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
闪光的氰化物 豆瓣
Sparkling Cyanide
6.9 (1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张建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六个人围坐在一张放着七把椅子的桌子前。那个空位子前面,摆着一枝迷迭香—“象征怀念的迷迭香”。现场弥漫着一种奇怪的情绪:没有一个人会忘记整整一年前的那个晚上,那个罗斯玛丽·巴顿—她那美丽的脸庞痛苦、可怕地抽搐着,让人难以辨认—就在这张桌子上,她死了。但是罗斯玛丽始终令人难忘—她能激起她认识的大多数人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甚至强烈到能够杀人。
2013年6月20日 已读
比起《无人生还》《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略逊一筹了...不过还算是引人入胜的。但是结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出奇,作案手法也不是说没有出乎意料...中规中矩吧...
侦探小说 悬疑 英国文学 阿加莎·克里斯蒂
魔戒前传 豆瓣
7.9 (3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J·R·R·托尔金 译者: 李尧 译林出版社 2002 - 4
“从前有个霍比特人,住在地洞里。”
霍比特人是一种比矮人个儿还小的人,善良精明而安分守已。毕尔博·巴金斯是他们当中的一个。这天他正在洞门口抽烟,来了大名鼎鼎的术士刚多尔夫,他为巴金斯带来了一队奇怪的客人。
于是巴金斯先生和他们一起开始了可怕的旅程。在途中的一次磨难里,巴金斯无意中得到了那枚神奇的魔戒,世界从此变了……
麦克白 豆瓣
8.8 (56 个评分) 作者: 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毫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8
《麦克白》内容简介: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要做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恐惧和猜疑使麦克白心里越来越有鬼,也越来越冷酷。麦克白夫人神经失常而自杀,对他也是一大刺激。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麦克白面对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落得袅首的下场。
东方快车谋杀案 豆瓣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9.1 (391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加莎·克里斯蒂 译者: 陈尧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5
午夜过后,一场大雪迫使东方快车停了下来。这辆豪华列车整年都处于满员状态。但那天早上却发现少了一名乘客。一个美国人死在了他的包厢里,他被刺了十二刀,可他包厢的门却是反锁着的。
随着紧张气氛逐渐增强,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想出了两个侦破此案的方法……
傲慢与偏见 豆瓣
Pride and prejudice
7.7 (2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简·奥斯汀 译者: 孙致礼 译林出版社 1990 - 7
本书被列为经久不衰的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作者的创作风格历经两百年,至今仍影响着世界文坛上的一些作家。小说以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富有喜剧色彩的四起姻缘,文笔辛辣而滑稽,发人深省。此版译文忠实、准确、流畅,别具特色。
本书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然而,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共计描写了四起姻缘,是作者最富于喜剧色彩,也最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傲慢与偏见》实属世界文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难怪毛姆将其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1984 豆瓣
Nineteen Eighty-Four
9.5 (103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傅惟慈 / 董乐山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 10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仿佛一个永不退色的警世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日益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动物农场》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反乌托邦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2013年3月14日 已读 条件限制看不上正版的翻译本,但是也不能够影响这本书对我带来的震撼.一开始只是觉得在刻画一个可怕的乌托邦世界,而到了后面,温斯特在面对恐惧之下彻底的被榨干和“改变”,才突然意识到,英社不会灭亡,而老大哥也会永存...这不是被迫接受改变,而是正真把你榨干。你并不存在....看到后面觉得好绝望...
乔治·奥威尔 反乌托邦三部曲 老大哥 英国文学
偶发空缺 豆瓣 Goodreads
The Casual Vacancy
7.6 (50 个评分) 作者: [英] J·K·罗琳 译者: 任战 / 向丁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0
巴里•菲尔布拉泽在高尔夫俱乐部外的猝死掀起了帕格镇的轩然大波。以镇上第一家庭自居的莫里森家自然视空出来的议席为囊中物,可惜其他人并不这样想。整天在家里打老婆揍孩子的西蒙•普莱斯就认为他也有机会得到肥缺,还有衣冠楚楚、神经过敏的副校长“鸽笼子”•沃尔,俨然视自己为发扬死者精神的不二人选。这些男人身旁的女人也是个个出彩,都不是省油的灯,有的“卖着超大号胸罩”、对除老公之外的俊男春梦连连;也有的精神洁癖,计划干掉出轨的丈夫。
这群家境殷实、热闹非凡的帕格镇民共同的敌人是一片名为“丛地”的贫民区,那里的肮脏和堕落以妓女兼瘾君子特莉的一家为代表。在帕格镇人眼里,“丛地”就像黏在人身上的吸血蚂蝗,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穷人们潦倒的生活无非是咎由自取,贝尔堂戒毒所更是没有存在的必要。巴里生前竭尽全力想要帮助“丛地”,他的死亡斩断了贫富之间的联系,帕格镇开始不遗余力地想要将挖去那根眼中钉,关于议席的竞争同样也围绕着戒毒所和“丛地”本身的去留而闹得沸沸扬扬。罗琳的笔如探照灯般深入了每户人家的门后,将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涌动暴露出来。夫妻、亲子、同事、朋友、恋人,种种矛盾撕扯着小小的帕格镇,描绘出众生百态、微缩现实。
2013年3月1日 已读
跟哈利波特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但是还是觉得很棒的~最后的结局让人挺难过的...感觉罗琳笔下的那个世界真实的可怕,而自己就像活在象牙塔里面一样!
J.K.罗琳 英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