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
群魔 (1988) 豆瓣
Les possédés
8.9 (7 个评分) 导演: 安杰伊·瓦伊达 演员: 伊莎贝尔·于佩尔 / 尤塔·兰佩
其它标题: Les possédés / 附魔者
安杰伊瓦杰达导演的法语片,于佩尔在当中饰演一配角(沙托夫之妻),改编自陀思妥耶夫斯基同名小说。虽然由于片长的限制删改不少,但仍不失为一部极佳的改编电影。
砂制时镜下的疗养院 (1973) IMDb TMDB 豆瓣 维基数据
Sanatorium pod Klepsydrą
8.3 (101 个评分) 导演: 沃伊切赫·哈斯 演员: 扬·诺维茨基 / 塔德乌什·孔德拉特
其它标题: Sanatorium pod Klepsydrą / 沙漏
哈斯的彩色电影,《萨拉戈萨手稿》的姊妹篇,个人觉得他的风格更适合彩色,此片要比《萨》更为出色。这是一次内心的历险。故事背景设在二战前期,一位年轻人乘坐一辆奇怪的列车去看望住在疗养院中垂死的父亲。但这个即将拆毁的地方唤起了他许多过去的回忆。他被过去的士兵、殖民地的雇佣兵、昔日生活中的女孩,以及他的父母所包围...
获奖:波兰电影奖最佳产品设计奖
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并提名金棕榈
2019年12月30日 看过 真的是一场梦…舒尔茨我看了就困,这片撑到最后将睡未睡结束了,走出电影院一下午感觉不到自己是个活人
1973 Wojciech_Has 波兰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1994)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TMDB
Trois couleurs : Rouge
8.9 (700 个评分) 导演: Krzysztof Kieślowski 演员: Irène Jacob / Jean-Louis Trintignant
其它标题: 세 가지 색: 레드 / トリコロール/赤の愛
女学生瓦伦丁(伊莲娜·雅各布 Irène Jacob饰)是个兼职模特,男朋友远在英国。尽管她非常珍惜这段感情,却无法阻止男友对自己的猜忌。
退休法官(简-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 Jean-Louis Trintignant饰)年轻时经历过铭心刻骨的情伤,爱人的背叛让他不再相信这个世界。唯一的乐趣,就是窃听邻居的电话,看人与人之间是如何充满欺骗。认识瓦伦丁之后,他冰封多年的情感开始融化。
法律系学生奥古斯特(简·皮埃尔·洛里 Jean-Pierre Lorit饰)前程锦绣,却不得不面对恋人感情的出轨。他决定前往英国一段时间,以摆脱痛苦的心情,在客轮上遇到了同往英国寻找男友的瓦伦丁。
轮船遇到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过后电视新闻上播放着轮船遇险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难的同时,瓦伦丁和奥古斯丁双双幸存,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2019年11月20日 看过 主题论文作家基耶一贯的风格,表达很妙!
1994 波兰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豆瓣
Dom dzienny, dom nocny
8.8 (99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波兰文学女王——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代表作,大陆首次引进出版。
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人的世代更迭,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年10月颁发),本书18年间在2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83次。还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
☆ 与《百年孤独》《檀香刑》共同被台湾大学“魔幻写实专题读书会”(骆以军指导)列入十本推荐书目。
☆ 被诺贝尔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作者)称为“辉煌壮丽的作家”,并视为叛逆的同路人。
☆ 这是一部由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错综复杂的叙事方法带给读者解谜一般的阅读乐趣。
☆ 既易懂而又深刻,既简朴而又饱含哲理,既意味深长而又不沉郁。在托卡尔丘克的小说中,日常生活获得了少有的稠度,充满了内在的复杂性、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以及耐人寻味的转折和动荡不安的戏剧性。
☆ 马尔克斯式的历史,辛波斯卡式的时间,耶利内克式的文化身份,在托卡尔丘克的笔下融合。
☆ 护封采用正反两面印刷,一面是“白天的房子”,一面是“夜晚的房子”。
◎ 内容简介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讲述了一个边境小镇,从第一位拓荒至此的制刀匠人在此安居,到女主人公与丈夫迁居这片乡野,同一片土地在千年之间不同的历史瞬间、不同的人生流徙。各种传奇人物在此粉墨登场:长出胡子的圣女、性别倒错的修士、身体里住着一只鸟的酒鬼、化身狼人的小镇教师、会冬眠的做假发的老太太、靠网络收集梦境的女人……千年之间人世沧桑变换、起起落落,但对于土地而言,人的悲欢离合、人的世代更迭,不过是土地的瞬息一梦。
这是一部多种文体交杂、多条故事线相互穿插的奇妙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民间故事、圣徒传记,甚至菜谱、笔记,交错呈现。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
◎ 名人推荐
辉煌壮丽的作家。
——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
梦境,梦境中人的梦境,或梦外真实世界却闪耀着梦之光辉的街道,从外面、里面、上面、下面,编织补缀了这样一幅让读者被拉至上帝视觉位置,俯瞰群梦汹涌此起彼落发生、绽放或黯灭的奇书。
—— 骆以军(《西夏旅馆》作者)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托卡尔丘克的散文式书写简单朴实。她以一种很自然的口吻讲故事,将其笔下世界的希望、单调与荒谬轻松道出。她使想象与真实的生活交织,梦境掺杂进现实,回忆与当下重叠,并且做得天衣无缝。
——《观察家报》
2002年,她的第一本译入英文的作品《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同样具有神秘的吸引力。她所有的小说都反映了经过再度想象的波兰复杂的历史,她的现实主义是极其魔幻的现实主义。
——《卫报》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得1999年“尼刻奖”读者选择奖
★ 英译本入围2004年都柏林文学奖决选名单
2019年1月16日 已读 体验很好,妙处难学
波兰
两生花 (1991)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8.5 (498 个评分)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演员: 伊莲娜·雅各布 / 哈丽娜·格雷格拉谢夫斯卡
其它标题: 베로니카의 이중 생활 / ふたりのベロニカ
  两个少女,一个生在波兰,一个生在法国,同样的相貌,同样的年龄,她们也有一样的名字:薇罗尼卡。她们都那样喜欢音乐,嗓音甜美。波兰的薇罗尼卡非常喜欢唱歌,唱高音特别出众。她觉得自己并不是独自一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想到一天她真的遇到一个样子跟她一模一样的女孩,可是她自己却在一次表演中心脏病发暴毙在舞台上。此时身在法国的薇罗尼卡正沉醉在与男友的欢愉中,突然她觉得特别的空虚难过。此后她的生活中便常常响起一段极其哀怨的曲子,她爱上了一个儿童读物作家。一次与男友聊天的过程中,她发现了在波兰拍的照片中,出现了一个与自己极为相似的女子,此时她才深深相信,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自己存在。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 (1994)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rois couleurs: Blanc
8.2 (647 个评分)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演员: 泽比纽·扎马洲斯基 / 朱莉·德尔佩
其它标题: Trois couleurs: Blanc /
卡罗尔(泽比纽·扎马洲斯基 Zbigniew Zamachowski饰)藏在妻子多明尼(朱丽·德尔比 Julie Delpy饰)的行李箱中,从波兰偷渡到了法国。天堂般的生活并没有如愿展开,换来的是卡罗尔心中巨大的生活压力。他甚至失去了性能力,被多明尼赶出家门。带着妻子有了外遇的惨痛心情,还有一张美发师证书。卡罗尔决心回到波兰经营事业,再卷土重来。
历尽波折的卡罗尔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土。他积极上进,忙于谋生,竟在房地产生意中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一举成为百万富翁。此时的他,以为可以让多明尼回到身边,然而妻子的拒绝却令他的自尊大为受伤。于是,卡罗尔决定用一场阴险的计谋,狠狠给妻子一个报复。然而当卡罗尔得逞后,他又能换来什么呢?
萨拉戈萨手稿 (196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Rekopis znaleziony w Saragossie
8.0 (61 个评分) 导演: 沃伊切赫·哈斯 演员: 兹比格涅夫·齐布尔斯基 / 伊加·琴布日斯卡
其它标题: Rekopis znaleziony w Saragossie / The Saragossa Manuscript
拿破仑战争时期,一个军官发现的一本旧书上记载着跟他祖父阿方索·范·沃登有关的故事,沃登是瓦龙部队的队长,他要寻找通往莫雷纳的捷径。在小酒馆里,他邂逅了两个伊斯兰公主,她们引诱他,但他醒来却发现自己已身在绞架。他被神秘人拯救,回家家乡之后,等待他的是更惊人的消息……
影子 (1956) 豆瓣
Cień
导演: Jerzy Kawalerowicz 演员: Zygmunt Kestowicz / Adolf Chronicki
其它标题: Cień / Shadow
《影子》是50年代-60年代初波兰电影学院派的代表作,与Andrzej Munk的《倒霉》《铁轨上的男人》等片齐名。是卡瓦莱罗维奇最好的作品之一。获嘎纳金棕榈和英国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
The first screenplay, based on one of his own stories, by noted writer Alexander Scibor-Rylski, SHADOW is a Rashomon-like investigation into the life of a man found dead after having been hurled from a train. As security agents, policemen and a medical examiner begin to piece together his identity, three accounts emerge: one set during the war, one in the immediate aftermath, and one in then contemporary Poland. In each, the murdered victim seems to have been a mysterious, ambiguous presence, of shifting loyalties and suspicious connections, who invariably set himself against the ruling powers of the time. Critics at the time attacked the film for its depiction of a world rife with secret agents and hidden enemies - a favorite Stalinist theme - yet the film seems rather to insist on how heroism or villany are so often matters of point of view and timing.
Polish filmmaker Jerzy Kawalerowicz was once considered one of his country's most talented post-WW II directors, noted for his powerful, detail-oriented imagery. Kawalerowicz was versatile and his subjects ranged from historical dramas to intense psychological studies. He made his directorial debut in 1951 after working as an assistant director. In 1955 Kawalerowicz was appointed head of the prestigious KADR production unit. He held the position again in 1972. In 1983, Kawalerowicz alienated himself from many of his peers by signing communist government-generated reports condemning all filmmakers aligned with the Solidarity Movement and promoting the destruction of production units run by long time associates Wajda and Zanussi.
Born in Gwozdziec, Poland (now Gvozdets, Ukraine), Jerzy Kawalerowicz was noted for his powerful, detail-oriented imagery and the depth of ideas in his films. After working as an assistant director, he made his directorial debut with the 1951 film The Village Mill (Gromada). He was a leading figure in the Polish Film School, and his films Shadow (Cien, 1956) and Night Train (Pociag, 1959) constitute some of that movement's best work.
Other noted works by Kawalerowicz include Mother Joan of the Angels (Matka Joanna od aniolów, 1961) and a 1966 adaptation of Boleslaw Prus' historical novel, Pharaoh, which was nominated for the Academy Award for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银色星球 (1988)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Na srebrnym globie
7.6 (35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祖拉斯基 演员: 安德烈·瑟韦林 / 杰吉·特雷拉
其它标题: Na srebrnym globie / On the Silver Globe
改编自叔叔杰西·祖拉斯基(Jerzy Zulawski)的科幻小说杰作《月球三部曲》,故事描述人类逃离毁灭的地球,飞船坠落在银色星球上,不久后有人开始在星球上进行造神运动,然信徒分化后一派奉此外来政权为神,另一派则视之为魔,人性贪婪的劣根性,在这星球上暴露的一览无遗……
本片被誉为是“一部拍给另一个世界的人看的电影”。影评人一致推崇这部片是导演安德烈·祖拉斯基电影生涯中,最具史观、野心勃勃且兼具后现代主义的科幻哲思电影,也是他重回故乡波兰拍摄的归乡代表作。
这部充满争议的杰作,安德烈以非常风格化又带着原始情欲的方式,传达其所钟爱的命题:一则后现代主义式的寓言。故事的结局,地球人不但改变原本的内在,连外在也慢慢变成介于人与鸟的中间物种。这种由内而外,进而转化成另一物种的隐喻,也为这部犹如政治寓言的科幻史诗,更添加了奇幻色彩。
1977年当影片拍好八成时,新上任的波兰文化助理大臣禁止此片拍摄,并下令销毁场景、布置和服装,直到1986年波兰民主化,本片才跟着其它禁片出土。本片同时也发掘了戛纳影后克里斯提娜·杨达的潜能,拍摄这部处女作不久,她成为基耶斯洛夫斯基及瓦伊达最喜爱的女演员,也成为波兰的国民影后。
夜的第三章 (1971)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IMDb
Trzecia część nocy
7.2 (17 个评分) 导演: 安德烈·祖拉斯基 演员: Malgorzata Braunek / 莱赛克· 泰来钦斯基
其它标题: Trzecia część nocy / Trzecia czesc nocy
背景设在二战期间波兰的纳粹占领区。几个波兰士兵残忍杀害了一个女人、她儿子和媳妇。丈夫和他的父亲则逃往森林。这个年轻人决定参加抵抗战争,但最初见面时盖世太保就杀死了他的信使,并进行追捕。在逃亡期间,他在一所公寓里替一名怀孕妇女接生。他在伤寒症诊所中心工作。在接种疫苗后,他成为了研究的实验品……
下水道 (1957)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Kanał
8.6 (53 个评分) 导演: 安杰伊·瓦伊达 演员: 特雷莎·伊泽夫斯卡 / 塔杜施·扬查尔
其它标题: Kanał / 搞战地狱篇
1944年9月底,悲剧性的华沙起义已接近尾声,一支波兰“国家军”在中尉查德拉(Wienczyslaw Glinski 饰)带领下驻防一栋破败的建筑。华沙市内被德军分块切断,与家人失散的作曲家米考只好在这支30人小队中栖身。悬殊的军事差距让战士们心灰意懒,米考的钢琴声有些怪异的飘荡在废墟上空。德军的小型攻势很快让队伍无法招架,全员进入下水道转移阵地。
波兰战士们在没有饮食的下水道中茫然前行,德军不时投放毒气,有一些战士疯掉了,但更多人死在了下水道中。查德拉的队伍很快迷失了方向,战士们也分别迷失在暗无天日的下水道中……
本片获195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是导演安杰依·瓦伊达(Andrzej Wajda)战争三部曲的第二部。
夜车 (1959)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Pociąg
8.3 (54 个评分) 导演: 耶尔齐·卡瓦莱罗维奇 演员: 卢茜娜·温尼斯卡 / 莱昂·涅姆奇克
其它标题: Pociąg / 夜行列车
  《夜車》敘述一對男女Jerzy和Marta意外地在前往波羅地海邊Hel的夜車上共處一室。一表人才的Jerzy狀似緊張,看來像是在逃避追趕,Marta剛開始也沉默不言,慢慢的兩人才成為朋友。在車上還有愛慕著Marta的男孩Staszek,以及擁有豔光四射的年輕太太的老律師。當火車停靠在一個小站裡,警方上車開始搜索畏罪潛逃的殺人犯時,流言開始四起,都將警方要緝捕的對象,指向這個車廂中的Jerzy和Marta…。
机遇之歌 (1987)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Przypadek
8.8 (141 个评分) 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演员: 博古斯瓦夫·林达 / 塔德乌什·罗姆尼斯基
其它标题: Przypadek / 盲打误撞
20世纪80年代的波兰,医学院青年实习生威特克(Boguslaw Linda 饰)急于搭乘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当他赶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动。威特克奋力追赶,命运由此分出三条支流。
第一种命运,他赶上了火车,并在车上认识一名老党员。二人相识相知,老人竟鼓励和引荐威特克入党,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第二种命运,他因站内警察阻挡错过了火车,因此被投入监狱,狱中他结识一个反党分子,日后更积极参与地下反抗运动;第三种命运,他错过了火车,却巧遇曾经的女同学,两人相恋、结婚,过着似乎美满幸福的生活……
本片荣获1987年波兰电影节最佳男主角(Boguslaw Linda)和银狮奖。
水中刀 (1962)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Nóz w wodzie
8.1 (114 个评分) 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演员: 莱昂·涅姆奇克 / 乔兰塔·乌梅卡
其它标题: Nóz w wodzie / Knife in the Water
一对中产夫妻驾车出游,丈夫(里昂•尼梅兹科 Leon Niemczyk 饰)总是夸夸其谈,但妻子(乔兰塔•乌梅卡 Jolanta Umecka 饰)只是随声附和。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个临时搭便车的年轻人(兹古蒙特•马拉诺维兹奇 Zygmunt Malanowicz 饰)。夫妻经过商量,决定载他一程。三人来到了海边,丈夫准备用私家的帆船出海,为了向年轻人炫耀,所以邀他一同游玩。年轻人欣然应允,于是他们共同踏上了航程。
航行中,年轻人渐渐对他们敞开了心扉,三个人还玩起了桌面上的竹签游戏。年轻人对夫妻坦言,自己不会游泳,因此他只是孤零零地在甲板上把玩手中的匕首。丈夫跟他开玩笑,无意中却把匕首丢入了大海。年轻人很生气,结果两人厮打在一起,双双落入水中,妻子大惊失措,三人关系也因此发生了逆转……
横渡大西洋 豆瓣
Trans-Atlantyk
8.0 (6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译者: 杨德友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3 - 7
《横渡大西洋》这部半自传体讽刺小说,是贡布罗维奇的一部重要作品,囊括了他对文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的想法。贡布罗维奇用荒诞的手法,描绘阿根廷波兰人社区的自我主义和浮夸。在绚丽夺目的文风和百转千回的情节中,挖掘出波兰的民族性格。
一个也叫贡布罗维奇的年轻作家,因为纳粹入侵他的祖国而滞留阿根廷。一文不名的他,只得寻求波兰公使馆和波兰人社区“供养”。荒唐的冒险常常让作家陷于波兰人身份和难民地位的矛盾之中。在经历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件之后,他成了一场决斗的联络人,而公使也参与其中,公使要让决斗成为展示波兰人血性的事件……
————————————————————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理讹诈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一。
——约翰•厄普代克
我们将见证这位作家展示他不同寻常的写作才能。
——布鲁诺•舒尔茨
一个艺术家最伟大的杰作。
——巴兰恰克
在绚丽夺目的文风和百转千回的情节中,挖掘出波兰的民族性格。
——《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