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泪特码头🍅大战科目✍🏻2 - 标记
城市发展史 豆瓣
9.3 (9 个评分) 作者: 芒福德 译者: 宋俊岭 / 倪文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 1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是美国著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它着重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史料丰富,为提高实用性,书后编了中文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2024年7月20日 在读
The Meaning of Everything 豆瓣
作者: Simon Winchest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3 - 10
From 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 The Map That Changed the World, and Krakatoa comes a truly wonderful celebrat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of its unrivaled treasure house,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Writing with marvelous brio, Winchester first serves up a lightning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o vast, so sprawling, so wonderfully unwieldy"--and pays homage to the great dictionary makers, from "the irredeemably famous" Samuel Johnson to the "short, pale, smug and boastful"
schoolmaster from New Hartford, Noah Webster. He then turns his unmatched talent for story-telling to the making of this most venerable of dictionaries. In this fast-paced narrative, the reader will discover lively portraits of such key figures as the brilliant but tubercular first editor Herbert
Coleridge (grandson of the poet), the colorful, boisterous Frederick Furnivall (who left the project in a shambles), and James Augustus Henry Murray, who spent a half-century bringing the project to fruition. Winchester lovingly describes the nuts-and-bolts of dictionary making--how unexpectedly
tricky the dictionary entry for marzipan was, or how fraternity turned out so much longer and monkey so much more ancient than anticipated--and how bondmaid was left out completely, its slips found lurking under a pile of books long after the B-volume had gone to press. We visit the ugly corrugated
iron structure that Murray grandly dubbed the Scriptorium--the Scrippy or the Shed, as locals called it--and meet some of the legion of volunteers, from Fitzedward Hall, a bitter hermit obsessively devoted to the OED, to W. C. Minor, whose story is one of dangerous madness, ineluctable sadness, and
ultimate redemption.
The Meaning of Everything is a scintillating account of the creation of the greatest monument ever erected to a living language. Simon Winchester's supple, vigorous prose illuminates this dauntingly ambitious project--a seventy-year odyssey to create the grandfather of all word-books, the
world's unrivalled uber-dictionary.
2023年3月25日 在读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 豆瓣
8.6 (31 个评分) 作者: 李笑来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 10
为什么你总是觉得“没有时间了”?最节省时间的方式是学习,为什么你“砍柴”而不肯“磨刀”?基于过程的记录,为什么迥异于基于结果的记录?一个人对时间的精确感知能力真的能训练得像特异功能?都是平凡人,为什么若干年后已有天壤之别?时间这条船,为什么只送心智成熟的人去往梦想的彼岸?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作者通过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旅程。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2023年1月18日 在读
伊朗四千年 豆瓣
作者: [伊朗]霍昌·纳哈万迪 / [法]伊夫·博马提 译者: 安宁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7
★四千年的历史,一把理解伊朗的钥匙。
★连通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各大文明交织碰撞的熔炉。
★一个充满矛盾的地域,一个尚未被世界理解的历史大国。
★它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也是世界历史的注脚。
◎编辑推荐
☆6种文明的碰撞,18个朝代的更迭,对4000年历史的全景式呈现。
☆丰富的史料,叙述性的写作方式,严谨的同时富于情感和趣味。
☆13幅精美彩图,包括历史古迹、重要文物、艺术作品,直观感受伊朗的历史和文化气韵。
☆精美装帧,外封反面彩印朝代更迭示意图,纷繁朝代更迭一目了然。
————————————————————————————————
本书是一部讲述伊朗4000年的通史。
在这片土地上,埃兰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突厥文明、蒙古文明交替与碰撞,一个接一个王朝建立又灭亡。它们采用了怎样的行政体系,留下了哪些璀璨的文化,推行过怎样的宗教政策?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居鲁士大帝、霍斯劳一世、阿拔斯一世,开疆拓土,建立治世,写下这片土地的辉煌与荣耀;山中老人、鲁米、塔荷蕾,波斯刺客、诗人、传奇女性,为历史添上了神秘与浪漫的色彩。
作者查阅大量史料,采用叙述式的写作方式,使得这部严肃的历史著作情感丰沛,且趣味盎然。
数不清的跌宕与转折之后,当下的伊朗慢慢成形,其国家与民族心理的特点,甚或其困境,都隐现于它的历史选择之中。读懂本书,便掌握了理解伊朗的钥匙。
2022年12月15日 在读 在书城看到第90页。
电路 豆瓣
作者: (美)James W. Nilsson / Susan A. Riedel 译者: 周玉坤 / 冼立勤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 2
《电路(第9版)》被IEEE“Spectrum”杂志称为“电路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欧美“电路”课程采用最为广泛的教材,近些年国内引进了该教材,从该书的第六版开始翻译出版,至今已经是第九版,国内读者反映良好。全书共18章,系统地讲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内容包括电阻电路及其分析方法、运算放大器基本应用电路、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及其功率计算、平衡三相电路、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选频滤波电路、傅里叶变换、双端口网络等。书中给出了大量的例题、习题和详尽的图表资料,内容新颖,例题和习题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讲解透彻,是一本电路分析的优秀教材。
《电路(第9版)》是电气、电子、计算机与自动化等本科专业电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自学或参考。
2022年10月24日 在读
不只是厭女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
8.1 (17 个评分) 作者: 凱特.曼恩(Kate Manne) 译者: 巫靜文 麥田 2019 - 12
每個男人心中都藏著一名厭女者嗎?絕非如此。
厭女不是病態心理、不是人格問題,更非「男性專屬」,
它是結構的打手、父權的機器,是一個強制女性不得踰越本分的執法機構──
而99%的人都深受其害,無論男女。
◇為何談性別歧視之外還要談厭女情結?兩者有何不同?
◇厭女情結如何與性別歧視攜手合作,將女性分為好女人與壞女人,獎懲並行、分而治之?
◇為何在越是貌似性別平等的「後父權」國家,厭女的反撲越劇烈?
◇厭女者聲稱他們並非仇視全體女性,只厭惡「做出特定行為的女性」,謬誤何在?
◇為何女性特別容易原諒厭女的男性,有時還比男性表現得更加厭女?
◇為何大眾傾向於責怪厭女攻擊的受害者,甚至認為她們罪有應得?
◇厭女情結如何巧妙地偽裝成「理性中立客觀」,潛藏於集體意識之中?
◇政壇作為「有毒陽剛氣概」之傳統典型場域,使得當代女性政治人物面臨什麼樣的巨大挑戰?
本書為康乃爾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凱特.曼恩一槌定音之作,出版後在性別學術界獲得極大迴響。其論述以女性主義分析哲學角度出發,另闢開創性觀點,且大幅討論知名社會與政治案例,將過去許多曖昧難辨的厭女現象解析得更為透徹,不僅翻新了社會大眾對「厭女」一詞的既定刻板印象,更指出過往相關解釋的偏誤與不足。曼恩指出,厭女情結乃是一敵意系統的展現,與其採用心理學解釋,更應詮釋為一種社會政治現象,方能尋求解決之道。當厭女結合了社會慣習,深植人心,往往難以察覺或對抗,本書則為「拆解厭女」提供了最關鍵的指引。
2022年10月1日 在读 翻译有点生硬。
Electric Circuits 豆瓣
作者: James W. Nilsson / Susan Riedel Prentice Hall 2010 - 1
Designed for use in a one or two-semester Introductory Circuit Analysis or Circuit Theory Course taught in Electrical or Computer Engineering Departments. Electric Circuits 9/e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introductory circuits textbook of the past 25 years. As this book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to meet the changing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 importantly, the underlying teaching approaches and philosophies remain unchanged. The goals are: To build an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s and ideas explicitly in terms of previous learning To emphas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and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e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strong founda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es.
2022年9月27日 在读
计算机网络(原书第7版) 豆瓣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9.1 (9 个评分) 作者: James F. Kurose / Keith W. Ross 译者: 陈鸣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6
本书是经典的计算机网络教材,采用作者独创的自顶向下方法来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及其协议,自第1版出版以来已经被数百所大学和学院选作教材,被译为14种语言。
第7版保持了以前版本的特色,继续关注因特网和计算机网络的现代处理方式,注重原理和实践,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一种新颖和与时俱进的方法。同时,第7版进行了相当多的修订和更新,首次改变了各章的组织结构,将网络层分成两章(第4章关注网络层的数据平面,第5章关注网络层的控制平面),并将网络管理主题放入新的第5章中。此外,为了反映自第6版以来计算机网络领域的新变化,对其他章节也进行了更新,删除了FTP和分布式散列表的材料,用流行的因特网显式拥塞通告(ECN)材料代替了ATM网络的材料,更新了有关802.11(即WiFi)网络和蜂窝网络(包括4G和LTE)的材料,全面修订并增加了新的课后习题,等等。
本书适合作为计算机、电气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科书,同时也适合网络技术人员、专业研究人员阅读。
2022年9月27日 在读
Introduction to Java Programming and Data Structures 豆瓣
作者: Y Daniel Liang 2021 - 7
With a fundamentals-first approach, Introduction to Java Programming and Data Structures builds a strong foundation of basic programm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before teaching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and advanced Java programming. Liang explains programming in a problem-driven way that focuses on problem solving rather than syntax, illustrating basic concepts by example and providing many exercises with various levels of difficulty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12th Edition is completely revised in every detail to enhance clarity, presentation, content, examples and exercises.
2022年8月31日 在读
树木希林:如此珍贵的我 豆瓣
この世を生き切る醍醐味
作者: [日] 树木希林 译者: 毛叶枫 2022 - 5
这本书一定能“骗”到你的眼泪
找到一种“成为自己”的珍贵逻辑
◎荧屏里 存在就让人安定的国民奶奶 vs 真实人生中 有着恐怖观察力的犀利毒舌老太
打破大众印象,撕去标签,把“树木希林”这个人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给你看。
◎树木希林离世前长达七小时的最后一次对谈,灵魂共振的纸上纪录片。
这一次,坦诚相见,那些不为人知的、自私的、怪异的、不合时宜的……她终究活出了自己。
◎她看待世界、审视自我的观点特立独行,震撼凡夫俗子的心,
读完之后只能一直点头说:“是的……是的……是的……”
◎她的表演之道:表演是“活着。生活。呼吸。”“我会把一切都变成戏。”“连续剧也好,电影也好,说到底就是怎么活、怎么活过而已。这才是演员的根本。”
◎她的生存之道:以可怕的观察力洞察人心、看透一切。因为看事情太过尖锐,当一只眼睛失去视力时,她说:“这样正好。我以前能看到的东西太多,这样还能稍微轻松一点。”
◎她的幸福之道:忘掉比较的智慧。“第一次发现我的存在有一点价值,是发现没必要去和别人比较。
◎ 她的为人之道:她觉得向田邦子没什么才华,“你只要快点把剧本写完就好。只要能写出普通的剧本,剩下的事我们会处理。”对名编剧也口出狂言。
◎娱乐圈黄金时代大曝光:与树木希林重返日本电影黄金时代,再次邂逅奔跑在日本电视黄金时代前沿的那些人、那些事。
【特别收录】树木希林女儿内田也哉子首次谈及母亲临终的日子、追忆母亲与众不同的家庭观及育儿观。
当采访看似顺利地进行,树木希林突然拿出癌细胞蔓延全身的扫描照片。时日无多的她,严肃地对采访者说:“现在就来聊聊,我今天最想说的话吧!” 站在生死边缘,把人生最后一次访谈当作遗言,关于树木希林,一切由她亲口述说:
★关于表演和娱乐圈,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角色,一生悬命绝不偷工减料:将自己暴露在人前,意味着你自己也必须好好看看自己。
★她的生存之道:以可怕的观察力洞察人心、看透一切。因为看事情太过尖锐,当一只眼睛失去视力时,她说:这样正好。我以前能看到的东西太多,这样还能稍微轻松一点。
★面对疾病、生死和终会到来的分离:无论是不是乐观,我都不讨厌我的人生。
★谦逊与自大之间:我从来没抱怨过字幕的顺序问题,假如我的名字被漏掉了,我甚至会想:“太好了。”
电影里,她有比海更深的爱的能量,光是存在就让人安定;真实人生中,她却是有着恐怖观察力、尖锐到能刺伤别人的毒舌老太。本书并非全是佳话,树木希林那些不为人知的、自私的、怪异的、不合时宜的特质,终于坦诚相见,她终究彻底地活出了自己。
采访者石飞德树认为让这些内容沉睡是一种罪过,为了向更多人分享他与希林对谈时所体验到的兴奋,帮助大家找到一种成为自己的珍贵逻辑,他怀着对树木希林的歉意,还是将采访做成了一本书,以一种“背叛”,更好地找到她。
2022年8月11日 在读
Set up and Manage Your Virtual Private Server 豆瓣
作者: Jon Westfall Apress
Equip yourself with the knowledge of how to set up your own private server
Learn how to manage your own data and resources
Build your own brand easily, enhancing your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rough use of a custom domain name, custom service, or homepage
2022年8月4日 在读
爱啊美啊人生啊 豆瓣
作者: [日] 石川啄木 译者: 周作人 2019 - 7
特邀新锐设计师为石川啄木迷们量身打造国内首部原创“概念蓝”笔记款诗集。去掉ji致悲伤的诗的情绪和语言、苦痛记忆,留下美丽空白,任你书写。
情绪诗,三行私语,一个时代的剪影素描。
1. 石川啄木的短歌对日常生活,四季变化,亲友孩童,乡村风俗等均有独特的描写,并以细腻敏感的思绪对生活中的得到和失去做出记录。生活中,琐屑微茫的一件小事或一个季节,被描写得恰当和妥帖。
图书内页设计线条留白,诗歌造句体,可以写下属于自己的三行短诗,自由发挥。
纯真“暖丧”诗,只想任性做自己。
2. 石川啄木的诗歌无论是创作水平,还是对生命超出时代的体悟,都展现着无可替代的价值。那些开心期待的心情,跃跃欲试的样子,恋爱和分手的日子,厌弃生活和工作的时候,因疾病烦忧、因家人感受想念、因城市的一花一木觉得开心或者不开心都一一被收录在册。
石川啄木的诗歌短小精美,语言清新,独辟蹊径,因充满深刻的个人印记和况味而出名。他用现代口语来写短歌,在形式上亦有创新,打破了三十一个音一行的传统形式,创造出二十一个音三行的独特格式。
本书由周作人翻译,译文语言时而节制雅静,时而肆意热情,使石川啄木那颗灼热、敏感、痛楚的诗人之心悦然纸上。
敏感人群特供,给所有无缘无故、觉得寂寞的人
3. 石川的诗里,弥漫着一种忧郁和自嘲般的豁达。他静静地告诉你,那些细小的,隐忍的藏起来的棱角,生活里碰到的小疙瘩,日子因不安躁动而呈现出来的小颗粒,都值得念念不忘,奋力争取。
本书由周作人翻译,译文语言时而节制雅静,时而肆意热情,使石川啄木那颗灼热、敏感、痛楚的诗人之心悦然纸上。
“在书里读到像自己的灵魂,蕞能拯救孤单”
4. 本书较为全面地收录了石川啄木的诗歌作品,包括石川啄木的两部短歌集。
《一握砂》包含551首短歌,《可悲的玩具》包含194首短歌。
这两部歌集诚恳地记录了诗人在贫病生活中的哀思和叹息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想要变温柔的你,事物的百般滋味,在石川的诗里,可以一起品尝到了。
哪怕旅途漫长,相知的人未如约出现。爱啊美啊人生啊,终将如你所愿。
石川啄木的三行短歌对日常生活,四季变化,亲友孩童,乡村风俗等均有独特的描写,并以细腻敏感的思绪对生活中的得到和丧失做出记录。作为年少病逝,在文坛短暂一现的诗人,石川啄木的诗歌无论是创作水平,还是对生命超出时代的体悟,都展现着无可替代的价值。
本书较为全面地收录了石川啄木的诗歌作品,包括石川啄木的两部短歌集,《一握砂》包含551首短歌,《可悲的玩具》包含194首短歌,这两部歌集诚恳地记录了诗人在贫病生活中的哀思和叹息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石川啄木把一个人年轻时代所遇到的琐碎小事,些开心期待的心情,跃跃欲试的样子,恋爱和分手的日子,厌弃生活和工作的时候,因疾病烦忧、因家人感受想念、因城市的一花一木觉得开心或者不开心一一被收录在册。所以今天我们读他的诗,几乎每一首都能打动自己。
2022年8月3日 在读 排版好漂亮,而且有日语原文。
The Multilingual Internet 豆瓣
作者: Danet, Brenda (edt)/ Herring, Susan C. (edt) OUP USA 2007 - 6
Two thirds of global internet users are non-English speakers. Despite this, most scholarly literature on the internet and 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 (CMC) focuses exclusively on English. This is the first book devoted to analyzing internet related CMC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The volume collects 18 new articles on facets of language and internet use, all of which revolve around several central topics: writing systems, the structure and features of local languages and how they affect internet use, code switching between multiple languages, gender issues, public policy issues, and so on.
2022年8月1日 在读
摄影里程碑 豆瓣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graphs: The Milestones(Mini Edition)
作者: [美]Leah Bendavid-Val(莉雅.宾达威瓦) / [美]Robert A. Sobieszek(罗伯特.A.索别谢克) 译者: 黄中宪 / 梁永安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 6
《国家地理》杂志的拍摄历史长达百余年,其间拍下了数以万计令人难忘的精彩照片,此项卓越历史迄今从未经过完整介绍。自1896 年1 月加注副标“附有图片的月刊”以来,出色的摄影报道一直是《国家地理》杂志一贯维持的传统,并在艺术和技术上不断创下新的标竿。国家地理学会赞助了许多项伟大的探险考察行动,如19、20 世纪之交罗伯特•皮尔里(Robert Peary)的北极考察,海勒姆• 宾厄姆(Hiram Bingham)发现的马丘比丘印加文明遗迹,威廉• 亨利• 杰克逊(William Henry Jackson)拍摄的早期美国西部全景照,20 世纪20 年代约瑟夫•洛克(Joseph Rock)在中国内陆拍到的罕见影像,以及从同温层热气球上拍摄的第一批空拍照片,从最早的水下考察活动中拍到的前所未见的海底景观等。《国家地理》杂志经常刊登发表这种独一无二的历史性照片,因此在呈现我们所在这个世界的雄奇多样上,一直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
1999 年,国家地理学会邀请了六位摄影领域的作者—— 有备受尊敬的艺术专家、获奖作家、杰出的大学教授—— 来探讨他们眼中《国家地理》杂志的不凡成就,并在摄影史的大背景下探讨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这些专家依照时代顺序,逐一分析评论《国家地理》杂志在这种独特摄影报道的发展历史上,扮演了何种关键性的角色。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从国家地理学会的图片库里搜集了各种各样堪称经典的照片,其中有许多以前从未刊登过。他们还根据《国家地理》杂志在各个时期创下的里程碑,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照片辟出专章,来阐明摄影史上的重大进展:从1910 年《国家地理》杂志首度刊出的彩色照片,到1927 年首度刊出的水下彩色照片,乃至今日最先进的摄影技术及其所引发的议题等。
一代接一代,《国家地理》杂志始终坚持以开创性的手法将令人赞叹、独具创意的照片与信息丰富、引人入胜的文字完美融合,不断将这个世界的神奇迷人传送给世界各地在想象中卧游神驰的旅行者们。
2022年7月19日 在读 字好多… 好累
The Silent Language 豆瓣
作者: Edward T. Hall Anchor 1973 - 8
Leading anthropologist Edward Hall analyzes the many aspect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md considers the concepts of space and time as tools for transmission of messages in this fascinating study. The Silent Language is a work of interest to both the intelligent general reader and the sophisticated social scientist.
2022年7月8日 在读
糜骨之壤 豆瓣 谷歌图书
Prowadź swój plug przez kości umarlych
8.1 (47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何娟 / 孙伟峰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1 - 1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卡尔丘克最新被译为中文的长篇小说;从波兰语直接翻译;同名电影《糜骨之壤》曾获2017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亚佛雷德鲍尔奖(银熊奖)。
-----
本书入选2019年布克国际奖短名单 | 201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长名单 | 2020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
-----
《时代》《经济学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客》《卫报》《芝加哥论坛报》盛赞
---
“宇宙中有一个地方,还没有毁灭,那里的世界还没有颠倒,伊甸园仍然存在。”
----
主人公雅尼娜是一位精通占星术、喜欢威廉•布莱克的诗歌,并热衷动物保护的老妇人,她幽居在波兰边境被大雪覆盖的山林里。雅尼娜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会取个奇怪的外号,他们是“大脚”“鬼怪”“好消息”,她养的狗则被称为“小姑娘们”。突然有一天,邻居“大脚”被一块小鹿骨头卡住喉咙,死在家里,此后凶案接二连三发生……小说贯穿着令人毛骨悚然的幽默感,以及关于人、自然、动物的尖锐思考。
----
一个曲折的、充满想象力的、超越类型化的故事。(《糜骨之壤》)既是犯罪悬疑小说,又是童话,更是一场关于一些物种为什么要凌驾于另一些物种之上的哲学探讨。
——《时代》杂志
托卡尔丘克是过去25年间在欧洲脱颖而出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家之一。
——《经济学人》杂志
一曲给大自然的颂歌;一首给威廉•布莱克的赞美诗;托卡尔丘克是否超越了布莱克?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这不是一部通常意义上的犯罪小说——因为托卡尔丘克不是一位平常意义上的作家。借由她非凡的才华、智识和她的这些“思想小说”,她提出并思考着关于生态环境的政治的种种问题。托卡尔丘克反复地提出这些问题,并呼吁我们采取行动。
——《赫芬顿邮报》
2022年7月8日 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