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非典十年祭 (2013) 豆瓣
9.2 (194 个评分) 导演: 蓝凯 / 胡志堂 演员: 陈晓楠 / 闾丘露薇
都说“时间是治疗创伤最好的良药”。但是对于十年前,那场经历了非典浩劫的患难者来说,这十年里,他们经历了什么?经过十年光阴的治疗之后,今天的他们,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时间,真的能治好他们的创伤吗?
2003年,经过那些日子的人肯定永远都不会忘记,不管是在香港、广州还是北京,不管是病人、医生、护士这些直接与病毒做斗争的人,还是那些被隔离在校园里的学生,惶恐度日的市民,都会对那段略显恐怖的时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我们把这些真实的历史记录还原的同时,也记录十年来,那些与病毒抗争过的人们,科学家、医生、护士、去世病人家属等等的生活历程,一场SARS,改变的是无数人的命运,改变的是大多数人面对生活的态度。
在这样一场大的灾难当中,有真情,同时也有愤怒。非典虽然过去了,但生活还要继续……
2021年7月11日 看过
是的,别的国家应对得更烂,但是下次呢?下次出现新的传染病,别国是否会立即对你采取禁止入境?别忘了,这之前,你们也说不会再发生了。更重要的是,这一切,本可以不发生。
2023年回过头看自己2021年的短评,我收回原来的评价。中国才是应对最烂的。
纪录片
杀马特我爱你 (2019) 豆瓣
8.9 (441 个评分) 导演: 李一凡 演员: 罗福兴
其它标题: 杀马特,我爱你 / Sha Ma Te I Love You
2017年,李一凡开始拍摄杀马特。他从深圳开始,在深圳、广州、中山、惠州、重庆、贵阳、黔东南州、黔西南州、毕节、安顺、昆明、大理、玉溪、曲靖,以及红河州,共计完成杀马特采访67个,网络采访11个。在拍摄期间,李一凡又从杀马特和其他工人手中,通过直接购买手机视频等方式,收 集了工厂流水线及工人生活录像915段。
这是一次详实且残酷的调查梳理行动。五颜六色的头发下面,李一凡重新检讨了城乡关系里,关于社会底层工人的生存代价和权利困境的根源。当越来越多的杀马特消失在人们视线里,而曾经或依旧是流水线工人的他们,和今天仍然不断涌入城市的打工者一样,依然面临着实质上的权利不平等,依旧笼罩在制度性排斥的阴影里。
杀马特音译自英语“smart”一词,泛指一种中国城市年轻工人中曾经风靡一时的亚文化潮流,以夸张而廉价的服饰、发型著称。艺术家、纪录片导演李一凡花费数年时间实地接触和研究“杀马特”群体,最终用访谈和工厂场景创作出一部长片,并在展览现场用数百部二手手机播放购买自工人自拍的生产场景。
李一凡将展览视为一次让美术馆观众看到另外一个社群的机会,在长片中他借用年轻工人的陈述,描绘出杀马特形成的条件、变化,及如何在舆论暴力下走向式微。在项目中,他始终是以无知者的角色进入,随后逐渐发现杀马特的遭遇,来自于年轻工人的孤立处境和与城市主流生活之间的疏离,并把项目看作是对杀马特一词祛魅化的过程。这与他一贯的立场保持一致,即认为在中国的现状下,艺术创作应当基于对社会生活的直接体感,才能因现实本身的超越性,获得足够的创造力。
2020年10月31日 看过
杀马特是他的发泄,是他的伪装,是他的标记,是他的保护色。杀马特和三和大神,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纪录片
追踪中国儿童拐卖现状 (2015) 豆瓣
“行方不明児20万人”の衝撃 ~中国 多発する誘拐~
其它标题: “行方不明児20万人”の衝撃 ~中国 多発する誘拐~ / “20万失踪儿童”的冲击 ~中国频发的诱拐案~
有媒体报道,中国每年的被拐儿童人数为20万人。在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中国社会的深层矛盾,即城市与农村的巨大福利差距。由于农村的社会保障十分不健全,许多农村家庭为防老而不得不花数年的收入购买被拐儿童,这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专门诱拐儿童的犯罪集团。面对这一现状,中国民众自发成立了NGO。他们不仅为找回被拐儿童而四处奔走,甚至还为了让农村富裕起来而在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2022年2月21日 看过
甚至算不上纪录片,算专题报道吧。简短的篇幅却不乏深度。妇女儿童的拐卖问题是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症状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因为它直接得指向中国赖以发展的基础:城乡二元结构。那些导致拐卖频繁发生的制度性根源,户籍制度,城乡在收入、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上的差距,恰恰也是维持农民工进城并再生产出这种生产关系的因素。所以拐卖现象不可能杜绝,甚至某些法律上的漏洞就是对拐卖现象的存在的默许。
纪录片
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行的 (2008) 豆瓣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9.3 (46 个评分) 导演: Ray Dalio 演员: Ray Dalio
其它标题: How The Economic Machine Works? / 经济机器是如何运转的
Ray Dalio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在Youtube上的分享的一个30分钟的视频,介绍生产效果、短期债务周期、长期债务周期的起源。这个视频对于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的人都是便于理解的。比尔盖茨对这个视频的推荐语是这样的:"This knowledge would help everyone as investors and citizens. Watching it for 30 minutes is a worthwhile investment." 这些知识对每个人都有帮助,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普通人;看三十分钟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的投资。
变态者电影指南 (2006) 豆瓣 TMDB
The Pervert's Guide to Cinema
8.6 (118 个评分) 导演: 索菲亚·菲尼斯 演员: 斯拉沃热·齐泽克
其它标题: The Pervert's Guide to Cinema / 猥琐佬电影指南
由英国女导演索菲亚·菲尼斯执导,由当今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斯拉沃热·齐泽克(斯拉沃热·齐泽克 Slavoj Zizek 饰)担当编剧、主持人的纪录片《变态者电影指南》,将为电影发烧友呈现一部殿堂级的饕餮盛宴。
在长达150分钟的影片中,拥有超凡魅力的斯拉沃热·齐泽克妙语连珠,引用希区柯克、大卫·林奇、塔可夫斯基、沃卓斯基兄弟等著名导演拍摄的42部经典电影桥段,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探秘电影背后的隐匿镜头语言,引导观众思辨自身与电影之间的联系。作为拉康理论最重要的继承人,斯拉沃热·齐泽克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
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 (2012) 豆瓣 TMDB
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
8.9 (132 个评分) 导演: 索菲亚·菲尼斯 演员: 斯拉沃热·齐泽克
其它标题: 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 / 齐泽克电影指南:意识形态篇(港)
電影《變態者意識形態指南》是由斯洛文尼亞的哲學家、拉康精神分析專家斯拉沃熱‧齊澤克編寫劇本及主演、由蘇菲‧費因斯(Sophie Fiennes)執導。如齊澤克的另一部《變態者電影指南》一樣,它透過穿梭於著名的電影場景之間來勾勒出一個理解藝術和世界的精神分析理論框架,是某種意義下一部「紀錄片」。
2022年1月10日 看过
比变态者电影指南有意思多了
纪录片
最后探戈 (2015) 豆瓣
Un tango más
8.5 (27 个评分) 导演: 杰门·克拉尔 演员: 胡安·卡洛斯·科佩斯 / 玛利亚·尼夫斯·雷戈
其它标题: Un tango más / Our Last Tango
《最后的探戈》由杰门·克拉尔执导,讲述了阿根廷最著名的探戈舞者玛利亚(Maria Nieves Rego)和胡安(Juan Carlos Copes)的生平和爱情故事。
他们在少年时代相遇并一起跳舞了近五十年,直到痛苦的分离将他们撕裂。他们的故事传递给一群来自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年轻探戈舞者和编舞者,二人之间的激情、憎恶、背叛、隐瞒、共情,最终化为令人难忘的探戈编舞。
朝九晚五 (2008) 豆瓣
9 to 5: Days in Porn
6.6 (7 个评分) 导演: Jens Hoffmann 演员: Otto Bauer / Belladonna
其它标题: 9 to 5: Days in Porn / 毛片儿岁月
9to5 - Days in Porn focuses on the people behind a controversial and multi-billion dollar industry "The Adult Entertainment industry". It depicts their stories, each one different, unadorned and authentic, without glorification or prejudice. It delivers deep insight into their personal lives - from glamorous to grotesque - strange, fascinating, offensive, absurd and sometimes funny moments all at once.
剧情
这部德国纪录片用10个故事,10段人生,记录下女优男优们的希望以及梦想。
这部纪录片拍摄的对象是A/片工作者。他们中有男女演员、演员经纪人、导演、作者、专职服务的医生等等。由此可见,“不登大雅之堂”的A/片也是发展蓬 勃的巨大产业。事实也告诉我们,尽管很少有人公开谈论(尤其是在崛起中的传统国家)A/片的发展状况,但是很多渠道都使人们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了这一影视 行业的产品,市场显然是存在的,有供亦有求。 谁都知道孔老夫子说过:食色,性也。一些人以此得食于竞争残酷的市场,另一些人以此来满足人皆有之的欲望,此即A/片。
特别提示:里面更有获得2008 AVN 最佳女演员的Sasha Grey 参演
《9 to 5:Days in Porn》的中文译名通常叫做:《A/片岁月》,或者《我拍A/片的日子》。是不是也可以叫《朝九晚五:情色岁月》?其实我的意思是,从片名应该突出“工作” 的意思,因为这确实是一部关于工作的纪录片。它是一幅群像,勾勒出一个在本质上与你我的工作并无太大区别的职业形象。始终记得罗伯特弗拉哈迪——不抱成见。
看这样一部纪录片之前最好抛弃成见,无论你之前是否看过A/片。但是我相信,会有一些观众被另外的原因吸引来看这部纪录片,他们可能不知道这是什么纪录片。 其实也没关系,因为这部片子的关键问题并不使我担心它会亵渎纪录片的严肃性,这个关键问题仍然是不抱成见,这一原则被该片的导演贯彻了。
在某些国家的法律允许的范围内,A/片工作者是一群受世人伦理道德褒贬的特殊人群。有的人因为需要他们的产品,所以暗示自己去理解他们,然而那未必是一种平 等有效的理解方式,当中必然还是会掺杂着一些利益动因,甚至是商业上的相互利用。而纪录片的理解方式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它甚至不能假道德之名代替观 众去“鉴别”或者“审判”什么人,事实上,任何人从根本上讲都没有这个权力。某种意义上,纪录片能做的很有限,就是观察和呈现,而观众却应该可以从这有限 但是真实的呈现中,体味人生中诸多的无限。
很多时候,一部纪录片的真正意义绝对不是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结论或者答案,而是打破那些司空见惯的、非此即彼的和貌似权威的成见。《9 to 5:Days in Porn》不是一部制作非常精良的纪录片,也不是艺术性很强的佳作,但是它走入了一个实际上没有任何真实隔阂的伪禁区,看见了另外一些人的部分真相,并且 使这些真相在观众心理产生了某种共鸣。这种共鸣,只能在人与人之间产生,比如生活的压力,事业的磕绊,内心的矛盾等等,这共鸣不可能在一个观众和一个** 女主角之间产生。
《9 to 5:Days in Porn》仿佛一个视频档案,出场人物杂而不乱,各有特点,甚至都有相对应的谐趣标签。全片十几个人物,在这个需求巨大、产能惊人、生生不息的产业中,从 事着相互关联分工明确的具体工作。有演员+导演的夫妻档,有只身谋生计的外来妹,还有曾经的演员现在的专职医生,还有很多。每个人都有从事这份工作的原 因,或者是因为性瘾,或者是因为名利,或者是某种反叛,抑或是别的什么。而每个人又都对这份职业存在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思考。以至于在片子的结尾, 每一个人物的近况都有些引人思考的余地。
拍这样的题材,一定躲不开他们的工作现场,也就不可能做到不露点。不过从技术上讲,《9 to 5:Days in Porn》的镜头成功地避免了对观众的生理刺激。更重要的是,被拍摄者——那些赤/身/裸/体出现在片场的A/片工作者们能够意识到纪录片的镜头不是要关注他们的 身体。然而,是不是这些能够把身体坦然示人并且当众性交的演员就一定会大方地透露出内心的真实呢?当然不是,而且可能恰恰相反。那些姑娘们面对镜头时的某 种羞涩,经常会与她们在工作时表现出来的狂野形成鲜明对比。其实仔细想想,这种工作与非工作时的反差,是不是广泛存在于很多行业之中呢?我想并不少见。
都是影视行业,演员总是最先也最多受到关注的人,而幕后的那些大人物则往往不显山不露水。《9 to 5:Days in Porn》中没有忽略这些幕后的人。他们在这个行业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和那些抛头露面的演员之间的关系,都散发出我们并不陌生的味道,它一点也不比其 他影视行业更复杂,甚至还有更单纯的地方。
其实涉及A/片的纪实类节目以往并不少,但是比较之下,《9 to 5:Days in Porn》这样的纪录片还不多见。而且《9 to 5:Days in Porn》的整个氛围把握还算恰到好处,既不流于简单的揭秘和花絮,也没有弄得过于沉重以至于造成观众今后再观A/片时于心不忍。
2023年5月16日 看过
记录了前流媒体时代的porn industry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