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
抛锚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瑞士]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 [瑞士]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译者: 郭金荣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3 - 3
迪伦马特善于采用悬疑、荒诞的手法讽刺、批判社会现实。《抛锚》从迪伦马特富有艺术特色、极具审美价值的中短篇小说中精选了七篇,既包括享誉世界的《隧道》《狗》《抛锚》等名作,也有首度翻译成中文的杰作《坠亡》《阿布•夏尼法和阿南•本•大卫》《女预言家之死》等。
革命者认为可以通 过政治改变社会,并且相信自己掌握了能改变社会的政治法则。反抗者却认为,人类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怪胎,只有通过对这种怪胎的认识才能对此加以补救。而我的艺术就是这种反抗的一种表达方式。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彬,北京之行 Eggplant.place 豆瓣
Bin oder Die Reise nach Peking
作者: (瑞士)马克斯·弗里施 译者: 张佳珏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最具诗意和创造力的作品。德语文学大师诞辰100年纪念版,经典作品全四册。当当网独家特供!著名设计师陆智昌担纲设计。楚尘文化出品。
瑞士最伟大作家、民族诗人最经典作品
马克斯·弗里施诞辰100周年纪念版
超强大作品阵容!!!
★有作者最喜欢的作品!
★有评论界认为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有他一生中最后一部小说!
★更有唯一的一部关于中国北京的小说!
★ 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剧作,都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中人的精神危机。
因此,他被西方评论界认为是一个社会诊断学家。
而他本人说“恐惧,恐惧,到处是恐惧,”“我是出于恐惧而写”。
一次想象中的旅行,北京,是梦想的彼岸之城。
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事,“我”是一个建筑师,手携一卷图纸,和一个叫“彬”的神秘飘忽的朋友,不知怎么来到梦想的彼岸之城——北京。弗里施以细腻非凡的笔触描摹出梦中场景的幽深与变幻感。他悬想中的北京有月光下的山峦和长城、开满睡莲的湖泊、笑容温和而神秘的菩萨、与他相恋的黑发少女玛雅……而陪伴他、提醒他完成旅行的“彬”,其实是另一个“我”。Bin在德语中是跟在第一人称“我”之后的助词,意思是“存在”。北京之行,其实是一个内心梦想散漫投射的幻境,而存在于一个西方人金色想象中的北京也完全不同于我们的感知。
小说结尾,“我”回到了现实中妻儿的身边,不由自主地发觉,孩子很像梦中的“彬”,而北京,是一座“我”将永远无法到达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