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
卡拉马佐夫兄弟 豆瓣 Goodreads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
9.9 (190 个评分) 作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 (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2
本书系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儿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2021年11月23日 已读
是谁读第三遍了还是读到鬼哭狼嚎般大哭我不说。从今往后我每年都要读一遍这本书,到死为止。
2021年11月10日 评论 米嘉非凶手的几处文本证明 - 七八年前第一次读完这书,来豆瓣看评论,有篇说的是米嘉才是凶手。全文论证都是哲学思想之类,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现在也不能够。我只指出他的论证里情节上的一个纰漏,说的谁忘了,总之指出此人的巨款(几千卢布)又是从何而来。现在边读边记了些文本内的证明,其实再读必然还多,但这评论就是为了让自己停下来,一直记还怎么读啊,没完没了了都。 1,P480:“......我把一个病人撂在那儿。但愿他能康复,但愿我能知道他会好起来的,我愿意立刻匀出自己的十年寿命!” P484:“上帝啊,让倒在围墙边的那个人活过来吧!让我躲过这场可怕的劫难吧!主啊,你不是为那些和我一样有罪的人创造过奇迹吗?会不会老格里果利还活着?若得如此,其余的耻辱我都能洗刷,偷来的钱我一定归还,哪怕从九泉之下也要把钱弄到......” P490:“格露莘卡,你希望光明磊落,可我是个小偷。我偷了卡嘉的钱......。丢人,真丢人!” 按:米嘉此时想以“清白之身”与格露莘卡奔向明天,而让他难以做到的只两件事:一,老仆格里果利的是否还活着;一,偷了卡嘉的钱。米嘉丝毫未想过/提过老卡拉马佐夫的死与钱。 如果说米嘉企图隐瞒,那瞒的无非是格露莘卡,可P480、P484两处都是米嘉的内心所想,他总不至于提防着我们读者罢。况且对于那钱,米嘉说自己是偷来的,若是杀人拿钱,最低该说自己是抢。 2,P503:她是被躺在隔壁斗室里不省人事的斯乜尔加科夫的惨叫惊醒的——这样凄厉的号叫照例意味着他的羊痫风又开始发作了。 按:应是杀人后神经衰弱不堪重负引起的,当然说是装的为的让伊格纳企耶夫娜醒来也不错,只是伊格纳企耶夫娜醒来与否并不改变现有证据,时间的早晚不影响什么。换句话说,伊格纳企耶夫娜的醒来(除了旁证斯乜尔加科夫的杀人后发作羊痫风外)只为了陀氏自己写得更紧凑更有戏剧性而已。 2.1,P435:因癫痫发作而病倒的斯乜尔加科夫躺在隔壁斗室里毫无动静。 按:为何偏要写伊格纳企耶夫娜的醒来,实在是写斯乜尔加科夫的杀人。门是斯乜尔加科夫开的。(P524:“不,门没开。”P435:不出所料、园门果然洞开。)(这里弄错了,此门非彼门。) 原文懒得找,但陀实在费笔墨写过,斯乜尔加科夫已许久没犯过癫痫了,为何伊万走后他就犯了?为何老卡拉马佐夫死后他的羊痫风会愈加严重乃至“活不到天明”?只能以杀人来解释,否则这只能是离奇的巧合,放在小说里未免没有责任。 2.2 ,P529:“噢,这一定是魔鬼干的,魔鬼杀了父亲,你们是通过魔鬼才这么快知道这一切的!你们上这儿怎么来得这样快?真够稀奇的,不可思议。” 按:米嘉虽无心,“魔鬼”却暗和后文魔鬼-斯乜尔加科夫-伊万的情节勾连,正说明杀人的魔鬼是斯乜尔加科夫。陀氏结构竟精妙至此,我连赞叹也没有,惟五体投地而已。 3,P521:他越来越觉得羞耻,刚才竟如此真诚、如此推心置腹地向“这等人”倾诉自己沉沦醋海的心态。 按:米嘉此时所说所想必然是真诚的,如若他真是凶手,这番心理也便不值信任,而作者若在此处设把戏障人眼目,未免自作聪明,如此一来这只能是一部自恋的作品。 4,P528:“噢,不,完全没有失去知觉,我什么都记得。每一个细节都记得起来。我跳下围墙看了看,用手帕给他擦了血。” 按:若米嘉是凶手,这一笔又何必呢? 包括下文“表示遗憾的话”,已懒得再记下这些证明了。米嘉不是凶手,不是不可能是,不是不会是,而是,不是凶手。作者若伪造米嘉的心理,那么伊万的心理、阿辽沙的都同样可以是不可靠叙述,我们甚至可以说阿辽沙从未爱过佐西马。再说,这根本就不算不可靠叙述。 5,P529:“您甚至到别尔霍津先生家里还不想洗洗手吗?” 按:水落石出,主动洗手乃蓄意杀人的典故,米嘉只有过失“杀了”格里果利的罪。
俄罗斯
契诃夫小说全集(第2卷)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安东·契诃夫 译者: 汝龙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1
《契诃夫小说全集2》收入契诃夫创作于1883年至1884年的短篇小说129篇,其中有不少幽默的名篇佳作,作者以含蓄的笔法、诙谐的语言针砭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一个文官的死》叙述一个谨小慎微的小官吏看戏时打了个喷嚏,以为会惹将军发火面惶惶不可终日,直至在惊吓中死去,有力地嘲讽了主人公的奴才心理。《变色龙》描写了在沙皇专制的俄国一个警官的丑态,他在有权有势者以及他们的家犬面前低三下四、阿谀奉承,对弱小的百姓却张牙舞爪、凶相毕露。小说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人闻“变色龙”的卑贱心理,是契诃夫送给世人对照自己的一面镜子。
2020年1月6日 已读
早期之作,所谓“契洪捷”阶段。浅薄,多为模仿果戈里喜剧效果,以及当时流行题材。杂志版面以及审查机构都对作品做了很大限制。题解部分看增删很有意思。偶有佳作。
俄罗斯
契诃夫小说全集(第1卷) 豆瓣
8.0 (9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安东·契诃夫 译者: 汝龙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1
本卷收入契诃夫创作于1880年至1882年的短篇小说39篇。1880年在幽默刊物《蜻蜓》上发表短篇小说《写给有学问的邻居的信》和幽默小品《在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等作品里最常遇见的是什么?》,标志着作家文学生涯的开端。在前一个作品中,年轻作家嘲笑一个不学无术而又自命不凡的地主,在后一个小品表露了作者对盛行于当年文学界的陈词滥调的不满。
2019年4月8日 已读
天才!明明读起来都是最赤裸无饰的故事,却不知为何拥有小说的韵味。「不必要的胜利」最佳,其次是「活商品」「迟迟未开的花」,都是回味无穷但不忍咀嚼的悲喜剧。(kindle读的人文社小说全集十卷版)
俄罗斯
战争与和平(上下) 豆瓣
Война и миръ
9.7 (22 个评分) 作者: [俄] 列夫·托尔斯泰 译者: 刘辽逸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1805年,俄法战争一触即发,但俄国上层社会却依旧歌舞升平。
女主人公娜塔莎是一个贵族小姐,年轻貌美,天真活泼,能歌善舞。哥哥尼古拉是一名英俊的骠骑兵军官。而娜塔莎一家的朋友皮埃尔也是贵族,他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对未来尚无打算,常出入于社交场所和在赌桌上消磨时光。不久被一位公爵看中,并被安排与公爵女儿海伦结婚。但这不是一桩成功的婚姻。
皮埃尔的挚友安德烈公爵是库图佐夫属下的一名军官,一次因公来到娜塔莎家,他对娜塔莎一见钟情。对俩人的婚事娜塔莎的父母均赞同,但安德烈的父亲坚决反对,他坚持要等一年之后才能考虑。
在等待的这一年中,娜塔莎与海伦的哥哥阿纳托利相识,她经受不住阿纳托利的勾引,打算与之私奔,并致函安德烈要求解除婚约。虽然私奔企图未能得逞,但对安德烈却是一个沉重打击。
俄法战争中,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安德烈在著名的波罗金诺战役中身负重伤,不久便去世。皮埃尔的妻子海伦也病故于彼得堡。
1812年冬,拿破仑从莫斯科撤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是满目疮痍,但对娜塔莎和皮埃尔来说却是新生活的开始。
2019年3月29日 已读
①张爱玲:就说《战争与和平》吧,托尔斯泰原来是想归结到当时流行的一种宗教团体的人生态度的,结果却是故事自身的展开战胜了预定的主题。这作品修改七次之多,每次修改都使预定的主题受到了惩罚。终于剩下来的主题只占插话的地位,而且是全书中安放得最不舒服的部分,但也没有新的主题去代替它。因此写成之后,托尔斯泰自己还觉得若有所失。②以赛亚·柏林:(阿娃认为)当托尔斯泰还沉浸在结婚的幸福中的时候,他写下了「战争与和平」,颂扬家庭的意义。…阿赫玛托娃不喜欢托尔斯泰的说教却是真的——她把他看作自负的魔鬼,自由的敌人。
俄罗斯
除非 朝霞有一天赶上晚霞 豆瓣
9.1 (11 个评分) 作者: [俄]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 译者: 娄自良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1
天才诗人。——纳博科夫
在我们的世纪,没有比茨维塔耶娃更伟大的诗人了。/ 她总是把一切她要说的事物带到它们所容想象和表达的极致。在她的诗集和散文中,没有什么是悬而未决或给人游移不定之感的。——布罗茨基
金子般的,无可比拟的天赋。——帕斯捷尔纳克
茨维塔耶娃将她的诗歌才华抛洒 在心灵体验的圣坛上,带着对真正的浪漫的信仰,是生活情感的女祭司。她一直忠诚于那信仰,直至她生命的悲剧性的终局。——安妮•芬奇
本书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著名女诗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茨维塔耶娃年少成名,一生饱经苦难,流亡欧洲多年,回国后在绝境中自缢。但即便在穷愁潦倒之际,在窘迫到只能在厨房写作的日子里,茨维塔耶娃的诗艺从未磨损。在悲剧性的命运中,茨维塔耶娃以情感浓挚激荡、技艺深湛的诗歌,展露出强大的灵魂图景,将事物推向所容表达的极限。她的诗歌中,广阔鲜活的意象、急促跳跃的破折号等等,无不带有她强烈个性的印记,直击人心。本书由著名俄语翻译家娄自良精心翻译,收录了茨维塔耶娃创作于不同时期的数十首出色诗作,涉及茨维塔耶娃一生中的多个诗歌主题:爱情、死亡、同时代人、传说、战争……其中包括著名的组诗《失眠》《献给捷克的诗》等。
2019年1月24日 已读
补标,来自2016.6.21的记录:读完玛丽娜·茨维塔耶娃「除非 朝霞有一天赶上晚霞」。对朋友说:茨娃的诗激越有力,实在可以用李贺那句“昆山玉碎凤凰叫”来形容。
俄罗斯
巴登夏日 豆瓣
Лето в Бадене
8.0 (7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列昂尼德·茨普金 译者: 万丽娜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5
《巴登夏日》最终得以向世,不啻是个奇迹。这部1977年开始动笔,1980年最终完成的“亚小说”,以想象陀思妥耶夫斯基1867离开圣彼得堡的行为主线,杂糅进陀氏私人生活与文学精神、俄罗斯文学神韵,以及作者个人的生命经历。这部扮演“伟大的俄罗斯小说”终结者角色的小说,手稿经过友人带到国外,于1982年3月在纽约的俄罗斯移民周报《新报》上首次公开发表。1982年3月20日,作品风刚选载一周,茨普金因心脏病发作逝世。
这部最初以英文出版的小书.在伦敦街头被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偶然发现。被剧烈震撼了的桑塔格看来,这部小说仅仅被出版是不够的,仅仅意识到它的杰出也是不够的——必须要确立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后,作品相继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得以出版,批评界给了它足够和全面的评价,纷纷称其为”文学史上被遗忘的10大杰作之一”、 ”20世纪最后一部小说”。
2018年12月30日 已读
具体好处还是得通过后记的解读才能略懂。桑塔格对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未免过誉。桑塔格的那些赞语让我想起的是另一本小说: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我觉得「大师和玛格丽特」是整个俄罗斯(沙俄+苏俄)文学的集大成之作。(翻译和编辑错误太多了吧……
俄罗斯
豆瓣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娄自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11
《鬼》小说毕竟对俄国上层官僚和贵族资产阶级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现状不无裨益。另外,作者在心理分析和情节安排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其艺术才华和功力,常常令人叫绝。
2018年11月22日 已读
“她突然向我频频点头,就像幼稚而缺乏风度的人那样,频频点头表示强烈的谴责,又突然向我举起自己的小拳头开始威胁我。这个举动在最初的瞬间使我觉得好笑,又随后就使我无法忍受了,突然在恐惧中站起身来,挪动了一下脚步。她的脸色是那么绝望,这样的绝望是不可能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看到的。她还在向我威胁地挥动着自己的小拳头,并频频点头表示谴责”。围绕这个绝望的中心,为了成就一则恐怖的故事,他们生活着,行动着,悲伤着,喊叫着。陀氏小说中总会有一个善良光明的主角,但「鬼」是唯一的例外(或者「卡」只不过没来得及写幻灭罢)。这也许是人类最黑暗的一部小说。而原以为我在基里洛夫身上找到了共鸣,没想到却是斯塔夫罗金。陀氏眼界远高于赫尔岑之流。以复调小说论,这部最是极致。
俄罗斯
罪与罚 豆瓣
9.4 (10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朱海观 / 王汶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
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像个衣柜似的陋室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虱子”,还是一个像拿破仑那样的“非凡的人”,拉斯柯尼科夫铤而走险,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事情虽然干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此时的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道德与良心的惩罚。人性与反人性、良知与他的“理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开始厌烦世上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也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最终,在妓女索尼娅“爱”的感召下,他去自首了。
2018年10月27日 已读
“我并不相信生活,但是我刚才和母亲拥抱在一起痛哭;我不信上帝,但是我刚才请她为我祷告。天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杜涅奇卡,我一点也不懂。”落在永生的上帝手里,是可怕的。而文学的上帝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福楼拜。拉斯柯尼科夫这个形象也许走得比哈姆莱特更远。(翻译若干地方很谜,更谜的是两个剧透的注,搞不清楚译者或编辑的脑回路
俄罗斯
少年 豆瓣
作者: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文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2018年9月18日 已读
①雖然只有陀氏可以寫得出來,還是覺著這種水平的小說何必您寫。有點像「霍亂」之於老馬,但不同在於:「霍亂」平庸,而「少年」依然是一等一的好小說。②第一次意識到陀氏把愛情看得這樣深透(其實還是因為他把人心看得深透),當然他後期的長篇從來不會純粹只有一個主題。。③「奧瑟羅」即使不是陀氏最愛的莎翁戲劇,也一定是他最愛引用的……④開始注意格里鮑耶多夫對陀氏的影響(對布爾加科夫亦有影響)。⑤最後的回信很有意思。⑤筋骨分明,無一贅餘。結構是其擅長之處,也是本書最完美的地方。思想上覺得未免被情節埋沒光芒。⑥時有小時候跟我媽看台灣/日韓家庭倫理社會言情狗血劇的感覺……⑦與之前作品的照應:「賭徒」「雙重人格」。
俄罗斯
卡拉马佐夫兄弟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11
《卡拉马佐夫兄弟》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儿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2018年9月4日 已读
第二遍。頂禮膜拜。
俄罗斯
死屋手记 豆瓣 Goodreads
ЗАПИСКИ ИЗ МЕРТВОГО ДОМА
8.8 (60 个评分)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娄自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1
“《死屋手记》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发表的一部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作品,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冷静、客观的笔调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见闻。全书由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独立成篇的章节组成,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各类苦役犯的可怕处境和精神状态,勾画出各种人物的独特个性。” -Amazon.cn
2018年7月19日 已读
①我愛阿列依!可惜是群像,沒有太多著墨。以為紀德是耽美小說第一人?或者尤瑟納爾和三島最會寫耽美?不,其實陀氏才是耽美第一聖手(調皮)。②只有苦難的俄羅斯才可造就陀氏,一如只有昭和時的日本才可造就三島。③“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劇情的出處;迷人而不可解的人心。④沒有人物,只有印象,“米開朗基羅的壁畫”。⑤翻譯不好,編輯糟糕,排版難看。
俄罗斯
白夜 豆瓣
8.6 (26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 11
《白夜》系19世纪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长篇小说集,选收名篇《穷人》、《白夜》、《赌徒》。《穷人》讲述穷困的主人公杰武什金像慈父一般热情而无私地关心,帮助孤女瓦尔瓦拉,后在社会环境的重压下,瓦尔瓦拉被阴险奸诈的商人夺走,令杰武什金悲痛不已。《白夜》描写天真无邪的姑娘娜斯简卡爱上房客,两人约定一年以后在一座桥上相会,但届时房客没露面。故事叙述者便安慰女主人公并陪她等候了四个晚上,最后房客终于出现,带走了姑娘。《赌徒》以一群赌徒参加轮盘赌为故事核心,刻画了19世纪俄国地主贵族两代人的人生旅程和精神状态。
2018年7月2日 已读
這個夏天的第一本,開始我的朝聖之旅。近四年前初讀「卡拉馬佐夫兄弟」,後陸續讀了「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白痴」,而「罪與罰」數次讀了近一半卻沒能讀完。這個夏天,我一個字一個字走向你。
俄罗斯
契诃夫独幕剧集 豆瓣
8.4 (14 个评分) 作者: [俄罗斯] 安东·契诃夫 译者: 李健吾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11
本书为契诃夫戏剧全集中的一卷,收录《大路上》、《论烟草有害》、《天鹅之歌》、《熊》等独幕剧共九种,均短小而富意趣,部分作品有实验色彩,体现契诃夫在独幕剧上的特殊风格探索,是契诃夫戏剧创作光谱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伊凡诺夫·海鸥 豆瓣
9.6 (53 个评分) 作者: [俄] 契诃夫 译者: 焦菊隐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9
本丛书将契诃夫戏剧作品的优秀中文译本结集,分四卷出版。本卷包含名剧《海鸥》和《伊凡诺夫》。喜剧《海鸥》描写乡村富家少女妮娜的爱情理想和遭遇,于1898年在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获得空前成功,高翔着的海鸥形象成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院徽。《伊凡诺夫》是契诃夫的第一部戏剧力作。
白痴 豆瓣
8.8 (29 个评分)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 - 3
出身贵族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公爵梅诗金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娜斯塔霞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小说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上层社会作了广泛的描绘,涉及复杂的心理和道德问题。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豆瓣
Униженные и оскорбленные
8.7 (15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南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流放地回到彼得堡后完成的第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登上文坛以来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作者前期一系列描写“穷人”作品的顶峰。这本小说不仅描绘了“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小人物的悲惨遭遇,而且还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他们“惨痛热烈的心声”(鲁迅语),从而表现出作者深入地解剖人心和描写人的内心苦痛的卓越技巧。
卡拉马佐夫兄弟 豆瓣
Бра́тья Карама́зовы
9.7 (172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矛盾和人性悲剧,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