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哲学
爱的艺术 豆瓣
8.5 (24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弗洛姆 译者: 李健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此版特别收录弗洛姆学术助手纪念文章《弗洛姆生命中的爱》。
论爱与死亡 豆瓣
Über Liebe und Tod
5.9 (17 个评分) 作者: [德]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译者: 沈锡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 - 1
《香水》作者聚斯金德唯一非虚构作品。
直面人生亟待思考的两大命题,俯瞰人性复杂幽微的深渊。
聚斯金德在这部篇幅不长的作品中探讨了爱和其永恒的对手——死亡的关系,援引哲学、文学,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及至现代生活中的三个例子,向我们呈现了两者间相生相伴又对立冲突的联系,促使读者思考世人如何看待爱与死亡,以及它们在文学和哲学作品中的样貌。爱情既能让人感觉幸福,也会带来无尽的痛苦,爱情不只是随便一种分子,可以改变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把我们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作者进而对比了耶稣和古希腊神话中俄耳甫斯的命运遭际,讲述他们如何试图用爱战胜死亡。
在这本小书里,读者不仅能领略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学说观点,也有幸体味克莱斯特、司汤达、奥斯卡•王尔德、托马斯•曼、歌德等人的宏旨高论,并进而体悟到聚斯金德本人写作中涉及爱欲和死亡之间永恒纠葛的命题。
2021年12月31日 已读
6' 忘了我是因为什么而买的这本,翻记录我在去年十月就看完了前半本「爱」,这会儿才看完剩下的「与死亡」。不是什么认真的论述,更像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杂谈,从片段小故事、从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从圣经与神话里,信手拈来一个话头随意谈谈自己的理解。行间距很宽、开本很小也才88页,单独出作一本书,就真的…没什么意思。
T-哲学 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