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牛顿的苹果 豆瓣
Newton's Apple and Other Myths about Science 所属 作品: 牛顿的苹果
作者: [美]罗纳德·纳伯斯(Ronald Numbers) / [希]科斯塔·卡波拉契(Kostas Kampourakis) 主编 译者: 马岩 中信出版集团·见识城邦 2017
◎本书旨在消除从古至今那些有关科学的重大突破的迷思,为读者展现科学历史真实的画面。
◎本书视角非常独特,便于读者发散性思维,运用思辨,不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书运用辟谣似的讲述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到20世纪的神话故事。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事件、科学人物,还可以了解科学重大突破的相关的细节知识,涉及面广,趣味性高。
◎本书26位作者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对自然科学史了如指掌,引用大量一手资料来证明推论,内容丰富,涉及到的科学史事件和人物颠覆我们固有的认知。
一颗苹果掉到牛顿的头上,从而引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及随之而来科学革命——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但这是真的吗?尽管不少历史学家已经根据确凿的证据推翻了这种说法,但是这类故事依然在我们的脑海根深蒂固,科学家单枪匹马改变世界的故事依然为人津津乐道。本书两位编者5年内陆续邀请了26位来自生物学史、医学史、地质学史和科学与宗教关系史等科学史和科学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就自己所擅长的专题各写一篇文章,挑战从古希腊到20世纪若干“科学迷思”普遍流行的成见。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8-03-17 06:42:24 @2021-11-13 01:32:47
科普
看不见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看不见的世界
作者: 斯蒂芬·韦伯 译者: 胡俊伟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看不见的世界: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中,斯蒂芬·韦伯详细地研究了最新理论的奥妙之处。在介绍了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之后,韦伯解释了这两种理论根本上的矛盾之处。在接下来几章令人惊奇的内容之后,韦伯将我们引向了物理学家们为解决这一矛盾而提出的种种古怪诡异的见解——从难以置信的小粒子到大得足以盖住宇宙的膜,最后作者把我们带到了理解力的全新领域。
这些还处于研究中、奇怪又美妙的想法到了韦伯的手里,便变得既通俗易懂又迷人有趣。韦伯带给读者的并不仅仅是有关物理学家现在如何看待宇宙的内容,还有在新的宇宙图像慢慢浮现时科学家们所感受到的敬畏与激动之情。
看看大爆炸之外……
尽管人们已经差不多接受了宇宙起源于大爆炸这一思想,但是我们却没有一个合理的理论可以描述导致这一创造性大冲撞的力。现代科学一些最深刻的问题来自于科学家解释宇宙起源时所遇到的困难。大爆炸之前又有些什么?过去的几年里,宇宙学家们已经开始致力于发展新的、有时甚至难以想象的想法,并且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些线索。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8-02-21 19:10:57 @2021-11-13 01:32:21
科普
基因组 豆瓣
GENOM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PECIES IN 23 CHAPTERS 所属 作品: 基因组
作者: [英国] 马特·里德利 译者: 刘菁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 11
人类基因组的23对染色体的图谱绘制是新世纪最重大的科学发现,它提出的问题与它解答了的问题同样多。这些问题将深刻地影响我们对疾病、寿命和自由意志的思考方式。
《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通过在人类每一对染色体上选择一个新近发现的基因并讲述其故事,作者马特里德利叙述了我们这个物种及其祖先从生命出现之初到未来医学边缘的历史。他探讨了由于基因组的图谱绘制而出现的科学、哲学问题,将帮助读者理解这个科学里程碑对你、对你的孩子、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8-02-21 19:08:51 @2021-11-13 01:32:20
科普
宇宙的结构 豆瓣
所属 作品: 宇宙的结构
9.7 (12 个评分) 作者: 布赖恩•格林 (Brian Greene) 译者: 刘茗引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 1
《宇宙的结构:空间、时间以及真实性的意义》具有更高的立足点。如果说《宇宙的琴弦》是在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框架下具体地介绍弦理论及其物理学结果。那么本书则是从更高的角度来讨论时空和宇宙的物理学。《宇宙的结构:空间、时间以及真实性的意义》:第一部分从“实在性”讨论时空,特别是量子时空;第二部分讲时间的方向性,从经典与量子的角度讨论时间箭头:第三部分讲时空和宇宙学,涉及了一些新内容,比如暴胀宇宙和相关的宇宙学问题;第四部分讲大统一的起源,即从弦和膜的观点来讨论宇宙学问题;第五部分讲实在与幻想,谈一些新实验(比如引力波和基本粒子的新实验),也谈时空旅行和时间机器,还展望了弦理论的未来。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8-02-21 19:08:10 @2021-11-13 01:32:19
科普
极简宇宙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极简宇宙史
8.7 (4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 译者: 童文煦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 3
我们的存在的确让太阳系与众不同。夏夜,你躺在沙滩上,仰望夜空。一颗小小的流星安静滑过,还来不及许愿,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你一下子穿越五十亿年,走进时光的旅行……
霍金亲传弟子、物理学博士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带领我们踏上一场关于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惊奇之旅。不需要图表和方程式,只需凭着奇诡的想象,我们就可走向衰亡的太阳表面,飞越遥远的星系,感受来自黑洞的死亡魅力……你可以轻松读懂时至今日的宇宙神奇,继续探究关于上帝的存在、时间的起源以及人类的未来。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8-02-08 21:05:23 @2021-11-13 01:31:48
科普
什么是科学 豆瓣
所属 作品: 什么是科学
8.6 (21 个评分) 作者: 吴国盛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 - 8
本书直面现今国人科学概念的误区,即要么把科学等同于技术,等同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工具,要么把科学看成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智力成就。作者指出:科学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是十九世纪以后的现象,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 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科学的主导动机。在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无科学。在博物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8-01-31 12:10:56 @2021-11-13 01:31:32
科学史 科普
哥德尔证明 豆瓣
Gödel’s Proof 所属 作品: 哥德尔证明
9.4 (13 个评分) 作者: 欧内斯特·内格尔(Ernest Nagel) / 詹姆士 R. 纽曼 (James R. Newman) 译者: 陈东威 / 连永君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3
《哥德尔证明》是第一本既面向学者又面向非专业人士,对哥德尔证明的主要思路和广泛含义作了易读的解释的书。对任何具有逻辑和哲学品味的受过教育的人士来说,它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先前无法企及的论题的机会。
在此书的新版中,普利策奖的获奖作者道格拉斯•R·霍夫斯塔特对这一经典著作的原文进行了重新斟酌和更新,澄清了模糊之处,使论述更为清晰,并使行文更具可读性。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8-01-28 21:54:38 @2021-11-13 01:31:23
哲学 科普
生命是什么 豆瓣
所属 作品: 生命是什么
作者: [奥] 埃尔温·薛定谔 译者: 罗来鸥 / 罗辽复 2016 - 1
埃尔温·薛定谔编著的《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它是为门外汉写的通俗作品,然而事实证明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诞生和随后DNA发现的激励者和推动者。本书把《生命是什么》和《意识和物质》合为一卷出版,后者也是他写的散文,研究了那些自古。以来就使哲学家困惑的问题。本书最后的自传,通过对他一生的回顾和引人入胜的描述,提供了他从事科学研究的背景材料。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8-01-28 20:19:08 @2021-11-13 01:31:22
哲学 科普
逻辑的引擎 豆瓣 Goodreads
Engines of logic 所属 作品: 逻辑的引擎
8.3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丁·戴维斯 译者: 张卜天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 5
本书介绍了现代计算机背后的那些基本概念和发展这些概念的人,描写了莱布尼茨、布尔、费雷格、康托尔、希尔伯特、哥德尔、图灵等天才的生活和工作,讲述了数学家们如何在成果付诸应用之前很久就已经提出了其背后的思想。博达著作权代理有限公司授权出版据美国W.W.Norton公司2000年版本译出。2007年第二版亦使用同一ISBN。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8-01-28 20:17:41 @2021-11-13 01:31:21
哲学 科普
从一到无穷大 Goodreads 豆瓣
One Two Three... Infinity 所属 作品: 从一到无穷大
9.3 (9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伽莫夫 / 校注 吴伯泽 译者: 暴永宁 译 / 吴伯泽 校 科学出版社 2002 - 11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19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
作品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8-01-28 09:22:28 @2021-11-13 01:31:17
科学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