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华北的暴力和恐慌 豆瓣
Violence and fear in north China : christian missions and social conflict on the eve of the boxer uprising
作者: [德] 狄德满 译者: 崔华杰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 11
《华北的暴力和恐慌:义和团运动前夕基督教传播和社会冲突》作者利用基督宗教各传教团体档案特别是天主教圣言会与耶稣会藏档、传教士著述和日志,以及天主教各代牧区修会、教士与教廷及其母国政府间的往来信函等中国学者迄今没有接触到的资料,从新的角度探讨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2021年9月20日 已读
太厚了读得头疼……本质是资源紧张的社会中权力的斗争,而非意识形态的斗争。晚清真是极度高压的社会,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动都可能点燃火苗。
历史 社会学
心灵革命:现代中国的爱情谱系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Revolution of the Heart: A Genealogy of Love in China, 1900-1950
9.4 (19 个评分) 作者: [美]李海燕 译者: 修佳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7 其它标题: 心灵革命
本书重点探讨了“爱情”作为一个词汇、一种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言说历史。作者主要通过晚明至当代的一些重要文学作品,勾勒了爱情在中国文学叙述中的历史。作者还把爱情放在情感这一更大的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提炼出儒家的、启蒙的、革命的三种感觉结构,用以深度描述中国人情感的复杂结构 和互动演变,呈现了近现代中国人如何利用爱情以及情感的话语构建身份、道德、性别、权力、群体乃至国族与世界。本书以其新颖的主题、卓越的分析获得了2009年美国亚洲研究学会的列文森奖。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2022年12月4日 已读
太多断言式的结论,应该背后有作者的学术文章做支撑的,只是但就这本书来说有点水,也比较乱
社会学
始于极限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Goodreads
往復書簡 限界から始まる
8.9 (329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铃木凉美 译者: 曹逸冰 新星出版社 2022 - 9 其它标题: Letters Between Chizuko Ueno and Ryomi Suzuki
“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最知名的女性主义先驱×最叛逆的人气作家

历时一年,十二次通信,每次一个主题

一场始于矛盾与冲突,通往理解与改变的对话:

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

⚡上野千鹤子继《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后又一力作,首次坦诚从未透 露的过往

一个总能犀利切中要害的人,或许也曾被自己的刀锋所伤。上野坦言“我也走过了充满羞耻和失败的人生”

·

⚡恋爱与性、婚姻、男人、工作、独立、自由等,围绕12大主题聊透女性内心深处的愤怒与困境

每一位女性都是生活的幸存者,她们迷茫,她们反抗,她们故作坚强实则遍体鳞伤

·

⚡性别对立时代的希望之作:“上野女士,您为何可以对男人不感到绝望”

在女性主义遭污名化的当下,上野千鹤子予以强力回击:“我无意说‘反正男人已经无药可救了’。

·

⚡话题之作,横扫日本图书市场,“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人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

小说家花房观音诚挚推荐:“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作家本岛理生盛赞:“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

·

《始于极限》是女性主义先驱上野千鹤子与人气作家铃木凉美历时一年的通信。

青春期,上野千鹤子只身前往京都求学,只为逃离父亲与教会;同时期,铃木凉美为了反抗父母,一脚踏入出卖身体的世界。

大学时,上野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却在战壕的另一侧目睹男生只把女生当作解决生理问题的工具;铃木就读于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却要在夜世界寻求自身的价值。

学生时代结束,上野以独立女性自居,结果成了男人挥之即来招之即去的床伴;另一头的铃木开始书写夜世界的魅惑与肮脏,时常遭受来自女性的抨击与批判。

今天,上野已是日本女性学研究第一人,铃木则走到了夜世界的极限,在质疑过往、怀疑自己的同时,犹豫着下一步如何迈出。

她们相差四十岁,走过了迥异的人生。在长达一年的通信中,她们围绕恋爱与性、婚姻、工作、独立、男人等话题,把话语的利剑刺向对方,也刺向了自己。

·

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铃木凉美的文字,一面极其冷静地自我分析,一面又混杂着活生生的真心话,隐现着无法否定的感情。——作家岛本理生

上野千鹤子解体了铃木凉美,也使得她得以摆脱母亲和男人的手,开始作为一个人生存。与此同时,这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向包括我在内的众多女性伸出的双手。这本书能够拯救女性。——小说家花房观音

从头到尾,我就像被钝器击中了一般。仿佛有人揪着我的衣领说,“喂!别给我装作没看见!”读了这本书,我想没有女性不会成为女性主义者。——亚马逊读者

我深感女人生存如何艰难。即便如此,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身为女人果然还是一种福音。——国际政治学家三浦瑠丽
2023年3月2日 已读
比厌女要好很多
社会学
社会学与我们 豆瓣
作者: [美] 约翰·D.卡尔 译者: 刘铎 / 王文卿 2020 - 9
一本书爱上社会学!本书分17个专题对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介绍,同时配有大量新近发生的社会实例,使得本书读起来有趣、轻松。
《社会学与我们》倡导一种社会学式的思维方式,希望训练读者能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社会现象,从而使读者迷上社会学,了解到社会学不仅仅是认识我们的社会,还需要将课堂知识应用到我们的社会,改造我们的社会。
2023年8月5日 已读
太浅了,但是点又很多,所以每个部分都是蜻蜓点水,看一半不想看了
社会学
应得的权利 豆瓣 Goodreads
Entitled:How Male Privilege Hurts Women
8.6 (45 个评分) 作者: [澳]凯特·曼恩 译者: 章艳 2022 - 5
◎“21世纪的波伏瓦”、《前景》杂志票选“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凯特·曼恩振聋发聩之作
◎拆解日常生活中的厌女逻辑,剖析男性特权如何伤害女性
◎《纽约时报》《卫报》《纽约客》《大西洋月刊》好评推荐
——————
【编辑推荐】
1.本书是当今最重要的女权主义声音之一、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曼恩备受赞誉之作。
2.首次对男性特权如何伤害女性进行系统的剖析,为理解厌女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框架。
3.本书是凯特·曼恩作品中文简体版首次引进,由资深译者章艳精心翻译。
——————
【内容简介】
《应得的权利》是康奈尔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凯特·曼恩的振聋发聩之作。在本书中,她融合女性主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犀利地剖析了近些年来引起高度关注的社会事件,案例涉及医疗系统、家务劳动、性暴力、公共事务等多方面,揭示了自由平等表象之下,处处可见的性别不正义现象。从中我们将看到,男性如何仅仅因为性别而获得系统性的优势和特权,从而打压女性应得的权利,并对女性造成伤害。
通过本书,凯特·曼恩不仅为我们理解厌女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框架,也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世界愿景——在这个世界里,女性和男性一样有权得到关注和关心。
——————
【名人及媒体推荐】
“凯特·曼恩是一位激动人心的女权主义思想家。”——丽贝卡·特雷斯特(《单身女性的时代》作者)
“我希望这本书没有必要存在。我希望没有必要对男性特权进行清晰、尖锐的解构,以及这种特权是如何杀害我们的。但现实告诉我们,这本书是必要的。”—— 卡门·玛丽亚·马查多 (《派对恐惧症》作者)
“曼恩以清晰的分析,解释了一个围绕着男人的欲望和权益组织起来的社会,以及这种偏见如何辐射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她的作品提供了一种罕见的洞察力。”——《大西洋月刊》
“凯特·曼恩就像一个挥舞着手术刀的病理学家,有条不紊地解剖各种混杂的争论标本,揭示出里面的病变组织。”——《纽约时报》
2023年8月31日 已读
怎么说呢,就是,嗯……这种介于水和不水之间的感觉真的很美式。翻译一般。
社会学
城市里的陌生人 豆瓣
Strangers in the City
9.4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张鹂 译者: 袁长庚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 - 1
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两亿中国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寻求务工、经商的机遇。这一现象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再生产。本书所展示的,是人口流动所引发的空间、社会关系重构,以及跨区域联系网络的建立。通过展现一个典型的外地人口社区——北京丰台“浙江村”的发展、繁荣、拆除、重建,作者展现了后毛时代(post-Mao era)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私人社会空间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本书挑战了“市场胜利、国家撤退”的简化论,强调要从更为复杂的日常实践和持续的变迁当中去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2023年9月15日 已读
写得不够深,也不够漂亮
社会学
血酬定律 豆瓣 谷歌图书
8.4 (11 个评分) 作者: 吴思 语文出版社 2009 - 4
《血酬定律》是吴思先生在五年前推出的一部作品,此次新版,增写了新的前言,对五年摸索的最新思路与心得作了简要的交代,着重对“血酬定律”的三个要点作了更完整的总结与表述。作者正式提出了“血酬史观”的概念,并预告了自己下一本书的内容:将继续从暴力集团与生产集团关系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用暴力集团之间的竞争关系解释一些重大的制度变迁;理清暴力掠夺生存策略的内外关系,考察各种生存策略的互动和演化,描述演化而成的社会秩序的基本轮廓。
《血酬定律》早已成为吴思先生最畅销、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本书以作者一贯的幽默叙事风格以及丰富多样的取材,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说明影响中国历史的终极法则。书中探讨了不同朝代的性命价格、平民百姓的反抗策略、土匪绑票勒赎的利害逻辑、商贾巨富的抗害手段等主题,这些类型各异的文章,连贯起来看就是在讲中国历史以及社会的形塑原理。
2023年10月10日 已读
文字功底太差了,很难把一件事干净地说清楚,条理也差劲
社会学
花衣魔笛手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ハーメルンの笛吹き男:伝説とその世界
8.7 (49 个评分) 作者: [日] 阿部谨也 译者: 夏川 一頁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花衣魔笛手:传说背后的欧洲中世纪
传说的出现,往往会掩饰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真相,既然说不出口,唯一的表达方式,就是把传说变成故事,隐晦地流传下去。
※ 日本“西方社会史”研究第一人阿部谨也代表作品
※ 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以东方视角观西方社会,以理解之同情深入人类的共有经验,带来不同的智识体验
※ 好看好读,五十余幅图片直观感受遥远的中世纪
“花衣魔笛手”的故事在欧洲流传甚广,可谓家喻户晓。
故事发生在德国小镇哈默尔恩。据说这个地方鼠患严重,一天,一个衣着华丽的男子来到这里,说自己可以解决鼠患,村人许诺若解决后就酬以重金。男子便吹起笛子,这个城镇的老鼠都跟着,一个个走到海里淹死了。村人看到老鼠已经死了,就耍赖不给钱。男子无奈地走了。第二年,男子又来,在城外吹起笛子,城镇的小孩便都跟着出来,和他一起走到一座山洞,随后山洞消失,小孩和男子都消失了。
阿部谨也以这个神奇的传说为切入点,如侦探一般,追踪文献与史料,层层推理,步步逼近,揭示传说背后的残酷真相,呈现中世纪庶民的狂欢与哀愁。
不管1284年发生的这件事情究竟是什么,哈默尔恩庶民的悲伤与痛苦都跨越了时空,直抵我们的内心。当接近产生这种悲伤、痛苦的庶民生活时,我们就超越了单纯解密似的兴趣或好奇心,直接触摸到欧洲社会史的一角。 ——阿部谨也
2024年1月1日 已读
很一般,感觉也就硕士毕业论文的水平吧,缺乏深入的讨论
社会学
女性主义 豆瓣 谷歌图书
9.2 (79 个评分) 作者: 李银河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8 - 9
《女性主义》是李银河40年女性主义研究精华。基于对中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基于对中国进行了多年的的田野调查和社会观察。
李银河在这本《女性主义》中,对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流派、女性主义论争和女性主义之后的思潮进行了条分缕析的梳理。综观这些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如果你想要了解女性主义却不知道从何着手,李银河老师这本书可以为你建构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
2024年3月6日 已读
陈旧的写作观念和架构,依然以共产叙事和观念在处理话题。太过时了,只能当作大学入门者的教材,稍有阅历者都很难入眼。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