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Track - 标记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豆瓣 谷歌图书
5.7 (247 个评分) 作者: 张嘉佳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 11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微博上最会写故事的人张嘉佳献给你的心动故事。
最初以“睡前故事”系列的名义在网上疯狂流传,几天内达到1,500,000 次转发,超4亿次阅读,引来电影投资方的巨资抢购,转瞬便签下其中5个故事的电影版权。每1分钟,都有人在张嘉佳的故事里看到自己。
读过睡前故事的人会知道,这是一本纷杂凌乱的书。像朋友在深夜跟你在叙述,叙述他走过的千山万水。那么多篇章,有温暖的,有明亮的,有落单的,有疯狂的,有无聊的,有胡说八道的。当你辗转失眠时,当你需要安慰时,当你等待列车时,当你赖床慵懒时,当你饭后困顿时,应该都能找到一章合适的。
我希望写一本书,你可以留在枕边、放进书架,或者送给最重要的那个人。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随便打开一篇就可以了。
——张嘉佳
2015年2月8日 已读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豆瓣 Goodreads
7.7 (471 个评分) 作者: 韩寒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0 - 9
所谓“公路小说”就是以路途为载体反应人生观,现实观的小说。

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韩寒新书的出版将会在中国创造一个历史事件,文章开头“空气越来越差,我必须上路了。我开着一台1988年出厂的旅行车,在说不清是迷雾还是毒气的夜色里拐上了318国道。”用一部旅行车为载体,通过在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等各种现实场景,以韩寒本人对路上所见、所闻引发自己的观点,这场真正的旅途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似乎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韩寒是“叛逆的”,他“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他认为这一切通过文学都可以实现,产生了要创造一种批判现有一切社会习俗的“新幻象”的念头——《1988》就此问世。
2014年8月8日 已读
读于小学。
追风筝的人 Goodreads 豆瓣
The Kite Runner
8.4 (1073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李继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5
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
故事如此残忍而又美丽,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014年8月8日 已读
小王子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Le Petit Prince
9.1 (1195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译者: 马振聘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8
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在地理学家的指点下,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
小王子发现人类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鹦鹉那样重复别人讲过的话。小王子这时越来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后来,小王子遇到一只小狐狸,小王子用耐心征服了小狐狸,与它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肉眼看不见事务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作为礼物,送给小王子。用这个秘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与遇险的飞行员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后,小王子在蛇的帮助下离开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
童话描写小王子没有被成人那骗人的世界所征服,而最终找到自己的理想。这理想就是连结宇宙万物的爱,而这种爱又是世间所缺少的。因此,小王子常常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在献辞中说:这本书是献给长成了大人的从前那个孩子。
《小王子》不仅赢得了儿童读者,也为成年人所喜爱,作品凝练的语言渗透了作者对人类及人类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现出的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使之成为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部童话小说。
2014年8月8日 已读
旅人书 豆瓣
作者: 黄孝阳 2012 - 10
《旅人书:世界在变,而我始终如一》是一个城市孤独者的心灵告白,也是当下最富生活情趣的心灵美文。翻开《旅人书:世界在变,而我始终如一》,你立即会被它独特的形式和巧妙的构思所吸引,仿佛走入了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作者利用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虚构了一位旅人和70个如迷宫一般奇异的城市。旅人一边艰难地在城市行走,一边思考着男女、婚姻、性爱、人性、生死、灵魂等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人生问题,其根本旨归在于引起读者思考:我是谁?我生活在一个什么世界,我该怎样生活等等,并激发读者关于生命最本初的想象和追问。
那些城,那些人,那些美丽的虚幻境界,简直就是展现人间世事的万花筒和镜子,它篆刻着现世背后的苍凉,又证明着几千年亘古不变的爱的真理。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每座城都有一个不可言说的故事,哪一座是你生活的城呢?
2014年8月8日 已读
跟着电影去旅行 豆瓣
作者: 《梦想之旅》编委会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2 - 1
《梦想之旅•春日里的旅行地图:跟着电影去旅行》以电影为检索,图文并茂展现电影的同时,给读者介绍电影的拍摄地的美景。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了世界70多部电影以及这些经典电影拍摄地,所选地点没有重复累赘。《梦想之旅•春日里的旅行地图:跟着电影去旅行》为四站:分别是走进电影中的绝美风景,追寻电影中的浪漫爱情,体验电影中的异域风情,探索电影中的文明奇迹,还有旅行赠品——不可不知的影视基地。
2014年8月8日 已读
在路上 豆瓣 Goodreads
On the Road
7.7 (23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杰克·凯鲁亚克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10
青年学生萨尔为追求个性自由,与狄安(以卡萨迪为原型)、玛丽露等一伙男女开车横穿全美,一路狂喝滥饮,耽迷酒色,流浪吸毒,性放纵,在经过精疲力竭的漫长放荡后,开始笃信东方禅宗,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小说主人公及其伙伴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
《在路上》体现了作者主张的即兴式自发性写作技巧,并广泛涉及美国社会一文化习俗,都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很大困难。
2014年8月8日 已读
燕尾蝶 豆瓣
スワロウテイル
7.5 (25 个评分) 作者: [日] 岩井俊二 译者: 张苓 南海出版公司 2009 - 9
燕尾蝶,固力果和凤蝶胸前的刻印,惊鸿一瞥就藏入眼底的图腾,惨淡命运中永远挡不住的无言歌声。
金钱堆砌的大都市圆都。
一群各怀美丽梦想的外来移民,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做着卖淫、拾荒、盗墓等人类最原始的职业。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名字,沉醉于梦乡。
一次偶然,他们发财了,有了自己的酒吧“My Way”和乐队“燕尾蝶”。然而厄运跟踵而至,血腥惨烈的命运“化蝶”之后,是梦碎,梦醒……
2014年8月8日 已读
读于小学。
豆瓣
8.1 (57 个评分) 作者: 莫言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 10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初版于2009年。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在艺术上极大拓展了小说的表现空间。整部作品以从事妇产科工作五十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和自我反省,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同时也深刻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灵魂世界。
2014年8月8日 已读
读于初中。
朗读者 豆瓣
Der Vorleser
8.9 (44 个评分) 作者: [德] 本哈德·施林克 译者: 钱定平 译林出版社 2012 - 8
侦探小说家写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人说其实和爱情无关
它是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从德国每所中学到世界各地,这本《朗读者》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
《朗读者》是首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的德语小说,奥斯卡奖封后之作
《朗读者》讲述15岁的中学生米夏恋上36岁的女人汉娜,他们开始交往,读书,做爱。不辞而别的汉娜在八年后作为被告出现在审判纳粹战犯的法庭上。为了隐藏自己的秘密,汉娜宁愿被判终身监禁。这是一个让文学界震惊的故事,很快成为全世界范围的阅读话题。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我相信了莫言对我说过的话,“最好的小说一定是叫人欲哭无泪的。”
——作家 毕飞宇
我一直在盼望能有这样一本小说出现。在和历史调过情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吗?
——作家 肖复兴
感人至深,幽婉隽永!小说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樊篱,而直接同人类的心灵对话。
——《纽约时报》
2014年8月8日 已读
肖申克的救赎 Goodreads 豆瓣
Different Seasons
9.1 (258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施寄青 / 赵永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7
这本书收入斯蒂芬·金的四部中篇小说,是他作品中的杰出代表作。其英文版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狂销二十八万册。目前,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三十一种语言,同时创下了收录的四篇小说中有三篇被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影的记录。
其中最为著名是曾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完美影片的《肖申克救赎》(又译《刺激一九九五》)。这部小说展现了斯蒂芬·金于擅长的惊悚题材之外的过人功力。书中的另两篇小说《纳粹高徒》与《尸体》拍成电影后也赢得了极佳的口碑。其中《尸体》还被视为斯蒂芬·金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
2014年8月8日 已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豆瓣
The Great Gatsby
8.0 (26 个评分) 作者: (美)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 译者: 巫宁坤 译林出版社 2013 - 2
1. 美国“爵士乐时代”的华丽挽歌:《了不起的盖茨比》为那个奢靡年代的缩影。盖茨比怀揣着对“美国梦”的期翼,投身到那个年代的灯红酒绿之中,却在名利场中看尽世态炎凉,以及浮华背后一切终将逝去的空虚怅惘。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成为了“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2.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扛鼎之作之一,位居二十世纪百部英语最佳小说第二位:《了不起的盖茨比》是最具“美国梦”精神内涵的作品,亦是一部极具韵味,极富美感的“最为动人的美国悲剧”,一直被世人推崇为“经典中的经典”,其体现出的对个人理想的追逐和对“美国梦”实质的拷问感染了好几代人。
3. 经典译本,重新打造:巫宁坤为国内最早提出“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个书名译法之人,曾师从卞之琳等大家,此译本也是国内流传最久,最为中国读者熟悉和推崇的经典译本。此次重新作以修订,收入译林“百读文库”,为这个系列最先推出市场的二十世纪经典。
4. 百年回溯,重温经典魅力:2013年,最新电影版《了不起的盖茨比》会再度登上大银幕。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近一百年来被电影家们反复演绎和改编,皆因经典之作魅力长存,日久弥香。此次再度推出《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为了让读者在观看电影之余,亦能再度领略经典文学原著的魅力。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一派纸醉金迷之象。大富豪盖茨比的家中,每晚盛宴流觞,醉酒笙歌之中极尽奢靡。一个偶然的机会,小职员尼克闯入了盖茨比隐秘的世界,惊讶地发现,奢华的生活并没有让这个神秘起家的男人舒颜;相反,他深深牵挂着早年因贫寒而分手的女友黛西。盖茨比满心以为,如今的财富可以赢回当年的爱情。然而,他心目中美好的黛西不过是凡尘俗世的拜金女郎。当一切真相大白,残酷现实粉碎了盖茨比的理想,葬送了他的性命。菲茨杰拉德以诗意般的语言谱写了一阕“爵士乐时代”的挽歌,献给了不起的盖茨比,而让人扼腕的是,唯有尼克得以倾听。
2014年8月8日 已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Goodreads 豆瓣
7.4 (56 个评分) 作者: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译者: 李继宏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 - 1
★迄今为止最经典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本,超级畅销书《追风筝的人》《与神对话》译者李继宏倾心翻译。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世界文学 史上“完美之书”,村上春树,海明威,塞林格疯狂迷恋。
★特别附录10700字的全方位精彩导读,让您读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背后的故事。
★封面华丽爵士金印刷,内文采用80g超细腻纯质纸,让您在享受阅读经典乐趣的同时,有效保护视力。
一次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尼克惊讶地发现,盖茨比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旧情人黛熙。
盖茨比曾因贫穷而失去了黛熙,为了找回爱情,他不择一切手段成为有钱人,建起豪宅,只是想让昔日情人来小坐片刻。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真正的悲剧却在此时悄悄启幕……翻开《了不起的盖茨比》,您将读到世界文学史上“完美之书”。
名人推荐:
他的才华就像蝴蝶翅膀上缤纷的图案,完全是天生的。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
何等妙不可言的杰作!我真想把其中的妙处告诉别人。
——《1Q84》作者村上春树
旧式的盖茨比,旧时的运动,使我疯狂迷恋。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 一本奇特的书。神秘而光辉闪耀的故事。他写得很美——他风格如此,因为他落笔自然,对形式的把握臻于极至。
——《纽约时报》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好的小说,该书敏锐地抓住了当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并以象征手法展现了“美国梦”传奇之下的嘲讽及悲怅。
——《牛津美国文学词典》
2014年8月8日 已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豆瓣
The Great Gatsby
8.3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译者: 邓若虚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9
★ 电影特别版套装:附赠英文原版别册
★爵士时代的梦幻经典
★ 村上春树最爱的书:万字长文导读
★ 全新译本完美呈现原著魅力
★ 如果没有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相遇,我写出来的小说会与现在完全不同,或者也许什么都不写。——村上春树
★《了不起的盖茨比》建立在“幻象的破灭”上。正因这样的幻象,世界才如此鲜艳。你无需理会真假,但求沾染那份魔术般的光彩就是了。——菲茨杰拉德
中西部小子盖茨比到东部闯荡一夕致富,他在自己的豪宅夜夜宴客,梦幻地看着纽约长岛上闪着绿光的灯塔,寻觅着梦寐以求的女人黛西。邻居尼克,眼看着盖茨比的宾客接受他的招待却冷漠无情,眼看着盖茨比奋力追求那腐败的虚华。盖兹比最后的结局,让尼克对东部浮华的名流生活梦碎,宛如看着繁华楼起再看着它楼塌。
2014年8月8日 已读
伽利略的苦恼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日]东野圭吾 译者: 袁斌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10 - 6
东野圭吾写得最畅快的五篇小说。
事关科学,更关于人性。
幽微的人际关系,道德挣扎。科学的分歧论争。
且看神探汤川学如何解决他周遭各式各样的苦恼案件。
“人心也是一种科学,而且极为深奥。”连汤川学教授都烦恼的五个谜案。
坠楼 是跳楼自杀还是他杀?
操纵 无预警发生的火灾,恩师长子为何死于非命?
密室 密闭房间里房客神秘消失,封闭的密室泄露不单纯的案情……
指示 当科学遇上探测学,怎样看穿真相?
扰乱 如何不遇到被害人就致人于死?
2014年8月8日 已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1 (52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2010 - 6
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妓女;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
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惶,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这可以说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人物霍尔顿的悲剧所在。
2014年8月8日 已读
读于小学。
看见 豆瓣 Goodreads 博客來
8.8 (895 个评分) 作者: 柴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 其它标题: 看見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如华南虎照、征地等刚性的调查报道她也多有制作。在书中,她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细节,为时代留下私人的注脚。一如既往,柴静看见并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每个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没有人可以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书中记录下的人与事,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看见》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柴静
海报:
2014年8月8日 已读
读于初中。
数字城堡 豆瓣
Digital Fortress
7.2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丹·布朗 译者: 朱振武 / 赵永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4
世界上最隐秘的情报部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斥巨资建造了一台可以破解一切密码的机器——万能解密机。这台超级电脑帮助NSA挫败了无数恐怖分子的阴谋,但这台电脑也能截获普通人的电子邮件。这个世界已没有隐私和秘密可言!
NSA前程序设计师远诚友加针锋相对地推出了“数字城堡”,他声称这是具有不可破解的密码的加密软件,并以此要挟NSA,要求他们向世人宣布万能解密机的存在。不料,远诚友加在西班牙意外死亡,而刻有口令的戒指却神秘失踪。
NSA首席密码破解专家苏珊·弗莱切与男友——语言学家戴维·贝克猝不及防地被卷入了这一事件中。两人各自在扑朔迷离的情境中经历了险象环生的一幕一幕……
2014年8月8日 已读
天使与魔鬼 豆瓣
Angels & Demons
8.3 (57 个评分) 作者: [美]丹·布朗 译者: 朱振武 / 信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 4
虔诚的上帝信徒——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杰出科学家列奥纳多·维特勒毕生致力于以科学的手段证明神的存在。他和其养女、神秘妩媚的科学家维特多利亚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制造出了一种极其强大的能量——“反物质”。
在这个重大发现尚未对外公布时,列奥纳多在实验室里惨遭杀害,一颗眼珠被凶手挖走,胸口上赫然印着一个神秘的标记——“光照派”!更令人震惊的是,藏在地下的反物质不翼而飞。哈佛大学符号学专家罗伯特?兰登应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首领之邀,前来调查这个神秘的符号。就在他到达的当天,失踪的反物质在梵蒂冈城地下某处被人发现。离开了实验室的反物质,会在二十四小时之后自行爆炸。这天正是天主教教皇选举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首领会聚在梵蒂冈城,藏在地下的反物质就如同一枚定时炸弹,如不能及时找到,整个梵蒂冈城便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形势刻不容缓,兰登与维特多利亚一起踏上了前往梵蒂冈的冒险之旅…… 丹·布朗(Dan Brown,1964- )是美国小说界新宠,当今世界最畅销的作家之一。他的《达·芬奇密码》一经问世就高踞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创下书市奇迹,在中国也掀起了一阵热潮。丹?布朗的处女作,出版后旋即成为美国畅销电子书第一名的《数字城堡》的中译本,又将中国大陆的丹·布朗热又推向了一个新高潮。丹·布朗开创了知识型悬疑小说创作的新时代。
2014年8月8日 已读
蓝石头 豆瓣
8.6 (52 个评分) 作者: 幾米 现代出版社 2006 - 4
当寂寞以天崩地裂之势袭卷而来, 唯有强烈的思念才能引领它回到想望的地方……
蓝石头静静躺在森林深处,度过了一万年之久。它以为它会永远待在这里,直到地老天荒。但是,一场漫天大火烧毁了森林,美丽的蓝石头被撞裂成两半,一半留在森林里,另一半却被运往城市…… 这是一个关于寂寞与追寻的故事。藉由蓝石头华丽而又沧桑的旅程,我们仿佛看到,即使是一丝希望的光芒,也可以照亮整个宇宙的黑暗。
这本书是幾米继《幸运儿》之后、暌违三年的长篇代表作;以一颗裂成两半的蓝石头,探索人生分分合合的旅程。蓝石头愈变愈小,但是它的心,永远与最初始的部分紧紧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