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散文
佐贺的超级阿嬷 豆瓣
8.4 (91 个评分) 作者: [日] 岛田洋七 译者: 陈宝莲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3
因为无力扶养,母亲将年仅八岁的昭广寄养到佐贺乡下的外婆家,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间破烂茅屋!在那物质匮乏的日子里,乐观的外婆却总有神奇的办法让生活过下去,始终让家里洋溢着笑声和温暖……
2017年4月15日 已读
6' 2017/04/14~15 1h15 整本的「如何坚强乐观」,阿嬷是挺厉害。
F-散文 日本
超级阿嬷和超级老师 豆瓣
作者: [日] 岛田洋七 译者: [美国] 李炜 2012 - 4
《超级阿嬷和超级老师》内容简介:如何在学校交到真正的朋友?看到同学受欺负,要不要伸出援手?什么是真正的关怀与体贴?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该从何事抓起?孩子在学校受了欺负不愿去上学怎么办?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了挫折该如何鼓励?直击当今教育问题,阿嬷和洋七送你对策。
2017年4月19日 已读
5/10' 2017/04/14, 18~19 1h25 有一半的内容与「佐贺的超级阿嬷」中的重复,只是想当然地再套上些对社会现象的解读和建议。
F-散文 日本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 豆瓣
6.3 (11 个评分) 作者: 张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10
演员,他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路上,住着不同的酒店,听着不同的方言,
他们通常有着强烈的想象力和表达力,讲出来的故事,有趣味有节奏有悬念有包袱,
也许早就脱离了故事的原貌,可是没关系,好玩就可以。
它们像聊斋一样,被演员越传越远,
只是可惜,没有人来记录,
我喜欢听别人讲的故事,更希望它们得以保存。
因为这本书,我养成了搜集素材强迫症。
2017年5月12日 已读
6' 2017/05/07~08, 10~12 4h20 生活日常和段子合集。原本就是想看看演员自身成长和工作中的一些真实细节及感受,所以对涉及自身经历和「演员能事录」中的几篇更感兴趣些。之前并不知道张译也没看过他的作品,是个挺有趣的人吧,但太过密集的调侃打破了文字本身的节奏,适合随手翻翻吧。
F-散文 中国
城南旧事 豆瓣
作者: 林海音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9 - 3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也可视作为她的代表作。 该书生动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生活的温暖和睦的英子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世纪80年代还被搬上银幕,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人。
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插图本《城南旧事》,约请青年插画师绘图,图画饶有趣味,装帧简洁大方,更接近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口味。
豆瓣
6.9 (26 个评分) 作者: 安东尼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以一个普通男生的口吻,讲述了作者从20岁到23岁,从大学到工作、从国内到国外的真诚记载。没有大道理,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精心的推敲杜撰,记录了三年中生活的零散片段,有自言自语,也有对生活的感悟。以时间为载体,散文的格式,将日记、随笔、笔记、甚至是墙上的便条联系到一起。带领读者走进安东尼的漫长的岁月。
插画家echo配以温馨童话般的绘图,充满童幻色彩。
2017年11月19日 已读
7' 2017/11/12~16 2h25 如果安东尼是在十年后的今天才出现,他的文字肯定就不会引起这么多关注了吧。现在自媒体如此发达,微博上的生活博主、微信的个人公众号随处可见,大家都有了描述生活、寄存情感、梳理思考的公开路径,安东尼还能继续将他散漫的日记集册出一本「绿」,就只是因为他是最早就进入公众视野、为当时的大家所熟悉的那个人了。/ 有很多地方都不明所以,他也无心让大家明白,尤其是涉及「他的喜欢」的部分。但这么一本碎碎念看到最后却也会觉得,还挺好,大部分人的生活对他人而言也就是这么点「你也是如此」的意义。
F-散文 中国
豆瓣 Goodreads
7.4 (86 个评分) 作者: 安东尼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 10
想 定做一个 刻着“不过如此”的章 到处盖 盖
记录了 23到26岁的一些生活 点滴感受
2007~2010 NOTHING NEW
a journey,through time,with anthony
2017年12月17日 已读
7' 2017/11/17, 11/21, 12/13~16 3h30 看完《红》后kindle的关联里跳出来这本,就顺势一起看了。地铁上,逃避干活时,睡前。
F-散文 中国
时间的女儿 豆瓣
7.3 (39 个评分) 作者: 八月长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 - 4
八月长安首部散文集。
当时我们年纪小,希望自己永远长不大,长大后的我们,又会觉得长大也很好。
将来呢?老了以后呢?
都会好的。无论是五岁、十五岁,还是二十五岁、三十五岁……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的儿女”,都会被“时间”宠爱,而八月长安只是写了身为一位“时间的女儿”在长大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
诚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实的自我就像月光下的海。庞大,安静,想证明给别人看的时候,却只能拍出一团焦糊的黑暗。
但我觉得这一定是有意义的,以我还不成熟的笔力去勾勒人生旅途未眠的花,他们成为过风景,也装饰过我的梦。
——八月长安
2017年12月21日 已读
9' 2017/12/16, 20~21 2h30 「诚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F-散文 中国
东京一年 豆瓣
6.5 (120 个评分) 作者: 蒋方舟 中信出版社 2017 - 8
“二O一六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之邀,蒋方舟在东京独居了一年。她越来越喜欢写漫长的日记,觉得孤独地生活一辈子也不是坏事。
日记共有四十六则,收录了她最新的短篇小说、演讲和时评,驳杂不失纯粹。从社会、艺术到当今中日两国世间百态,都有其独特又不失严肃的描摹与思考。
同时,这也是一本病历,记录了一个人要活成本来面目所需付出的努力。“就像在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新人,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本书邀请日本纪录片导演伊藤王树一路旅拍,镜头下是东京的日常以及“在别处” 。
【编辑推荐】
• 随文彩插:日本知名纪录片导演伊藤王树拍摄的三十余幅摄影作品,去陌生化的东京。
• 内附精致别册:作者最新短篇小说《雨男》,丧丧的日式爱情。
• 蒋方舟首次献声,全程录制有声书,喃喃自语,迷之东京。
• “最美图书”设计师孙晓曦别出心裁,背胶腰封是一张行李票,巧思玄机等你发现。
• 灵魂画手蒋方舟手绘地图,设计“东京一年”帆布包、同款笔记本,日用即道。
• 九月全国高校、书店,东京漂流记巡回演出即将启动,二十场以上的活动与你分享。
• 陈丹青、窦文涛、阎连科、刘瑜击掌推荐。
• “东京一舟——偶遇蒋方舟”八月开团,与蒋方舟相约神保町、吉祥寺……
【名人推荐】
方舟是一个特例的人,只有榜样性,没有普及性。才情、思维、读书与写作,尤其在同代人中的独立性与包容性,时尚性与利他性,都不能和她的同代作家相论与比较。你无法理解她对底层、民间、民族、国家那种与年龄不甚相符的关注与忧虑,你也无法理解她对时尚、潮流的领新与领悟,乃至于对两性、家庭、婚姻和仇怨,她都有自己独有的见解和坦荡。如果说有人生来是为了让人嫉妒的,那也就是她了吧。对许多人来说,和她相处是一场灾难,因为她让你知道你的短处与缺陷;让你知道,时间与时代,早就与你无关不在了。
——作家阎连科
《东京一年》讲述了一个不再年轻的少女天才和没有作品的青年作家如何面对、打磨平生第一个也是最出名的作品:她自己。《东京一年》中出场的蒋方舟,和作为叙事者的蒋方舟分属两者。她既是看东京、看在东京的自己,更是在东京看中国的人和事。回到北京的,是刚开始真正人生的青年作家蒋方舟——“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自由撰稿人李二
2020年3月25日 已读
「觉得之前饱满的精神状态如同充满气的气球,稍微戳破一个口子就会全部泄气。」20/03/17晚我在这句边上写「今晚的我」。这是本装帧过分精美但却没什么意思的书,最突出的可能是作者的坦荡。真实地不加修饰地如实陈述自己的所见所想,感受到了什么、没感受到什么,这天挺充实、那天很寂寞,仿佛毫不在意读者读到会怎么评价。度过的混沌的难说有什么确切成长或是收获的一年,有些浪费,但这种浪费又让人羡慕。
F-散文 中国
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 豆瓣
作者: 倪一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3
◎韩寒“ONE·一个”高赞作者倪一宁首部个人成长笔记,她把真相指给你看,以最温柔的方式。
《不吃肉的小孩》《可惜你是女二号》等在“ONE·一个”登出后,“温柔而独立”“率直不失体谅”的文风获得“ONE”读者盛赞,阅读人数突破100万
◎知乎28万赞作者,在文学、心理、大 学、人际等领域收获64000多人“感谢”。
知乎:明爱暗恋补习社长
◎微信公众号最爱转载作者之一,《没有朋友的朋友圈》《我迟来的少女时代》等在朋友圈广为流传。
微信公众号:明爱暗恋补习社,微博:@倪一宁cookies。
〓内容简介〓
在跟自我的厮打与对生命的较真中,作者写下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那个少年:曾经梦想屠龙,终于混迹于市井之间,汹涌的人群淹没如常。
作者最终浮出人群,让笔下的成长重新散发真实的气味。随着生活的主角一一登场,我们开始正视住在每个躯体里的虚荣心、好胜心和不甘心;并且足够勇敢地和人 生真相短兵相接,让人在侥幸逃离时、蒙混过关时、一时怯懦错失时,被意志和希望重新拉回到一条更值得坚持下去的路上。
四个与生活对谈的篇章,
36个清醒人心的故事,
所有不擅闪躲的人身上都会留下的车辙。
这本书不会让谁的人生稳操胜券,却会让你兴起一点竭尽全力的小火苗。在料峭的生活里成长,在不可控的日常里把握自己。
〓编辑推荐〓
我一直想象不出,属于二十岁的酣畅淋漓应该是什么模样。直到《赐我理由再披甲上阵》这本书稿摆在我眼前。
作者回溯自己的记忆,搜寻心底积攒了一整个青春的激情和勇气,挖出无法被排遣,也拒绝被遗忘的年少心事,写下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情爱、江湖、青春与生活。
我们总是谈太多生存和梦想,谈太少生活,而让我们做出选择的,往往是心底最隐秘的欲望。作者写下这些汹涌澎湃的秘密,正视我们心底生机勃勃的欲望,在忐忑的生存和高蹈的梦想间寻找一种饱满的、酣畅淋漓的生活。
虽然这样的生活,要靠我们咬着嘴唇去坚持。
我想人生是很难的,肤浅的青春期不会理所当然的续接一个深刻的成年期,所以才要被细枝末节的心绪和人声鼎沸的热闹包裹。在苛责后原谅,在期望后释怀,你会发现,生活其实比你想象的,要好一点点。
2020年5月1日 已读
好些文章高三时在人人网上看过,当时觉得很厉害,用文字把生活中那些细枝末节的微妙心理抓取出来,讲得绘声绘色甚至妙趣横生,对一些让人羞于承认的市侩心思也写得大大方方,卷在文字里仿佛再是稀松平常不过。但现在再读,会觉得文笔是好,但内容读来其实没什么意思。
F-散文 中国
让我独自一人 豆瓣
Laissez-moi (Commentaire)
7.5 (26 个评分) 作者: [法] 玛塞勒·索瓦若 / 袁筱一(导读) 译者: 唐洋洋 一頁folio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7
【编辑推荐】
※ 如火焰般纯净,比眼泪更骄傲,不驯服的女人,在病痛与失恋中解剖爱情;
流星般一闪而过的天才作者,在肺结核与恋人分手的双重打击下,用手术刀般的精准笔触剖析爱情与欲望。
※ “让我受苦,让我治愈,让我独自一人”——在这份爱情病例的体检报告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一个在爱人面前始终站立着的女人,审视这段爱情结束的全部过程:剖开自我,也解剖爱情;直面丧失,也直面死亡。
※ 情感强烈,文字优美,饱含爱、痛苦与尊严的独白书写,20世纪女性文本的里程碑;
全书由四封书信组成,以第一、第二人称叙述的独特方式,开独白书写之先河:“如果你爱我,我将会痊愈”;
以极度痛楚但又极度清醒的文字,突显女性的自主意识,直视存在本身:深情同时骄傲,饱含爱与尊严。
※ 法国文学不曾被遗忘的明珠,出版近一个世纪以来数度再版与搬上舞台,引发几代读者情感共鸣;
1933年初版后,每隔几年都会重新再版,千禧年以后更是数次被搬演上舞台以独白剧方式呈现,同时被译为数种语言畅销全球,引发不同年代、不同国家读者同样的情感共鸣。
※ 来自边缘人物的真诚书写,感动一干文坛名家,获得一致好评;
保罗•克洛岱尔、勒内•克勒韦尔、保罗•瓦莱里、克拉拉·马尔罗、罗伯特·布拉西亚克等法国文坛名家热烈推荐,将其誉为“一簇反抗生命的纯净火焰”。
※ 法语文学教授、译者袁筱一六千字长文倾心导读:哪怕躺平的时代终将到来,也让我们站着爱吧!
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著名法国文学译者、研究专家袁筱一老师长文导读,深度还原玛塞勒·索瓦若的生平、写作背景与文学价值,帮助读者理解这部鲜为人知的法国经典。
※ 单向文学节年度设计奖得主、新锐设计师山川担纲装帧设计。
120*160精装小开本,典雅便携;设计师精排全书,倾心设计。
————————
【内容简介】
“让我受苦,让我治愈,让我独自一人。”
1930年,身患肺结核的年轻女子在疗养院收到恋人的分手信。
在内心的阵痛与煎熬之中,她以天才般的细腻笔触写下四封剖析爱情的信件,却从未寄出。
在保罗•克洛岱尔、保罗•瓦莱里、勒内•克勒韦尔等知名作家的支持下,书信得以结集出版,近九十年来不断再版,已成为法国女性文学经典之作。
————————
【重要评价】
▲ 小小的一卷,如此苦涩,如此纯洁,如此高贵,如此明朗,如此雅致,如此凌厉,如此格调高雅的荒凉与残破。人们几乎可以说,这是女性写作的最佳代表作之一。
——保罗•克洛岱尔
▲一簇反抗生命的纯净火焰。
——勒内•克勒韦尔
▲本该在女性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第一部由一个不驯服的女人写成的书;如男性目光一般准确,目光所及,亦敌亦友,没有分毫奴性。……是一部带着简洁的忧伤的书,直面死亡,直面装出一副权威态度的男性的弱点,一部充满尊严的书。
——克拉拉·马尔罗
▲所有喜欢真实与简单的小叙事的人都会喜欢上……这部如此丰满的作品,因为,无论如何,这首先是一部值得爱、关于爱的作品。
——罗伯特·布拉西亚克
▲可以说是由和弦与对位组成的作品——每个主题皆有其回响,每个观点都有其对应,展现一个非凡卓越的内心世界,特别写出了对于自我的检视。
——保罗•瓦莱里
2021年12月30日 已读
9' 七月中旬这本刚出版时我就买了,一是因为那会儿我对一頁的书很感兴趣,二是这个标题确实吸引到了当时情境下的我。八九月看完了导读和第一封信后就搁下了,谈不上喜欢。甚至在今晚第一遍过完剩下的部分之后,从导读起认真地重新读完一遍之前,我都以为我可能只会给个7分、觉得有那么点矫揉空洞。但最终,我总算是抓到了其中的情绪,并浸了进去。这也让我很开心,有种拓宽了接收域的欣喜。全书百页不到,导读就占了五分之一,但写得极好,提供了阅读的视角和情绪的基调奠定。书里浮现出的作者形象让我有些钦佩:感情充沛却独立自持,理智清醒可仍天真浪漫。是难以言说的好。
F-散文 法国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豆瓣 Goodreads
8.9 (31 个评分) 作者: [意]法拉奇 译者: 毛喻原 / 王康 九州出版社 2020 - 3
本书是20世纪“蕞强悍”女性——法拉奇的柔软之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她的半自传小说,是她“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这颗精子”和“想象力这颗卵子”天然受孕的结果。
这是一个未婚母亲对腹中胎儿倾诉的一段缠绵心曲。书中这个女人被一千个问号折磨着——为什么要将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孩子自己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吗?成为女人会怎样,成为男人将如何?孩子属于国家、父母,还是他自己?成为母亲是一个女性的天职,还是自由的选择?怀孕生子是否就意味着放弃事业前途,放弃个体自由,放弃作为独立女性的存在?她没有具体的面孔、名字和年龄,但是也许今天的每一位女性都会从她身上辨认出自己,至少是部分的自己。书中同时涉及对人类生与死、爱与恨的深刻怀疑与痛苦思索。法拉奇以无比的坦诚和勇气,呈现出一个现代独立女性极为丰富复杂的心路和刺骨的真实。
2022年1月3日 已读
9' 22/01/01~02 2h 去看话剧前先来做做功课。我原以为这本是关于一位母亲对于孕育生命的思考,关于对自己腹中孩子的感知与期许,但实际它绝不仅于此。文字极其有力,它囊括了、涉及了太多,以致我都不知该如何总结。有人生态度的展示,有对社会的暴力与不公的批驳,有对相信明天的质疑,有对性别角色的议论,有对爱与自由的思考,有对母亲与孩子间关系的探索,等等等等。而且这些都是以一种动态的思维形式加以展开。总之就是,非常棒,很值得一读。
F-散文 南欧
目光 豆瓣
8.1 (55 个评分) 作者: 陶勇 / 李润 译者: 12345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20 - 10
关于善恶、理想、名利、孤独、生死、自我……《目光》是陶勇医生首部文学随笔,是一个医生的沉思录和成长感悟。
全书内容以陶勇医生的思想观点脉络划分为关于生死善恶、学习教育、从医选择、立世榜样等几大模块,同时穿插着陶勇医生在四十不惑之时关于自我的思考,金钱观、价值观的剖析,关于信任和大爱,以及未来对盲童和科研事业的规划与展望。
《目光》中不仅仅是记录平凡生活的点滴,更是展现他从医二十年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患者和朋友身上以及书本里吸收到的能量。
周国平/倪萍 亲笔作序
贾平凹/白岩松/孙俪 真挚推荐
2022年12月28日 已读
7' 前半本应该还是去年年中看的,那会儿在想,光凭一个事件梗概我就很难有什么触动,只有像这样切实地看到更多细节、了解更多当事人的所思所感,我才能有些许情绪上的反馈有所感动。而后半本拖到现在才看完,因为确实就…写得没什么意思。陶勇医生毫无疑问是一个值得钦佩的人,面对这样的事件他还能保持「一种平常心,不唱高调,不走极端」,坦然地说「我可以理解,但不能原谅」,所思皆是「我能为这些关注我的眼睛呈现什么样的价值」。他是一个过于阳光、过于积极的人,这让他能心怀赤子之心坚定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也让他的文字,有些一眼看到头的简单。
F-散文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