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电子书
克拉拉与太阳 豆瓣
Klara and the Sun
7.9 (307 个评分)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译者: 宋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3
“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
~
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具有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她坐在商店展示橱窗里,注视着街头路人以及前来浏览橱窗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她始终期待着很快就会有人挑中她,不过,当这种永久改变境遇的可能性出现时,克拉拉却被提醒不要过分相信人类的诺言。
在《克拉拉与太阳》这部作品中,石黑一雄通过一位令人难忘的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探索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爱?
~
“你相信有‘人心’这回事吗?
我不仅仅是指那个器官,当然喽。
我说的是这个词的文学意义。
人心。你相信有这样东西吗?
某种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独特个体的东西?”
2021年12月29日 已读
8' 21/12/22~25,28 3h30 依旧是石黑惯常的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在《莫失莫忘》里初次接触这种让读者在迷惑、误认的间隙里耐心地一点点拼凑出世界全貌的写法,称得上是惊艳。在《长日将尽》里又见识到了如何将其用在一个成熟个体上,透过他的视角,共情他的选择。而对《克拉拉与太阳》,从智能机器人的角度展开,用这种叙事手法确实再适合不过,有了更极致的发挥,但我已不那么受吸引了。主题我其实还挺喜欢,译后记里总结得很到位——各人特别的无法被延续的东西是存在于爱他的人心中,以及自私是人之为人的重要锚点。克拉拉一厢情愿的真挚祈求也让我觉得挺难过。但就,不是那么能打动我。
F-小说 M-电子书 英国
长日将尽 Goodreads 豆瓣
The Remains of the Day
8.8 (226 个评分) 作者: [英] 石黑一雄 译者: 冯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5
《长日将尽》是诺奖得主石黑一雄1989年获布克奖的作品,也是石黑一雄最重要的代表作。小说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忆展开,讲述了自己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时光里的种种经历;虽然达到了职业巅峰,但史蒂文斯过于冷酷地压抑自我情感,追求完美履行职责,而在父亲临终前错过最后一面,之后又与爱情擦肩而过。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将一个人的生命旅程在读者眼前抽丝剥茧,同时也折射出一战与二战之间那段非常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2021年12月19日 已读
9' 21/09/21,09/27,10/01,12/17~18 4h 完全能明白Fitz为何在我困于应援会工作时给我推荐这本,说特别适合那会儿的我。我确实非常地喜欢。/ 史蒂文斯先生致力于成为「伟大的管家」,为此殚精竭虑、奉上了全部的自己,并确实收获了充盈的职业价值与尊严。但作为代价,他同父亲和肯顿小姐的情感联结被搁置、被磨灭。这当然太过可惜。可此中选择同他意识到的另一个问题一样:一个人若不断评估其雇主是否值得效忠,则必然无法保持全然的忠诚,不断的拷问与追寻将阻碍其高水准的达成。说到底,想要兼顾只是种无望的贪婪。所以这是悲剧吗?无可避免吗?答案是,去消解这个问题本身,因为「值得为之自豪和满足的就在于这献身的过程本身,而不应计较其结果究竟如何」。向前看,去享受傍晚,去为灯光亮起而欢呼雀跃吧。
F-小说 M-电子书 英国
坏小孩 豆瓣 Goodreads
6.6 (275 个评分) 作者: 紫金陈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 - 7
结婚第四年,徐静有了外遇,并向张东升提出离婚。作为上门女婿入赘的张东升,婚前有过财产公证,一旦离婚,几乎是净身出户。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做几件事改变这个结局。筹划了近一年后,他假意带岳父母旅游,在市郊的三名山上,突然将两人推下山崖摔死。这本是他精心设计的完美的犯罪开场白,谁知,这一幕却被三个在远处玩耍的小孩,无意中用相机的摄像功能拍了下来。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三个小孩,一点都不善良。
2021年8月29日 已读
7' 21/08/20,27-28 2h30 先前看过剧集,因为下周要去看的音乐剧是依据小说设置角色的,所以来看了下书。剧和小说不止是展现的偏向选择了,后半截基本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小说的各个角色实际都不太立体,尤其是配角,朱永平、王瑶、周春红相比于剧都很脸谱化。最后朱朝阳的全面黑化、准确预判、慎密安排,相较他前期表现实在有点开挂。想要感叹编剧的优秀,但或许拿个人的原始创作和团队的精心打磨对比也有些不太公平吧。
M-电子书 T-悬疑推理 中国
长夜难明 豆瓣 谷歌图书
7.9 (271 个评分) 作者: 紫金陈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7 - 1
嫌疑人杀人抛尸,却因意外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当场抓获。现场至少有几百个目击证人,嫌疑人对整个犯罪经过也供认不讳。人证、物证、口供,证据链齐全。就在检察机关对嫌疑人正式提起公诉之时,案情却陡然生变……
这样一桩铁板钉钉的杀人抛尸案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令人震惊的案情?温文尔雅的知名律师、声名狼藉的前检察官、暴躁偏激的“坏警察”……各自扮演着什么角色?
为了查清真相,“他”历经十年光阴,付出了青春、事业、名声、前途、家庭,甚至,还包括生命。
2021年9月18日 已读
21/09/17~18 3h 高中看Fate/Zero我最喜欢的是切嗣,大学看《公正》电车难题,我觉得我愿意推下一个人来换五条生命,只要这是有价值的。读这本时想起来这些,但也意识到,我只不过是对「成为正义的伙伴」有天真的向往。假如像江阳那样,遭受层层阻挠、经历种种冤屈,但前方依旧是看不到尽头的暗,我恐怕也是沉默的那一员。一时热血沸腾容易,长久赤子之心难得。/ 胜在剧情,但文笔有的地方实在让人出戏,部分描写厌女色彩略明显。
M-电子书 T-悬疑推理 中国
斯普特尼克恋人 豆瓣 Bangumi
スプートニクの恋人
7.9 (66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6 其它标题: Sputnik Sweetheart / スプートニクの恋人
斯普特尼克,苏联人造卫星的名字,意思是“旅伴”。沉湎于创作的少女堇,突然宣称“爱”上了她的音乐同道、年长17岁的敏,成了她欧洲之行的旅伴。然而,在希腊的小岛上,堇却神秘地失踪了,因为她发现,“恋人”原来只是一个躯壳,而灵魂早已在一个惊险之夜消逝了——绝望于异性之爱的少女 ,同样也追求不到同性之爱的幻影。“为什么人们都必须孤独到如此地步呢?”一位为堇而单相思的青年喃喃自语,“这颗行星莫非是以人们的寂寥为养料来维持其运转的不成?”
村上春树的最新长篇,对人类孤独本性的最新探究。
2021年12月5日 已读
9' 21/11/29~12/04 3h 我看过的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并不多,所以对序中所言其为突破原有文体而在本篇中造就的「比喻的泛滥」并无知觉,反倒读得相当顺畅,只会感到「这很村上」。是一个非常孤单寂寞的故事,可我觉得能有这样的体验,就已是极其幸运之事了。或许是因为我未曾拥有过,所以就遑论这剥离后的分外孤单。
A-村上春树 F-小说 M-电子书 日本
且听风吟 豆瓣 Goodreads
風の歌を聴け
7.7 (58 个评分) 作者: [日]村上春树 译者: 林少华 2018 - 7
本书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与后来的《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合称“鼠的三部曲”,描写一个少男在街上“拣”到一个喝醉的少女,把她领回家里,两人发生了一些朦胧的情感,但最终少女还是选择了分手。书中透露出青春的感伤气息,也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文字技法和文学观念。
2021年12月14日 已读
7' 21/12/10,13 1h10 《斯普特尼克恋人》的最后,附有村上春树年谱。看到那儿时,生出了按时间线过一遍他的作品的念头。于是来看了这篇处女作。我在17年8月标记读过另一版本,应该是从图书馆借回的书。这次则是看的电子版。当时我写,文中“我”的距离感,恰到好处的迷人。这次重读,却是没太多感受。译序里提及,村上写这本时,是先用现实主义写了遍,而后推倒重来了次。这篇读来,确实完全就是“语言洗净后加以组合”的感觉。脑海里一直浮现,文字摊平在桌面上,像洗牌一样打乱混合,再挑挑拣拣,凭感觉信手组装起来,这样的画面。难以琢磨出意义,缝隙很宽,朦朦胧胧,浅尝辄止。可又很是统一。同时心生怀疑,我是否真能继续下去这作品通读计划。
A-村上春树 F-小说 M-电子书 日本
朝鲜王朝仪轨 豆瓣
作者: 韩永愚 译者: 金宰民 / 孟春玲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 9
《朝鲜王朝仪轨》为韩永愚教授13年间对仪轨研究的集大成。自1992年起连续四年任职奎章阁馆长时,作者全力致力于仪轨的展示与影印本的出刊上,并出版了仪轨方面的研究书籍,从而使仪轨一度成为社会话题的焦点。此后,作者带领后学者们一起对奎章阁所藏仪轨展开了解题与整理工作,并主导了庞大的仪轨书籍的出版项目。经过长期的准备工作及书志调查,作者网罗了太祖时期至日帝统治时代,即整个朝鲜王朝时代所编纂的600余种的仪轨,通过对仪轨与实录一一进行查阅,最终完成了对仪轨编纂过程与国家仪式特征的综合性整理。仪轨里面所记录的为国家仪式的核心部分——吉礼、嘉礼、宾礼、凶礼和军礼。作者按照时代顺序,分别考察了这些仪式何时举行、如何举行、该仪式被编纂成何种仪轨、仪轨的书志内容如何、目前何地藏有何种仪轨等内容。所以,本书并非是对仪轨书志的单纯性研究,它反映了国家仪式活动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并阐明了仪轨的政治意义,朝鲜王朝时代的政治史借此再次得以照明。众所周知,仪轨为朝鲜王朝宝贵的记录文化的精髓,仪轨不但将仪式活动的进行过程按照日期顺序详细地记录了下来,它的记录内容还包括参与仪式的人员名单及微不足道的匠人名字,以及仪式活动所花的费用与材料等,对仪式活动的详细记录是仪轨的一个价值所在。另外,仪式上所使用的重要道具与重要的仪式场面均用天然色彩绘制出来,体现了强烈的视觉感和现场感,这使仪轨具有了更为独特的价值意义。特别是王室的婚礼(嘉礼)、国葬、已逝之王与王妃的神主供奉到宗庙里的升袱太庙、为给王和王妃上尊号而将玉册和金宝送到宫中的行进队列、宫中宴席的场面及国王出行地方等被均绘制成“班次图”,“班次图”不仅画面华丽,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仪式活动的现场感,从这点上来看,记录画可谓是价值不浅。另外,仪轨中所记录的信息涉及政治、经济、建筑、美术、科学、语言、服饰、饮食等众多领域,为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同时,仪轨也为消失的宫中文化的恢复与再现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目前昌德宫、昌庆宫、庆熙宫正在得到复原,仪轨对此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关仪轨的研究书籍或大众书籍其间虽然出刊了很多,但像《朝鲜王朝仪轨》那样网罗仪轨的全部,从学术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性整理还是首次。作为一本参考书籍,该书能为想进一步研究仪轨的学者们或从事复原传统文化的人们提供珍贵的信息,因而其必将获得更多的厚爱。另外,本书不仅汇总了国内和流失国外的仪轨目录,也记录了其收藏处和书志内容,而且哪部仪轨已被刊行或已被翻译均作了标识,从而也为读者解了惑。
透过这部《朝鲜王朝仪轨》,我们可以全面深刻地了解到朝鲜王朝的礼仪规范,可以进一步明确韩中两国自古以来的紧密关系。换言之,本书将有助于我们寻回那些遗失的历史点滴。另外,本书对于提高国家政治的透明度,维系凝聚天下民心也具有镜鉴作用。从这一点上说,本书的翻译工作可谓是意义深远而重大。作为译者,我们感到万分荣幸。吸收、继承并发扬传统的礼仪文化是我们的使命,衷心企盼礼仪之花再次开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开在你我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大韩民国史 豆瓣
作者: 金光熙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 10
“系统·简明·准确”的大韩民国史
广泛搜罗韩国档案资料、学术成果
展现中国学界“韩国学”研究的最新贡献
这部《大韩民国史》,时间起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终于2014年初,是目前最新和最简明而翔实的当代韩国史。
对于想要了解韩国历史的人来说——外交、外贸了解必备参考,旅游和留学的深入指南。
对于热爱韩国文化的人来说——韩国人的精神和现状是怎样的?读这本书会找到答案。
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 豆瓣 Goodreads
First Love, Last Rites
8.2 (20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潘帕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全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位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以意识和潜意识交接地带的经验为揭示对象,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接近每个人的内心。
麦克尤恩素来擅长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八个故事各如黑晶棱镜之一面,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平地与深渊,生与死,真实与玄幻,伦常与变态之间的界限恍若蛛丝般轻薄,看后令人或怅然或倒吸凉气,同时又觉得其魔力不可抗拒。
以如此短薄篇幅,麦克尤恩却惊才遽现,征服了文坛。所录每一篇都可谓杰作,令人过目难忘。此书是阅读和了解这位天才作家的最佳切入点。
《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与成名作。
流放的老国王 豆瓣
Der alte König in seinem Exil
9.2 (5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阿尔诺•盖格尔 译者: 谢莹莹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家里有患上老年痴呆症的老人,那家庭会变成什么样?
书中的这位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但依然充满活力,拥有不失幽默的智慧。只是疾病让他慢慢丧失了记忆和理智,他逐渐失去了他的生活。
他就在家里,可“要回家”的渴望无时不在。他的话语,表面上看毫无意义,但听上去却常常如诗般美妙。 这些简短的句子中,魅力、幽默、自信和尊严,让我们相信这一切在人年老时仍然存在。家庭并没有因此瓦解,家人更紧密地连结起来。
这场疾病,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彼此。
《流放的老国王》是一本十分感人的关于父亲的书。
这段不平常的日子,我们一直在一起
爱父亲,为他朗读这本书
这是爱的见证,是对患病父亲的一份详细报告,描写了父亲与孩子们的关系,同时也讲述了对自我的追寻。时而令人感伤,时而让人抿嘴微微一笑。这是本美妙的书。
——《世界报》
盖格尔讲述的不是疾病,而是世界。他用风趣的笔触介绍了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理智和痴呆之间的距离一点都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遥远。在书中,没有任何东西被美化,只是,有些东西变得更明晰了。
——德国ARD电台
美妙而又感人……是一部令人陶醉的作品。它源自生活,却又以一种自然的方式给人带来艺术之美。
——《每日镜报》
心流 豆瓣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7.4 (76 个评分) 作者: [美]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译者: 张定绮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1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我们内心的冲突 豆瓣 谷歌图书
Our Inner Conflicts
9.6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伦·霍尼 (Karen Horney) 译者: 温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3
现代人内心的自我修复宝典
本书讨论了人内心的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结果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
约翰·克利斯朵夫 豆瓣
作者: [法] 罗曼·罗兰 译者: 傅雷 2017 - 8
如果说社会是现实的,生活是复杂的,人生是漫长无趣的,那么一个热情的、有理想的优秀年轻人拿什么度过青春的黑暗?如何生存、成长乃至战胜命运?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写出了这部百万字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给了我们一份答案。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名音乐天才,出身贫寒,性格敏感又倔强,他的人生就是一个在希望与绝望中不断战胜自我的历程。
全书十卷,分为三册。上册(卷一-卷四)是克利斯朵夫的生命清晨,是他的少年时代。他生活的小天地充满创伤和考验,但这一切都掩饰不住他的才华、自省与战斗的精神。
中册(卷四-卷七)是克利斯朵夫的灿烂时光,是他的青壮年时代。面对社会与艺术的种种虚伪和不公,他天真而执拗地反抗着一切,他收获了友谊与纯洁的爱情,又转瞬失去了这一切。他精神世界高贵无比,现实世界却狼狈不堪,饱尝痛苦和流离。
下册(卷八-卷十)是克利斯朵夫的黄昏时代。在经历了狂风骤雨之后,他开始重新思索人生,与此同时他功成名就,只是心态已经恬静清明。在人生的尽头,他默念:“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为父的臂抱中歇一歇吧。有一天,我将为了新的战斗而再生!”
人生是一场迎战挫折和困境的奋斗历程,作者告诉我们:英雄,不过是竭力做好他所做的事;在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也不要沉沦,只要能不断地自拔与更新,终会发现自我,呈现一个优秀的自己。
这部巨著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誉为人类奋斗的心灵史诗,著名评论家爱德蒙•高斯称之为“20世纪至为高贵的小说”。该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因此书获得法兰西文学奖。
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一生中两次翻译这部作品,其饱满的激情和典雅华丽的文笔,使这部作品成为畅销不衰的励志经典,更成为当代中国政界、经济、传媒、文化界诸多名人的精神“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