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雨天的书 豆瓣
8.5 (22 个评分) 作者: 周作人 著 / 止庵 校订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1
《雨天的书》收录五十六篇,是周作人自编集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一本,收录了《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喝茶》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本书最可显示周作人前期随笔的风格特色,也就是“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是周作人的性情之作,影响深远。
“雨天的书”,书如其名,晶莹剔透,宁静隽永,如《喝茶》:“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的尘梦。”
2021年2月10日 已读
周作人先生的书每每能给我对于思念故乡的慰藉,对于童年那些美好的鲜活的念想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一闪现。
中国文学 周作人
花街往事 豆瓣 谷歌图书
8.1 (45 个评分) 作者: 路内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9
一部个人的成长史,一部爱情的传奇录
一部家族的纪念馆,一部时代的风尚志
关于八十年代最生动的描述
在戴城的蔷薇街,人们的生活就蔷薇街那么远,那么窄而无趣,仿佛一眼可以望尽。
然而,在几近魔幻现实的六十年代,在激流暗自汹涌的八十年代,冥冥中自有股力量操纵着街上的居民,令他们走向命运之不可知。于是少年恣肆成长,成人东奔西突——
那些失落的、无奈的、穷困的、幸福的、平淡的、宁静的……普通生活;
那些卑微的、疯狂的、纯洁的、勇敢的、怯懦的、猥琐的……各种爱情。
随着时代的冰裂,蔷薇街上,生命纵然微如凡尘,却也奔向传奇。
在《花街往事》中,路内突破了对青春记忆的书写,其笔下人物纷繁复杂,情节参差穿插,场景开阔却又从容。在汹涌而来的意象中,他依然是那个体贴人性入微,但又把故事讲得激情澎湃的路内,那个让文字产生亮闪闪魔力的路内。
致遥远的你 豆瓣
作者: 地黄饮子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2014 - 8
黎糯早已忘记,她与岳芪洋曾在痛失至亲的幼年,相互依偎。
那时他们那样近,近到可以予对方温暖。
她只知道,她必须听母亲的安排,永远跟随他前进的脚步。
他走得那样远,远到让她追得身心疲惫。
他始终是高高在上,仿佛无所不能的医科超新星,而她却是战战兢兢,整日碌碌无为的实习小医生。
即使有了一纸婚约,彼此之间也仿佛隔着一片陌生的海洋。
一次次的伤心失望,让她心灰意冷,可在最无助的时候,却是他陪她度过绝望。
曾经遥远的你,原来早已在我身旁……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豆瓣 Goodreads
The lonely people need to eat
7.7 (18 个评分) 作者: 张佳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4 - 4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是一部关乎美食与情感的随笔集。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治愈系美食故事;第二章为励志随笔;第三章介绍美食溯源;第四章则是光陆怪离的美食童话。每篇文章都围绕着一个食材主题展开,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个温暖的美食情感故事。
每个人都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的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云烟。人生在世,不如只求顿顿吃好。唯有美食不会拒绝孤独的人。
孤独时,请给自己最好的安慰。
趁你还吃得动时,把能吃的、能做的、能读的、能听的、能爱的,都过一遍。
一部暖心开胃的随笔集,一个不一样的张佳玮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道菜,
时间久了不吃就会惦记它;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点孤独,
时间久了不变就会习惯它;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人,
时间久了不见就会想念他(她)……
2021年2月10日 已读
吃中的确有人情,不过感叹一句工资遇到的小摊小贩都有着刻意的民间感,令人羡慕之余又有些生疑。论地摊饮食,又只能想到我大四川了,胃是真的不包容,只能装得下川味,其他一概排斥。
中国文学
刀与星辰 豆瓣
8.5 (60 个评分) 作者: 徐皓峰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 - 6
本书精选自徐皓峰近年来的影评文章,从颇受瞩目的大制作《卧虎藏龙》、《赤壁》、《十面埋伏》,到独具风格的《放·逐》、《春夏秋冬又一春》,作者由自己的美学体系、文化观念恣意放笔,文风犀利,观点独到,态度直率,尽显其趣味所在,与他的电影、小说创作浑然一体,自诩为“认输的影评”。
樱桃之远 豆瓣
7.4 (47 个评分) 作者: 张悦然 春风文艺出版社 2004 - 1
《樱桃之远》为张悦然的长篇处女作。小说讲述了两个息息相关的女孩从小到大,由敌为友,面对友谊、爱情、生存和死亡的心路历程,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爱,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情节曲折,语言优美,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悲伤处催人泪下。小说配有十多幅精美彩插,非常别致,不同流俗。
著名作家莫言和郭敬明欣然为本书写序,对张悦然的创作予以高度评价。
2021年2月10日 已读
和朋友聊起来,想起孤独又热闹的维罗妮卡,两生花之矫情残酷版。
中国文学 张悦然
暴风雨使我安睡 豆瓣
9.1 (11 个评分) 作者: 顾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7
写诗不为留存,但留世诗歌仍超过两千首(画作几百幅)。这里辑其童话色彩鲜明的一些短诗和更富于哲思意味的另些小诗各自成集,同时将其难能可贵的百余首寓言故事诗择九十一首成集。童话和哲思都是顾城的诗特点,以优美的诗形式讲了那么多好听的寓言故事,更是顾城的独树一帜。(他的画同他的诗交相辉映)
2021年2月10日 已读
在峨眉山顶上读完第一遍,如今在萧瑟的北国思念南方的一切!
中国文学
读库0804 豆瓣
8.7 (11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新星出版社 2008 - 10
《读库》0804期有八月的乡村、科人往事、 “二楼书店”辗转二十年、廖冰兄:侠骨童心、电影编剧的秘密、希腊城邦之光、贾格尔、列侬与1968、老电影笔记、那个硕大的飞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旧时女子等内容。
读库0801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新星出版社 2008 - 3
目录
耿谆的家与国 张 钧
“天地之大德曰生”
张謇和大生集团的命运 傅国涌
也是读书种子,也是江湖伶伦 解玺璋
胡同今昔 图、摄:况 晗
文:陆 元
用铅笔和推土机赛跑 丁 杨
祥德路二弄 达奇珍
经度之战 袁 越
割裂的真实 李树波
子年记忆 影像志
九十四岁的耿谆老人与“花冈”这个日本地名紧密相连。
抗战期间,耿谆被俘后在这里做过将近一年的劳工。1945年6月30日深夜,因不堪忍受欺辱虐待,身为大队长的耿谆率领七百多名中国劳工举行暴动。在日本军警的镇压下,暴动最终失败。抗战胜利后,这一事件的日本肇事者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罪,这是唯一一例被国际法庭判为战争犯罪的迫害中国劳工案件,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本土发生的唯一一次中国劳工集体暴动。
花冈暴动五十年后,耿谆又与其他十一名花冈暴动幸存者一起,把当年迫害中国劳工的鹿岛组告上了日本东京地方法院。被中国媒体称为“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第一案”。经过长达五年多的诉讼,最后案件以鹿岛组与原告的庭外和解告终。因为和解中根本没有满足原告提出的“谢罪、建纪念馆和赔偿”三项要求,耿谆拒绝在和解书上签字,并拒绝领取鹿岛组发放的和解金。
如今,耿谆老人安详地生活在河南老家。
《耿谆的家与国》一文作者两度从北京赶赴河南襄城,却把目光的焦点有意投向了那些有影响事件的背后。对这位老人来说,在“花冈暴动”、“花冈索赔案”这些耀眼事件之外,还有着太漫长的幽暗岁月,它们默默地流淌在那些重大事件的光影里,静静地等待有人来涉足。
我们的目光过多地投射在政治人物、文化人物身上,却很少关注实业界人士。“在读史的过程中,我渐渐感到,我们以往几乎完全忽略了实业家对社会的贡献,和他们的情怀、追求。”傅国涌先生有感于此,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下工夫去追寻中国实业家的本土传统。
他想找到现代工商业真正的根,这个根不在辉煌一时的晋商、徽商身上,不在红顶商人胡雪岩身上,他们只是传统商人,这个根也不在盛宣怀、唐廷枢等人身上,他们或是官商,或是买办,这个根在开创出民营企业新天地的张謇及荣氏兄弟身上,在穆藕初、范旭东、卢作孚这些人身上,他们代表了近代的方向,他们留下了许多值得珍视的传统,哪怕是他们当年失败的教训,也为今天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他的这一系列将陆续刊发在《读库》上,《张謇和大生集团的命运》是其第一篇。
提起翁偶虹,现在知道他的人恐怕不多。翁先生一生从事编剧生涯,据说,在当下经常上演的剧目中,翁剧超过了三分之一,如《红灯记》、《大闹天宫》、《将相和》、《野猪林》等,以及被剧界尊为经典的《锁麟囊》。
江青曾把翁先生称之为“旧式文人”。解玺璋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进《北京晚报》工作,编辑“五色土”副刊,得以与翁偶虹先生结识,便领略了他的“旧式文人”气派。
翁先生曾写过一篇《我的自志铭》,交给解玺璋在“五色土”副刊上发表:
也是读书种子,
也是江湖伶伦,
也曾粉墨涂面,
也曾朱墨为文。
甘做花虱于菊圃,
不厌蠹鱼于书林。
书破万卷,
只青一衿,
路行万里,
未薄层云。
宁俯首于花鸟,
不折腰于缙绅。
步汉卿而无珠帘之影,
仪笠翁而无玉堂之心。
看破实未破,
作几番闲中忙叟;
未归反有归,
为一代今之古人!
江西人况晗在南京上完大学,来到北京工作,喜欢上了北京的胡同。他用宽线条铅笔画为表现形式,一画就是十八年。为那些消失的胡同在纸上重新构筑了另一重安身之所。在老屋、木窗、石门墩、杂货店、蜂窝煤和爬山虎的斑驳光影中,关于胡同的碎片在铅笔线条的堆叠中昔日重现。
一条一条的胡同消失得太快,他用铅笔和推土机赛跑。
况晗老师在筹划出版他的一本新书,名曰《胡同今昔》,四处找出版社谋求出版。里面是他用铅笔画下的胡同的昔日情景,以及他最近又跑到曾画过的原址去拍的照片。为了对比鲜明,他在拍照片的角度上特别注意和画画的视角一致。
看到这本书的打印清样后,我求况晗老师允许在《读库》上撮其精要刊发。这一主题占据了《读库0801》将近七十页的篇幅。我还特地尝试了三折页的装订方式,想更好地展现其作品的风貌,但最终效果仍不让人满意。
就在《读库0801》付梓之际,我接到况晗老师电话。他说,原来与他接洽的出版社突然打消了出版意向,这本书的命运又成为遥遥无期的未知之数。
《胡同今昔》记录的是建筑的消失,街道的消失,风景的消失,而《祥德路二弄》一文,记录的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消失。上海的弄堂生活,细致入微而又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达奇珍老师的笔下,更为难得的是,她记录的是那种生活被消灭的过程。
《经度之战》是袁越继刊发在《读库0702》上的《LSD简史》之后的又一力作。
无论是用指南针指南,还是测量天体高度,都能够测量出航行所在的纬度。而经度就不同了,没有任何天体能够用来直观地显示经度的差异,于是,古代的航海只能沿着海岸线走,否则等待船员的就是死亡。
两个几乎同时被提出来的方法开始了一场争夺经度的战争。这场战争过程曲折离奇,战况惊心动魄,不亚于任何一个优秀小说家编出来的惊险故事。这个故事背后折射出来的关于人类科技发展的经验教训,更是值得后人玩味。
“甲子”系列是中央电视台“见证·影像志”栏目制作的专题片,以农历纪年为时间线索,上溯前五个年度,于每年春节播出,计划用十二年时间,整合出近六十年的中国民生画卷。
如今这套专题片已完成了五辑,其中《戌年记忆》的文稿刊于《读库0602》,《亥年记忆》刊于《读库0701》,《申年记忆》和《酉年记忆》则整理发表在《读库0800》上。今年推出的《子年记忆》刊于本辑,屈指算来,该专题片已经回溯了四分之一世纪的光阴。
本辑藏书票由徐累先生绘制。
读库0601 豆瓣
8.4 (24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同心出版社 2006 - 2
《读库0601》是《读库》丛书的第一本。该书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为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每两月推出一辑,2006年计划出版六辑。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作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文艺类图书、影视剧作品、流行音乐等进行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从内容、装帧方面,被业界称为今年最具出版品质的开春之作。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上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上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有趣,有料,有种”,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
这期主打是郭德纲,五万字的专题包括三部分内容,一为北京民间相声演员郭德纲的长篇人物通讯,一为作者与郭德纲的访谈,一为其相声作品选刊,配以中国青年报著名摄影记者贺延光的人物摄影,对这位长期坚持在天桥一带演出、献身相声事业并日益得到民众、特别是都市文化人群认可的相声演员做全方位深度展示。
云上的日子 豆瓣
作者: 余慕兰 重庆出版社 2008 - 6
以《碧岩录》的解读为契机,通过禅理、禅话和感悟的随笔,来进一步畅谈对哲学、艺术、人生的思索和感悟,对广大读者一定会有所启发,有所省悟。
2021年2月10日 已读
段一段地读 一个年龄一个年龄地读~~感觉很棒
中国文学
圈里圈外 豆瓣
作者: 庄羽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4 - 2
一部关于演艺圈混乱生活的真实虚构,一个同居不结婚的年代,一种比友情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的感情,一部
促成了一位德国华人与一位北美华人网络姻缘的小说。海外最受欢迎的网络原创小说,演艺圈污浊生活的真实
虚构。“故事的编排没得说,文字有王朔式的痞气却又不让人觉得贫得无聊,更有王小波早期作品的幽默和深
刻。”
那些生命中温暖而美好的事情 豆瓣 Goodreads
8.1 (72 个评分) 作者: 落落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5 - 11
典藏青春的爱与梦
校园女王落落经典小说集精装上阵
《那些生命中温暖而美好的事情》精装版
尽受郭敬明“如同阳光一样难能可贵”赞誉的温暖系小说领军之作,超人气青春文学作家落落中、短篇经典作品完全收录。继热销旧版之后,全新收入《有氧亲吻》、《线香花火》、《天体观测》、《樱花前线》、《沿绿光逃跑》五篇唯美的高人气故事,不留遗憾、完全珍藏青春的心动与感动!
全新的装帧设计清新时尚,豪华精装16开本,紧贴当红畅销书包装潮流,带来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突现典藏版本的华美特质。
随书附送温暖信笺及精美签名板,让独一无二的记忆足印更加完美。
林泉 豆瓣
作者: 林清玄 2006
《林泉》:这世界从未隐藏它的智慧与启示。下雨的时刻,欢喜的人看来是甘霖,悲伤的人看来是眼泪心清的人看来是醍醐、心浊的人看来是酸雨……雨何尝有什么隐藏呢?在我们生活的四周,充满了美好,也充满了情意,在我们生命的历程,充满了生生之机,也充满了洋洋之趣,那是因为敏锐的品位使一切普通的都变为美进而使心性变得神奇、浪漫、古典。
木已成舟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6
本书是陈丹燕花10年时间的积累写的一篇旅欧游记。从这些被人类收藏起来的最值得纪念的东西前走过,看这个世界和自己怎样从木变成舟。
《木已成舟》所写也只是“陈丹燕的欧洲”,她的一双眼睛很尖也很特别,总是盯上别人熟视无睹的东西,并且有她的新发现。那些她喜欢的,打动了她、多年之后仍留在记忆中的事物,也许别人觉得平常,可经由她的描述,就独有一种韵味和情调。她细腻、婉约的文风依然,即使面对血腥和残酷,她也不会言辞激烈,一笔一笔地慢慢写来,却让你的心陷陷作痛。
东霓 豆瓣 Goodreads
东霓
7.8 (128 个评分) 作者: 笛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7
《东霓》和《西决》一样,还是在讲发生在那个永远的龙城的,郑家人的故事。但是不同于西决的隐忍,东霓是个活色声香的女人。这本《西决》的姐妹篇,却完全转换了主人公以及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呈现出来一个东霓眼中完全不同的郑家,完全不同的世界。东霓是一个经历坎坷、自私势利,却又坚韧勇敢、情深似海的女人。残酷的生活教会她精明和算计,但是在真正紧要的转折点上,她却依然把自己交付给生命深处燃烧着的冲动和本能。所以她才要不择手段地和前夫争夺,所以她机关算尽却把自己绕了进去,所以她才能勇敢地用伤痕累累的心热切地去爱,所以她才能只是因为一时冲动,给真正最关心她的人留下永远难以磨灭的伤害。
故事结尾处,东霓放弃了很多,失去了很多,唯一剩下的,却还是她的勇气和热情。她带着自己的秘密重新出发了,龙城依旧是个静默的古老城市,这一次,变成了一个荒凉的戏台,东霓粉墨登场,像个张扬的花旦,在万里晴空之下,上演了一出古老的戏码:北方,有佳人。
咖啡苦不苦 豆瓣
8.8 (13 个评分) 作者: 陈丹燕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5
甜若爱情,苦若生命,黑若死亡……这就是咖啡,这就是人生,《咖啡苦不苦》是作家陈丹燕欧洲文化旅行随笔中的一册,是她从11年旅欧生活中过滤出来的文字,介绍了世界各地有名的无名的各色咖啡馆。图文并茂,赏心悦目。闲暇时读一册如斯美文,如同捧着一杯“甜若爱情,苦若生命,黑若死亡”的咖啡,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少年残像 豆瓣
6.6 (34 个评分) 作者: 七堇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
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情同手足的男孩,绍城与凯,前者在经历了父母离异母亲以外身亡之后,投奔父亲,在新家里与凯一同生活。少年时代,他们与同班女生叶之行相遇,一段始于初恋的悲剧渐渐拉开序幕。在经历了种种波折之后,生命重归寂静,剩下的只是怀念与自知。
沿着季风的方向:从印度到东南亚的旅程 豆瓣 Goodreads
Chasing the Monsoon:Dispatches from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8.2 (36 个评分) 作者: 刘子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8 其它标题: 沿着季风的方向
他搭乘火车走遍印度南北;追随毛姆的足迹进入山地部落;坐上两 万美元的游轮航向蒲甘;穿过整个爪哇,抵达雨林深处的遗迹和火山;探寻泰柬边境上被地雷包围的古寺;在海岛之国邂逅成群的鲸鲨;在白色大象的故乡,寻访流亡苗人;乘着古老的运米船,由曼谷向大城缓慢行进……

他对自然倾心,也与途中偶遇的人倾谈;投身当下,又随时进入磅礴的历史;藏身度假客中,又不时抹去痕迹,遁入全球化遗忘的荒蛮之境;他在旺盛、暧昧、失序的“忧郁热带”自省:我是谁?正置身于怎样的世界?
2022年10月29日 已读
很喜欢前四章,尤其是掸邦一节,在与陆地相连的故事里,不止限于走马观花。用作家原话形容:「旅行至此,我已经总结出可以称之为“爪哇性”的东西:它是自发的、旺盛的、原始的、热带的、植物性的、永不疲惫的、换乱与秩序纠缠不清的......」这完全也切中了我对原始神秘野性的东南亚的全部想象。题外话一句,作者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尤其是欧洲的殖民者们,对于东南亚的「俯视」常常是忍不住的,带着「异域情调」的审视去触摸,去比拟,去覆盖一层笔触的「浪漫主义」,并且携带着对在地历史的悲戚描写,确实有着一种燠热的悲伤。
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