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 豆瓣
The Thorn Birds
8.7 (105 个评分) 作者: [澳大利亚] 考琳·麦卡洛 译者: 曾胡 译林出版社 1998 - 7
《荆棘鸟》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拉尔夫一心向往教会的权力,却爱上了克利里家的美丽少女梅吉。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抛弃了世俗的爱情,然而内心又极度矛盾和痛苦。以此为中心,克利里家族十余名成员的悲欢离合也得以展现。
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密精巧,文笔清新婉丽。在描写荒蛮广漠的澳大利业风光时,颇有苍凉悲壮之美;同时女作家对女人爱情心态的探索,又十分细腻感人,故而这部作品有澳大利亚的《飘》之誉。
2017年9月22日 想读
刺猬的优雅 豆瓣 Goodreads
L'élégance du hérisson
8.0 (8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妙莉叶·芭贝里 译者: 史妍 / 刘阳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一个是不安分的女孩, 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国会议员,聪明得可以说是天才. 即便拥有看似完美的一切,却着实厌倦生活中的所有,小小眼睛已看透成人世的虚伪与空虚,被老爱大惊小怪的妈妈误认为精神异常。面对荒谬的外在世界,她为自己订了个人生目标──在十三岁生日当天自杀,并放火烧了父母的豪宅……
一个是人见人不爱的门房, 在住满达官显贵、菁英分子的高级公寓,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耍笨、装丑、耍粗俗,这是她每天必须谨守的本份。在掩人耳目的背后,她的心灵密室塞满胡塞尔现象学、弗洛伊德、中世纪哲学……
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2017年9月22日 想读
豆瓣
怒り
8.1 (86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田修一 译者: 岳远坤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 7
★因为自信,你才会信任他人;因为缺乏自信,你才会对他人心生愤怒。
★《周刊文春》推理TOP10!书店大奖入围作!
★日本跨界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天才、实力派作家吉田修一,狂销200万册的《恶人》之后最新代表作。
★推理小说的阅读快感;社会小说的思考深度;纯情小说的情感容量 ,爆炸性结尾,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到底!
★同名电影阵容华丽,渡边谦、妻夫木聪主演;《恶人》导演李相日执导。
2011的夏天,东京郊外一对普通夫妇惨遭杀害。
凶手山神一也作案后逗留屋内长达六个小时,并用被害人的血在墙上留了一个“怒”字,方才离去。
案件的凶残性让人发指,其动机则让警方困惑。
一年后,经过微整容的山神依旧在逃。而此时,三地分别有三个来路不明的男子,日渐融入当地的生活。
房总渔港的田代、东京市区的直人、冲绳附近离岛的田中,三个人各与通缉犯山神有着某种程度的暗合。
那些接纳陌生人并付出情感的人们迟迟注意到第二次公布的通缉信息,信任与爱被放到了天平上。
谁是凶手?
你又如何能相信身边的他不是凶手?
2017年9月19日 想读
德米安 豆瓣
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8.7 (262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丁君君 / 谢莹莹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德米安:埃米尔·辛克莱的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讲述少年辛克莱寻找通向自身之路的艰辛历程。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前路。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2017年9月19日 想读
一百个人的十年 豆瓣 Goodreads
9.4 (86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7 - 10
二十世纪的历史将以最浓重的笔墨,记载着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的暴行和文革浩劫,凡这两大灾难的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它,却又无法忘记它……
2017年9月12日 想读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I sommersi e i salvati
9.5 (58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 2013 - 3
本书是意大利最具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人们一定记得,当时距离奥斯维辛解放仅仅过去了15年: 我这本书的读者正是“那些人”,而不是他们的继承者。之前他们是压迫者或冷漠的旁观者,而现在他们将是我的读者:我要将他们逼进困境,把他们绑在镜子前。算账的时刻到了,摊牌的时刻到了,而最重要的,对话的时刻到了。
我并不相信人的一生必然存在明确的目的;但如果我思索我的生活和我直到现在才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我认为在它们中只有一个目标是明确而自觉的。而它就是:去作证,让德国人民听到我的声音,去“回应”那个在我的肩头擦手的“卡波”、潘维茨博士,那些绞死尤尔提姆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
——普里莫•莱维
我们时代最重要和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泰洛·卡尔维诺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莱维的最后一部宏伟巨著…是对他所有作品浓缩而优雅的总结。 ——《纽约客》
关于犹太人、德国人、大屠杀及其它相关主题的著作。它是一场令人沉思的讨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我们理解,但它远远超越了我们理解的极限,就像我们无法开启的古代文明的石头废墟。 ——《纽约书评》
在人生接近尾声之时,莱维越来越坚信人们会忘记大屠杀的教训,仿佛这场大屠杀只是人类历史中司空见惯的暴行之一。《被淹没和被拯救的》一书是在四十年之后对纳粹种族灭绝意义的阴郁思索。 ——《纽约时报》
2017年9月5日 想读
孤独的城市 豆瓣
The Lonely City
7.8 (20 个评分) 作者: [英] 奥利维娅·莱恩 译者: 杨懿晶 未读·文艺家·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8
本书作者孤身一人居住在纽约这座玻璃牢笼般的城市中时,一种密感的缺失状态促使她不断地追问孤独的本质。她从数名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为切入点,以用一种自然流动的叙事方式,将爱德华·霍珀、安迪·沃霍尔、亨利·达戈、大卫·沃纳洛维奇等当代艺术家的生平与自己的反思浑然天成地编织在一起,深入地剖析了生活在现代城市的人们所共同经历的、无法避免的孤独,从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为读者呈现出孤独的全貌。
2017年9月4日 想读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 豆瓣
作者: 维吉尼亚·萨提亚 译者: 易春丽 / 叶冬梅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6 - 8
这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尔的经典着作。 1972年本书在美国出版,即引起广大的重视,读者纷纷致函提及许多联想、疑问和建议,为此,萨提尔又增列青春期、晚年、退休和人生转捩点、和平、精神等章节,使内容益趋完备。 增订版的《新家庭塑造人》清楚地分析人在家庭所经历的成长和蜕变,从中探讨人如何建立自我价值、人际沟通及生活模式,同时透过作者匠心独运的举例和说明,倡导如何沟通思想、如何作好家庭工作与组织关系,以及如何发展更健全的人格。全书所揭示的基本观念和中心思想,已为一般人士与家庭治疗师们广泛运用。
2017年9月4日 想读
为何家会伤人(升级版) 豆瓣
7.0 (26 个评分) 作者: 武志红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 7
本书为经典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的全新升级版。该书出版七年来,在读者中引起持久的震荡,好评如潮。在本书中,作者作了全新的修订,并新增六万字内容,细致入微地揭示出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作者用最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当下读者的心,凭借十年行业经验,带领为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和自由的旅程。
2017年9月4日 想读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豆瓣
7.1 (79 个评分) 作者: 许知远 海南出版社 2001 - 4
作者生于70年代后期,有人说这个年代出身的是充满物质感的一代,显然这是个武断的结论,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人积极回应智力的承传,特别是生命力与想像力充沛的青年。《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这个名叫许知远的青年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许知远已试图搭建属于自己的某种具有自我信仰意味的文字领地,这信仰与精神的自由和智力锻炼有关。
2017年9月4日 想读
旅行者的早餐 豆瓣
旅行者の朝食
7.9 (18 个评分) 作者: [日] 米原万里 译者: 王遵艳 南海出版公司 2017 - 5
《旅行者的早餐》是作家米原万里的美食美文随笔集。
人类舌尖上永远住着一对好邻居,深厚的文化和有趣的笑话。米原万里身为知名俄语翻译家,也是赫赫有名的“毒舌美人”,自如地游走在欧亚大陆,记录下爆笑吐槽的舌尖之旅。
兴高采烈地在俄罗斯吃鱼子酱,愁眉苦脸地在捷克吃炸鲤鱼,去欧洲寻找童年的美味土耳其蜜糖,又在派驻西伯利亚时吃新鲜的冰鱼刨屑……米原万里追随着难以满足的味蕾,游走在饮食文化的广阔地图上。食物满足了饥肠辘辘的肠胃,也抚慰了漂泊不定的心灵。不论美食还是烦恼,通通一扫而空!
吃好吃的东西要死,不吃也要死,无论如何都要死的话,不吃就太浪费了!
很多人喜欢按血型将人进行分类,而我会先把人分成“为活着而吃饭”和“为吃饭而活着”。前者多为喜欢空想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后者多为乐天讴歌人生型的现实主义者。——米原万里
2017年9月1日 想读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Goodreads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9.1 (312 个评分) 作者: 林奕含 游擊文化 2017 - 2
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
性、權力、升學主義──青澀的表皮、變態社會的日常
如果這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要怎麼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
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輝煌的人生裡,她的臉和她可以想像的將來一樣漂亮。補習班國文名師李國華是同一棟高級住宅的鄰居。崇拜文學的小房思琪同樣崇拜飽讀詩書的李老師。
有一天李老師說,妳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妳周點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思琪的初戀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把她翻面,把他的東西塞進去。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愛情,為什麼覺得暴力?為什麼覺得被折斷?為什麼老師要一個女學生換過一個女學生?如果這不是愛情,那滿口學問的李老師怎麼能做了以後,還這麼自信、無疑、無愧於心?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倖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妳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
2017年9月1日 想读
厨房 豆瓣 Goodreads
キッチン
7.6 (167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吉本芭娜娜 译者: 李萍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10
《厨房》——作者的成名作。少女樱井美影失去所有亲人后,只有在厨房的冰箱旁才能安睡,这时,曾受她祖母关照的田边雄一与他的变性人母亲惠理子收留了她,这个病态家庭却使她感受到了温馨。从厨房出发,她慢慢地从最黑暗的孤独中走出来……《满月——厨房Ⅱ》美影开始独立生活后不久,雄一突然来电告知惠理子已死,她闻讯连夜赶去,两人又像过去那样同室而居。随即,她因工作关系外出,他随后出了家门。辗转得知他苦恼的缘由,她终于抛开顾虑,在一个满月当空的晚上送饭到他住的旅馆,借此表明心迹,一个圆满的结局至此终于成就。《月影》 ——作者的毕业创作。少女早月因男友死于交通事故而悲不自胜,每日起来晨跑,但愿稍稍纾解内心的哀伤。也因为跑步,她与奇人浦罗邂逅,从而得见百年一遇的景象:在清晨的薄雾中,她隐约看见男友微笑着朝她挥手作别,然后渐渐淡去。这次特殊的重逢,成全了早月怀念的心,让她从此能够重新面对现实生活。
2017年9月1日 想读
远方的鼓声 豆瓣
遠い太鼓
8.1 (6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8
《远方的鼓声》是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作者听得的微乎其微的“远方的鼓声”,最终成了您手头上这部可触可观的《远方的鼓声》。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2017年9月1日 想读
真名实姓 豆瓣
True Names
8.7 (68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弗诺·文奇 / 编者 姚海军 译者: 罗布顿珠 等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2
百年科幻史留下无数的经典,这本中从中精选六篇。选定这六篇的理由,不是因为它们出自名家,也不是因为它们获奖,而是因为它们对后来的科幻乃至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回顾科幻史,没有人能够回避它们的存在。当然,还有另一个理由: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最大程度地呈现了科幻小说独有的魅力,让人读过便永难忘怀。
《过去·现在·未来》,美国的纳特·沙克纳著,单伟健译。
《美国制》,美国的杰·梯·麦金托什著,朱荣键译。
《霜与火》,美国的雷·布雷德伯里著,陈珏译。
《沙王》,美国的乔治·马丁著,凌寒译。
《大机器要停止运转了》,英国的E.M.福斯特著,何明译。
《真名实姓》,美国的弗诺·文奇著,罗布顿珠译。
2017年8月4日 想读
圣殿春秋(上) 豆瓣
The Pillars of the Earth
8.5 (1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7
本书是英国畅销小说作家肯·福莱特最受欢迎的作品,自1989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近30种语言,曾登上英、法、德、西、美等各国畅销书排行榜首位,总销售量超过1400万本。12世纪的英格兰,高耸的哥特式教堂的出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小说就以此为背景,以修建世界第一座哥特式大教堂为经,以王位、爵位争夺战为纬,描绘了善恶交战引发的政教冲突、兄弟阋墙,讲述了一段有关勇气、奉献、梦想、爱情、贪婪和复仇的故事。本书被评论家誉为“史诗般的巨著”,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混沌的中世纪,与主人公们一起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时光。
2017年8月4日 想读
苏东坡传 豆瓣
8.2 (93 个评分) 作者: 林语堂 译者: 张振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5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2017年8月3日 想读
儿童法案 豆瓣
The Children Act
7.7 (35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郭国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3
《儿童法案》中的菲奥娜•迈耶是一位高等法院的女法官,向来以严苛的睿智、精确和理性闻名。可她成功的职业生涯却无法掩盖家庭的不睦。多年的不育以及丈夫的出轨令她长达三十年的婚姻陷入了危机。
十七岁的男孩亚当由于宗教信仰拒绝输血治疗,命悬一线。时间在流逝,控辩双方都给出了理由,为了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菲奥娜决定亲自前往医院探望男孩。一番恳谈触动了菲奥娜内心深藏已久的情感,最终,她的裁决将给两人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后果……
麦克尤恩在《儿童法案》中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道德与法律的困境:到底是尊重宗教信仰、个人意志,还是应该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背负着文明社会的沉重枷锁,人性的天平最终将向哪一边倾斜?
“这是自《在切瑟尔海滩上》后,麦克尤恩写得最好的小说。”——《卫报》
2017年7月15日 想读
人格裂变的姑娘 豆瓣
Sybil
8.5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F·R·施赖勃 译者: 孙宗鲁 / 陈梅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73
这是一部奇特的小说。它以真人真事为题材,描写了鲜为人知的多重人格,揭示了生动奇幻的变态心理。本书七十年代在美国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当年列为《时代》杂志畅销书目之首,几年内出版了五百多万册,迄今影响不衰。
本书主人公西碧尔常失去记忆,每当失去记忆之时她就变成了一个化身,前后多达十五个化身。每个化身都有不同的姓名、年龄、性格、爱好和处世态度,她们都在特定的需要中随时现身。西碧尔本人干不出来的事就由化身替她来干。她这种人格分裂起源于童年时代的精神创伤。幼小的西碧尔遭到令人发指的残害。这类小说在我国出版界还极为罕见。
2017年7月1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