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鲶鱼 (2010) 豆瓣
Catfish
7.2 (19 个评分) 导演: 亨利·朱斯特 / 阿里尔·舒曼 演员: Melody C. Roscher / Ariel Schulman
其它标题: Catfish / 非识不可(台)
2007年,美国内华达州。24岁的年轻摄影师雅尼夫·舒尔曼(雅尼夫·舒尔曼 Yaniv Schulman饰)收到了一幅根据他摄影作品绘制而成的画作。欣喜之余,他惊讶地发现这幅画作居然出自一名八岁的小女孩麦乐迪·罗雪尔(麦乐迪·罗雪尔 Melody C. Roscher饰)之手。雅尼夫立刻在Facebook上与这位才华洋溢的小女孩结成了好朋友。通过麦乐迪,雅尼夫开始了解她的家庭,更与她的姐姐梅根·法契欧(梅根·法契欧 Megan Faccio饰)展开了一段浪漫的异地恋。雅尼夫的哥哥艾瑞儿·舒勒曼(艾瑞儿·舒勒曼 Ariel Schulman饰)决定与他的好友亨利·乔斯特(亨利·乔斯特 Henry Joost饰)将这段恋情经历拍成纪录片。然而一连串隐藏在网络背后令人毛骨悚然的谎言,渐渐浮出水面,令人不寒而栗。
由新人导演亨利·乔斯特携手艾瑞儿·舒勒曼执导的一鸣惊人之作《鲶鱼》,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出了一段交织在爱情与家庭伦理间的生活启示录。
在一起 (2010) 豆瓣
8.6 (22 个评分) 导演: 赵亮 演员: 郭富城 / 章子怡
2009年,导演顾长卫向社会公众发布了寻人启示,邀请HIV染者参与电影《魔术外传》的演出及幕后工作,套拍记录片《在一起》则记录了从寻访到电影拍摄的整个过程。工作人员从开拍一年前便开始通过网络寻访感染者,然而由于害怕身份曝光受到歧视,绝大部分的HIV感染者不愿意接受采访。本片主要通过网络寻访,记录网络聊天内容以及口述和实地采访方式,并对不愿曝露身份的感染者进行后期遮挡处理。在多从采访者之中,有少不更事的儿童,有涉世未深的青年,有深喑世事的成人,通过对他们的采访,了解感染者的感染途径、生存现状以及之后的打算。记录片记录了寻访过程以及三位愿意在电影中以真面示人的感染者老夏、刘老师、涛涛在剧组的生活。
  本片由资深记录片导演赵亮执导,入围第61届柏林电影节全景展映单元。
幼儿园 (2004) 豆瓣
8.6 (169 个评分) 导演: 张以庆
其它标题: Kindergarten
湖北武汉一家全托制寄宿幼儿园,一群天真无邪的可爱孩子在镜头前展现他们最真实的一面。他们会为了对父母的依恋而大声哭闹、会为了和小朋友偶然的争执大打出手、会为了穿不上衣服以及摆不好椅子而脾气大发、也会为了星期四和星期五的先后顺序讨论不休。孩子的心中没有对错,就如同一张等待书写的白纸却又不可避免地被强加了许多来自大人的既定价值观。孩子无所顾忌的言语,似乎也折射出一些不难捉摸的意味……
本片2001年5月开始筹拍,经过3、4个月观察和准备于当年9月正式拍摄,历时14个月前期拍摄工作结束,于2004年3月正式完成后期制作,影片荣获第十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人文纪录片创意奖、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
2011年5月20日 看过
挺有诚意的,但是其中有些孩子的理论听得人慎得慌…教育这个问题…唉…才是幼儿园的孩子啊…
纪录片
二次大战启示录 (2009) 豆瓣
Apocalypse - La 2ème guerre mondiale
9.4 (65 个评分) 导演: Isabelle Clarke / Daniel Costelle 演员: 马修·卡索维茨
《二次大战启示录》以精彩的影片述说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这些影片包括业余者拍摄的片段、最高机密影片,以及当年并未使用的新闻影片。这些重新被挖掘出来的影片上了色彩,带给观众在战争中身历其境的感受。本系列最强而有力的特点,在於以新颖的方式述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以观众前所未见的方法呈现非典型的影片,提供了一般平民百姓对战争的见解。
他乡的童年 (2019) 豆瓣
8.6 (156 个评分) 导演: 周轶君 演员: 周轶君
教育,是中国各个阶层共同焦虑的话题,无数家庭穷尽所有把孩子送去国外,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常年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周轶君感受到同样的焦虑。轶君走访芬兰、日本、印度、以色列及英国等五个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踏上一趟关于教育哲学的思考之旅。没有竞争的芬兰教育,怎样告诉孩子什么是成功或失败?贫富差距极大的印度,怎样用网络教育弥合孩子之间的差距?集体意识浓厚的日本怎样让孩子理解个人和团队的平衡?影片从小孩的角度去体验课堂,从家长的角度去感受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从不同社会的文化、历史出发,去对教育作一个深刻思考。探寻的旅途上,轶君同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也经历了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的旅程。
2019年11月2日 看过
芬兰这集真的看哭我,跟周轶君老师一样被感动,我们总是被“教育”:你不会这个,你不会那个,真的羡慕芬兰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社会,包容和理解如此重要,而且从小对于美育的重视已经甩下其他一大截。人类前端文明之地,诚不欺我。
纪录片
海洋 (2009)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Océans
9.0 (457 个评分) 导演: 雅克·贝汉 / 雅克·克鲁奥德 演员: 皮尔斯·布鲁斯南 / 小佩德罗·阿门达里斯
其它标题: La vita negli oceani / Oceans
《海洋》耗时五年,耗资5000万欧元,动用12个摄制组、70艘船,在全球50个拍摄地,有超过100个物种被拍摄,超过500小时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关素材,是史上投资最大的纪录片。
海洋是什么?这部电影告诉你答案。这是一部以环保为主题,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的生态学纪录片。本片聚焦于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蓝色领土”。导演深入探索这个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完整地呈现海洋的壮美辽阔。真实的动物世界的冒险远比动画片中的故事来的精彩,接下来银幕展开——巨大的水母群、露脊鲸、大白鲨、企鹅等。毫不吝啬在镜头前展示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让人叹为观止。
2020年9月25日 看过
2011-08-27.残忍的人类快灭绝吧,把地球留给其他生物。
法国电影 纪录片
君主制 (君主政体 第一季) (2004) 豆瓣
Monarchy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君主制
导演: Mary Cranitch / David Hutt 演员: David Starkey ... Presenter
这是一系列关于英国君主政体的纪录片
由历史学家David Starkey担任presenter
由Channel 4于2004年至2007年制作发行
本记录片一共三季,共16部分:
第一季一共6部分
第二季一共5部分
1.The Crown Imperial
2.King and Emperor
3.Shadow of the King
4.The Stuart Succession
5.Cromwell the King Killer
第三季共五部分:
1.Return of the King
2.The Glorious Revolution
3.Rule Britannia
4.Empire
5.Survival
台湾黑电影 (2005) 豆瓣
台灣黑電影
7.4 (8 个评分) 导演: 侯季然 演员: 朱延平 / 杨家云
其它标题: 台灣黑電影 / Taiwan Black Movies
两年前知道侯季然要拍一部七零年代末、八零年代初风行一时的社会写实片的相关记录片,觉得非常有趣,这个人的脑袋总是装着莫名其妙的东西。
比如说荒废的空屋子。
一台破摩托车。
现在是早已被遗忘的一种影片类型。
假如有所谓「渣美学」的话,侯季然会是个中翘楚,他总是关注着角落里被人遗忘的,卑微破败的非生命体,以他纤细同情之眼。
转载新闻稿:《台湾黑电影》重现社会写实片经典镜头
《上海社会档案》中陆小芬震惊全台的胸前一刀
以七零年代末期社会写实片为题材的纪录片:《台湾黑电影》,即将于台北电影节中首映。片中收录许多珍贵的社会写实片片段,如1981年《上海社会档案》中陆小芬震惊全台的胸前一刀、1979年《错误的第一步》中,男主角马沙赤脚带着脚镣从监狱深处走向观众的特写、陆一蝉演出《女王蜂》时著名的胸前蜜蜂刺青以及杨惠珊、陆仪凤等重要社会写实片明星演出的精彩片段。这些场面在那个大多数人都不曾看过真正的监狱、脚镣的保守戒严年代,震撼了无数观众的心灵,如今不仅是许多五年级生的怀旧印象,更是久被遗忘的台湾电影史经典场面。
导演侯季然表示:会拍摄这个题材,一方面是源于自己对旧电影的爱好,另一方面也是对那个戒严的时代,竟然能够诞生出那么多部标榜暴力犯罪色情的电影感到好奇。由于这批电影一向被视为纯粹剥削炒作的商业电影,少有人有意加以保存,更遑论出版DVD,因此在寻找这些影片时遇到许多困难。《台湾黑电影》的工作人员从国立的电影资料馆,找到深藏在西门町小巷中的私人片库,再一路找到巡回全台湾的庙会露天放映业者,花费了一年半时间,才找齐片中引用的八部社会写实经典作品。而有些拷贝因为久未有人闻问,深埋在仓库里太长时间,画面皆已斑驳,雪花片片,更显出这些电影横跨二十五年而来的时代感。
除了搜集到这些珍贵的旧影片之外,《台湾黑电影》并尝试对这批电影提出新的诠释观点,片中将社会写实电影片段与台湾七零年代末期的政治社会事件相对照,挖掘出潜藏在社会写实胶片底层的时代情绪。导演认为,社会写实电影表面上是感官发泄,但是这些狂暴的画面,其实透露了当时戒严气氛下,被压抑已久并试图寻找出口的集体潜意识。
片中访问了许多参与社会写实片风潮的重要导演、明星及影评人,对于当时社会写实电影的资金状况、生产情形,电检尺度、海外市场的商业操作,甚至于社会写实电影与紧接其后出现的台湾新电影之间的矛盾关联等,皆有第一手的说明与诠释,不但为台湾电影留下重要的口述历史,更可为目前低迷的国片市场提供历史的参考。
导演表示,《台湾黑电影》的片名灵感来自「台湾新电影」,用「黑电影」代表七零年代末期风靡全台的社会写实片,对比新电影的纯洁光明形象。当年这些黑电影透过夸张的情节与渲染的暴力色情场面,在电影检查开始松绑的几年间,缔造傲人的票房成绩。虽然号称「写实」,但是社会写实片却被当时的影评人批评为夸张社会的黑暗面,并不写实,而是「社会版写实」。社会写实片盛行的期间约为1979年至1983年,短短五年间的产量,包括犯罪片、女性复仇片、赌片等,总数共有一百一十七部之多。
1981年《上海社会档案》中审判的场景,令人联想到当时轰动的美丽岛大审
◎《台湾黑电影》作品简介
1979到1983年,仍然在戒严的年代里,却有一批「台湾黑电影」,以社会写实之名,大胆地描写犯罪、肉欲与复仇,瞬间攻占全台戏院,席卷惊人的票房,引起黑白两道的侧目。这些黑电影像是一场梦境还是传染病,在混沌未明的期内密集地出现,又在新的时代来临前迅速地消失,曾经有那么多看过黑电影的人,却没有人想讨论,也没有人觉得可惜。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堪称台湾电影里最暴烈血腥的影片,在电影史长久轻视与鄙视下,渐渐被遗忘。今天还记得黑电影的人里,有人说,那是商业逻辑的简单操作,用过即弃,没什么好深究的,也有人说,那是台湾电影工业衰败的起点,是「台湾新电影」黎明之前最深最深的黑暗。
本片重新搜罗并分析目前仅存可见的黑电影,将这些惊人的画面与七0年代末、八0年代初的政治社会事件相对照,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奇异的相似,原来在现实社会里被压抑的情绪,不能说的话语,皆化为一幕幕声嘶力竭的影像,从黑电影的底片中显影出来……
1979年,《错误的第一步》一开场从黑暗深处走出的脚步,不只走出了社会写实片风潮,也象征着台湾将走出压抑的戒严时代
◎导演简介
侯季然,政治大学广播电视系硕士班,曾任「台湾电影数据库」专任研究助理,现为自由作者。创作范围包括文字、摄影与录像,作品性格偏向抒情与实验,常与时间与记忆相关。影评及散文作品散见「小电影主义」电子报及各大报章杂志,个人专栏「我口袋里的电影」位于文建会台湾电影笔记网站。影像创作方面,1997年以毕业作品《三个人的十一片台北》入选第二届中港台学生电影录像节,2003年以实验片《星尘15749001》获台北电影节市民影展首奖。2004年拍摄以SARS为主题的纪录片《疫区》,同年,纪录片《我的七四七》入选公视观点短片展。2005年完成新闻局辅导金纪录长片《台湾黑电影》。
◎【台湾黑电影】之拍摄前言
我们今日熟知的台湾电影史,从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影像,台语片沧桑,乃至六○年代的「健康写实」,七○年代的「武侠片」、「爱情文艺片」、「爱国政宣片」,一直到八○年代的「台湾新电影」、九○年代「后新电影」,几个大题目细数下来,多半不会提到「社会写实片」一项。
在目前可见的台湾电影史论述里,对于曾在八○年代初期盛行一时的「社会写实片」,大多以「犯罪暴力的黑色类型电影」寥寥数语、匆匆带过,或在产业面上视之近二十年来台湾电影衰败的起点,或在美学上视之为「新电影」黎明之前最深最深的黑暗。电影学者卢非易更直言,台湾的主流电影自社会写实片滥觞《错误的第一步》起,即走上所谓的「类型歧途」。
二十年过去了,这些奇形怪状的社会写实片,在我们的电影史长久轻视与鄙视下,恐怕将连同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一齐被遗忘了。
我们觉得很可惜,因为回顾台湾电影类型发展,社会写实片其实在各个层面都有非常值得深究的独特性。首先,在美学上,这类型片中大量充斥的犯罪、暴力、裸露等元素,所带来的直接且赤裸的观影刺激,乃是台湾影史罕见;再者,就社会意义而言,自一九七九年《错误的第一步》到一九八一年《上海社会档案》,这些以犯罪、女性复仇为主题的影片,能够迅速受到观众的支持而成为八○年代初期二、三年间的主流,实与当时的政治动荡、社会转型有相当大的关联。美丽岛事件、江子翠命案、林宅血案,七○年代末暴烈血腥的新闻画面,实不亚于大银幕上的感官刺激。
六○年代于西方电影学界兴起「类型电影」的研究取向,将大量生产的大众类型电影,视为社会心理的具体展现,于此,我们不禁好奇,社会写实片到底是单纯原欲的发泄,还是社会焦虑的替身?杨惠珊、陆小芬、陆一婵疯狂复仇的,究竟是野兽般的男人,性别歧视的社会,还是自从国民政府迁台后持续数十年的政治压制?
根据【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一书记载,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三年,以犯罪类型送审的影片,共计一百一十七部。也就是说,照现在的台湾电影史来看,自《错误的第一步》起,当年台湾电影是连续走错了一百一十七步。
而我们想问的是,这一百一十七步,到底由谁所踏?怎么踏?踏出了什么样的社会?最重要的,它们踏向何方?我们今日熟知的台湾电影史,从日本殖民时期的台湾影像,台语片沧桑,乃至六○年代的「健康写实」,七○年代的「武侠片」、「爱情文艺片」、「爱国政宣片」,一直到八○年代的「台湾新电影」、九○年代「后新电影」,几个大题目细数下来,多半不会提到「社会写实片」一项。
《台湾黑电影》拍摄后记 文/侯季然
《台湾黑电影》这部片,从2003年11月签约到2005年6月交片结案,制作期大约是一年七个月的时间。
回想这一年七个月的时间,只觉得过得非常快,因为交片的时间压力很大,几乎每天都在想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把资料搜集得再齐全一点,把影片的内容再充实一些,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好好的把手上有限的材料做最好的安排。
之所以在时间上会感到如此不足,是由于《台湾黑电影》这个拍摄案,主要面对的挑战在于搜集久被遗忘的社会写实片经典,这些当年以商业为目的的影片,因为不被认为具有艺术文化收藏价值,许多当年投入的业者,如今也已经离开影坛,改做其它事业,以致于许多重要的经典如《女王蜂》、《黑市夫人》等,才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就皆已散佚。我们透过各种管道探访这些影片的下落,从国家电影资料馆到专营庙会露天放映的民间业者,最后搜集到并取得版权人同意而使用在影片中的,有《错误的第一步》、《上海社会档案》、《疯狂女煞星》、《痴情奇女子》、《女王蜂》、《女性的复仇》、《凌晨六点枪声》、《少女集中营》等八部。比较遗憾的是,也属经典的《黑市夫人》一直到最后都还是没有找到。
寻找、联络与等待响应的过程非常漫长,当最后一部找到的《女王蜂》从西门町巷弄深处的私人片库里「出土」,却又因为拷贝过于陈旧,被冲印厂拒绝过带,不得已只好情商拥有这个拷贝的放映业者,安排在某一场庙会庆典中放映,我们再用摄影机翻拍银幕的工程终于完成时,已经是2005年的三月份了。接下来的时间,剪接、套片、混音、制作光学声带、字幕、翻译、冲拷贝等过程,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赶工,由于辅导金制作合约上订有过期一日罚款千分之二制作费的罚则,我们常常光想到累积的罚款就开始胃痛头痛。不过还好这个罚则最后没有真正实行,特此感谢辅导金执行单位国家电影资料馆。
《台湾黑电影》能够完成,要感谢的人太多。新闻局辅导金提供主要的拍摄经费、电资馆在影片拷贝及文献资料的使用上给予许多协助与优惠;江日升先生、蔡扬名导演、王重光导演慨然同意我们使用他们版权所有的影片片段;还有许多业界前辈有形无形的帮助,亲戚朋友的两肋插刀,才使得这个异想天开又牵连甚广的纪录片构想,有了被实现的可能。
《台湾黑电影》在2005年的台北电影节首映两场后,许多年轻的朋友看了这些「重新出土」的片段,都惊讶地对我说,没想到原来在二十几年前(他们出生之前),台湾电影就已经有这么生猛的场面与意念;也有外国人开始怀疑,《疯狂女煞星》其实是《追杀比尔》的原版;更有一位朋友说,原来陆小芬被五个歹徒追到黑夜工地的场面,就是她盘据脑中多年的恶梦,她一直以为那些奔跑与歹徒狰狞的面孔,是她梦里出现的画面,直到看过《台湾黑电影》,她才恍然大悟,那可能是在尚未有分级制度的年代里,年幼的她曾经在戏院里经历的震撼教育。
我想这应该就是《台湾黑电影》这部片最大的价值与意义,重新找回台湾电影史上曾经深深留在观众记忆里的画面,并试图将这些影片与当时的社会情境扣连,让银幕背面的现实土壤和银幕之前被催眠的观众们互相找到彼此。这样寻找的目的,大至开发台湾电影研究里未曾有过的面向、填补上没有人想提的一块,小至为一位恶梦连连的朋友解开多年的疑惑;原始初衷的,意料之外的,都是这部纪录片确实造成的影响。以前听别人说,每部作品都有它自己的命运,会长成它自己想要的样子,《台湾黑电影》之后,我才真的体会到这一点。我是被黑电影召唤而来的,透过我,它找到它想要找到的人,发出它想发出的声音,不多,也不少,非常准确。
能够扮演这样一个类似灵媒的角色,是我生命里前所未有的经验。不论拍摄的过程有多少辛苦,总算有一些人、一些电影、一些我意想不到的事物,因为《台湾黑电影》的诞生而开始了邂逅、重逢、和解、平反……等等,各种神秘的的转变。单凭这一点,我便认为这一年七个月是非常的值得,而且为黑电影从千万人中竟然挑中我这件事,由衷地感到荣幸
阿黛尔伦敦爱尔伯特音乐厅演唱会 (2011) 豆瓣
Adele Live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
9.7 (46 个评分) 导演: Paul Dugdale 演员: 阿黛尔
其它标题: Adele Live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 / Adele伦敦爱尔伯特音乐厅演唱会
Adele将那些心碎的回忆,化为纠结人心的浪漫旋律,从自弹自唱的宅女摇身一变成为叱吒风云的流行女王。2011年9月22日,Adele首度登上全球歌者的终极圣殿——英国伦敦皇家爱尔伯特音乐厅,《Live At The Royal Albert Hall》完整记录了这一票难求的演唱会完整实况。
全场曲目列表如下:
1.Hometown Glory
2.I'll Be Waiting
3.Don't You Remember
4.Turning Tables
5.Set Fire To The Rain
6.If It Hadn't Been For Love
7.My Same
8.Take It All
9.Rumour Has It
10.Right As Rain
11.One & Only
12.Lovesong
13.Chasing Pavements
14.I Can't Make You Love Me
15.Make You Feel My Love
16.Someone Like You
17.Rolling In The Deep
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 (2011) 豆瓣
7.6 (36 个评分) 导演: 罗莎莎 演员: 张艺谋 / 克里斯蒂安·贝尔
这是导演罗莎莎从申奥短片开始与张艺谋合作八年后,她为《金陵十三钗》拍下的全程纪录,揭秘这部巨资大片背后的故事。
《张艺谋和他的金陵十三钗》总共五集,分别是《十三钗的诞生》、《遇见贝尔》、《新演员乐与路》、《艰难的战争》、《一个镜头的执着》,详细纪录了《十三 钗》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包括巨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在生活中显露的活泼搞笑的一面;好莱坞威廉姆斯特效团队如何在制作战争戏的过程中精确到一颗子弹,以及人 身体上最细微的炸点;“十三钗”及教会学生是如何在万人海选中脱颖而出;还有被选中的“十三钗”经历的“魔鬼训练”,从完全业余的状态到在镜头前风情万 种……
秉爱 (2007) 豆瓣
8.5 (11 个评分) 导演: 冯艳
其它标题: Bing ai
镜头跟随着住在三峡库区的农妇张秉爱,真实的记录了她的生活,还原了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张秉爱的丈夫身患顽疾,因此,全家的重担便都落到了她的肩上,虽然生活十分辛苦,但张秉爱的心中依旧怀有希望,因为她那有出息的儿子是全村唯一一个考上了重点高中的孩子。
除了普通农妇外,张秉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钉子户。作为第一期移民中唯一留下来的那一户,张秉爱默默决心,在得到应得的土地之前绝不动摇,这是她为自己划下的底线。大坝截流近在眼前,如今,第二期移民都已经全部迁走了,在一片废墟之中,张秉爱赖以生存的家显得那样渺小,飘摇。
2020年10月6日 看过
2012-03-25
这就是生活,平实淡然毫无戏剧性,可是她具有力量,充满了生机和灵魂。她说,要到我结婚20.30年做梦才会到这儿来,现在做梦就到这儿来了,灵魂是和人在一起的。
中国电影 纪录片
侣行 第二季 (2013) 豆瓣
8.6 (7 个评分) 导演: 渺小鱼 演员: 张昕宇 / 梁红
在你的生命中会不会有一个人,愿意倾其所有、经历万难,陪你一起走天涯?一对小情侣,四个小伙伴,驾驶一艘帆船,历时一年半,航行34000海里,探访24个国家,完成在北极求婚南极结婚的誓言,去看一个真实的世界。每周四早8:00,首档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节目《侣行II》准时上线,欢迎围观!
2020年11月6日 看过
2020-08-31
好好看,男女生都那么勇敢。
纪录片
赤裸漂流记 (2013) 豆瓣
Naked Castaway
8.7 (6 个评分) 导演: Ed Stafford 演员: Ed Stafford
Former British Army Captain Ed Stafford was the first person ever to walk the length of the Amazon River, but surviving completely alone on a desert island is his biggest adventure yet. Can he last 60 days on an uninhabited Fijian island with absolutely nothing? No survival tools, no rations, no clothes, no film crew... It's a daunting challenge and nobody's ever done it before. In fierce tropical heat, he has only hours to find water before dehydration ends his attempt before it's begun. He must master the island - and his fears - to find food and water, light fire, build a proper shelter, and progress from mere survival to the point where he could stay forever. Filmed entirely by Ed himself, there's never been a more authentic survival series on TV
2020年11月7日 看过
2020-07-24
因为从小有冒险梦,看这种津津有味,有替代满足那味儿了。第二集看得真的开心,点燃火还能烤点东西吃,就是水源一直都是揪心的事情,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水源。冲冲冲,后面几季持续安排。
冒险片 纪录片
爸爸的木匠小屋 第一季 (2015) 豆瓣
导演: 郑若行
在一年的时间里,24个节气陆续播放,从匆忙的都市生活里停下来3分钟看一部关于木匠手艺人的纪录片。
2020年11月7日 看过
2020-07-17
还有意思,策划也是非常古典啊。以后在郊区找个工作间可以学这个,静心。
纪录片
摇摇晃晃的人间 (2016) 豆瓣 TMDB
摇摇晃晃的人间
8.0 (212 个评分) 导演: 范俭 演员: 余秀华 / 周金香
其它标题: Still Tomorrow
余秀华,一个农村女性,从小患有脑瘫,在2015年成为中国最有名的诗人。她写出《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强烈的情感与欲望引人注目。20年前,余秀华的母亲将懵懂无知的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陌生男人,这段形同陌路的婚姻成为她一生的疼痛和遗憾。余秀华写诗,试图与自己的命运对话,写残缺的身体,写她对真爱的渴望。随着余秀华的成名和经济上的独立,她想通过离婚来重新掌控自己的命运,结束这段没有爱的婚姻。然而她的老公强烈反对离婚,她的父母和儿子也并不支持她。更糟糕的是她的母亲被检查出患有肺癌,余秀华面对的阻力越来越大,她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吗?
该条目为纪录长片,有别于纪录短片《一个女诗人的意外走红》,标记前请知悉!- 豆瓣电影团队
2020年11月7日 看过
2020-06-06
导演的镜头审美好,是迥然于余的另一种诗意,他的镜头下是风景优美的前现代田园风光,而余的人生和际遇却跟这个“生机盎然”的前现代背道而驰,她诉求的人格独立、精神共鸣、真正的爱(是「爱|不是「情」,中国人大多都是在「情」里缠绕,「爱」是灵魂的吸引,而「情」是欠债的修饰说法。)都是与环境格格不入的现代性特质,这是诗人苦闷的本质来源,她本该舒展的人生被迫在所谓的“田园风光”里压缩内卷,于是,冲破和挣脱就变得格外悲剧有力量。这种人性的复杂啊,普通人只能通过片子去廉价审一下「她」的美,对于真正窘迫的现实于事无补,连一句「旺盛的生命力」的夸赞都显得虚伪极了。
纪录片
不即不離 (2016) 豆瓣 TMDB IMDb
不即不離
7.6 (8 个评分) 导演: 廖克发 / 谌静莲 演员: 廖祥清 / 胡木娇
其它标题: Absent Without Leave / Absent without Leave
從家庭問題開始,展開一趟國族歷史的認識之旅。來自馬來西亞的導演廖克發,為了探尋生命中缺席的祖父,拼湊出原生家庭的完整面貌,進而踏入馬來西亞近代歷史的溯流之中,找尋彷彿遺失的過去。包括殖民時代、抗日運動,共產黨組成,以及馬來西亞多族群的認同問題,都在故事的重建中一一浮現。導演旁白貫穿全片,彷彿提出對自身,也對民族的疑問,交織個人與群體的生命。
2020年11月13日 看过
年轻时候,觉得纪录片应该是冷静自持才不失洞察力,现在看人生的心酸苦楚风云变幻自然流露也是这场的,所以看哭也算太羞怯的。这片子看完再回溯看黄锦树老师的《雨》,大概感触更深。那些如同鬼魅一般在炙热蕉林里隐隐显现的魂魄所承受的一切,时代哪是一粒沙呢,时代就是一座山,狠狠地压在他们身上,在恐惧、生存、绝望、寻根的抗争中,他们像是浪潮之中的沙砾,为了崇高的理想,抛开了家庭,让下一代都成为“父不详”的孩子,被历史裹挟的一代人,被历史耽误的一代人,也被历史抛弃的一代人,成为课本上被胜利者叙事的”恐怖分子“,等到下一代人怀着对时代空前的理解去原谅他们当年的选择,这个过程令人如此心酸。在风云变换的上世纪,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几个分支,几群”政治动物“,最终都走向了不同的结局,令人费解也令人落泪。
台湾电影 廖克发 纪录片 马来西亚电影
我们 (2008) 豆瓣 IMDb TMDB
Wo men
8.7 (10 个评分) 导演: 黄文海
其它标题: Wo men / Women
「有人说他们是敏感人物,他们说自己是政治动物。」 本片描述了当下中国知识分子的思考和写作,但他们的行动也仅仅 止于思考和写作。导演关注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焦灼状态。
2020年11月13日 看过
看完就觉得没希望,老中青三代皆如此。片尾老革命家们,炎黄春秋的老师们那席话算是悲丧的点题吧。
中国电影 纪录片
乘着光影旅行——李屏宾的摄影人生 (2009)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乘着光影旅行
8.7 (33 个评分) 导演: 关本良 / 姜秀琼 演员: 李屏宾 / 杜笃之
其它标题: Let the Wind Carry Me / 乘着光影旅行
导演关本良、姜秀琼追随李屏宾的足迹,走访日本、法国、挪威等地,除了忠实记录李屏宾的工作状态,平时隐身在摄影机后的大师也首度在镜头前,畅谈自己的学习、成长、手法与哲学。
2020年11月14日 看过
有人情味的纪录片。真的好棒,其实摄影师也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啊!能有时间可以做一学年的台湾电影。
台湾电影 纪录片
但是还有书籍 (2019) 豆瓣 TMDB
8.7 (480 个评分) 导演: 罗颖鸾 / 杨骊珠 演员: 朱岳 / 俞国林
《但是还有书籍》以书为题材,力图在阅读多样化、碎片化的当下,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之人,捕捉和书有关的那些精彩故事。希望以新鲜有趣的视角和故事,点燃观众对于书的热爱,为人们提供一份在快时代里的阅读指南。
2020年11月17日 看过
蔡皋老師那集賽高!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