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obowl - 标记
于是一片光明 豆瓣
作者: 汪有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3 - 7
作者像是人类四百年科学探索史的“说书人”,用精准、优雅的语言讲述了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之后的科学发展的历程,展示了人类群星闪耀的光辉,鲜活的科学故事,近代科学大厦是如何建立的,以及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探讨了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同时也介绍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史料可信、思想连贯、叙述生动,人类探索科学400年的恢弘历史跃然纸上,是一部史诗般的科学史话。
阅读此书,一是了解人类科学文明的演变历史,认识科学大师,理解科学思想,体味科学研究之艰辛,学会像科学家们一样思考。二是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望向更远、更美好的科学景致。
强烈推荐给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的8-120岁的“少年”。
2025年3月23日 在读
算法之美 豆瓣
Algorithms to Live By: The Computer Science of Human Decisions
6.2 (9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莱恩·克里斯汀 / [美] 汤姆·格里菲思 译者: 万慧 / 胡小锐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5
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有限空间和有限时间的限制,因此常常面临一系列难以抉择的问题。在一天或者一生的时光里,哪些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哪些是应该放弃的?我们对杂乱无序的容忍底线是什么?新的活动与熟悉并喜爱的活动之间如何平衡,才能取得令人愉快的结果?这些看似是人类特有的难题,其实不然,因为计算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计算机科学家几十年来也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而他们找到的解决方案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通过丰富的跨学科研究,作者指出,计算机算法也可以用来解答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直觉、什么时候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命运、无所适从的时候应该如何做出选择,以及如何有效地与他人保持联系。从找配偶到找停车位,从组织管理个人邮箱的收件箱到理解人类记忆的作用原理,这本书把计算机科学的智慧转化为人类生活的策略,引导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
2025年3月2日 在读
有点乱,对文科生来说有助于拓展一下思维模式
共同利益经济学 豆瓣
Economics for the Common Good
作者: [法] 让·梯若尔 译者: 张昕竹 / 马源 商务印书馆 2020 - 1
《共同利益经济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享誉国际的经济学大师让·梯若尔教授的最新著作。该书分为经济学与社会、经济学家职业、经济制度框架、巨大的宏观经济挑战、产业挑战等五部分,回应时代关切议题,力倡经济学社会责任,旨在促进人类共同利益。
自出版以来,该书已荣获多个奖项,包括2016年法国经济图书奖评委会特别奖、2017年杜尔哥最佳经济金融书籍奖、2017年法国经济科学学会最佳经济学图书奖、2018年进步学会奖等。目前已以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英语、葡萄牙语、日语等多个语种出版。
2025年3月2日 在读 源于信息经济学,作者的没有用很高深的理论,在读中
图像 豆瓣 Goodreads
Figure. Come funzionano le immagini dal Rinascimento a Instagram
9.1 (11 个评分) 作者: [意]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 译者: 狄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3 - 5
图像无处不在。
然而,为何有些图片能得到成千上万个赞,甚至成为视觉文化的标志,有些则不会?图像是如何俘获、惊艳、催眠我们的?
里卡尔多·法尔奇内利采用了完全不同于以往艺术书籍的范式,将文艺复兴的绘画与库布里克的电影放在一起,将抽象艺术与当代广告对比,解释了图像是如何被设计、创造的。
阅读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流画家、导演、摄影师的工作室,深刻了解图像创作背后的秘密。
————
编辑推荐:
★图像、视频创作者不可错过的宝典 焦点、构图、光线、大小、比例、色调……是什么决定了一个画面的成败。大量经典图像的对比案例,揭开图像创作的秘密。
★纵览千年图像史,寻找变与不变的创作规律 从洞穴壁画、油画、素描到照片、电影,再到广告、自拍,是什么造就了如今流行的图像和我们的视觉审美。当你拿起手机拍照时,你的心理和15世纪的人并无不同。
★进入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大师课 凡·高、塞尚、小津安二郎、斯皮尔伯格……阅读本书,仿佛进入古往今来一流艺术家的工作室,在对经典作品的分析中,学习大师的创作技巧。
★500张跨时代跨媒体的代表性图片,开启奇妙的艺术之旅 从提香的画作到杜嘉班纳的广告,从《最后的晚餐》到库布里克的《闪灵》,作者从绵延数千年的图像史中精选500张图片,引导读者在图像的历史中巡游,享受极致的视觉盛宴。
————
读者评论:
伟大是唯一能想到的词。我发现多年来研究的概念与当代图像的使用有关。具体和超级有趣的相似之处,让我们能够更批判性地解读我们在社交网络上不断看到的图像。法尔奇内利是当代意大利最好的作家之一,文章清晰而不晦涩,有具体的例子,甚至有点讽刺意味。
一本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书,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展示了一幅图像的方方面面,从艺术作品到Instagram上的自拍。这是一部关于图像的历史及其多重意义的杰作。
如果你对艺术、摄影、设计感兴趣或者只是有点好奇,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它的信息非常丰富,作者所举的例子都在书上,这样即使是新手也能跟着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概念。我认为这本书绝对不能错过。
——亚马逊读者评论
一种凝视的简史,所有的视觉表达形式都在一起:壁画、油画、素描、照片、漫画、instagrams、剪报。里卡多·法尔奇内利知道如何使用准确的语言,插入有趣的历史轶事,并通过技术概念来完成他的写作。他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写作者。
——GOODREADS读者评论
2025年3月2日 在读
很易读,有空就翻一番
见树又见林 豆瓣 Goodreads
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作者: [美] 艾伦·G. 约翰逊 译者: 左安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 - 10 其它标题: 见树又见林:社会学作为生活、实践与承诺(中文版)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特权从何而来?压迫何以能被正当化?不平等为何根深蒂固
🌲或许答案不在树木,而在森林
《社会学的想象力》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
《性别打结》作者艾伦·G. 约翰逊代表作
写给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
🌿透视社会生活的运作机制,洞察社会问题的系统根源
🌿从“错在社 会”到社会参与,以最微小的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
————
艾伦·G. 约翰逊是一位实践派社会学家,在长达数十年的社会学实践中致力于帮助人们意识到特权、压迫、不平等这些“太多不必要的痛苦”在社会系统层面上的根源。《见树又见林》作为约翰逊的代表作,是为每一个想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反思生活的普通人而写的,在出版的二十多年间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最受欢迎的社会学导论之一。
在本书中,作者以清晰明快的语言与紧贴日常生活场景的例子,从结构、文化、生态三个维度剖析社会生活的基本运作方式,即社会系统与个人之间的互动。社会学告诉我们:“我们总是参与比自身更大的东西。”本书的意义在于赋予我们这种在比个人更大的系统层面上看到问题的社会学思维,如此我们才有可能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创造更好的生活。
————
【编辑推荐】
1、美国实践派社会学家、《性别打结》作者艾伦·G. 约翰逊代表作,浓缩作者数十年社会学教学与社会工作经验,为最广大的读者群体所写的社会学入门书。在其出版的二十多年间,《见树又见林》经过两次修订,已成为继《社会学的想象力》和《与社会学同游》之后又一部广受欢迎的经典社会学导论。
2、作为一本社会学入门书,《见树又见林》一方面做到了结构清晰、叙述生动,从社会生活内在的问题入手,以作者自身与他人的日常生活经历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几乎不要求任何预备知识;另一方面,集中讨论特权、压迫、不平等问题,强调社会学解决社会问题、改变生活现状的批判意义与实践价值,赋予读者超出个人视角,从社会系统层面洞察问题根源的社会学意识。
3.全新中译本根据原书第三版译出,译文准确流畅,较先前的版本增加新的第七章与大量新材料,补充关于殖民主义与环境问题的新内容。书后附有社会学术语表,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查找与把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书前新增由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唐凌撰写的中文版序言,分享自己在进入社会学的过程中与本书相关的点滴经历与触动。
————
【名家推荐】
相对《社会学的想象力》来说,《见树又见林》不仅仅是为学院里的人而写的书,更是为每一个可能被社会学触动的人而写的书。大学是精英主义的,但社会学应该属于全社会。
——唐凌(英国开放大学社会学系教师)
2025年3月2日 在读
很久之前就知道这本很有名的书,但因为选了吉登斯的书入门,就没看。从产品沉思录中得到推荐,继而发现这本书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灌输概念
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 Goodreads
作者: William Zinsser / 朱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 9
Whether you write an occasional professional letter or a daily newspaper column, William Zinsser's On Writing Well should be required reading. Simplicity is Zinsser's mantra: he preaches a stripped-down writing style, strong and clear. He has no patience for excess (most use of adjectives and adverbs, he writes, just adds clutter) or tired phraseology (for instance, he'd like to outlaw all leads involving those "future archaeologists" most often found "stumbl[ing] upon the remains of our civilization"). He recommends that all writers of nonfiction read their work aloud (don't commit something to paper that you wouldn't actually say) and write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reader knows nothing"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assuming the reader's an idiot). In addition to the chapters on the expected--usage, audience, interviews, leads--Zinsser also focuses on such trouble spots as science and technical writing, business writing, sports, and humor.
2025年3月1日 在读
没有特别深奥的文字,作者就是在告诉你,如何跟随自己的心,写最简单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