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遥望南方的童年 (2007) TMDB 豆瓣
遥望南方的童年
9.1 (71 个评分) 导演: 易寒 演员: 易志兵 / 何伟欣
其它标题: The Rising Star Kindergarten
由于父母大都去南方城市打工,村中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儿童,小学教师易明堂(易志兵 饰)不忍这些孩子重蹈父辈的路,决定开办一所家庭幼儿园,教孩子们学文化,下岗的妻子(何伟欣 饰)当园长,初中生李响(谢媛 饰)当了老师。由于条件简陋,易明堂腾出家中祖宅做孩子们的活动场所。幼儿园开班后,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有的家庭连低廉的学费都交不起。陀陀因李响教育失当离园出走,李响很是内疚,她想报考师范学校系统地学习。秀秀的妈妈打工回来,女儿竟不认她,加之丈夫有了外遇,她伤心地离开了家乡。由于易明堂没有办学资质,乡里勒令他把幼儿园关闭。令易明堂心酸的是,这些留守儿童将来怎么办......
理查德·罗蒂 豆瓣
Richard Rorty: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Philosopher
作者: [美]尼尔·格罗斯 译者: 胡艳红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3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八章为第一部分,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对罗蒂的经历进行了介绍,包括其父母的生活经历和罗蒂本人的求学经历。后两章为第二部分,从社会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罗蒂的思想和职业发展。但与传统人物传记不同的是,原作者格罗斯的切入点不是平铺直叙地描述人物生活轶事,而是更多地着眼于世俗的社会和制度环境,通过对其所生活的环境的描述反衬罗蒂的思想历程。全书中,作者将重点放在罗蒂职业生涯的前半段,即其思想的发展时期,而非传播时期。本书的目标不是对罗蒂的思想进行诠释,也不是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哲学审视,而是试图解释其思想的社会根源,为未来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方向。
置身时代的社会理论 豆瓣
Contested Knowledge: Social TheoryToday
作者: (美)史蒂文·塞德曼(Steven Seidman) 译者: 李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 - 1
◆ 编辑推荐——————————————————————————————————
把道德立场放入社会理论,面向今天的社会理论指南
从社会学经典理论至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酷儿理论、后殖民主义的连贯梳理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社会学家史蒂文·塞德曼的著作,梳理了从社会学成立伊始至21世纪初期的社会学理论。在清晰明确地概括每个社会理论家、社会理论流派的学说之外,作者还结合写作时的社会环境与背景对各个理论进行了评述,将道德维度加入社会理论,将社会学的种种承诺、概念和知识相对化,试图以此将社会理论带入公共生活的讨论中,融入有关社会世界当下与未来面貌的持续对话和冲突之中。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知识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有所不同,其首要价值就蕴含于知识所想象并助力缔造的那些类型的生活。正是这样的希望,在大约两百年的时间里引领着社会学和现代社会理论的。也正是这一希望,激发了本书。”
西方现代思想史 豆瓣
European Intellectual History Since 1789
9.3 (10 个评分) 作者: 罗兰・斯特龙伯格 / 刘北成 译者: 刘北成 / 赵国新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 1
本书中文版是由作者本人授权的唯一完整版本,是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资深教授罗兰・斯特隆伯格的扛鼎力作。本书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风行欧美大学,90年代新版问世,续写流行神话。斯特龙伯格教授以高屋建瓯的历史眼光、激越昂扬的文字表述、犀利透彻的哲理分析,生动而简约地勾勒了近500年来西方思想的全景画卷。...
黑格尔入门 豆瓣
G. W. F. Hegel. Eine Einführung
作者: [德] 蒂娜·埃蒙茨 / [德] 罗尔夫-彼得·霍斯特曼 译者: 黄钰洲 东方出版中心 2024 - 5
《黑格尔入门》一书由两位德国古典哲学领域的权威学者蒂娜·埃蒙茨和罗尔夫-彼得·霍斯特曼联袂撰写,旨在为读者提供对黑格尔哲学的快速概览。
黑格尔是德国唯心论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体系极为复杂且深刻,强调理性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现实世界本身的内在逻辑。他通过辩证法阐述了现实的动态发展及其背后的规律,主张自我意识经历从最初的自我与非我分离到最终的绝对精神统一的过程。黑格尔认为,哲学可以揭示现实的总体性,并提供理解世界及其发展方向的框架。
本书系统介绍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理念,涵盖了其辩证法、自我意识、绝对精神等关键概念。两位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入剖析黑格尔的理论,帮助读者克服理解上的障碍。通过简明而透彻的讲解,本书为学术研究者和对哲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条通向黑格尔思想的清晰路径。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 豆瓣
作者: 王学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 4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是一本介绍中国古代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关系的书。本书以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及游民文化为核心,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成员的地位”“城市游民群体的形成”“江湖艺人与通俗文艺作品”“游民情绪与游民意识的载体”等角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游民、游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学的密切关系。游民与游民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对于通俗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习惯也因通俗文艺的流传而深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本书阐述深刻,可读性强。
国家与自由 豆瓣
9.3 (6 个评分) 作者: [英]昆廷·斯金纳 著 / 李强 張新剛 主编 译者: 张新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9
昆廷·斯金纳是“剑桥学派”的奠基者之一,也是当世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史家。本书据2017年他在北京大学发表的一系列演讲和座谈整理而成,通过生动解读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等人的作品,系统阐释了数十年来他对现代政治思想的研究,尤其侧重分析两个关键观念——国家和自由;在访谈和座谈部分,斯金纳就自身治学经验及“剑桥学派”的研究解答了诸多重要问题,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独特而深入的思考。
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 豆瓣
Why Americans Hate Politics
作者: [美] 小尤金·约瑟夫·迪昂 译者: 赵晓力 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4
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
他们恨大选被有钱人主宰;他们更恨虚假的政治辩论,越来越远离选民的实际关切。
196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被各自的矛盾所困,长期陷入对立的意识形态论战,无暇推动国家前行,“解决问题的政治”衰落了,民众对政府日益失望。
美国究竟应该向何处去?美国人面临一次抉择:要么重打旧仗,要么携手前行。
【媒体评论】
E.J.迪昂摒弃了权威的党派意见,切入了现代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核心,发现双方都挥霍了他们最宝贵的驱动力。不过作者拒绝失望,因为他还指出,通过了解我们最近的过往,美国人如何得以广泛地恢复对共和党的忠诚感、对民主党的信任感。《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不仅有着选区领袖的现实态度,对于公共辩论中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所扮演的角色,同样有着深刻的理解。
——美国国家图书奖决赛评语(National Book Awards)
精彩,富有见地……迪昂经过严密的分析得出结论:大多数美国人对政治都受够了,因为政客们对他们撒手不管啦。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一部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智识史,视野开阔,内容缜密……一部尖锐的作品……在没有罗纳德·里根、冷战和新政的世界里,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是如何在无人引领的情况下走向终结的,本书堪称指南。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此书必定成为美国政治史的经典。
——《纽约日报》(Newsday)
为什么当代的政治辩论与分歧会曲解美国的议题,本书作出了机敏而有趣的分析。
——《纽约客》(The New Yorker)
关于我们最近在智识上的纷纷扰扰,很难想象还有比《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更出色的记录了。此书博学多识、对各派观点又都抱有同情……迪昂先生下笔生动有神,堪称一流报人;学识深厚,颇具博士风范。他的确如此。
——《纽约时报书评》(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这部评论令人激动,它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职业政客、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一直在以不相干的意识形态论据互殴。对于那些真正的问题,他们没能以严肃、务实的态度做出回应。
——《外交》(Foreign Affairs)
究竟是什么令我们烦恼不堪?本书的分析丝丝入扣,不容错过。
——《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保守派大本营)
迪昂富有魅力,他这本睿智的好书应当一读……他有着犀利的洞见,每个热心公益的人留意此书,都会从中获益。
——小威廉·F.巴克利(William F.Buckley,美国保守主义大师)
迪昂精彩的现代政治观念史……对各派都有公正的批评,并为九十年代的新政治上了简明的一课:严肃起来。
——詹姆斯·K.加尔布雷斯(James K.Galbraith,约翰逊公共事务学院)
历史学家应该会嫉妒这本书。它以全面、详细的论证,阐明了我们政治史的一个重大主题。
——克里斯托弗·拉什(Christopher Lasch,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评论家)
这部国家图书奖的入围之作,对过去三十年间美国政治的主流意识形态做出了富有价值的分析。
——《出版人周刊》
迪昂探讨美国制度哪里出了问题,并为美国政治提出了根本性的解决办法,以此来回应那些“不耐烦的大多数”的怒气。
——西蒙与舒斯特出版社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第2版 豆瓣
History and Social Theory (2nd edition)
9.7 (22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伯克 译者: 李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11
社会理论对历史学家来说有什么用?历史学对社会理论家又有什么用?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化史学家,伯克在此书中对这两个乍看简单的问题作了清晰有力、影响深远的回答。这个经典文本的第2版作了修改和更新,伯克重新检讨了历史和社会科学这两个领域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间的初步交汇。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的第2版将会通过挑战对历史学和社会科学之角色的当下定位,继续激励学生和学者跨越学科边界。
选举中的谋略与博弈 豆瓣
Gaming the Vote: Why Elections Aren't Fair (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作者: [美国] 威廉·庞德斯通 译者: 刘国伟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在美国的总统选举和地区选举中,常常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操纵,让选举误入歧途。这就是在两方竞选中利用第三方的加入制造“搅局者效应”,以达到分散选票目的的伎俩。作者由此入手,分析美国现行的多数投票制存在的弊端,并对历史上曾经运用的、几百年间学者们提出的、乃至近些年互联网盛行的种种投票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这些投票方式包括孔多塞投票制、博尔达评分法、认可投票制、单一可转移投票制、排序复选制和计分投票制等。究竟哪一种投票制更能保障选举的公正,提升人们对民主选举的信心?本书在最后给出了倾向性答案:计分投票制更能防止人为操纵,是时候让它走入现实,接受考验了。
此书出版以后好评蜂拥而至:
对于过去几个世纪竞争性投票的历史的极为有趣的探究。 ——迈克尔•梅凯尼克,《琼斯母亲》杂志
庞德斯通生动的文风和注重讲故事的偏好为本书增添了一种戏剧性的效果,书中许多理论分析的段落因此变得更容易理解了。
威廉•庞德斯通至今已创作了10部著作,其中包括《获取财富的秘方:能击败轮盘赌和华尔街的不为人知的科学下注方式》——希尔和王出版公司,2005年
《选举似舞弊》在专业理论和大众思维之间、在热烈的政治争论和冷静的数学逻辑之间架设了一道可供人们自由往来的桥梁••••••这本书为我们清晰、生动、详细地解释了各种数学上可能设计的投票方式。——简妮特•玛斯林,《纽约时报》
仿制药的真相 豆瓣 Goodreads
Bottle of Lie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Generic Drug Boom
8.3 (33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瑟琳·埃班 译者: 高天羽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10
仿制药是在品牌药专利到期之后,合法仿制出来的廉价版本。据称它的成分、效果与品牌药几乎一样。仿制药的广泛应用被誉为“21世纪公共卫生领域最伟大的进步”。
如今,仿制药占据了药品市场近90%的份额。但这个行业的真实状况究竟如何?它是充斥着不守信用的造假者,还是不乏确保品质的折扣商?
凯瑟琳·埃班对仿制药覆盖全球的产业链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调查,揭示了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及其给全球公众健康带来的可怕风险。通过采访举报人、调查员、医务人员,梳理美国药监局数千页机密文件中的海量信息,埃班曝光了一个欺诈猖獗、伪造数据的行业。企业管理者为降低成本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规避几乎每一条安全生产原则。而病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服用这些药物,会产生难以预测的后果,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这一切的发生并不是孤立的,仿制药产业可谓是全球化的终极试金石。凯瑟琳·埃班这本惊心动魄的纪实文学将引领读者见证一项公共卫生领域的创举如何一步步发展成为一场骇人骗局。
《资本论》的读法:资本及其创造的现代世界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杨照 海南出版社 2022 - 9 其它标题: 《资本论》的读法
源起看理想的口碑节目《你好,马克思先生》,凝聚杨照四十年《资本论》研读成果。这样一部划时代的经典巨著,直到今天仍有挖掘不尽的思想资源,人人都听过,但很少有人真正读过,现在正是时候,告别课本里的“教条”,跟随杨照,真正走进《资本论》复杂深刻的思想世界。

作者认为要理解现代社会,《资本论》是绕不开的话题,它对今日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仍有着重要的解释和指导作用,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概念和工具。作者从《资本论》的社会环境和思想动机出发,试图还原一个兼具理性和前瞻性的《资本论》,带领读者重新认识它的深刻与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