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 - 标记
看不见的中东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8.7 (9 个评分) 作者: 姚璐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4 - 11 其它标题: 看不见的中东:深入日常生活的中东之旅 / 看不見的中東:深入日常生活的中東之旅
◎ 内容简介
中东拥有着古老、璀璨的历史和文明,也是一片时常被战火和纷争阻隔的神秘土地。
在山呼海啸般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文化、习俗的高压背后,一个个具体的人如何在夹缝中维系日常生活?他们的人生如何被时代左右?他们如何看待那些改写历史和命运的重大事件?
在性别极度不平等的国度,女人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她们的人生多大程度上受制于性别?她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存现状?
带着诸多好奇和疑惑,作者姚璐用四年时间(2016—2020),克服各种困难,独自前往几乎所有的中东国家——伊朗、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埃及、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同时她以女性身份的便利,以“沙发客”这种独特的旅行方式,深入31个陌生的中东家庭内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尤其难得的是她得以与当地的许多女性密切地相处、交流。
经过四年扎实的旅行和深度的观察,作者用这本《看不见的中东》,为我们揭开一个新闻之下长期被硝烟和纱袍遮掩着的更为鲜活、丰富的中东世界,以及这个动荡、神秘的世界里个体的命运、普通人的生活日常和女性的生存状态。
作者姚璐也是一名摄影师,书中配有70多幅高质量的纪实与风光摄影作品,与文字互为补充、交相辉映。
......
◎ 编辑推荐
★ 日常生活视角,更为真实、丰富的中东。不同于聚焦中东的政治、战争、难民等新闻热点,本书作者更关注长期被硝烟和纱袍遮掩的普通中东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她住进一个个中东人家里,深度参与中东人民的日常生活——参加家庭聚会、婚礼,在伊拉克过开斋节,在叙利亚看足球赛,在沙特阿拉伯的沙漠里露营,等等,呈现出一个更内部,因而也更为鲜活、丰富的中东世界。
★ 女性视角下的中东,女性视角下的中东女性群体。涉足中东高风险地区的游客几乎都是男性,但受制于中东的宗教、文化和习俗,男性很难深入当地人家庭,几乎无法与当地女性相处并深入访谈。作者作为极具亲和力的女性,用“沙发客”的方式住进中东家庭,非常罕见而难得地展现了女性视角下的中东和中东的女性群体,关注中东女性的受教育权、工作权、家庭暴力等问题,既揭开了一层颇有些神秘的面纱,也呈现了跟我们既不同也有几分相似的生活和内心。
★ “高难度旅行”与深度的解析和思考。近年以游客身份走遍中东的人极少,尤其是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四年间,受制于战争,受制于糟糕的邻国关系和签证互斥政策,作者不得不根据局势频繁调整计划。本书记录了作者旅行过程中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也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对中东的历史、战争、女性等问题做出了深入解析和思考。
★ 高质量的风光和纪实摄影作品。作者也是一位知名风光和人文摄影师,书中配有70多幅高质量的纪实与风光摄影作品,与文字互为补充、交相辉映。
......
◎ 评论
姚璐撞进了中东,“中东”便不再是一个宏大、模糊的概念。
她看见一个一个迥然不同的个体,一个一个鲜活生动的生命。因为相似的经历,读她的文字,我常常会笑,完全明白她在说什么,但她有时比我靠得更近。我们介入中东的初衷不同,她的动机是对性别议题的探究。不过殊途同归,一个女孩子走过世界才认识自己。
——周轶君 [资深国际记者,《走出中东》《中东死生门》作者]
......
这是一本读来令人感动的书,对我个人来说,也是等待已久——终于能有中国人也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来了!
一个中国姑娘,通过“沙发客”的方式进入多个中东国家的普通家庭。她不只是旅行,更是去生活和感受。她以既细腻又开阔的笔触,尤其是通过她深度了解的不同中东女性的视角,把历史与现实、政治与家庭、挣扎与希望、生活与梦想……生动地呈现给了我们。这是一般的阅读无法得到的知识与感受。我曾读过多种西方女性作家、人类学家的类似作品,虽然也是很好的阅读体验,但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姚璐的这本《看不见的中东》弥补了那种缺憾,也就是,她是带着中国人的视角,用比较讲究的文笔来写作,这种观察和记录,是真正对中国读者友好的作品。
——昝涛[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中东研究学者]
2025年4月7日 想读
银、剑、石 豆瓣
Silver, Sword, and Stone: Three Crucibles in the Latin American Story
8.7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玛丽· 阿拉纳 译者: 林华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4
★201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书单榜中榜非虚构获奖作品
★2020年安德鲁·卡内基优秀小说与非小说奖入围作品
★理解拉丁美洲的钥匙,就藏在银、剑、石三股力量交织的历史之中
.
【内容简介】
莱昂诺尔·冈萨雷斯生活的小社区位于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5 500米的高处,那里是海拔最高的人类居住地之一。与已故的丈夫一样,她在金矿上工作,其工作方式与西班牙征服后的印第安人被迫从事的几无二致。在当地,文盲、营养不良和疾病与五百年前一样盛行,而时至今日,一个矿工的生存状况依然受制于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卡洛斯·布埃尔戈斯是古巴人,年轻时曾在安哥拉内战中浴血奋战,现居住于美国新奥尔良郊外的一个安静社区。他是1980年古巴驱逐到美国的数百名罪犯中的一员。他的故事呼应了贯穿拉丁美洲历史的暴力行为,从前哥伦布时代的征战到西班牙殖民的暴行,从19世纪和20世纪的战争与革命到今日的街头动乱和军事镇压。
哈维尔·阿尔沃是一位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耶稣会神父,他移民到玻利维亚,数十年如一日在原住民中工作。他自认在思想和情感上都是一名印第安人,因而在自己的“第二祖国”广为人知。尽管他的目标更多是学习而非传教,但他的经历实际上与一段充满变数的过去一脉相承。那时,神父与征服者并肩前进,为了争夺新世界而强制原住民皈依基督教。从那时起,天主教会就在拉丁美洲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中心作用,而这种作用显然具有两面性。
在《银、剑、石》一书中,秘鲁裔作家玛丽·阿拉纳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扎实的纪实写作将三位当代拉美人的故事与拉丁美洲过去千年的历史无缝编织在一起,从而阐释了自前哥伦布时代至今,定义拉丁美洲的三个恒久主题:来自外部的对资源的无尽索取(银)、挥之不去的暴力阴影(剑),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石)。串联历史与现实,抛开“胜利者视角”,阿拉纳尝试挖掘拉丁美洲的独特经历奠定的“本性”,勾勒出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身份、心态与命运。
.
【编辑推荐】
1、揭开朦胧面纱,用一本书感知拉丁美洲
怎样全面把握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实?这片土地上的人有着怎样的特征?无论是神秘的古代文明、鲜明的文学风格,还是动荡的政局、不平衡的发展,拉丁美洲究竟为何与世界其他地区如此不同?读完这本书你或许会有答案。
2、银—剑—石:把握拉美灵魂的三元素
作者阿拉纳独到而大胆地提出了千年来定义拉丁美洲这片土地的三个恒久主题:银——来自外部的对矿藏资源的无尽索取,剑——根深蒂固的暴力手段,石——宗教信仰的持久力量。它们的影响自殖民者到来之前就已存在,也根植于今日拉美人的思维之中,是理解拉美的重要切入点。
3、秘鲁裔美国作家真诚思考拉美身份,尝试挖掘拉美的“本性”
阿拉纳出生于秘鲁利马,9岁移居美国(父亲是秘鲁人,母亲是美国人)。她童年经历了两国生活的转换和适应,对拉美文化身份有多年的思考和洞察,既有丰富的切身经验,又能具备他者视角,既有批判,又有反思,堪称写作本主题的不二人选。
4、历史与纪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兼具全景与洞察
阿拉纳以记者身份深度跟踪3位访谈对象,短则5年,长则25年,用特稿式的生动写作呈现了他们的经历。她又用扎实而严谨的文献研究铺陈出拉美的千年历史大背景,使我们看见这3位矿工、士兵和神父的生活轨迹如何与数百年前的祖先遥相呼应,拉美人民的命运如何与“银、剑、石”的故事交织在一起。
.
【名人/媒体推荐】
玛丽·阿拉纳的拉美史新著《银、剑、石》意义深远,令人惊叹。建议任何想了解这个半球和我们当前危机的人都去读一读这本书。
茱莉娅·阿尔瓦雷斯Julia Alvarez
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美国国家荣誉艺术奖章获得者,《蝴蝶飞舞时》作者
正如阿拉纳本人所言,《银、剑、石》并非一部直截了当的拉丁美洲史。同样,它也不是一部新闻纪实作品。确切而言,它是个混血儿,将学术性的历史分析与深度报道和政治评论结合在一起……有理有据、掷地有声的表达,值得广泛关注。
阿尔瓦罗·恩里克Álvaro Enrigue
墨西哥作家、普林斯顿拉美研究项目研究员,《突然死亡》作者
追寻一个大陆的灵魂是一项非凡壮举,玛丽·阿拉纳以精准的学术性、公允的道德立场和优雅的行文做到了这一点。任何想要了解——真正了解——拉丁美洲是什么以及从何而来的人,不妨从《银、剑、石》开始。
胡安·加夫列尔·巴斯克斯Juan Gabriel Vásquez
哥伦比亚作家、《坠物之声》作者
基于细致入微的研究,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史诗般的叙事、优美的文笔和丰满的人物刻画……阿拉纳的优势在于她讲故事时的激情与力量,她对过去五百年里是什么塑造了拉丁美洲的阐释触达了真相……上佳之作。
《华盛顿邮报》
The Washington Post
通过对三重“烙印”的独到挖掘,阿拉纳将拉丁美洲的历史娓娓道来……在这部探索、联结与分析的杰作中,阿拉纳提供了一种扣人心弦、另辟蹊径的视角,重新看待一个被贪婪和暴政背叛的重要地区。
《书单》(星级书评)
Booklist (starred review)
2025年1月22日 想读
讲故事的房子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吉田诚治 译者: 陈梦晓 2022 - 2
怎么看都不腻——33所来自不同时空的幻想中的房子,总有一所是你dream house的范本。
场景插画 立体剖面图——让你身临其境,放飞想象。
房子设定说明 人物介绍——每翻开一页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并非只有幻想——内附关于房子的硬核知识专栏,让你知道的比别人多一点。
建筑插画过程解说——建筑物是大部分故事的主要舞台,描绘建筑物时要注意什么?怎么画才能自然得体,恰如其分地融入画面?专业背景插画师吉田诚治为你详细解说。
内容简介
日本人气背景插画师吉田诚治,运用画笔和想象力“解剖”故事里的建筑物,描绘了一个个独具个性的“家”。细致精彩的手绘风场景插画,搭配详尽的设定说明、房子平面图和房子立体剖面图,让人不禁沉浸其中,开始想象这个“家”的故事。书末附录每个房子故事的创作背景解说,作者吉田诚治介绍自己的作画环境和工具,并以其中一所房子为例子,详细解说了房屋以及背景创作时候的要点!内容丰富充实,不可错过!
2024年11月4日 想读
红色资本 豆瓣 谷歌图书
Red Capitalism: The Fragile Financial Foundation of China's Extraordinary Rise
8.9 (15 个评分) 作者: 卡尔•沃尔特 CARL E. WALTER / 弗雷泽•豪伊 FRASER J. HOWIE 译者: 祝捷 / 劉駿 东方出版中心 2013 - 8
揭示中国非凡崛起与金融改革的真相!
阅读这本书,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金融改革2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作者通过对中国的银行及货币政策,股票及债券市场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历史总结,包括对中国金融高层决策的一些重要背景及金融交易内幕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很多独特而深刻的洞见。
2024年7月23日 想读
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第2版)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吴敬琏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23 - 1
本书从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变迁的历史维度,分专题梳理了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前因后果及其演化路径,从中也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和统制经济两种不同的模式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以及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停顿会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风险。
尽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已经写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但市场经济取向与统制经济模式之争并不会就此消失,因此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仍然对国运兴替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7月23日 想读
小镇喧嚣 豆瓣 Goodreads
9.1 (23 个评分) 作者: 吴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2
基层迎检、开发纷争、征收税费、产业调整、征地“种房”、维权争利……“喧嚣”一词,释尽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的众声嘈杂。本书以后现代叙事策略,围绕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乡村权力场域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深度阐释了21世纪初中国中部地区某乡镇“乡域政治”的运作实践与支配逻辑。
本书出版十年来,获得学术界内外的广泛好评,被权威专家和普通读者誉为数十年来少见的以“抵近现场”“深度描写”的方式、以“比小说还精彩”的叙述来“复杂化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作品。重读此书,不难发现,虽然它研究的是十多年前的乡镇,但是,对于“故事”背后种种复杂因素的颇有见地的理论探讨,让它在今天仍然极具启示。
2024年7月23日 想读
置身事内 豆瓣 谷歌图书
8.6 (289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2024年7月23日 想读
极简央行课 豆瓣
Central Banking 101
作者: [美]王造(Joseph Wang) 译者: 李卓楚 译 / 王永钦 校 格致出版社 2023 - 5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央行是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这个宏大的交响乐的指挥,决定着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货币和信用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实施的?它们又是如何影响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进而影响你我的?理解以美联储为核心的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将为我们打开这个黑匣子,并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世界。
本书作者为我们打开了这个黑匣子,他曾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实施的第一线——纽约联储公开市场交易室做交易员,“卧底”深耕多年。从这个独特的视角,作者切身观察到美联储和各国央行的运作方式,以及金融体系是如何真正运行的。阅读本书后,读者会理解央行“指挥”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交响乐是如何演奏的:货币和信用是如何被创造的,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如何实施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是如何反应的。
2024年7月23日 想读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 豆瓣
8.8 (15 个评分) 作者: [美]琳赛·吉布森(Lindsay C. Gibson) 译者: 姜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 - 1
许多人在不健康的家庭中长大,做了父母之后依然保持着不成熟的人格,在育儿方面也有各种不成熟的表现:情绪极其不稳定,控制孩子的生活,逃避自己的责任,拒绝和疏远孩子……
如果你有这样的“情感不成熟的父母”,那么你在童年时会感到孤独和被忽视。成年之后,你可能会难以表达甚至认识不到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在人际关系中无法建立适当的边界,容易受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影响;父母可能仍然在嘲笑你的情感需求,轻视你的个人生活,控制你的思想自由。你怎样才能走出这样一个处处受限、没有自我的人生呢?
吉布森博士30年来一直在研究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对成人孩子的影响,《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是她撰写的一部实用指南,提供了真实的案例、有效的练习以及积极的提示和建议,帮助你学会:
减少自我怀疑和对他人评价的恐惧,重新与自己的情绪建立联结,增强情感自主性和自我意识;与父母之间设立健康的边界,摆脱父母的情感控制,确保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被尊重;
识别其他情感不成熟的人,保护自己不被别人的情绪控制,在人际关系中建立适当的边界感。
本书将帮助你找到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自由,真正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不原谅也没关系 豆瓣 Goodreads
Complex PTSD: From Surviving to Thriving
8.4 (58 个评分) 作者: [美]皮特•沃克 译者: 严菲菲 北京科技技术出版社 2023 - 1
★第一本针对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的自我疗愈完全指南
★全球数十万读者推崇的心理疗愈经典
★全面的分类与说解,直接点破易被忽略的心理创伤
★提供有效、可行的焦虑与压力缓解方案
★值得反复研读的教科书级别的作品
创伤事件不仅仅包括偶发的、严重的刺激性事件(如战争、天灾、恐怖事件),还包括在成长过程中遭受的羞辱、贬低、欺凌、背叛、情感忽视、过度控制等伤害。这些伤害或许你难以诉说,但带来的创伤却可能远甚于单一事件。
有太多的人因为忽略了这样成长过程中的创伤,“莫名”地产生了人际关系障碍、情绪上的痛苦,甚至被误诊为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
本书作者皮特•沃克是享誉国际的创伤疗愈大师。他曾患有严重的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CPTSD),根据自身的疗愈经历和三十多年作为心理治疗师的从业经验,他写下了这本经典之作。在书中,他深度剖析了CPTSD的起因、症状和类型,并提供了有效的自我疗愈工具,以帮助读者打破在情绪、思维与身体层面的恶性循环。这种完整、系统的多元化疗法,让读者更容易看清自己的状况,突破盲点,取得疗愈进展。
本书受到了创伤患者极高的评价,同时也作为宝贵的工具为心理工作者所采用。
不是所有的伤害,都应该得到原谅。
摆脱束缚,治愈创伤,
你受过伤,但你不必继续痛。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豆瓣
8.0 (23 个评分) 作者: [英] 菲利帕·佩里 译者: 洪慧芳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8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很多家庭中,这种关系经常出问题,令人痛苦,甚至很难再回归正常。
这是一个从业20年的资深心理治疗师的畅销儿童心理学巨著,在英国掀起巨大轰动,全英家长热烈讨论,甚至没有孩子的人都迫不及待地买来,用于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这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简单一句话:它用育儿理论讲透了亲子关系,以及围绕着我们的家庭成员关系,所有人际关系,让我们更自在地活在关系里。这是一本关于“关系”的书——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与自身的关系,与过去的关系,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也许你是一位工作忙碌的父母,你的孩子仿佛从不入睡,总是在哭闹或尖叫,敲打平底锅,戳插座,喊着要更多的糖,看更多的电视。这些让你感到疲倦和绝望,很难保持冷静和理智。你是一位好家长,但还可以变得更好:菲利帕·佩里的这本畅销书,将帮你打开育儿的新视野。
与一般的“亲子教养书”不同,这本书并没有把养育孩子当作令人生畏的杂事。孩子不是一堆有待处理的麻烦,也不是一个需要精益求精的项目。育儿是一种关系,孩子是要被理解和支持的个体。归根结底,在孩子身上的投入,不仅会使他们以后成为更优秀的人,而且也会使你自己变得更好。
它的阅读体验并不轻松,正如作者所说,书里的内容会让你觉得很难受,很不舒服,甚至很生气,要牺牲你的自尊来阅读。因为它会让你直面自己在陪伴孩子的过程所犯下的种种错误。
任何父母都会为了孩子奉献自己,但美好的愿望也许不会带来理想的结果。父母的心愿就是让孩子幸福快乐,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是如何在无心之中伤害了孩子。
这本书会剖析我们在亲子教养方面犯下的错误,尤其是那些我们从来不想犯的错,这些错误的深层心理根源,以及有了过错之后我们如何弥补,修复裂痕。
这本书将帮你:
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如何影响了你的亲子教养方式。
看清亲子关系是如何变质的,以及如何让它恢复正常。
与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结,学会用心倾听,培养情绪稳定的孩子。
打破恶性循环,及时补救与修复裂痕,避免把你以前吃过的苦复制到孩子身上。
学会处理自己与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在和谐的关系中成长。
学习如何与婴儿、儿童、青少年和长大成人的孩子相处,让亲子关系变成孩子一生的力量之源。
这本书充满了睿智和明智的建议,是每个父母都想读的书,也是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拥有的书。
额尔古纳河右岸 豆瓣
迟子建
8.9 (9 个评分) 作者: 迟子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 1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展示了弱小民族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的挤压下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风情。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他们任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r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被称为一部具有史诗般的品格和文化人类学的思想厚度,风格鲜明、意境深远、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上乘之作。
2024年6月10日 想读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豆瓣
Der König verneigt sich und tötet
9.2 (80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塔·米勒 译者: 李贻琼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10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是一部散文集,寓意丰富。作者运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独到性”,讲述了她在秘密警察的监督下,颠沛流离的灰暗生活。她在极权统治扭曲语言的现状下,选择以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安全感。
2024年6月6日 想读
遥远的向日葵地 豆瓣
8.9 (113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花城出版社 2017 - 11
此书为李娟近两年开始写作并发表在《文汇报》笔会的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最新文字结集。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翼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2024年6月4日 想读
九篇雪 豆瓣 Eggplant.place
8.4 (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3
《九篇雪》书写的是李娟少女时代跟随家人在新疆阿勒泰草原生活的故事。码庄子、搭帐篷、做生意、赶牛、牧羊、找麻雀、住山野、走戈壁、挑水、吃抓肉……一组组活生生的日常场景,向世人展现了一幅幅不为人知的阿勒泰生活面貌,是一部令人如痴如醉而又深藏原始野性的西域牧歌。
即使在艰难绝望之处,也会结出鲜艳的果实,我们离开那里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如何更好地回来——这本书就像李娟的个人纪念册,留存了她充满奇异希望的少女时代的真实影像,也奏响了她丰盛清丽的文学世界的序曲。
2024年6月4日 想读
十日终焉·囚笼 豆瓣 谷歌图书
8.2 (16 个评分) 作者: 杀虫队队员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3 - 10 其它标题: 十日终焉
齐夏经历地震醒来,发现自己置身于封闭的房间中,与其他九人一起被强迫参与游戏。律师、幼师、警察、医生、心理医生、混混……不同身份的参与者,来自不同城市,却都是经历了地震才来到这个奇妙的房间,而他们在地震时经历的一切,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房间中渡过层层难关后,他们原以为逃出生天,却没想到迎接他们的是 加残酷的逃生游戏。废墟一般的诡异城市,心怀鬼胎的陌生人,十二种生肖游戏,“人、地、天”三种游戏难度,唯有在十天之内在游戏中赢得三千六百个“道”,才能活着离开这里。
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不断参加游戏,有人受伤,有人死亡,也有人觉醒超自然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