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分析与思考 豆瓣 谷歌图书
8.5 (10 个评分) 作者: 黄奇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7
本书是黄奇帆教授在复旦大学所做的关于中国经济的讲座合集。本书共收录了12次讲座,根据主题分为“宏观调控”“基础货币”“资本市场”“房地产发展”“对外开放”“中美经贸”六个部分。除此之外,还收录了黄奇帆教授回顾他亲身参与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的4篇文章作为附录。
本书所谈的都是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以来的重点、热点问题,从现实出发,运用经济学理论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为推进新时期经济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了深入的思考。本书的研究方法高屋建瓴,采用“问题—结构—对策”的方法,面对各种问题时,先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结构性的、体制性的、机制性的、制度性的短板,通过改变问题的联系方式、边界条件,使得问题朝着理想的方向和预期的目标转化。全书深入浅出,既有学理上的深刻性,又有丰富的例证,表述生动,保持了演讲的特色,富有吸引力,可读性强,无论是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可以从中受益。
中国经济史研究 豆瓣
作者: 全汉昇 中华书局 2011 - 1
《中国经济史研究》分为(一)、(二)两册,包括论文21篇。之(一)的论文有:中古自然经济、唐代物价的变动、唐宋政府岁入与货币经济的关系、唐宋帝国与运河、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宋代寺院所经营的工商业。其中《中古自然经济》是讫今为止研究魏晋以至唐朝中叶中国货币演变的最重要著作,《唐宋帝国与运河》被称为“千古不刊之作”。
七天读懂宏观经济 豆瓣
A Concise Guide to Macroeconomics: What Managers, Executives, and Students Need to Know
作者: [美] 戴维·A·莫斯 译者: 郭劲光 / 高静美(审校) 商务印书馆 2008 - 6
利率为什么下调?通货膨胀为什么升温?央行在想些什么?对于一个身处企业、政府和非营利部门等领域的管理者而言,诸如此类的宏观经济问题绝不只是学术问题。从货币危机到泡沫破灭,全球经济充满了陷阱。在这种环境下,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已经成为管理者的必修课。
由哈佛商学院的戴维·A.莫斯教授所撰写的《七天读懂宏观经济》一书,是一本易于掌握的有关宏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读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帮助确立起全球经济的基本规则。本书通过当今和历史上的一些事例,向人们说明了这些规则是怎样不断发生变化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莫斯教授对于各种宏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基本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帮助塑造了全球经济进行了解释。本书的核心是针对奠定了宏观经济基石的三个概念进行了合乎逻辑的介绍:
◆产出:如何去衡量一个国家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GDP)?为什么这个产出水平终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货币:货币供给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货币价格——利率、汇率和价格水平是如何影响整个经济环境的?
◆预期:对于关键的宏观经济要素以及经济的根本力量所作出的预期可能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经济主体(从消费者到企业再到政府)的决策。
莫斯教授还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正是这些问题引发了当今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是否对其经济构成了威胁?政府的赤字性支出能否有效地刺激经济发展?股票和债券投资能否挽救社会保障?
本书避免了简单提供解决方案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将一些处于这些问题核心地位的基本原理和关系呈现出来。它向人们展示了宏观经济现象是如何影响管理者每日所作决策的风险和收益的。
本书共分七章。我们相信,您只需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仔细阅读并领会每一章的内容,七天之后就会发现,您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上去体验您周围的经济生活。
棉花帝国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Empire of Cotton: A Global History
8.3 (37 个评分) 作者: [美]斯文·贝克特 译者: 徐轶杰 / 杨燕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3
2015年班克罗夫特奖获奖作品,王希、仲伟民、李伯重联袂推荐!
以棉花工业联动六大洲的历史描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
提出“战争资本主义”概念,颠覆“自由资本主义”的神话。
◎ 编辑推荐
☆ 2015 年美国历史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获奖得主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王希教授、 清华大学历史系仲伟民教授作序推荐
☆《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经济学人》等多家媒体推荐,美国亚马逊畅销书
在这部跨越四百年,涉及七大洲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著作中,作者从棉花这种商品入手,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史是如何从民族国家史、殖民史、贩奴贸易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 内容简介
棉花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至于我们往往难以注意到它的重要性。但棉花产业的历史实际上是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理解棉花产业发展史是理解资本主义和当代世界的关键。本书作者斯文·贝克特通过叙述棉花产业发展的历史,解释了欧洲国家和资本家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塑了这个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项产业,并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的。
本书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史,内容涉及五大洲,将非洲的贩奴贸易和红海贸易联系在了一起,将美国南北战争和印度棉花种植联系在了一起。在贝克特波澜壮阔的巨著中,商人、商业资本家、经纪人、代理人、国家官僚、工业资本家、佃农、自耕农、奴隶都有自己的角色,贝克特清楚地表明,这些人的命运是如何与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塑造我们现在这个存在着巨大不平等的世界的。本书告诉我们,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全球化”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全球化的。
◎ 名人推荐
《棉花帝国》写于当代,谋篇布局却处处透出一种古典史诗的宏大气势……对于全球史领域的同行来说,《棉花帝国》树立了一个研究质量的标杆。
—— 王希,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棉花帝国》一书即是运用全球史方法解释现代世界起源的杰作,到目前为止,我认为这本书是运用全球史方法探讨重要历史问题的最成功的著作之一。
—— 仲伟民,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棉花及棉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产品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就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告诉我们近代欧洲的企业家和政治家是如何把棉纺织业变成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的,而帝国主义、奴隶制、机器生产和工资劳动者这些近代社会中的重要现象都与此相伴。作为曾经的世界最大棉纺织业生产者,中国人应当通过这本书,了解这段历史。
—— 李伯重,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学识渊博,令人惊叹。
—— 奥尔罕·帕慕克
迷人而深刻……全球史就应该这么写。
—— 埃里克·方纳,美国历史学家
引人注目……贝克特令人信服地展示了欧洲贪婪的棉纺织品贸易是如何促成资本主义的出现的,在滋养棉花帝国的诸多实践与当今大型国际零售商生产商品的类似要素之间,建立了清晰的联系。那些渴望更多了解奴隶制在欧洲、非洲和美洲是如何和为何盛行的人会发现这本书非常有启发性。更好的是,那些从棉花帝国的遗产中受益、认为剥削和奴役工人相当令人不安的后人,将从中发现更多的灵感,可以努力实现一个更加公正和公平的社会。
—— 露丝·西蒙斯,布朗大学名誉校长
◎ 媒体推荐
非常出色……《棉花帝国》经过深入研究,可读性强,对全球资本主义的无情扩张提供了新的见解。贝克特的文字优美,论点清晰而引人注目,不仅描绘了棉花资本主义的扩张……还写到了农田中的奴役劳工和工厂中受薪工人的状况。一项惊人的成就。
—— 托马斯·本德尔,《纽约时报》
非常重要……这是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在对棉花这一商品的研究中,在短期之内无人超越。正如贝克特所说,棉花产业是工业革命的“发射平台”。
—— 亚当·霍克希尔德,《纽约时报书评》
惊人的全面,信息丰富,同时还让人警醒。
—— 格伦·阿尔茨舒勒,《塔尔萨世界报》
有说服力……太棒了……贝克特的详细叙述没有遗漏一点棉花行业的丰富多彩的性质,同时还描述了棉花业对许多不同社会的影响。
—— 温迪·史密斯,《波士顿环球报》
《棉花帝国》证明斯文·贝克特是真正的全球历史学家中的新精英之一。今天的学术史很少是为公众写的。《棉花帝国》超越了这一障碍,不仅可以被学者和学生阅读,也适合普通知识阶层读者阅读。这本书在主题处理上丰富多彩。这本书结构非常优雅,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内容多样。对国际趋势的概述与令人难忘的事件交替出现……贝克特的书让我希望有一部续作。
—— 丹尼尔·沃克·豪,《华盛顿邮报》
意义重大,非常漂亮……《棉花帝国》是今年最好的非虚构图书之一。
—— 卡伦·朗,《新闻日报》
在智力上雄心勃勃……历史学家的杰作。
—— 提摩太·申克,《国家》
一部非常详细、发人深思的作品。
——《书目》
分量大、信息丰富、引人入胜……贝克特的叙事技巧让资本主义的故事对所有读者都能保持新鲜和有趣。
——《出版商周刊》
贝克特对棉花经济的近距离研究为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模型,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奴隶制和殖民主义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体的一部分……有价值的贡献。
——《柯克斯评论》
◎ 获奖信息
★ 2015 班克罗夫特图书奖
★ 入围 2015 普利策历史学奖最终名单
★ 《纽约时报》2015 年十佳图书
★ 《经济学人》2015 年最佳图书
......
《21世纪资本论》到底发现了什么 豆瓣
作者: 李实 / 岳希明 2015 - 11
《21世纪资本论》是一本近700页的严肃学术著作,该书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对过去300年来欧美国家的财富收入做了详尽探究,旨在证明近几十年来,收入不平等现象已经扩大,很快会变得更加严重。
对于他的观点和论述,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其中有哪些是一语道破的真理,又有哪些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对于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的中国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启示?
本书由中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权威学者李实、岳希明教授组织编写,按照原书章的顺序,分章介绍原书各章的内容,并加入相关学者对皮凯蒂观点的评论。以期更好地为中国读者解答:《21世纪资本论》到底发现了什么。
Debt and Distortion 豆瓣
作者: Paul Armstrong-Taylor Palgrave Macmillan 2016 - 8
China’s unprecedented growth has transformed the lives of its people and impacted economies across the globe. The financial system supported this growth by providing cheap loans to boost investment and, in a virtuous cycle, rapid growth insured that these loans could be repaid.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is virtuous cycle has turned vicious. The financial system has continued to lend freely and cheaply as the economy has slowed, and the risk of crisis has mounted. In response, the government has initiated the most ambitious financial reforms in twenty years. Financial markets,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se risks and are struggling to understand what the reforms will mean for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Debt and Distortion: Risks and Reforms in the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 addresses the need for an up-to-date and accessible, yet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and related reforms. It will take a systematic look at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how it worked in the past and how it will work in the future; why reforms are needed; what risks they bring; and their impact o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By analyzing the topic in terms of a few fundamental distortions, this book makes an otherwise complex topic accessible while simultaneously providing new insights. These distortions provide a simpl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 and its future prospects.
Reform in China will transform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conomy and impact everything from Peruvian copper mines to the London housing market. Business people, government officials, financiers and informed citizens would all benefit from understanding how changes in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will shape 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coming decades.
债务危机 豆瓣
A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BIG DEBT CRISES
9.2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瑞·达利欧 译者: 赵灿 / 熊建伟 中信出版社 2019 - 3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之际,全球一线投资者之一瑞·达利欧公开了他独到的债务危机应对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解释债务危机的发生机制,以及妥善应对危机应该遵守的原则。凭借这些原则,桥水在其他机构受困于危机的情况下,得以准确预见事态发展,并安然度过危机。
正如达利欧在其全球畅销书《原则:生活和工作》中解释的那样,他相信,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发生的,所以通过研究事物的规律,人们可以理解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制定妥善应对的原则。在这本书中,他用这种方式剖析了大规模债务危机,并分享了他的模型,希望以此来降低大规模债务危机发生的概率,以及帮助人们在未来更好地掌控危机。
在这本书中,达利欧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了债务危机及其应对原则:债务大周期模型(解释模型)、3个重要案例(深入考察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共和国、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48个历史案例和数据对照分析。
作为成功驾驭危机的极少数人之一,达利欧提供了他的非常规视角。无论你是投资者、决策者,还是仅仅对危机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都将帮助你以备受启发的新方式理解经济与市场。
嚣张的特权 豆瓣
Exorbitant Privilege: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ollar and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作者: (美) 巴里·艾肯格林 译者: 陈召强 中信出版社 2019 - 5
美元是如何崛起,并成为国际化货币的?
全球经济浩劫不断,美元能否继续呼风唤雨?
未来谁会成为全球货币的霸主?
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有哪些启示?
-----------------------------
作为全球 通用货币,美元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享有超级特权!全球的投资、进出口以及外汇储备都以美元作为计算单位。但随着美国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美国经济面临巨大的挑战,美元会失去国际货币的地位吗?国际货币体系又将有何变化?
美国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巴里•艾肯格林在《嚣张的特权》中,讲述了美元崛起并成为国际货币的历程,并预测了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美元的前景。《嚣张的特权》还对欧元、人民币等其他货币未来的变化进行了引人入胜的分析,巴里•艾肯格林对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化货币的见解,耐人寻味!
--------------------------------------
从表面上看,货币无非是一种设计精巧的经济工具,但在历史的火炬照射下,你就会看到货币问题的背后,是政治利益的博弈。《嚣张的特权》在他艾肯格林的著作中,可以称得上是可读性最强、最具启发性的一本。
——何帆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美元是种特权,人人陷入美元旋涡,无法抽离。特权并非一蹴而就,也不会在一天之内退潮,货币有自己的起落定数。各国货币有自己的问题,正如各国经济同样各有难题。经济现实与历史的美妙组合理智、有趣而冷静,《嚣张的特权》就是活跃的经济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给大家的礼物。
——叶檀 著名财经评论家
在登临霸权之前,美元曾经自强不息过,美元的全球扩张与全球货币的美元化是一致的。《嚣张的特权》揭示的是,虽然美元的全球地位暂时还没有替代品,但很多货币都已开始“去美元化”的探索;美元霸权并未终结,但美元霸权的终结开始了。
——秦朔 《第一财经日报》前总编辑
全球化的悖论 豆瓣
作者: [美] 丹尼•罗德里克 译者: 廖丽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10
近年来,几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一次将全球化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人们开始思索,全球化是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全球化真的有利于世界的发展,能够实现全世界共同发展的目标吗?本书用大量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全球化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推动全球化的方法,错的是我们追求的全球化的程度。每个国家都各有其特点,适用于某一国家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国家,想要用一种方法在各国实现全球化是不可能的。此外,一味地拒绝全球化,各国之间会存在难以逾越的壁垒,不利于各国共同发展;而过分推崇全球化,会将某个地区的危机无限放大,最终变成世界性的灾难。所以,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是:各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恰当的方法推动全球化;要推行适度的全球化,充分发挥出全球化的优势。
大转型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英] 卡尔·波兰尼 译者: 冯钢 / 刘阳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20 - 1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类在历史发展中常常要面临来自人或自然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在这些重大挑战交汇的关节点上,人类社会存在多种可能的走向。”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众多思想家的思考,他们试图探寻这场全人类危机的深层根源,并努力寻找逃离困境、走向光明的道路。
卡尔·波兰尼就是这众多思想家之一,凝聚其深刻洞见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于194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随即被誉为20世纪该领域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作品,并经受时间考验,成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启发了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学术议程。
《大转型》一书描述了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的大转型,揭示了伴随这个过程所发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国内与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大转变。波兰尼不仅精当指出了自我调适的自由市场的内在缺陷,还准确预言了这种“市场经济”对人、自然、生产组织的严重破坏及其悲剧性的社会后果和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对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仍极具启发与参考。
期权波动率与定价:高级交易策略与技巧 豆瓣
作者: (美)谢尔登•纳坦恩伯格(Sheldon Natenberg) 译者: 韩冰洁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 10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期权波动率与定价》已经成为全球活跃期权交易者最广泛阅读的书籍。由于对期权定价原理清楚的解释及对交易策略深入的分析,本书成为有抱负的期权交易者的必读书目。
新版《期权波动率与定价》对内容进行了更新,以反映期权市场中产品和交易策略的最新发展与趋势。本书涵盖了与期权相关的所有方面,包括定价模型、波动率考量、初级与高级交易策略、风险管理技术等,文字风格清晰易懂,为成功的期权交易的核心理念提供了务实的解释。
本版新增内容主要包括:
扩展股票期权相关内容;
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的交易策略;
对波动率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
关于波动率倾斜的分析;
利用期权构建跨市场价差。
依赖于作为专业交易员的经验,作者谢尔登•纳坦恩伯格考察了期权交易的理论与现实。他介绍了期权理论基础,并演示如何将这些理论用于识别获利的交易机会。他介绍了大量的交易策略,阐述了如何根据交易员的市场观点与风险容忍度选择最合适的策略。
用非专业的语言,作者向读者介绍了概率的基本法则,以及如何利用基于这些法则的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得到期权的理论价值。以此为基础,读者可以了解到模型如何帮助交易员在各种市场条件下构建交易策略,以及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后,持仓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应采取的行动。
与本书实务期权交易策略相匹配,作者特别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每种交易策略的风险与收益都被充分分析。作者讨论了如何利用delta、gamma、theta、vega等指标测度风险,以及这些指标如何随市场条件变化而变化。期权交易被呈现为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过程。
《期权波动率与定价》这次的新增内容保证了本书能继续作为期权业内最流行的培训材料之一,依然是期权专家的最爱。
財富背後的法律密碼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Code of Capital: How the Law Creates Wealth and Inequality
作者: 卡塔琳娜.皮斯托(Katharina Pistor) 译者: 趙盛慈 大塊文化 2019 - 11
■首見由法學教授從法律、法規、條款的角度來探討,造成貧富差距、社會不公的手段。 
■法律已成為國家、企業、富人等分配財富,製造社會不平等、貧富不均的一個意外工具。 
■暢銷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Thomas Piketty推薦: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它證明了資本的權利如何深植於國際法律體制中,是一本必讀之作。 
財富分配不均也是暴政 
哪裡有利可圖,哪裡的法規就會鬆綁。這樣可以嗎? 
你以為的「依法治國」其實是「資本治國」! 

法治是rule of law還是rule by law,有巨大的差別。 
揭開21世紀資本論未解之謎, 
破解法律如何決定財富分配、造成社會不平等的底層根源, 
你一定要懂什麼是創造資本的法律密碼。 

「在所有形式的暴政中,最沒有吸引力、最粗俗的暴政,就是純粹財富的暴政,富豪統治的暴政。」 
──第二十六屆美國總統狄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資本是定義現代經濟的主要特徵,但多數人並不清楚資本到底從何而來。究竟是什麼將純粹的財富,轉變成能自動創造更多財富的資產?本書闡述資本如何在私人律師事務所門後創造出來,以及這類行徑如何令資本持有者和一般人之間,財富差距日益擴大。 

在這本發人深省的著作中,卡塔琳娜.皮斯托提出,法律會有選擇地為某些資產「編碼」,賦予該項資產保護及創造私人財富的能力。經過適當編碼的法律條款規範後,任何物品、權利主張或概念等,都可以轉化成資本──律師則是守護這些密碼(法典)的人。皮斯托指出,律師從不同的法律制度和手段,挑選出最符合客戶利益需求的模組元素(例如:契約、財產權、擔保、信託、公司、破產法),讓所作所為一切合法;此外,在數百年前便已改良、將土地所有權轉成資本的技巧,現今再次為律師所用,規範起股票、債券、構想等只存在於法律的資產,甚至包括對未來的預期。 

本書針對現代人面臨極其惡劣的大難題,提供創新又有效的思考方式,帶領讀者一探,債務、複雜金融產品和其他資產,以哪些不同的法律模組合成,為持有者帶來各種財務優勢,同時破壞法律的正當性,引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資本危機。 

資產持有者利用資本與法律密碼,橫行全球、無所不在,都說依法治國,但法律保障了誰?人們一手造就這個世界,且有政府以公權力執行法典中規範的各項法律,如此景象令人憂心,值得深思。 

◎版權聲明:本內容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授權使用
制造消费者 Goodreads 豆瓣
LA FABRIQUE DU CONSOMMATEUR:Une histoire de la société marchande
7.8 (40 个评分) 作者: [法]安东尼·加卢佐 译者: 马雅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 - 6
【编辑推荐】
★为什么我们会买了又买?为什么买得越多反而越不快乐?
商业化将个体从刻板的集体秩序中解放,却又将人投入“自由”的束缚。人们用钱换产品,用产品换幸福,将买买买当作自我实现的方式。消费者最终与全球化生产链末端的工人一起,沦为消费时代的奴隶。
★200年消费主义 简史,商品如何成为世界性的新宗教
一本书囊括两百年消费社会的演进与变革。我们如何从生产者“进化”为买卖机器?如何通过社会演变的历史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在这本书里,读懂消费社会,看清消费陷阱!
★一份兼顾深度与可读性的消费主义认知图谱
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深度解读,冷静克制的论述、丰富的史料、贴近生活的案例与视角,或许是认知消费主义及其对社会、伦理、个人心理影响的绝佳简明读本。
★拨开消费主义迷雾,完整再现商人、资本、广告与媒体的合谋
从可有可无到不可或缺,我们在物质与精神上美好但虚假的“必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广告和媒体上通过描摹幸福的消费场景,创造美好生活的模板,将我们纳入消费主义的逻辑,最终成为永远追求出众却又毫无个性的噩梦。
★在消费社会,我们孜孜不倦地建设着名为“自我”的终生工程
在商业世界里,品牌、价格、市场掌控了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消费者将定义自我的权力拱手相让,必须通过挑选市场提供的商品和符号,才能塑造自我。广告、公关、媒体如何“制造”合格的消费者、将人异化成消费的机器?
【内容简介】
万有引力社会议题书系“万相”001号作品。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媒体推荐】
本书考证详细、引人入胜,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消费社会历史的窗口。
——法国《解放报》
安东尼·加卢佐的文字虽然充满雄心,但又非常容易理解。正如他所说的,消费并不是从始至今都像今天这样占据人们生活的中心位置。这本书探讨了社会在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向“消费社会”发展的过程。
——法国经济月刊《经济新解》
此前,已经有不少批评声指向过度膨胀的消费社会及其必然结果——“人类变成买卖机器”。50年前,让·鲍德里亚在他著名的《消费社会》一书中就描述了这一现象。但是,向消费社会转变的历史是怎样的?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复杂机制?消费主义如何接二连三地进入城市、家庭和媒体?在《制造消费者》这本论述清晰而引人入胜的书中,社会学家安东尼·加卢佐破译了消费主义演变的迷人轨迹。
——法国文化周刊《电视全览》(Télérama)
本书作者没有理论自负、没有展现意识形态,而是用有据可查的文本为读者展现了多种视角及例证,浅显易懂地讲述了1800年到2000年消费社会的演变。
——法国科普月刊《为科学》(Pourla Science)
小岛经济学 豆瓣 Goodreads
How an Economy Grows and Why It Crashes
6.9 (33 个评分) 作者: [美] 彼得·希夫 / [美] 安德鲁·希夫 译者: 胡晓姣 / 吕靖纬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3
你一定非常想知道:通货膨胀到底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中国要购买那么多的美国国债?
扭转恶化的经济状况是该花钱,还是存钱?
为什么有些国家很富有,而另外一些国家却很穷?
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又是怎么发生的?
如何对经济领域的各种现象进行专业而又生动的分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何让从9岁到90岁的读者都能通过一本书洞悉日常生活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更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小岛经济学》就是这样一本书,它通过插图、幽默的措辞以及讲故事的平实手法,将经济学从高不可攀的架子上取下来,放回到厨房的餐桌上。它本就该属于那个地方。
这个关于鱼、渔网、存钱、借钱的故事揭示了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映射出当今经济体制与政策暗藏的漏洞。希夫兄弟以机智幽默的手法阐释了经济增长的根源,贸易、储蓄及风险三者的重要性,滞胀的根源,利率的影响,政府的刺激机制、消费信贷的破坏性本质等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被讨论,却常常被误解。对于那些想走出误区,理解经济学基本理论与常识的读者,这本书会带来惊喜。
被追赶的经济体 豆瓣
Pursued Economy: Understanding and Overcoming the Challenging New Realities for Advanced Economies
作者: [美] 辜朝明 译者: 徐忠 / 任晴 中信出版集团 2023 - 8
经济学家辜朝明在本书中深入探讨了传统经济解决方案在应对大衰退和疫情后经济与社会问题方面的失败。他从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全球资本竞争的初始概念入手,解释了大衰退为何持续如此之久,以及为何过去行之有效的良好政策如今却不再奏效。
读者会发现,尽管发达经济体很早就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进入了被追赶的时代,但这些经济体的政策辩论还在沿用黄金时代的假设。这些假设虽已落伍,但仍是高校经济学课程内容。此种不匹配导致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和对财政政策的重视不足,从而扭曲了经济,加剧了不平等。
辜朝明曾广泛参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经济体关于经济、银行和贸易相关政策的辩论,书中通过这些真实的例子,阐明了发达经济体在被追赶时代的正确政策组合与黄金时代的政策组合截然不同。书中还解释了央行在对抗通胀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由于10年来发达经济体过度依赖货币政策,世界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流动性泛滥。
本书不是简单地假设增长趋势的存在,而是直面经济增长问题,以阐明增长驱动因素和衰退驱动因素之间的对称性。书中还指出,自由贸易与资本自由流动之间存在根本的脱节,这一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使全球化收益最大化,且代价最小化。
本书以简洁的语言和强烈的紧迫感写就,任何关心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和地缘问题的读者都会找到共鸣。
The Guaranteed Bubble (Revised Version)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朱宁 CITIC Press Corporation 2024 - 1
《刚性泡沫》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经济刚性泡沫现象的经典著作。其初版发行于2016年,并在 2018 年荣获中国经济金融研究大奖——孙冶方奖,得到了国内学界和政策界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刚性泡沫指的是受到政策等非经济因素支撑而产生的经济泡沫,源于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它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埋下了众多隐患。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刚性泡沫会影响经济中长期的高质量发展。
这本书的初版对刚性泡沫涉及的诸多方面,例如影子银行、房地产市场、A 股市场、国企问题、政府债务问题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和措施。2016年以来的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高度关注相关话题,并制定了相应的化解之策。
然而,随着全球和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存在的问题依然复杂,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浮现。为此,朱宁教授对这本书进行了重新修订,更新了一些陈旧数据,调整了部分内容,同时也对新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和探讨。
因此,增订版既保留了这本书的经典性,又能更好地回应新的经济问题,为读者了解中国经济的走向以及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