本身可以做到跟这部纪录片一样有趣吗?

☆ 附录更加神展开丨网络神文《那些只有电影才能告诉你的事》收录63条经典毒舌吐槽;《马克·奥唐纳的动画电影法则》细数动画的套路烂梗,每一个句子都带着画面;《格雷格·马蒂的生物残暴指数》完全放弃治疗,开脑洞也要兼顾科学与疯狂;《教你愤世嫉俗地解读电影节官方宣传册》字里行间戏太多,再也无法直视电影节官方宣传册了。

☆ 导演明星别想跑丨对好莱坞制片人、经纪人、明星乃至社会名流的奇葩言论和行为同样“无情”吐槽,奥利弗·斯通、詹姆斯·卡梅隆、马龙·白兰度、哈里·科恩、瓦妮莎·雷德格雷夫集体“中枪”!

☆ 铁汉人设多中枪丨动作片的不科学之处,观众心里超有数!在这本书里,史泰龙、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哈斯森·福特的硬汉光环保不住了!

☆ 总有一款吐槽学得会丨专业影评人和大众的犀利短评各有千秋,让你看完即成电影短评高手。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由美国蕞具影响力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策划编纂的讽刺影评“吐槽大会”,以小词条形式收录人们对类型片陈腐俗套的幽默吐槽。如果你爱看好莱坞电影,就一定能理解书中的毒舌嘲讽——很多用烂了的人物形象、视听元素、情节模式、宣传诡计,到今天为止还在无脑地自我复制——这种把观众当傻子的行为,不抗议怎么行呢?

本书包含一千多个毒舌小词条和四篇文章,是三十年来各国观众、影评人甚至影视公司高层人士犀利调侃的结晶。几乎所有好莱坞类型片烂梗和商业操作伎俩都没能逃过本书的“攻击”,惊悚片《本能》《致命诱惑》、动作片“虎胆龙威”系列等更是频频“中枪”——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让电影创作者冷汗直冒、谋求创新,让影迷明辨高下、大呼过瘾。

◎ 名人推荐

在众多杰出的西方影评家中,罗杰·伊伯特赢得了独一无二的江湖地位——他既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又能够接普通观众的地气。他的影评能进殿堂,也能深入田间地头。这本“毒舌小词典”不是他一个人的产物,但只有他能想到这样的点子。

——周黎明

对于我们这一代美国人,尤其是芝加哥人来说,“罗杰就是电影”。

——奥巴马

伊伯特以极大的热情和真正的电影知识来写影评,帮助无数的电影找到了它们的观众,并使得电视影评在历史上找到一席之地。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罗杰·伊伯特的逝世对电影文化和电影评论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他对我的每一句评论都是珍贵的。在我事业低潮的时候,他给过我鼓励和支持。”

——马丁·斯科塞斯

我一直敬爱他是一位伟大的电影战士,而且是一位多年来伤痕累累的战士。他一直坚守在蕞前线的哨岗上,即便那块战地已经被多数人遗忘。

——沃纳·赫尔佐格

他将惊人的能量、敏锐的判断、广博的知识、探索的眼光和敏锐的幽默感融入了他关于电影的评论文章中,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蕞具洞察力的影评文字。

——大卫·波德维尔

◎ 媒体推荐

罗杰·伊伯特是美国蕞有名望的影评人。

——《洛杉矶时报》

罗杰·伊伯特是美国蕞有影响力的权威人士。

——《福布斯》杂志
2024年9月4日 已读
非常有趣,翻译也很接地气。印象最深的是「他知道他们不知道他不知道,所以最后他们不知道他全都知道」和吐槽安东尼奥尼的两条。
2018 🏷️Movies 📄Epub
电影艺术(插图第8版) 豆瓣
Film Art: An Introduction
9.0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大卫·波德维尔 / 克里斯汀·汤普森 译者: 曾伟祯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8 - 10
《电影艺术》第1版面世于1979年,此后历经七次修订,早已成为电影学领域公认的标尺性著作。这本书内容宏广,从对电影制作的技术性解说、对构成电影各元素的系统化评介,到电影分析方法的示范、电影史的梗概提要,无不做到深入浅出、思虑缜密而观点周全。
作者以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方式进行电影“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性与非叙事性)及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这样能帮助读者在了解一部电影时,不再是以过往观影经验所累积的惯性直觉方式,去感受影片技术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将电影看作如同诗歌、建筑、音乐与舞蹈等其他艺术一般,是一个创作者在凝粹创作意念之后,执行到影片胶卷上的完整呈现。
2024年1月13日 已读
这本书给我种行将就木之感,但倘若没有更好选择,读一读也不会觉得是浪费时间。先说优点,剔除了索绪尔符号学分析后的流行的那些晦涩混乱的宏大理论,至少阅读电影理论丛书不会让人变得更蠢,让电影远离了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那群癫痫病患者。此外,本书精心选取了大量一线从业人员的真实感悟,这些内容构成了全书最有价值部分。再说缺点,作者非常傲慢,我常听说,判断一个小说家是否优秀的最好办法便是看他是否仍在广泛阅读,而本书的作者应该是不看电影了吧。书中所引用的案例几乎全部来自 70 年代甚至更早的时期,那些老电影除了电影学院的学生外,鲜有人愿意观看,而且即使看了一遍那些“伟大经典”后,估计也没人想听别人在书中再叨叨一遍。本书自初版问世至今已逾四十载,数次修订仍未能引入贴近新一代读者的案例,只能是出于对经典的固执,影视、音乐等行业中,厚古薄今的传统倾向尤为明显。其次,作者的语言表达并不简练、清晰,文中充满了诸如特性、功能、模式、元素、空间、时间等抽象名词,常常让人读得云里雾里又很无趣,我感觉书中第三部分的文本结构应该整体重新整理一遍。
late 00s 🏷️Movies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