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
试刊号 豆瓣
Numero Zero
7.5 (36 个评分) 作者: [意] 翁贝托·埃科 译者: 魏怡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1
《试刊号》是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生前最后一部小说,通过一场阴谋重重的办报实验,对现代新闻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一九九二年的米兰,几名记者加入一份正在筹备的日报,《明日报》,雄心勃勃地要在新的职位上大显身手。在电视和广播兴盛的时代,报纸的滞后性不言而喻,因此,《明日报》立志讲述“明日即将发生的事件”,通过深入调查,在新闻领域拥有某种“预见性”。他们精心研究过去的新闻,试图编出编一份模拟的“创刊号”。而在调查过程中,种种现实却不容置疑地跃入眼前。“人们都以为墨索里尼已经死了,而自1945年以来,意大利发生的每一件大事背后,都飘荡着他的幽灵…… ”一名记者突然提出这样的假设,正当人们怀疑他走火入魔时,一天早晨,他惨遭杀害。
此时,记者们才发现,这份报纸不过是一个诽谤和勒索的工具……是身为传媒巨头的幕后老板打入政治核心的垫脚石……
2018年6月13日 已读
①現(真)實與虛構、陰謀與真相、憤怒與虛無。智者之作。②“為什麼手指上會有指甲?因為假如長著眼球,那就成眼睛了。”前後諸多離奇問答讓我想起聶魯達「疑問集」。又,我承認讀「玫瑰之名」時嫌太長就放下了……
意大利
佩雷拉的证词 豆瓣
Sostiene Pereira
作者: (意)安东尼奥·塔布齐 译者: 邓婷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4 - 3
佩雷拉人过中年,身材发福,在里斯本一家小报纸当文化版编辑。曾经的记者生涯似已远去,他沉醉在编报纸、翻译小说和美食之中,对于法西斯的阴云笼罩在1938年的葡萄牙,他似乎是置身事外,无动于衷。
那是里斯本闷热的夏天。一个大学生的投稿以及随后两人的相识,打破了佩雷拉平淡的生活。他不知不觉地卷入了正在巨变的社会运动浪潮,最后以一次惊世之举做出了他的选择。
这是佩雷拉的证词。
2018年6月9日 已读
太好了!喜歡你,總是做到美夢的佩雷拉先生!
意大利
海上钢琴师 豆瓣
Novecento. Un monologo
作者: (意)亚历山德罗•巴里科 译者: 周帆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9
天堂的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
他从未出生,从未死亡,从未存在。
1900。海上钢琴师。一个传奇中的传奇。
风靡全球的经典电影《海上钢琴师》原著作品,在意大利畅销了100万册
《海上钢琴师》的导演托纳多雷说:“我非常欣赏《海上钢琴师》,无论是故事还是语言我都很喜欢,巴里科的语言很简练,但寓意深远。也许这就是他受年轻人追捧的原因所在。”
1900年,“弗吉尼亚人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一九○○。一九○○慢慢长大,显示出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一九○○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这一切都发生在海上,一九○○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想看看大海,想下船,但还是没有去成。后来油轮被废弃,装满了炸弹,一九○○也随之而去。
1998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成为史上流传最广的电影之一,其中几乎照搬这部作品中的台词至今仍为影迷为所津津乐道。
巴里科是作家中的作家。
——《图书馆期刊》
《海上钢琴师》在意大利的销量超过了一百万,翻译的版本也很受各国读者欢迎。它体现了这个主题:海洋无边无尽,人微不足道。
——《共和国报》
斗琴是巴里科这部小说的核心,优雅跳转的篇章无疑反映了自我,它们匆匆掠过复杂的欲望。而独树一帜的生活就像脑海中回旋的乐章,越出真实世界的藩篱。
——《卫报》
2018年6月7日 已读
寫得很好,但對比同時代的作家也沒有特別傑出的部分。只是作者在我們這樣一個平凡的時代,創造了一個似乎絕跡的偉大的傳奇。
意大利
完美陌生人 (201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Perfetti sconosciuti
8.2 (1248 个评分) 导演: 保罗·杰诺维塞 演员: 马可·贾利尼 / 卡夏·斯穆特尼亚克
其它标题: Perfetti sconosciuti / 完美谎情(港)
三对处于各个婚姻阶段的伴侣和一个宅男,七人聚在一起吃晚餐。女主人提议下拍板决定当夜所有人分享每一个电话、每一条短信、邮件的内容,由此许多秘密开始不再是秘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发生波动。无数疮痍在这场“坦白局”中被揭开,复杂的男女情感让所有人陷入困局,什么是婚姻感情中最不可触碰的底线?众人遭遇是难言的禁忌还是隐藏的真心,月食过后,谎言能否继续?
2018年5月25日 看过
太戏剧太冲突了,远逊于「杀戮」。
影院 意大利
烟云·阿根廷蚂蚁 豆瓣
8.3 (29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 袁华清 译林出版社 2006 - 9
《烟云》是一篇不断地倾向于变成某种别的东西的短篇小说:社会学随笔或隐秘日记,但是伊塔洛·卡尔维诺总是能够以他的那套由喜剧性的插科打诨和耸肩膀构成的防御战术来对抗这些倾向。这种防御战术使他能够停留在他自己的氛围中,处在象征性的变形、从真实事物中提练的现实性、情绪的发泄和散文的诗意之间。
我们发现自己所面对的世界的图像和表意符号就是烟,,是装载着工业城市的化学废弃物的烟雾。每一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对抗这烟雾的方式:专家出身的官僚科尔达,魅力女孩克劳迪娅,工会领导人巴萨鲁齐,房屋出租者玛格丽蒂,一般群众阿万德罗。在他们当中,无名的主人公似乎拒绝任何虚幻的逃避和任何空想的位置变换,固执地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去观看它们,要一直目不转睛地观看它们。如果他期望什么,那也仅仅是从他正在看的东西中期望一个图像,能够用来与另一个图像对抗;小说结束时并没有肯定地告诉我们他已经找到了这图像,而仅仅是不排除有可能找到这图像。
《阿根廷蚂蚁》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的文学杰作。这个中篇小说的题材不同寻常,说的是一对青年夫妇带了婴孩搬到阿根廷一个小城居住,向当地一个女房东租了一所房屋,当天将婴孩放在床上,出外一路见到邻居毫不在乎地用化学品喷涂屋缝及消除花园中的蚂蚁。他们回到新居,发现屋中也都是蚂蚁,打电话向女房东抗议。当然,女房东家中也都是蚂蚁。实际上,蚂蚁乃是这个地方日常生活的通常现象。整个故事所提到的就是每个住户对蚂蚁的各种反应,及如何用各自方法应付蚂蚁问题。这个寓言等于是描写人类在社会中受各种环境牵制的缩影:有的完全不理,坚称没有蚂蚁;有的接受了蚂蚁的现实,说这是命运,无计可施;有的则坚持人类智慧高于蚂蚁,必可将蚂蚁消除。这对青年夫妇终于还是灭不了蚂蚁,终于认输,搬到海边没有蚂蚁的地方去住。小说里到处都是作家的暗示和隐喻。
2018年4月29日 已读
说是科塔萨尔写的我也信,但不同的是依然没有对现实进行指涉。粗陋地总结:别人的小说是我们的世界的影子,而现实却是卡神这个小说的影子。(前言读得很吃力,没有读过文中所提的作品及批评,更以及不懂法语和意大利语。)
意大利
帕洛马尔 豆瓣
Palomar
8.3 (42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06 - 8
化身为帕洛马尔的卡尔维诺,将他对世界的最后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小说出版一年后,因卡尔维诺溘然长逝而成为绝响,意味深长的是《帕洛马尔》的最后一章完全记叙的是主人公对死亡的沉思默想。
看不见的城市 豆瓣 Goodreads
Le città invisibili
9.2 (360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张密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认为他“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也许我们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个危机时刻,而《看不见的城市》则是从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出来的一个梦想。”
2018年1月26日 已读
“他目光想要达到的地方,正是飘浮着的烟雾屏障以外的地方:事物的形态在远处才分辨得更清楚。”「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一本无限叙事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是一本取消了叙事的小说(终于,我读到了T^T)。为什么想要读懂卡尔维诺?在卡尔维诺的书中寻找意义(或者对意义进行阐释)完全是没有意义的(多余的)。武汉对我来说是个太庞大的城市,近于“绵延的城市”。同时觉得武汉没有特点,它只是我故乡小城的放大版本。也许,现代化的城市都不会有特点,或者他们的特点并不让我喜欢。我怀念的是某座过去的城市,即看不见的城市。
意大利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Eggplant.place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Se una notte d’inverno un viaggiatore
9.1 (156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萧天佑 译林出版社 2012 - 4
在大陆,王小波、苏童、阿城、止庵是他的忠实粉丝
在台湾,朱天文,唐诺是卡尔维诺不余遗力的传播者
在香港,梁文道说他一直在准备谈卡尔维诺,可是一直没准备好
权威版本,全面修订2006年单行本译本,并增补卡尔维诺各作品自序、后记、注释等重要资料
知名设计师全新装帧,精装双封设计,书脊烫金,封面采用原创线条图,赋予每部作品文学个性
卡尔维诺用小说搭起迷宫,与读者你一起做文字和思想的游戏,正如情欲开放了男人和女人的时空,阅读,也让读者、作者和作品碎成万花筒里的玻璃,自由变幻着世界。繁华镜像之间,你是否看见了卡尔维诺的狡黠?
2017年12月12日 已读
轻盈,但没有博尔赫斯的空灵。与其说想象力,我更愿意说虚构能力。想象力听着太实在了,只有虚构这两个字才能说明卡尔维诺的伟大,从虚空中构造世界。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虚构着虚构的虚构。不认为是炫技,而是诚恳地在小说创新的道路上前进。其实很少对“你”有代入感。“让叙述成为无人叙述的行为”,所以这本书的作者真的是卡尔维诺吗?以及,没想到他能写出「在月光照耀的落叶上」。(野次马说得好好:一种故事没有完结的感觉。
意大利
美洲豹阳光下 豆瓣 Goodreads
Sotto il sole giaguaro
8.1 (26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魏怡 译林出版社 2015 - 8
这是第一本在卡尔维诺过世后出版的书。书中收录三则短篇故事,在1972年至1984年间曾完整或部分发表。当时卡尔维诺计划将这三篇放入以五感为主题的书中,但关于视觉及触觉的另两个短篇未及完成。
在这三篇小说中,三种感觉(味觉,听觉,嗅觉)主宰了主人公的生活。《美洲豹阳光下》里一对夫妻为了在一种辣椒和外国香料做的菜肴中,找到性爱和精神恋爱的微妙结合,去墨西哥旅行。《一位倾听的国王》里登基的暴君既是权利的囚徒,也是耳朵的囚徒,因为他巨大宫殿里的回声带来各种关于判决、爱情和阴谋的相互矛盾的信息。《名字,鼻子》里一位见多识广的男士苦苦琢磨时髦的香水,只为找出一个戴面具的神秘女郎留下的香味;南美草原上的原始人类用鼻子辨别异性;而在伦敦一个吸毒的摇滚歌手则像一只发情的野兽,一位女士的气味使他展开了疯狂的寻找。
2017年11月2日 已读
每个细节,每一处通感、比喻、形容、刻画都充满了想象力那虚构轻盈的美感。卡尔维诺是神。
意大利
矮人星上的矮人 豆瓣
Gli gnomi di Gnu
8.0 (22 个评分) 作者: (意)翁贝托·埃科 著 / (意)欧金尼奥·卡尔米 绘图 译者: 王建全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0
《矮人星上的矮人们》是埃科与意大利著名画家欧金尼奥·卡尔米共同创作的图文书,收录了埃科早年创作的三篇寓言童话故事。《炸弹和将军》是关于原子战争的寓言。《三个宇航员》描述了来自美国、苏联和中国的三个宇航员面临困境,如何学会摒弃差异、相互学习的故事。《矮人星上的矮人们》讲述了一个自负的皇帝试图为一个天真快乐的星球带来文明的故事。
2017年10月27日 已读
插图极好。
“我们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很遗憾/因为不能说/从此所有的人都能幸福快乐地生活”
意大利
(1962)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L'eclisse
8.6 (180 个评分)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演员: 阿兰·德龙 / 莫尼卡·维蒂
其它标题: L'eclisse / 欲海含羞花(台)
天空微白,已是黎明时分。可对于里卡多(弗朗西斯科·拉瓦尔 Francisco Rabal饰)来说,这却是痛苦而残酷的一夜。无论里卡多怎样苦苦哀求维多利亚(莫尼卡·维蒂 Monica Vitti饰)回心转意,她已然心意已决,执意离去。维多利亚来到罗马证券交易所找她的母亲,远远地就看见母亲与经纪人皮耶罗(阿兰·德龙 Alain Delon饰)兴奋地聊着股票。皮耶罗年轻潇洒,风度翩翩,很会讨女人欢心,而这对维多利亚来说毫无兴趣。但一种莫名的强大吸引力在两人之间慢慢滋生,然而两人谁也未曾踏出第一步。当她再次来到交易所时,却遇到股票狂跌,维多利亚的母亲也亏了很多钱。不安的维多利亚,觉得皮耶罗可以成为自己可靠的保护人。然而当两人终于在一起时,隐藏在他们背后的复杂关系又使他们彼此疏远。
由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执导的《蚀》,与《夜》、《奇遇》共同构筑了安东尼奥尼的《现代爱情三部曲》。安东尼奥尼的作品一直关注着人类精神状态的病态与疏离,本片的背后依旧是他所要传达出的人文道德危机和精神的空虚。本片荣获1962年第15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入围1962年第1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16年2月11日 看过
2021.7.21重看,我的影史十佳。如此具有当代性的电影,关切到每一个人,却又如此虚渺空灵,美不可言。安东尼奥尼实在告诉我们,现代人是一个新的物种。因此我们需要莫尼卡·维蒂和阿兰·德龙,两个最美的演员,因为最美的人事一定是空洞的,没有灵魂,也不需要灵魂。
意大利
奇遇 (1960)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L'avventura
8.0 (224 个评分)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演员: 加布里埃尔·费泽蒂 / 莫尼卡·维蒂
其它标题: L'avventura / 情事(台)
安娜(蕾雅·马萨利 Lea Massari 饰)在与外交官父亲的一席不愉快的谈话之后,气愤地和女友克劳迪娅(莫尼卡·维蒂 Monica Vitti 饰)驾车去找男友桑德罗(加比利艾尔·费泽蒂 Gabriele Ferzetti 饰)。安娜犹豫着进了男友的公寓,留下克劳迪娅一人在外面等候。安娜虽然和桑德罗谈婚论嫁,但两人早已貌合神离。他们与一群朋友驾着游艇出海时,两人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众人来到一个荒岛上休息,安娜与桑德罗言谈不和,两人不欢而散。正当众人准备返航时,却发现安娜神秘地失踪了。大家寻遍整个小岛,却不见安娜任何踪迹。在找寻安娜的过程中,克劳迪亚和桑德罗相互产生了暧昧,虽然克劳迪亚努力克制心中的悸动,但在桑德罗的热情追求下,她坠入了情网。内疚的克劳迪娅一直无法摆脱安娜的阴影,无法心无旁骛地与桑德罗在一起。而当她下定决心与桑德罗建立关系时,却发现他与别的女人在一起。
影片获得1960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
放大 (1966) IMDb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Blow-Up
8.6 (393 个评分)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演员: 瓦妮莎·雷德格雷夫 / 莎拉·米尔斯
其它标题: Blow-Up / 春光乍泄(港)
真相与幻想之间的界限是什么?感官是否能助我们认识世界?影片用一个摄影师的故事,铺开了一系列哲学、心理学的问号。
主角是摄影师托马斯(戴维·海明斯 David Hemmings饰),某天他在公园里抓拍到年轻情侣的系列照片,出人意表的是,照片中的一个女子简(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Vanessa Redgrave饰)竟然不惜一切代价要回她的底片。这让托马斯非常疑惑,他相信这张照片许是拍下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果然,他把照片放大后,看到了一具尸体和一个拿着枪的人。
一桩谋杀案的雏形在托马斯脑中展开。他前往公园寻到了尸体,但没有人肯相信他的推测,朋友们不愿意和他一起调查这是怎么回事。第二天,当托马斯再次来到公园,发现尸体已经消失无踪。只剩下一群人进行着一场虚拟的网球赛,打着并不存在的的网球。
马太福音 (1964)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Il vangelo secondo Matteo
8.5 (64 个评分) 导演: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演员: 恩里克·伊拉佐奎 / 玛格丽塔·卡鲁索
其它标题: Il vangelo secondo Matteo /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当人民的苦难不断加深之时,上帝将他的儿子耶稣(Enrique Irazoqui 饰)送到人间。受到感召,少女玛丽亚(Margherita Caruso 饰)以处子之身生下耶稣,并与未婚夫约瑟(Marcello Morante 饰)一同将其养大。耶稣如此钟爱世人,他通过各种神迹引导人们诚心向善,他的信徒和追随者越来越多。然而世界已然腐朽,贪婪残暴占据统治地位。那些忘掉廉耻的统治者决定除掉这个来自天堂的圣子……
本片大量起用非职业演员,圣母玛丽亚更是由导演帕索里尼的母亲扮演。影片荣获1965年意大利国家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最佳化妆和最佳导演奖;1964年威尼斯电影节OCIC(国际天主教电影事务所)奖和评委会特别奖;1968年芬兰国家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导演奖。
红色沙漠 (1964)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Il deserto rosso
7.7 (190 个评分) 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演员: 莫尼卡·维蒂 / 理查德·哈里斯
其它标题: Il deserto rosso / 红色荒漠
意大利北部工业城市拉文纳,无处不在的工厂噪音、被污染的河流、荒凉的郊外、冷清的街道,一片人间炼狱的模样。远处,一个身着绿衣的年轻女子,在巨型高耸的烟囱和吞吐着迷雾的管道中驻足。在这污浊荒废之地,她显得烦躁不安又神思恍惚。原来这个略显神经质的女人朱莉安娜(莫尼卡·维蒂 Monica Vitti饰)的丈夫正是这家冶炼厂的经理乌戈(卡洛·吉奥内蒂 Carlo Chionetti饰)。乌戈把她介绍给自己的同事科拉德·泽勒(理查德·哈里斯 Richard Harris饰)。两人相互吸引,朱莉安娜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与泽勒发生了肉体关系。渐渐地,她发觉自己已经难以同丈夫和儿子恢复以往的亲密感情。泽勒对她的感情,也依旧无法抚慰她寂寞的心灵。这条淌满血的红色沙漠,是机器工业时代将人性摧残得无以复加的血淋淋的荒漠。
这部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导演安东尼奥尼执导的他第一部彩色片《红色沙漠》,荣获1964年第2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影片用极为大胆的色彩,描绘出一副野蛮的工业社会对人类精神的压抑和异化之景。作品简化甚至舍弃叙事和戏剧冲突,使得影片得到两极化的评价。
天堂电影院 (198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Eggplant.place
Nuovo Cinema Paradiso
9.0 (1387 个评分)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演员: 菲利普·努瓦雷 / 雅克·贝汉
其它标题: Nuovo Cinema Paradiso / Mine aftener i Paradis
  在意大利南部小镇姜卡尔多,童年的小多多不仅喜欢看电影,还喜欢看放映师艾弗达“剪”电影:在40年代的意大利小镇上,电影在放映之前都要经由牧师检查,把认为观众不宜的镜头(比如接吻戏)严格地剪掉之后,才可以放映。好心的艾佛特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电影,搞了一次露天电影,结果胶片着火了,多多把艾弗达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艾弗达双目失明。多多成了小镇唯一会放电影的人,他接替艾佛特成了小镇的电影放映师。多多渐渐长大,他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初恋的纯洁情愫美如天堂,但是一对小情侣的海誓山盟被艾莲娜父亲的阻挠给隔断了,托托去服兵役,而艾莲娜去念大学。伤心的多多在艾佛达的鼓励下,离开小镇,追寻自己生命中的梦想……30年后,艾佛达去世,此时的多多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导演,他回到了家乡参加艾弗达的葬礼。老放映员留给他一份礼物,原来是当初被镇上的检查员勒令剪掉的吻戏胶片。多多看着这些镜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理解了生命中的一切。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2000) TMDB 豆瓣 IMDb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Malèna
8.6 (1489 个评分)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演员: 莫妮卡·贝鲁奇 / 朱塞佩·苏尔法罗
其它标题: Malèna / 真爱伴我行(台)
当我还只是十三岁时,1941年春末的那一天,我初次见到了她那一天,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而我,得到了生命里的第一辆脚踏车。
她,撩著波浪状黑亮的秀发,穿著最时髦的短裙和丝袜,踏著充满情欲诱惑的高跟鞋,来到了西西里岛上宁静的阳光小镇。她的一举一动都引人瞩目、勾人遐想,她的一颦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羡妒。玛莲娜,像个女神一般,征服了这个海滨的天堂乐园。
年仅十三岁的雷纳多也不由自主地掉进了玛莲娜所掀起的漩涡之中,他不仅跟著其他年纪较大的青少年们一起骑著单车,穿梭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搜寻著玛莲娜的诱人丰姿与万种风情,还悄悄地成为她不知情的小跟班,如影随形地跟监、窥视她的生活。她摇曳的倩影、她聆听的音乐、她贴身的衣物都成为这个被荷尔蒙淹没的少年,最真实、最美好的情欲幻想。
然而,透过雷纳多的眼,我们也看到了玛莲娜掉进了越来越黑暗的处境之中,她变成了寡妇,而在镇民们的眼中,她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祸水,带来了淫欲、嫉妒与忿怒,而一股夹杂著情欲与激愤的风暴,开始袭卷这个连战争都未曾侵扰的小镇。
玛莲娜一步步地沉沦,与父亲断绝了关系、被送上法院,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这使得向来天真、不经世事的雷纳多,被迫面对这纯朴小镇中,人心的残暴无情,看著已经一无所有的玛莲娜,雷纳多竟鼓起了他所不曾有过的勇气,决定靠著他自己的力量,以一种教人难以料想的方式,来帮助玛莲娜走出生命的泥沼……
末代皇帝 (1987) IMDb Min reol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The Last Emperor
9.3 (1844 个评分) 导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演员: 尊龙 / 陈冲
其它标题: The Last Emperor / 末代皇帝溥仪(港)
溥仪(尊龙 饰)的一生在电影中娓娓道来。他从三岁起登基,年幼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一只蝈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长大了,他以为可以变革,却被太监一把火烧了朝廷账本。他以为自己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后,他坐上了从苏联回来的火车,身边是押送监视他的解放军。他猜测自己难逃一死,便躲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割脉自杀。然而他没有死在火车上,命运的嘲笑还在等着他。文革的风风雨雨,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