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终结者 (1984) TMDB 豆瓣 I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The Terminator
7.8 (600 个评分) 导演: James Cameron 演员: Arnold Schwarzenegger / Michael Biehn
其它标题: 터미네이터 / ターミネーター
公元2029年,经过核毁灭的地球已由电脑“天网”统治,人类几乎被消灭殆尽。剩下的的人类在领袖约翰康纳的领导下与电脑英勇作战,并扭转了局面。“天网”为了改变这一切,制造了时光逆转装置,派遣终结者人型机械人T-800回到1984年,去杀死约翰的母亲莎拉康纳,以阻止约翰的诞生。约翰发现了一这阴谋,攻占了实验室, 战士卡尔雷斯自愿通过时间通道回到1984年保护莎拉。T-800是个有肌肉,血液等人类特性的机械战士。它来到洛杉矶,按照电话簿追杀名叫莎拉康纳的女人,但真正的那个莎拉却在危急关头被卡尔雷斯所救。但是警察却将雷斯作为恐怖分子抓了起来。没有人相信雷斯所说的关于未来世界和战争的话,认为他是个疯子。T-800闯进了警局,警察根本不堪一击。所幸雷斯逃了出来,把莎拉带到了郊外,面对事实的经历,莎拉终于相信了雷斯。在汽车旅馆中,雷斯向莎拉吐露了长久的爱意,两人拥抱着上床,原来雷斯就是约翰的父亲。T-800找到了他们,雷斯与莎拉带着做好的炸药管逃走。在追逐中,雷斯机智地炸毁了T-800驾驶的油罐车,T-800被烈火吞没了,但雷斯却受了重伤。然而,T-800并未被毁灭,它的人类外壳被烧去了,露出了由微电脑控制的合金机械骨骼。T-800追杀两人进了工厂,雷斯舍命用最后一枚炸药毁掉了T-800的下半身,但残余的T-800仍然不忘追杀莎拉。最终,莎拉用计将T-800困在液压机里,将它压成了一堆废铁。半年后,未来的领袖就要出世了。莎拉继承了雷斯的遗志,为培养儿子做各种准备。前方的路还很长……
2010威震太阳神 (1984)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Bangumi KevGa-NeoDB
2010
7.8 (89 个评分) 导演: 彼得·海姆斯 演员: 罗伊·谢德 / 约翰·利思戈
其它标题: 2010 / 2010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游》后9年,前国家航天委员会主任弗洛伊德博士(罗伊•谢德 Roy Scheider 饰)接受苏美合作计划,带领发现号航天站设计者科脑博士(约翰•利思戈 John Lithgow 饰)和HAL9000电脑的创始人钱德拉博士(鲍勃•巴拉班 Bob Balaban 饰)登录木星附近的苏联航空站,与苏联宇航员卡布珂(海伦•米伦 Helen Mirren 饰)等合作,空中接轨美国发现号航天站,调查九年前的事故原因,探索木卫二的神秘黑石,并查明宇航员大卫•伯曼(凯尔•杜拉 Keir Dullea 饰)缘何神秘失踪。然而任务执行尚未过半,美苏关系愈发紧张,战争一触即发;与此同时,大卫•伯曼竟突然现身对弗洛伊德博士发出神秘警告。
本片改编自亚瑟•克拉克的小说《2010太空漫游》,获第59界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布景,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和最佳声效五项提名。
一九八四 (2025) 豆瓣
1984
导演: 保罗·格林格拉斯
其它标题: 1984
1948年出版的《1984》是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除《动物庄园》(安迪·塞基斯正在拍摄电影版)外的另一部经典代表作。在小说中,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我们的主人公就生活在大洋国,他在工作中逐渐对自己国家的最高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怀疑,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这部小说中,那个无处不在的“老大哥”(Big Brother)形象让人印象深刻,2006年美国人曾评选出百大假想人物,“老大哥”名列第二,排在了圣诞老人和米老鼠的前面。
新版的《1984》由索尼影业拍摄,《寻找梦幻岛》(Finding Neverland)编剧詹姆斯·格拉汉姆(James Graham)将承担剧本的改编工作。
莫扎特传 (1984)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Amadeus
8.6 (438 个评分) 导演: 米洛斯·福尔曼 演员: F·默里·亚伯拉罕 / 汤姆·休斯克
其它标题: Amadeus / 阿玛迪斯(台)
本片从一个宫廷乐师萨里埃利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萨里埃利(F·莫里·亚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饰)是维也纳音乐界里有名的人物,自视甚高的他自从遇到了莫扎特(汤姆·休斯克 Tom Hulce饰),心里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烧不能平息。莫扎特总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乐作品赢得全场惊叹,他的《费加罗的婚礼》等歌剧,都成了传颂千古的经典。
萨里埃利对莫扎特又羡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经发展到几乎扭曲的地步。他在莫扎特的事业上一次次的从中作梗——故意缩短歌剧的上演周期,恶意删改莫扎特的作品,在莫扎特承受着丧父之痛时给他无情的精神折磨。贫穷虚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写就遗作《安魂曲》,一代大师35岁就与世长辞,留下不朽作品。而萨里埃利,早有等待他的宿命般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