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
中国大历史 豆瓣 Goodreads
7.9 (11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黄仁宇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2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中国革命 豆瓣
Shanghai, 30. Mai 1925. Die chinesische Revolution.
作者: [德]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 译者: 强朝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 8
莱布尼茨奖(2010)、格尔达・汉高奖(2012)、汤因比奖(2017)获得者,著名历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作品!
1925年5月30日将成为远东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犹如欧洲的巴士底狱事件一般。
五卅事件开启了从1925年至1927年这段风云跌宕的历史,中国史学界称之为“大革命”:在逐渐倒向共产主义的激进派学生的领导下,群众性示威活动在城市中展开。其激情澎湃的程度,唯有40年后的“ 文化大革命”堪与之相比。在1925年5月30日这一天,中国革命从无序的泄愤转入了有目标、有组织之行动的阶段。
2020年1月25日 已读
非我们常见的共产主义叙事的革命描述,对一些人物不同,如孙中山没有伟大导师之类光环而是失败的革命、理论家,有一定道理;如毛泽东实际理论方面没有太大建树,也是有道理的。外国人视角看中国总是少些偏见更客观些的。一本小书,简略笼统,但逻辑严密清晰,值得一读。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革命
宫崎市定中国史 豆瓣
中國史
8.8 (5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焦堃 / 瞿柘如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 - 3
史学泰斗、“汉学诺贝尔奖”儒莲奖得主宫崎市定核心著作,写给普通读者的通识经典!旁观者的视角,世界史的立场,展现不一样的中国历史脉络。
-------------------------------------------------------------------- -----------
★ 权威:作者宫崎市定是享誉国际学界的史学大家
京都学派史学集大成者,著述被广为阅读和引用,司马辽太郎、松本清张都是他的书迷!
★ 好看:文学家的叙事力+思想家的洞察力
宫崎市定有着学者中少见的平易畅快文风,对于中国历史的重要方面也有着个性十足的见解!
★ 通俗: 岩波书店的经典通识读本
本书是作者应日本出版界百年老店岩波书店的邀约,为普通读者撰写的中国通史,数十年来广受好评!
★ 重要:认识宫崎市定,从这本书开始
本书是宫崎市定核心著作,关于景气史观、唐宋变革、中国的文艺复兴等重要观点,尽收其中!
-------------------------------------------------------------------------------
宫崎市定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的研究与教学,在众多领域都有创见,被认为代表着日本中国史研究的Z高水平。本书是他积四十年研究与教学经验、面向普通读者的结晶之作,以世界史眼光和社会经济史视角为特色,拥有平易的文风和明快的思维,能把精致的实证研究与大气恢弘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集中体现了他的研究成果和特色。
精湛深厚的京都东洋史学风、与国内学界形成鲜明对照的思路与视角;对于书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曾做过专门的研究;将中国置于世界史的进程之中,以“景气史观”阐述盛衰兴亡;几乎从不引经据典,论述全凭记忆力与洞察力;三百余个小标题和平均八百字的篇幅,形成独立又贯通的易读结构;愉快而酣畅的叙述,只为唤起普通读者的兴趣。这一切使这部中国通史具有了深厚的学派底蕴、强烈的个人风格、全新的启发性和极佳的可读性。
-------------------------------------------------------------------- -----------
宫崎市定先生是我国东洋史学界的巨擘。他对中国史书有广阔博通的视野,研究对象涉及中国史的全部时代,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东西交流史等所有领域。通过个别的实证研究,先生对中国史重新系统地加以认识,并将之置于世界史的发展中……能将精密的个案实证研究与阔达雄浑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堪称稀有。
——岩波书店
宫崎市定以及京都学派的中国史观确实应当重新认识,《中国史》也写得有特色。作为杰出的亚洲史学者,宫崎市定的视野常常超越中国,而涵盖了整个“东洋”即亚洲。
——复旦大学 葛兆光
宫崎市定先生是国外学界中为数不多的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通识的学者,而且其通识是以实证为根基,以亚洲和西洋为参照的,《中国史》一书即是范例。
——北京大学 刘俊文
仅就学术而不是文化意义而言,如果拿宫崎市定比,人家的成就可能就比陈寅恪高。
——萨福克大学 薛涌
2019年10月18日 已读
看看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史还是很有必要的,与中国人自己写的历史的差别蛮大,没有中国人或多或少的天朝心态。了解了一些不一样的历史。皇帝怎么传下去的一代代基本都列出来,以前不知道,这可真乱。以及异族的影响这点以前也没怎么读到过。作者景气这个分析方法感觉蛮合理的样子,第一次读到,分析总体大趋势来说简便合理。
中国史 历史 思想 日本 日本汉学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8.5 (68 个评分) 作者: [美]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陈之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0
孔飞力以政治参与、政治竞争、政治控制为主轴,将中国现代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根本性议程”归结为三组相互关联的问题或矛盾:政治参与的扩展与国家权力加强之间的矛盾(本书第一章);政治竞争的展开与公共利益的维护之间的矛盾(第二章);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同地方社会财政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三章)。这三组问题并非始于清代,而是历朝历代都要面对的,但却跨越了朝代鼎革一直存在到帝制晚期,并在帝制崩溃后继续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国家构建时的基本问题。
孔飞力认为,当政治环境的变化对社会形成重大威胁时,人们便会围绕着种种“根本性议程”开始形成共识。在中国帝制晚期,深植于历史文化之中的种种知识资源,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经过哪些人的努力,导致了向着现代性、具有中国特质的“现代国家”渐次发生转变?孔飞力通过论述魏源、冯桂芬、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思想,结合晚清以来相关的历史叙事,较为宏观地回应了这一问题。
孔飞力对这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非常自负。相对于孔的另外三部专著和其他专题论文,这本书确实很不寻常,此书的初稿是讲座稿,孔飞力别的论著均为实证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试图对一些较为宏观的问题作出正面回答,而不再隐藏在具体问题的研究背后。总的来说,孔飞力治学的宗旨,他所思考的核心问题,在此书中有最为直接的展现。
书中各章是以作者在法兰西学院所作的系列讲座(1994年)为基础改写而成,1999年先以法文出版,英文版于2002年推出,此次中文版首次问世。
2019年6月14日 已读
感觉不如叫魂,题目比较大方面很多,但书中只是针对几个人观点的集结,没有太深入。有一些观点譬如现代国家面临要解决的问题的还是很有启发的。
101RStudy系列 19年2月 2021 D-政治法律 D6中国政治
中国近代史(彩图增订本) 豆瓣
9.0 (10 个评分) 作者: 蒋廷黻 译者: 徐卫东 编 中华书局 2016 - 3
近代史研究开山经典,权威校订版本首次问世
《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叙述到其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将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五万余字的篇幅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反映了蒋廷黻先生十多年对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思考,对今天的读者也不无启发作用。七十多年来,这本书在海峡两岸风行不辍,不愧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沈渭滨先生说:“这本被他称为‘初步报告’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
本次再版,全面校订文字,并搜集增补作者相关文字九篇,内容大为丰富和完善;同时,收录彩色历史图片十六幅,以帮助读者理解历史情境。
【编辑推荐】
近代史研究开山经典,影响海内外数代学人,全新增订
以国际视野看近代中国转型,现实感强,堪称大师手笔
☆ 权威校订:尊重民国原刊风貌,出“编者按”更正原书讹误,核查、纠正引文失误,文字完善,超越坊间通行版本。
☆ 全新增补:搜集整理作者相关文字九篇,首次补全《评〈清史稿•邦交志〉》一文,内容更加丰富。
☆ 精选插图:特别收录彩色历史图片十六幅,图文相得益彰。
【名家推荐】
半个世纪以来,又有几本近代史著作超过了它?当今专为获奖的“皇皇巨著”,通通加起来也不及这本书的分量。
——何炳棣
近代中国史的研究,蒋先生是个开山的人。近四十年来,蒋先生在这方面最大的贡献,是开创新的风气,把中国近代史研究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郭廷以
他为中国近代史在这一时期建立了一个科学的基础。
——李济
这本被他称为“初步报告”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
——沈渭滨
2018年12月15日 已读
简明扼要,近代史到抗日战争之前的历史都点的很清楚。比中学学的历史有个大好处,并不脸谱化,我d的历史是先已经有了定性,再在这个框架下描述,真的历史可比这个复杂。不敢说本书就是客观,但比曾学的更客观的。有事件的评价,一些分析,都很中肯的。前面讲鸦片战争的那段,一些观点在茅海建的《天朝的奔溃》里出现,看来他也是从此书中汲取过养分。这本书我要好好收藏着,最后一节频繁出现的口口口,可作笑话,将来会颇具纪念意义的,书报审查下的荒谬产物,口口口君就容不得说他一句好吗?但也有一说这版已经是国内出版删减最少的了,若是之前没有最后一节,倒还能说它是个进步呢!
中华书局 中国 中国史 中国史.近现代 历史
何草不黄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鲁西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6
十数年研究心得,读史论世。千余年时空穿梭,居今志古。
“古人”的故事是由“今人”讲给“今人”听的,叙述、理解、分析历史的历史学者是“今人”,其对象是“今人”,目标也应当是“今人”。 所谓“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一本重写的讲义,讲《汉书》,也讲其他。
细心的读者,总能在本书中读到你正在寻找的答案。
本书通过对《汉书》若干篇章的细致解读,分析《汉书》所叙述之历史过程与历史认识的根源,揭示记忆、回忆、追忆及谎言在历史叙述与认识形成过程中的意义与局限;展现皇帝、官僚、侠士与儒生以及普通百姓的思想、言行与生活,阐明历史过程中人、社会与国家的不同作用及其局限;以现代人的思想与智慧,洞察历史真相,认识人类历史进程及其特征,阐发历史叙述中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思考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前世今生。
作者凭借扎实的史料、严谨的考证及推理,辅以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动人心弦的故事、幽默诙谐的语言,展现了汉代社会的历史图景诸多精彩断面,其中不时穿插深邃的洞察力与精辟的学术分析。是一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