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54街传奇 (2000) 豆瓣
Calle 54
10.0 (5 个评分) 导演: 费尔南多·特鲁埃瓦
其它标题: Calle 54
影片把镜头对准13位拉丁爵士界的泰斗人物,除了采访,还跟踪他们到纽约曼哈顿54街的索尼录音棚(片名所指),完整记录下他们的精湛表演。这部音乐纪录片,系统梳理了拉丁爵士乐坛的当红人物,全片以现场演奏为主,当中穿插电影作者所思所想,可以说是一场爵士盛宴,让观赏者大饱眼福和耳福。本片曾获多个国际影展的纪录片大奖。
这是一首对拉丁爵士乐的赞美诗篇。有趣的是,导演将背景跟各位音乐家作了搭配,每人有自己的特定颜色,服装跟墙壁多用对比色。摄影以脸部、手脚和乐器的特写为主,镜头节奏呼应所演奏的音乐节奏。对拉丁爵士感兴趣的观众,可以从该片的DVD中找到关于每位乐手更详细的资料。
2022年5月21日 看过
特别棒、非常美的音乐,听得特别舒服。作为背景音乐,周末的早上居然看书看得又睡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就是一对父子和解一般的演奏,没有什么比这动人了。
2000 爵士乐 纪录片 西班牙 音乐
摇滚万万岁 (1984) 维基数据 豆瓣 TMDB Min reol IMDb
This Is Spinal Tap
7.4 (39 个评分) 导演: 罗伯·莱纳 演员: 克里斯托弗·盖斯特 / 迈克尔·麦基恩
其它标题: 이것이 스파이널 탭이다 / This Is Spinal Tap
  本片是罗勃雷纳自导自演之作,片中刻意杜撰出一个英国摇滚乐团Spinal Tap,罗勃雷纳则饰演要为该乐团拍摄纪录片的电影导演马蒂。本片虽然看似纪录片,实则是一部对当代摇滚乐做出尖锐嘲讽的高水准喜剧,导演成功地将一个虚构的乐团台上台下表里不一的嘴脸,以仿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本片还创下一件空前记录片中虚构的Spinal Tap乐团后来在90年代,竟然还找回当时演出的乐团团员,当真举办了几场极成功的演唱会,此外还拍了好几集的电视特别节目!
2021年8月27日 看过
之前总觉得摇滚乐手在台上扭腰作态简直就是无聊,后来一想这也不外乎一种表达。换个角度想,扭腰的绝对是年轻的,步入中年了都有膘了,也扭不好看(不信的中年男女可试试)。
.
对了,电影很搞,蠢蠢的脆弱的摇滚乐队…
1984 喜剧 美国 音乐
莫扎特传 (1984)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Amadeus
8.6 (437 个评分) 导演: 米洛斯·福尔曼 演员: F·默里·亚伯拉罕 / 汤姆·休斯克
其它标题: Amadeus / 阿玛迪斯(台)
本片从一个宫廷乐师萨里埃利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萨里埃利(F·莫里·亚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饰)是维也纳音乐界里有名的人物,自视甚高的他自从遇到了莫扎特(汤姆·休斯克 Tom Hulce饰),心里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烧不能平息。莫扎特总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乐作品赢得全场惊叹,他的《费加罗的婚礼》等歌剧,都成了传颂千古的经典。
萨里埃利对莫扎特又羡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经发展到几乎扭曲的地步。他在莫扎特的事业上一次次的从中作梗——故意缩短歌剧的上演周期,恶意删改莫扎特的作品,在莫扎特承受着丧父之痛时给他无情的精神折磨。贫穷虚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写就遗作《安魂曲》,一代大师35岁就与世长辞,留下不朽作品。而萨里埃利,早有等待他的宿命般的结局。
歌词的背后 豆瓣
作者: 卢国沾 东方出版中心 2016 - 1
香港“词坛圣手”、《雪中情》《万里长城永不倒》作者卢国沾首部内地文字作品
歌如人生,梦如人生,一词一句,都是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攀越!
《歌词的背后》在香港著名词人卢国沾在内地出版的首部文字作品,涵括卢氏从1980年代至2014年间陆续写就的创作随笔,谈及歌词多达一百首,其中即有《小李飞刀》《万里长城永不倒》《大地恩情》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卢氏于书中坦陈创作细节,剖白彼时所思所想,追忆歌曲传唱过程中的种种故事,与读者分享填词生涯的辛酸与喜悦,下笔有情,文字鲜活畅达。读者可于歌词背后,窥见香港歌坛的黄金时代,华语乐坛近半个世纪的风流云聚皆在其中。
人说我笔下常透露了一些内心的秘密,这是圈里的共识了。而我自己也不中止这个做法,为了有时确然有种恳切的需要,想尽力绘出当时或刹那间的感受,生怕有些感受,一过去便忘掉。忘掉了太可惜,因此我放任自己,在词里呈现我内心的某些秘密。
——卢国沾
无论分析和创作,林氏作品都会较易着手:着力处显而易见,章法有规可循。卢式歌词则有反璞归真之势,论其情歌则可能变成爱情问题分析,谈哲理歌词又会演化为哲学论文,只因卢国沾已不再依恋于匠气迫人的阶段,升华到真璞的境界。
——林夕
重温卢国沾在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写的歌词,也许会让很多读者深感粤语歌词今不如昔。因为卢氏得(金针)奖,很自然地重温了一些他填词的名曲,感觉是恍如隔世。现今的曲风是不会这样的,为曲所囿限的填词家,其词风也没可能回到以前的卢国沾时代。
——黄志华
香港填词界泰斗有两个“沾”,一个是前面提到的充满侠情的“老怪”黄沾,一个是看透风云变幻的“变色龙”卢国沾。两人风格各有千秋,棋逢对手。
——游威
2019年12月2日 已读
七八十年代,中文流行音乐也大概只有香港有。但是,对比英文,被称为“圣手”写下的歌词也真是刚启蒙的样子。不能苛求卢老师,此中歌词90%已陈旧过时——其实这还好。但看到《秦始皇》的那篇时就觉得吃了苍蝇一样,与时下的所谓大一统很衬嘛。
2016 略读 音乐 香港
忧愁河上桥 第一季 (2010) 豆瓣
Treme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忧愁河上桥
9.7 (6 个评分) 导演: 阿格涅丝卡·霍兰 / 吉姆·麦凯 演员: 坎蒂·亚历山大 / 克拉克·彼得斯
《火线The Wire》制作人David Simon和Eric Overmyer再度联手为HBO电视台打造的新剧《Treme》。将于4月11日播出,《太平洋The Pacific》为其前导剧。
《Treme》把视角放在了灾难过后的新奥尔良,Treme本身是新奥尔良州一个地区的名字,是中央城区的一个小分区。本剧着重描写,在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席卷新奥尔良的三个月后,当地的音乐家,厨师以及普普通通的新奥尔良老百姓如何重建家园,如何重新开始人生,如何重新找回文化的归属感的故事。
因首集140万的高收视,HBO决定预定第二季!
2018年3月30日 看过
在毁灭之后,悲伤之中,谁也不是无动于衷的。所以剧中的群像,每个人的选择以致结局都透露着各自的人性。看完之后想,他们或者真的生活在一个叫Treme的街区里呢。这就是本剧的魅力。PS,音乐很棒
2010 剧情 美国 音乐
一夜狂欢 (196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A Hard Day's Night
8.1 (84 个评分) 导演: 理查德·莱斯特 演员: 约翰·列侬 / 保罗·麦卡特尼
其它标题: A Hard Day's Night / 艰难时光
本片曾有幸荣获奥斯卡奖两项提名,它是有史以来表现“披头士乐队”这一特定主题的第一部影片,同时它也是表现摇滚乐影片的最优秀的代表作品之一。   影片把我们带回到了一九六四年,四个来自英国利物浦的年青人在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让世界为之发生变化。   这是理查德-莱斯特的一部表现现代摇滚乐的喜剧影片,它讲述了三十六年前刚刚出道的“披头士乐队”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他们拥有众多狂热的乐迷;他们引起了音乐制作人和各种媒体的广泛关注;他们也体味了来自家庭与社会传统势力的巨大压力。乐队一度面临着事关存亡的考验:当保罗不得不面对他的祖父时,乐队的演唱计划被中止了。保罗的祖父是一个称得上“真正在捣乱的老顽固”,由于他的过激意见直接威胁了乐队的生存。很快,约翰也和他的祖父交火,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糟,乔治甚至开始考虑开始模特儿生涯,同时另一位成员林戈也在伦敦的大街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光辉岁月,不说再见 豆瓣
作者: 毛球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1
每一首路过心上的粤语歌,都是一封时光藏下的情书。
香港乐坛30年,谁惊艳了你的时光,谁温柔了你的岁月?
知名乐评人毛球(本名苗欣宇)以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穿越30年时空,回到香港音乐的黄金岁月。
从第一首流行粤语歌的诞生,到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的登顶,从四大天王的峥嵘岁月,到巨星落幕的瑟瑟寒秋,这里既有香港音乐的风雨史话,也有你我共同的青春旅程。曾经的经典,如今的怀念。那些被贴上时光标签的音乐,是温暖过我们的拥抱,也是我们拥抱过的青春。30年的精选,总有那么一首歌,一段故事,惊艳过你的时光,温柔过你的岁月。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发现每一份精心制作的歌单,一同聆听记忆深处的回响。
2016年8月28日 已读
作者老师,你在说音乐的时候就专注些,不要混杂了八卦(比如谭咏麟和张国荣的八卦实在是偏题了),这容易让人不知所措,觉得有些乱。但这书的资料确实很足。谢谢
2016 音乐 香港
时代的噪音 豆瓣
7.7 (31 个评分) 作者: 张铁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这本书的文字书写从二十世纪初到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西方音乐人如何用音乐製造噪音,以反思时代、纪录歷史,或者追求改变社会。
这些音乐 人包括Pete Seeger, Woody Guthrie, Bob Dylan, John Lennon, The Clash, Bruce Springsteen, Patti Smith, Billy Bragg, U2。
除了深刻分析这些重要音乐人的创作理念,本书也试图刻划不同歷史阶段的社会反抗史: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与工运早期阶段、三四十年代的左翼运动、五零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六零年代的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七八零年代的经济转型和雷根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九零年代的全球化/反全球化、战爭与和平、发展与贫穷。所以这本书的读者不只是摇滚乐迷,而是一本反抗的文化史。
张铁志的《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影响了我们对摇滚与政治的认识,《时代的噪音》则以更诗意的文字与更深刻的分析,深化我们对摇滚文化、抗议行动与歷史变迁之间关係的理解,而成为华语世界最重要的摇滚书之一。
2016年1月10日 已读
张先生在写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怀着一种『革命情怀』的情绪?比如说起那些早期美国的摇滚乐队歌手们,都恣意着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感情。可能是我对歌手们依附或喜欢『社会主义』及其周边的不喜欢,导致我对本书的不喜欢。本书写的,更多是流水账一般,还很难从摇滚史中看出个啥。如果看了《伤花怒放》,就直接跳到最后一章。
摇滚 社会 随笔 音乐
声音与愤怒 豆瓣 谷歌图书
7.3 (48 个评分) 作者: 张铁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6
摇滚乐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叛逆的胎记,是青年亚文化的主要武器,从未放弃对保守的社会体制提出尖锐的质问。
60年代的民歌运动是摇滚乐与政治关系的原型;70年代的华丽摇滚、朋克摇滚将音乐、青年亚文化和社会颠覆性紧密联系在一起;80年代的“红楔”、“四海一家”等运动为音乐与政治的结合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样板,90年代至今,面对全球化、环境污染、种族主义、霸权主义等更加复杂的社会议题,摇滚乐在丰富自身形态的同时,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反抗姿态。
约翰·列侬、鲍毂·迪伦、琼·贝兹、冲撞乐园、U2电台司令……当我们被这些伟大的摇滚乐手感染时,可曾留意到他们面对社会总总不公时的呐喊?
《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回顾了历史上摇滚乐与种种社会运动的关联,并在回顾中去提问、反省音乐介入政治的各类实践途径的可能性与局限。声音与愤怒,将唤起你青春的热血,并且让你重新认识摇滚乐。相信当你合上本书时,对于“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这个提问,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2015年12月15日 已读
有人问,摇滚能改变世界么?在这个『一朝悲歌成金曲』的国度当然不能,在这个『Punk就是路边撒尿』的世界里『摇滚』只能用来约炮。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摇滚自身的力量。PS.很多案例在郝舫的书里有过介绍。
人文 音乐
伤花怒放 豆瓣
8.0 (29 个评分) 作者: 郝舫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 10
这是一本并不晦涩的摇滚乐理论读物,它涉及到早期摇滚乐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了一些至今没有得到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涉及音乐、社会、学术背景较深,所以妨碍了十年前那批读者的理解,但看来它正适合今天的读者。
本书的主题,正如它副标题所说,是摇滚乐的被缚与抗争,这是任何人理解摇滚乐都不可绕过去的主题,其中的悖论、矛盾、希望,以及论题展开的整个文化问题,都值得用十倍于此书的篇幅去论述。所以说,它应该被再版,在今天这个中国音乐界期待着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关口引起更多思考。
2015年11月18日 已读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刚好在听《现象七十二变》。当人类『全神贯注于追寻那些个人性或集体性的目标,这些未经策划、有时缺乏充分技术手段、常常是毫无成功希望、更说不上官方嘉许的目标,他们的生活中才出现了最为美妙的时刻』。就敬这毫无成功希望的美妙时刻。『有人在黑暗之中借酒浇愁』
2003 中国 音乐
闪亮的风采 (1996)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Shine
7.7 (60 个评分) 导演: 斯科特·希克斯 演员: 杰弗里·拉什 / 贾斯廷·布雷恩
其它标题: Shine / 钢琴师(台)
本片根据澳大利亚钢琴家戴维•赫尔夫戈特(David Helfgott)的真人真事改编。
生于犹太人家庭的戴维(Alex Rafalowicz 饰)自幼便展现过人的天赋,他的父亲望子成龙,逼迫戴维苦练钢琴,甚至不切实际地让儿子挑战号称“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 《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戴维在父亲的阴影下苦不堪言,而父亲为防止家庭破裂又千方百计阻止儿子外出求学,最终父子走向决裂。
长为青年的戴维(Noah Taylor 饰)远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求学,在此期间,“拉三”仍然是他心中未了的情结,经过紧张筹备,他终于走向舞台挑战父亲为他设下的攀登极限……
影片荣获1997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Geoffrey Rush)。
悲惨世界 (2012)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Les Misérables
8.5 (1178 个评分) 导演: 汤姆·霍伯 演员: 休·杰克曼 / 罗素·克劳
其它标题: Les Misérables / 孤星泪(港)
贫苦的冉·阿让(休·杰克曼 Hugh Jackman 饰)为了挨饿的孩子去偷面包,结果被判处19年的苦役。出狱后,走投无路的他偷走了收留他过夜的主教的银器潜逃,被警察捉回。主教声称银器是送给他的,使他免于被捕。主教的言行感化了他,他化名马德兰,从此洗心革面奋发向上开始新生活。但缉拿过他的警长沙威(罗素·克劳 Russell Crowe 饰)却一心要找他麻烦。在得知了芳汀(安妮·海瑟薇 Anne Hathaway 饰)的悲惨遭遇后,他承诺照顾她的私生女柯赛特(阿曼达·塞弗里德 Amanda Seyfried 饰)。八年后,柯赛特爱上了共和派青年马利尤斯(埃迪·雷德梅恩 Eddie Redmayne 饰),轰轰烈烈的巴黎人民起义爆发了,无赖德纳迪埃(萨莎·拜伦·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饰)和他又狭路相逢,而多年来从未放弃追捕他的沙威又出现在他的面前……
福禄双霸天 (1980) 豆瓣 I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TMDB 维基数据
The Blues Brothers
8.0 (27 个评分) 导演: 约翰·兰迪斯 演员: 丹·艾克罗伊德 / 约翰·贝鲁西
其它标题: 블루스 브라더스 / ブルース・ブラザース
  这是一部充满音乐表演的无厘头喜剧。杰克(约翰·贝鲁西 John Belushi 饰)和艾伍德(丹·艾克罗伊德 Dan Aykroyd 饰)曾经是音乐狂人,组乐队搞演出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杰克却因为一桩抢劫案而坐了牢,从此荒废了音乐事业。出狱那天,艾伍德前来接风,二人兴致勃勃前往自幼长大的孤儿院探望玛丽修女,却被告知这个孤儿院已经欠了一大笔税款面临关门,除非有人能在十一天内凑齐5000美元。   二人对孤儿院情比金坚,怎能眼睁睁看着孤儿院“沦陷”?哥俩从长计议,决定重拾自己的音乐事业,为孤儿院巡演揍钱。于是,以前的乐队又重新组合起来,热热闹闹的一大队人在舞台上开始了磕磕绊绊的演出。凑钱还是其次的问题,他们得先解决意外碰到的一大堆麻烦事,比如警察的误会、黑帮的追杀……挽救孤儿院的动力让他们所向披靡,魅力四射,同时也找回了他们自己的音乐梦想。
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1975~2005) 豆瓣
8.2 (10 个评分) 作者: 林怡君 / 吴清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1975-2005)》内容简介:我的母亲陶晓清是资深广播人,打从1970年代便是美国权威音乐杂志《滚石》(Rolling Stone)的订户。父母卧室的床头和地上,常常摊着他们读到一半的书。父亲那边是杂文、小说、古籍;母亲这边,枕头底下便经常压着一本《滚石》。我自己是到上了中学,认真听起摇滚乐,才慢慢感觉《滚石》的厉害。尽管以我当时的英文程度和音乐知识,大多文章只能半读半猜,却也很长了不少见识。
1987年,信箱收到一本特别厚的《滚石》特刊:他们广邀各方乐评,选出1967年以来最伟大的一百张专辑,作为创刊二十周年特别企划。当年自然没有网络这种东西,此类资讯极为珍罕,消息传播也远不如现在迅速,这份“百碟榜”的效应,竟持续了好几年:若干台湾杂志曾经抄列这份榜单,唱片行也常把它张贴在店头,作为顾客采购指南。一时之间,自诩精进的乐迷人手一份,人人都在盘点自己听过几张,仿佛那是一份“摇滚学力测验”的考卷。
2011年5月8日 已读
记得从阿吉手中拿到手的时候就一直看,在马路上看,在楼梯上看,到了办公室才放下,但时不时还是想翻上几页。看完前100张专辑的介绍,再度怀念那群星闪烁的年代。到了后100张,虽然看到一些熟悉的人名,但完全没觉得这些专辑哪里入了编辑的法眼。后面就开始跳着看。看来我是没办法喜欢现时的流行音乐了。
台湾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