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电影时代 豆瓣
The Age of Movies: Selected Writings of Pauline Kael
作者: [美] 宝琳·凯尔 译者: 兰梅 理想国丨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0 - 10
“电影评论之所以令人兴奋,正是因为它没有定式可循,你必须动用你所知的一切来思索。”
凯尔称电影为“我们拥有的最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并以精确、机智和即兴挥洒的文风,在评论电影的同时,也论及与之相关的整个人类世界。演员的一个手势,电影中的一个意象,经过她的解读,既意蕴非凡又令人信服。她的影评影响与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品位。
《电影时代》原书为《纽约书评》作者兼凯尔的多年好友桑福德·施瓦茨(Sanford Schwartz)所编,中文版在此基础上由知名书评人刘铮选篇集结,收录了凯尔最为风趣、畅快、见解独到的篇目,让我们得以与她展开一段充满启示与娱乐意义的对话。她带我们重温伟大艺术家的精髓——例如奥逊·威尔斯和罗伯特·奥特曼,也不吝于赞美垃圾商业片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方式。同时也决不放过整个电影产业日渐堕落与自欺欺人的腐败事实。
凯尔的论点常常走在时代前面,对很多以后在电影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作品——如《筋疲力尽》《雌雄大盗》《教父》《巴黎最后的探戈》《纳什维尔》等等,她在电影甫一问世时就写下了极为精彩的评论。今天重读这些文章,读者依然会觉得耳目一新。就像经典的电影永不过时,保利娜·凯尔充满观察与洞见的影评也值得一读再读。
***
【编辑推荐】
***
1、美国国家图书奖史上首位以影评写作获奖的作者,自成一体的电影评论写作美学。
——从1968年到1991年,保利娜·凯尔为《纽约客》撰写影评,作为当时少有的女性评论家,她的文风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对于女性作家的认知。罗杰·伊伯特称她“没有理论、没有规则、没有指导方针,也没有客观标准”,她的一切评论“都是个人化的”;“她远不止是一位伟大的评论家,她革新了这种文体,并且开创了一整套自己的写作美学”。她的第四本文集《深入电影》(Deeper Into Movies,1973年)是唯一一部以影评写作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作品。
2、犀利、风趣、深刻,电影爱好者不可错过的大师级电影赏鉴教程。
——对于电影,无论是经典巨制还是商业快餐,保利娜·凯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对电影细节的欣赏与热爱仿佛与生俱来,演员的一个手势,电影中的一个意象,经过她的解读,既意蕴非凡又令人信服。她的观影评论从不止步于经典,也着眼于垃圾商业片的点评与鉴赏。她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电影作为艺术的表现,还有电影作为一个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她最注重的是电影如何带给我们乐趣,无论是好电影还是烂电影。阅读她的影评,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对于时代、人性、文化的解读,更可从中学到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观赏电影的体系。
3、从导演、演员到普通观众,她的影评写作影响与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品位。
——昆汀·塔伦蒂诺称她为“我们这个电影时代的凯鲁亚克”,罗杰·伊伯特认为她“对美国电影的推动无人可以超越”,保罗·施拉德称她为“我的第二个母亲”。她为许多如《雌雄大盗》《筋疲力尽》《巴黎最后的探戈》等开创时代之先的电影写下精彩评论,永远反对陈腔滥调,不遗余力地推动人们对于电影创新的思考与,赞美那些给电影带来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她所评论的电影主题,如今早已耳熟能详,但她评论中的活力、幽默和强烈的个人风格,永远令人耳目一新。
2021年7月3日 已读
有那么一刻,你觉得 Pauline Kael 仿佛划出了一道智慧的光,下一刻你硬生生的想把到嘴边的赞美吞回去。幸好,作为特立独行的人,作者不需要这赞美。然而,很多的观点又太过特别,惊世骇俗得有点牵强——原因在于,作者要写上一大堆理由来支撑,这越写越多,拉拉杂杂,到后面成了显摆、掉书袋,这就无聊了。
影评 电影
伟大的电影 2 豆瓣
The Great Movies II
8.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杰·伊伯特 译者: 李钰 / 宋嘉伟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5
《伟大的电影2》是世界知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伟大的电影”系列的第二部。他延续了前著的妙语连珠与犀利观点,携带私货的毒舌,以及吐槽精准的幽默。《伟大的电影2》中收录的100篇影评,是100部被作者形容为“没得看,就会死”的电影,其中一些与伟大的名字相伴——罗伯特·布列松、希区柯克、伍迪·艾伦、戈达尔、斯皮尔伯格;另一些,人们通常不会将其与“伟大”联系起来,甚至会排斥。
正如伊伯特所强调的,“我们基于不同的理由去看不同的电影,而电影的伟大体现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之中。”因此,《伟大的电影2》里既有《大白鲨》《夺宝奇兵》等被认为“太过流行的”,也有《落难见真情》《男人的争斗》等“标榜娱乐的”,还有《厄舍古厦的倒塌》《史楚锡流浪记》等“过于晦涩难懂的”。伟大的电影是一份清单,而非榜单,记录那些维护艺术之价值的电影。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 豆瓣
A short guide to writing about film,8e
7.0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蒂莫西·科里根 译者: 宋美凤 / 刘曦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5 - 3
美国最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
有章可循的初阶指南 路数纯正的深造秘籍
【编辑推荐】
对于希望写影评的人来说,《如何写影评》是一本有章可循的初阶指南;对于电影研究的道中人来说,《如何写影评》是一部路数纯正的深造秘籍。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最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不论是简短的电影评论、课堂上的电影报告,还是长篇大论的研究论文,都可以从本书中找 到起步和深入的诀窍。作者不断的更新修订则确保全书既紧盯世界电影的最新科技、美学形态,又不忘对电影历史观照拾遗。
书中除了介绍类型、作者论、意识形态、形式主义等电影批评方法,提供主要的观察角度和专业术语外,还细致入微地为读者提供翔实的写作技巧:从写观影笔记、搜集资料、开头、下结论、找论据、遣词造句、修改润色等细节,到如何开掘电影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等等。每一步骤均提供典型正反例文作为参考,可操作性极强。增订的研究材料、网站索引、延伸阅读则提供了便捷的查阅方向。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影评人,都是一本有章可循、平实质朴的写作工具书。
【推荐语】
本书的写作所体现出的专业素质不容忽视。这种素质就是一个专业影评人应该具有的全面、丰富、准确的电影知识以及相应水平的史论修养。谁敢说这不是对国产影评最醒目的启示呢?
——李迅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怎样让自己的文字被别人认同,让看这些文字的读者相信你的观点和论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否写好影评与一个人的艺术感觉、电影知识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有关。
——陆绍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2019年11月10日 已读
所有教你如何做的书都会强调,重要的是你要多练习。张无忌那种看了就能打的,大概也要练上多年的基本功为底子吧?世上存在过看了就做得很好的人么?当然存在,但不是那个在短评里抖机灵的读者,更不是看过本书后还抱怨依然不会写的人。
2015 写作 电影
伟大的电影 豆瓣
The Great Movies
8.2 (45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杰·伊伯特 译者: 殷宴 / 周博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5
100幅经典剧照,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剧照资料馆提供,这座资料馆拥有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近四百万张剧照收藏。
100部伟大电影的卓绝评论,来自全美最负盛名、最可信赖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他所评述的影片,在他看来真正呈现出电影的伟大。
在过去多年中,罗杰•伊伯特每隔一周都为一部“伟大的电影”撰写评论,给予新鲜而热忱的褒扬。《伟大的电影》一书精选了其中的100篇文章,每一篇都是评论 和鉴赏的提炼,是热爱、分析和历史的糅合,它们让读者以崭新的目光和重燃的热情回味(或者说先睹为快)所评述的影片。伊伯特的影评广泛覆盖各种类型片、各个时代和各个国家,从电影艺术史上至高无上的经典作品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娱乐作品。在文章中,罗杰•伊伯特成功地将学者渊博深刻的电影知识、纯美学的判断力与明白晓畅的鉴赏文字融为一体,再配以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部负责人玛丽•科里斯精选的珍贵剧照,使本书成为所有电影爱好者与观众的珍宝库、无可匹敌的观影指南。
2017年12月17日 已读
不能更好的电影推荐指南。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以影评获得普利策奖的人,把影评的功力发挥到了极致。
2012 电影 美国 评论
银河映像,难以想像 豆瓣
7.8 (12 个评分) 作者: 潘国灵 主编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3
★香港电影制作天团“银河映像”官方纪念典藏
“银河映像”乃香港首屈一指的电影制作公司,由杜琪峰、韦家辉、游达志、游乃海等著名影人于1996年共同创建,其制作的影片风格鲜明而题材多变,在商业利益与艺术追求之间左右逢源,开创了香港电影的新纪元。本书乃是纪念“银河映像”创作团队成立十周年之际而做,是官方授权的唯一简体珍藏版。
★精美剧照+专访影评,还原影片创作生态
本书编者深入专访了韦家辉、杜琪峰、刘青云、任达华、刘德华等十位“银河映像”中坚人物,配以珍贵剧照,讲述他们在影片创作过程中对电影的思考与解读,为读者还原影片的创作生态。更有十位国际著名影评人对“银河十大电影”的精彩影评,带领影迷从更加丰富的角度重观香港电影的独特魅力。
1996—2006年是香港电影被普遍认为不景气的十年,但“银河映像”却在此期间建立,并一枝独秀地成长为个性鲜明且分量十足的电影制作品牌。
本书是对银河映像那十年的回顾。全书以“银河映像十大电影”为骨干,在每部作品的单元下,有电影介绍、电影人访问和专业评论三部分,书后并附银河映像十年的完整片目。本书视野开阔,撰文者包括大卫•波德威尔(David Bordwell)、彼得•里斯特(Peter Rist)、杰夫•史密斯(Jeff Smith)等国际知名电影研究学者、影评人,以及香港多位资深影评人如李焯桃、李照兴、舒琪等,阵容鼎盛,文章涉及电影的形式、美学风格、导演比较及电影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专访人物韦家辉、杜琪峰、刘青云、任达华、刘德华等更是银河映像十位中坚,为影迷及香港电影发烧友们还原不同影片的创作生态。
2016年10月1日 已读
在图书馆的下午,把这本书看(翻)完。银河映像影迷手册,影评很不错。
2015 电影 香港
故事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9.4 (4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伯特·麦基 译者: 周铁东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 - 8
《故事》不同于其他流行的讲述银幕剧作手法的专著,它所论及的是形式而不是公式。麦基以一百多部影片作为示例,向读者传授了一种银幕剧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条,发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却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组成部分。麦基从基本概念入手——何谓节拍?场景?场景序列?幕高潮?影片高潮?——不仅精辟地阐释了标准的三幕戏剧结构的奥妙,而且还揭开了非典型结构——如两幕、七幕、甚至八幕影片——的神秘面纱,指出了每一种类型的局限性,强调了主题、背景和气氛的重要性,以及人物和人物塑造作为一对相对概念的重要性。
2015年6月13日 已读
好厚,好赞。即使不去写剧本,也可以当作是一个讲故事的指南。
写作 剧本写作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