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传统十论 豆瓣 Goodreads
9.2 (46 个评分) 作者: 秦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 10
本书所收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作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裸猿 豆瓣 Goodreads
The Naked Ape: A Zoologist's Study of the Human Animal
8.1 (32 个评分) 作者: 德斯蒙德·莫利斯 译者: 何道宽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 3
德斯蒙德•莫利斯说,在193种猿猴中,只有一种猿猴全身赤裸,他们自诩为“智人”,实际却是“裸猿”。
莫利斯写的每个字都成为争论的对象——《裸猿》成为禁书,地下流通的书被没收,教会将其付之一炬;人类进化的思想遭到讥笑——却让《裸猿》系列卖了20 000 000册。三十年后,当“裸猿三部曲”修订再版时,莫里斯依然倔强,他在序言中声称一字不改。
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人类的行为真的被莫里斯言中,我们该怎么办?
莫利斯给出的答案未必是最好的、却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你是旷世无双、无与伦比的物种里的一员。请理解你的动物本性并予以接受。
2019年6月3日 已读
生物行为模式真是奇妙。从森林猿转向狩猎猿的漫长过程中,我们的基因得到改变,行为模式确立,即使过去了一万年,我们仍受其支配。性,性征、性器官,性交姿势;育儿,婚姻模式,家庭结构;探索,发展、创造、审美;争斗,攻击信号、无威胁信号、挑衅信号—注视他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威胁、战争、杀戮;觅食与进食,分散进食、对甜味的喜爱、食物温度;整饰与舒适,无威胁信号、整饰性交谈、整饰冲动、头发的性象征;人与动物,经济行关系(猎物、共生、竞争、寄生与扑杀)、科学和审美性、喜爱与厌恶动物背后的人格化象征、威胁、性象征。
人类学 社会 裸猿三部曲
国家破产之日 (2018) TMDB 豆瓣
국가부도의 날
7.1 (197 个评分) 导演: 崔国熙 演员: 金惠秀 / 刘亚仁
其它标题: 국가부도의 날 / 救韓大時代
《国家破产之日》将镜头对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讲述国家破产前的一周时间内,想要阻止危机的人和追逐利益的人身上发生的故事。金慧秀在片中饰演最早预见破产并开始寻找对策的韩国银行通货政策小组组长韩诗贤,面对复杂的体系和权利关系,她面前的道路可谓困难重重;刘亚仁则饰演在危机中逐利的金融才子尹正学;法国影帝文森·卡索将饰演秘密入韩的IMF总裁。
2019年1月13日 看过
只有国民才能救国家。当国家破产之日,政客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其代表的财阀的利益而卖国,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不要被任何人骗了。只有知识与自信,才能让将危机变成机会。
人性 刘亚仁 剧情 政治 社会
亲密行为 豆瓣 Goodreads
Intimate Behaviour:A Zoologist's Classic Study of Human Intimacy
8.2 (18 个评分) 作者: [英] 德斯蒙德·莫利斯 译者: 何道宽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 3
“裸猿”三部曲分别是《裸猿》、《人类动物园》和《亲密行为》。《亲密行为》收缩范围,专讲现代人的亲密行为,包括自我亲密、两性亲密和社会亲密。以作者动物学家和人类生物学的身份,他当然不满足于各种亲密行为模式的白描,而是要追溯其生物学根源:悠久的进化源头、母亲的亲密源头以及亲密行为缺失的替代机制和补偿机制。
《亲密行为》与《裸猿》和《人类动物园》不同,其突出特点是:(1)微观的视角而不是宏观的视角;(2)集中研究亲密行为,很少涉及其他行为模式;(3)集中研究现代人,罕有古今裸猿的比较;(4)集中研究人的行为,罕有人与动物的比较。尽管如此,人的生物学特性还是在《亲密行为》中贯穿始终。
德斯蒙德•莫利斯说,在193种猿猴中,只有一种猿猴全身赤裸,他们自诩为“智人”,实际却是“裸猿”。于是,他写的每个字都成为受了创伤的“智人”争论的对象——《裸猿》成为禁书,地下流通的书被没收,教会将其付之一炬;人类进化的思想遭到讥笑——却让《裸猿》三部曲卖了20 000 000册。三十年后,当“裸猿”再版时,莫里斯依然倔强,他在序言中声称一字不改,因为尽管我们创造了瑰丽的文明,仍然受制于基本的生物规律。
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人类的行为真的被莫利斯言中,我们该怎么办?莫利斯给出的答案未必是最好的、却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你是旷世无双、无与伦比的物种里的一员。请理解你的动物本性并予以接受。
豆瓣
7.3 (28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赵江 译林出版社 2014 - 10
《信》是东野圭吾第四度入围直木奖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在父母死后相依为命的兄弟:因工作受伤而失业的哥哥武岛刚志,为了筹备弟弟的学费,铤而走险犯罪杀人;而原本成绩优异前途光明的弟弟武岛直贵,则因为哥哥突如其来的犯罪,不得不背负杀人犯弟弟的精神债务,从此坠入社会歧视的轮回。
一封封寄自高墙之内的家信,寄托了哥哥对弟弟的无尽牵挂,同时也为弟弟带来了无尽的噩运。究竟,兄弟二人会迎来怎样的命运?
这部关注犯罪者家属生存问题的作品,跳出类型、流派的格局限制,将谜团指向主人公的遭遇和命运,并兼得犯罪小说、成长小说、言情小说、社会问题小说之趣,因此被东野圭吾研究者认为是其集大成的作品。
《信》最早在“日本三大报”之一的《每日新闻》周日版上连载,于2003年3月由每曰新闻社出版单行本。三年后被搬上银幕,由偶像影星山田孝之、玉山铁二和泽尻英龙华担当主演。2006年底,与电影同期推出的文库本小说,一个月内即热卖100万册,创下了出版方“文艺春秋”旗下图书销量突破百万的最快纪录。
2018年12月1日 已读
书的装帧封面就是摸着信纸一样的感觉,一种舒服的感觉。信,让我首先想到是美好的事物。但书中的信,对武岛直贵来说却逐渐变成噩梦。可能对刚志来说,每发出一封信他的内心就好受几分,可他不知道的是他不过是将这种心理负担转嫁给了别人,他选择了一条对自己来说容易的路。如社长平野所说,杀人犯是杀了自己,他选择了社会性死亡,他给同他有着连接的带去痛苦。社会对杀人犯的惩罚,不仅是让他本身感到痛苦,也要让他身边的人痛苦。因此,歧视是必要的。面对歧视,杀人犯的亲属该怎么办?无论是堂堂正正还是逃避隐瞒,似乎都不对。我想要做的应该是,让这件事结束。我会记得它,但不会通过向受害者家属不断道歉去转嫁自己的心理负担。痛苦自己承受,不以“”堂堂正正”这种“容易”的生活方式让周围人感到压力。我隐瞒,我不说,但我却不逃避,真坦荡。
东野圭吾 人性 小说 日本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