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
黑色哈姆雷特 豆瓣
Black Hamlet
作者: [南非] 沃夫·萨克斯 / Wulf Sachs 译者: 蔡宜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8
一位猶太精神科醫師,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的貧民窟遇見巫醫。白人醫師想要知道精神分析是否能夠跨越文化與膚色;黑人巫醫則想學習歐洲醫學、精進醫術以維持家族名聲。不同需求、不同文化背景的兩個人,彼此合作,在南非大地上展開一場分析之旅。 時值一九三○年代,南非種族隔離政策正蓄勢待發。南羅得西亞的巫醫約翰‧查法范畢若離開家鄉,遠離弒其父、娶其母的繼父叔叔,隻身到約翰尼斯堡附近的P鎮,尋求新的人生。已故父親的告誡:「年紀太輕,切莫行醫!」從未離開約翰的耳邊,他也從未放棄替父親復仇的念頭,即使來自現實生活的經濟和婚姻壓力,以及南非社會裡愈形嚴重的種族歧視和隔離政策,在在將他逼向絕望的邊界……
背負名醫家族聲望的黑色王子約翰,該如何回到故鄉,從叔父手上奪回他本應繼承的巫醫手杖?
本書作者沃夫‧薩克斯醫師在一偶然的機會下遇見巫醫約翰,並且說服他坐上佛洛伊德的躺椅,成為精神分析的對象。約翰在躺椅上訴說回憶、夢境與幻想,白人醫師則在躺椅後面記錄一切。一九三七年,薩克斯將他對約翰的觀察和記錄集結成《黑色哈姆雷特》,此書一出版即引起廣大注意。薩克斯筆下的約翰生命自述,證明了精神分析的普遍性,與種族無涉,大大地搖撼了為當時一般的偏見:白人與黑人在心理運作機制上有著本質差異。
薩克斯不但詳實記錄他和約翰之間的交流互動,本人也頻頻踏入南非黑人的真實生活,使得《黑色哈姆雷特》中記載的種種第一手資料,也為殖民科學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貼近土地及生命的觀察更為殖民歷史研究開闢了另一種閱讀方向,誠如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巫毓荃在本書導讀中所言:「我們不妨把《黑色哈姆雷特》視為一份獨特的歷史文本,記錄了兩個異種族個人在殖民脈絡中相遇的歷程。」
六十年後,英文版《黑色哈姆雷特》再度問世,這部帶有「希臘悲劇般的力量」的真實故事,不止再一次證明哈姆雷特悲劇的普世性,故事背後懸宕了一甲子仍未解決的中心問題:「什麼樣的對話能夠跨越種族、國家、和文化的界線?」也再一次向我們懇求答案。
自我分析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伦·霍尼 译者: 许泽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 5
如果说《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1937)的问世标志着霍妮精神分析体系的诞生,那么《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的相继出版,则是对其思想的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自我分析”是霍妮在总结自己,及其同行和患者经历的基础上,为治疗轻度神经症设计出来的方法。它把专业精神分析疗法中分析师和患者两个角色的适用部分合二为一,交由患者单独承担,独自操作,因此,“它是患者与分析师一身担”的尝试。
当今世界是竞争激烈的世界,人们在适应环境、相互交往、面对自己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种种压力,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压力很容易会造成精神障碍。在这方面,尤其在专业精神分析至少暂时还难以为每一个有求于它的人所用的情况下,“自我分析”不失为最佳选择之一。
我们内心的冲突 豆瓣
Our Inner Conflicts
9.2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伦·霍尼 / 校注 陈维正 译者: 王作虹 译 / 陈维正 校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汉译经典020:我们内心的冲突》讨论了人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汉译经典020:我们内心的冲突》系霍尼的成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