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年轻女人和海 (2024) IMDb TMDB 豆瓣
Young Woman and the Sea
8.4 (214 个评分) 导演: 乔阿吉姆·罗恩尼 演员: 黛西·雷德利 / 蒂尔达·格哈姆-哈维
其它标题: Young Woman and the Sea / 年轻女子与海
基于Glenn Stout所著同名书籍,杰夫·内桑森(《狮子王》《幸福终点站》《猫鼠游戏》)写剧本,聚焦史上第一位游泳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性Gertrude “Trudy” Ederle。
Ederle的父亲是一位来自曼哈顿的德国屠夫,她曾是一名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在1924年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也促使她决定尝试横渡英吉利海峡。1926年,20岁的Ederle游了21英里,成功完成这一壮举,在此之前只有5名男性做到。
2024年8月1日 看过
中规中矩商业片,本想给三星,看到所有人都这么rave就觉得不能及格……原来大家都这么吃迪士尼大女主这种套路啊……放在20年前还能算有点教育意义,放到现在就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女主成功路上遇到的困难都太轻飘飘了,一百年前恨不能把女性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代,她乘风破浪survive without a scratch,未免太过简单化女性受到的压迫了……
传记 历史 女性 美国
红玫瑰与白玫瑰 豆瓣
8.3 (151 个评分) 作者: 张爱玲 花城出版社 1996 - 6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因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句话成了脍炙人口的名言……本书收录了张爱玲1944年的中短篇小说作品。
2024年7月21日 已读
之前是读过一遍的,不过留下的印象不太深刻了,重读过后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同名篇已是非常出圈,对男性对待感情的心态刻画得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自不必多说
最念念不忘的莫过于《花凋》那篇,可以说是亚女版本的《伊万伊里奇之死》,从葬礼开始,经过平凡生活的琐碎,再到突如其来挥之不去的疾病折磨和病痛中的思考,再以死亡结束,然而张爱玲的文笔更为细腻和情绪化,并没有死前的超脱,反而在病入膏肓之时更加看清了真实世界的冷漠和现实,一句“我怎么会变得这么难看了呢?”令人心碎不已,奈何世人总会同情和浪漫化死亡这种未知的存在,却对真实的病痛折磨冷眼旁观甚至避之不及……
《鸿鸾禧》也是挺喜欢的一篇,刚读完的时候有些迷茫,不确定这场没头没尾的婚宴要表达的是什么,回想起来倒是很上头,想到每个人都围着“婚宴”的主旨忙得不可开交,但又没有一个人真正向往和为之欣喜,娄老爷说了个笑话,众人都不知该不该笑却都逢场作戏地笑了,娄太太更是话都没听清就笑得超大声,这一个不起眼的场景怎不是整个婚宴的缩影呢……
另外《创世纪》和《多少恨》两篇篇幅较长,足以让张爱玲从容地塑造出多个丰满又独特的角色,惟独《创世纪》未完篇,难免留有遗憾了……
中国 女性 短篇
The Bluest Eye 谷歌图书
作者: Toni Morrison Knopf Doubleday Publishing Group 2007 - 07
NATIONAL BESTSELLER • A PARADE BEST BOOK OF ALL TIME • From the acclaimed Nobel Prize winner—a powerful examination of our obsession with beauty and conformity that asks questions about race, class, and gender with characteristic subtly and grace.
 
In Morrison’s acclaimed first novel, Pecola Breedlove—an 11-year-old Black girl in an America whose love for its blond, blue-eyed children can devastate all others—prays for her eyes to turn blue: so that she will be beautiful, so that people will look at her, so that her world will be different. This is the story of the nightmare at the heart of her yearning, and the tragedy of its fulfillment.
 
Here, Morrison’s writing is “so precise, so faithful to speech and so charged with pain and wonder that the novel becomes poetry” (The New York Times).
2024年6月16日 已读
重读这本刚好和The Color Purple撞了档期是我意料之外的,然而这两本的遥遥互辉对我而言也是一种惊喜,Pecola和Celie一样有着悲惨的遭遇,甚至连“怀了父亲的孩子“这点都惊人相似,排除The Colour Purple结局中带有的一些美化和理想化的因素,两个人最大的区别恐怕是人际关系的连结,Celie有真诚地爱她帮助她的Shug和Sofia,哪怕在最最凄惨的时候总有一个远在天边甚至不知死活但总是她真正深爱也真正爱她的Nettie作为念想,而对于Pecola来说,她得到的只有来自Claudia和Frieda的朴素而懵懂的同情……重读这本,还是惊叹于Toni Morrison诗意的文笔,和用诗意的文笔构画出的残忍的图景、触目惊心的暴力和永远不会开放的万寿菊,这次重读,其实对Cholly这个角色的塑造有了更深的印象——Toni Morrison专门花了笔墨描写这个施暴者的过去,不是为了合理化他的行为,或是激发谁的什么同情心,恰恰是拒绝非人化这个“施暴者“的角色,从而让Pecola的痛苦之源变得更为真实,而这种切肤之痛也因此更为痛彻心扉——一次次伤害她的从来都不是“魔鬼”,而是一个个真实存在、有血有肉的人
女性 种族 美国
The Color Purple 豆瓣 豆瓣
8.8 (6 个评分) 作者: Alice Walker Harvest Books 2003 - 5
Celie is a poor black woman whose letters tell the story of 20 years of her life, beginning at age 14 when she is being abused and raped by her father and attempting to protect her sister from the same fate, and continuing over the course of her marriage to "Mister," a brutal man who terrorizes her. Celie eventually learns that her abusive husband has been keeping her sister's letters from her and the rage she feels, combined with an example of love and independence provided by her close friend Shug, pushes her finally toward an awakening of her creative and loving self.
2024年6月16日 已读
看了两版电影改编版之后来读原著,更感受到小说本身的细腻和深刻,并非是一般意义上“揭露结构性问题”的种族书或是女权书,更像是在苦难中对信仰的探索,和在此过程中逐渐感知和理解自我的过程,而书信体的形式让整本书的内容变得更为切近,更有代入感……看电影的时候觉得Mr.____从施暴者和人渣到最终得到Celie的原谅这个过程过于突兀甚至有点刻意,读书之后感觉到这个过程更像是Celie从暴力受害者到暴力幸存者的转变过程,而最大的区别是她从一个忍辱负重的奴隶,变成了有自我意识和自尊的人,另外Nettie的故事在书里也变得更完整和有意义……至于Shug,她是我在书里最喜欢的角色(电影版是Sofia),两版电影都弱化了她和Celie之间情欲的表达,而实际上这是书里非常重要的线索,在成书当年就能写出这么坦然的polyamorous bi/pan-rep,很难不敬佩这个作者
女性 种族 美国
Queens (2024)
2024年6月13日 看过
决定给个高分,无论是单看浅表的“动物纪录片”,还是深度挖掘的underlying message,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作为纪录片,摄影素材非常丰富且质量极高,后期昆虫女王那一集让我非常非常好奇这些素材都是怎么拍来的(然而最后一集的幕后居然完全没提,有点点遗憾,是真的很想知道啊!),不仅是泛泛地讲述某种动物的习性,而是跟随一只雌性动物以及其所在的群落、部族、家庭,用真实发生的故事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和共情,有几集的故事真的是拍成电影都不为过的程度……underlying message则是从雌性动物的视角还原动物世界真实存在的“母系社会”,摒除雄性为王的刻板印象,当然也展现了动物界富有多样性的“领导力”——女王或是alpha绝不仅仅是在贴身肉搏中占据优势,更有经验、智慧、坚韧、领袖气质和牺牲精神,但也少不了残忍和狡诈……最后一集介绍参与这部片子制作和拍摄的女性动保工作者,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中女性的韧劲、热爱、同理心和互助精神更加熠熠生辉
女性 纪录片 自然
紫色 (1985) 豆瓣 TMDB
The Color Purple
8.4 (91 个评分)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演员: 丹尼·格洛弗 / 乌比·戈德堡
其它标题: The Color Purple / 紫色姊妹花
故事发生在1909年的美国,西丽(乌比·戈德堡 Whoopi Goldberg 饰)和南蒂(阿科苏阿·巴西亚 Akosua Busia 饰)是一对情同手足的姐妹,虽然作为黑人女性她们必须面对残酷的现实,但有了彼此的陪伴,尚可苦中作乐,直到西丽被迫嫁给了黑人男子亚伯特(丹尼·格洛弗 Danny Glover 饰)。亚伯特性格粗暴,对于他来说,西丽比一个女佣好不了多少,动辄拳打脚踢,他真心爱着的是一个远在他乡的叫做夏戈(玛格丽特·艾弗瑞 Margaret Avery 饰)的女演员。南蒂前来陪伴西丽,亚伯特却因强暴她未遂而将她赶出家门,这一别,西丽彻底的失去了南蒂的音讯。
在苦闷的生活中,女人们试图挣扎和抵抗,但最终无一例外的都屈服于歧视和强权之下,夏戈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她独立坚强,从不因为自己女性的身份而有所畏惧,她的乐观给了西丽反抗的勇气,终于,她拿起行李离开了亚伯特,成立了自己的裁缝店,生意红火。而突然有一天,南蒂和自己幸福的家庭再一次出现在了西丽的眼前,出现在了那篇紫色的花海之中。
2024年5月16日 看过
作为80年代老白男拍的种族片而言算是够用了,现在看来就是多少有点不适……前一半直到女主拿起刮胡刀磨得刷刷响那里,其实都很有表现力,整体感觉很工整,技巧运用得也很妙,但从饭桌上说要带女主去孟菲斯哪里开始就崩坏了起来……有种面对突如其来的过渡而手足无措的感觉,最不满意的其实是垃圾男把妹妹带去见姐姐的部分……我就是小心眼,看不得垃圾“改邪归正”之后得到原谅和救赎
女性 种族 美国
少女邦 (2024) TMDB 豆瓣
Girls State
导演: Jesse Moss / Amanda McBaine 演员: Faith Glasgow / Cecilia Bartin
其它标题: Girls State / 女孩之州
美国民主掌握在少女手中会是什么样子?在这部纪录片中,来自密苏里州背景迥异的年轻女性领导者们进行一次身临其境的实验,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政府。
2024年4月25日 看过
作为纪录片来说中规中矩,其中记录的活动作为女性意识和政治意识培养的活动而已也算合格……所以也只能给到合格的分数吧……这类活动类似于模联,给我的两个最不适的感觉是:1. 所有的讨论仅限于“在当前的环境下应该怎么做”而完全没有从根本上质疑和探讨系统本身的做法,一上来就说不觉得女人要表现成男人那样才能成功,然而最终还是沿用了男权社会的一贯模式,选出了最具有传统定义下“男性成功”特质的女州长……如果在全女的社会组织形式下还不能想出一个no need to be so out-spoken or competitive to be heard的系统,我真的有点失望 2. 太白了……太。白。了……再怎么追着黑人或者印度裔女生拍也不能改变少数族裔在这个活动中就是极大地under-represented,东亚人就更不要说,出现总时长不到1分钟且保持着乖巧聆听的形象,当然大概率不是活动本身的门槛,而是社会上存在的门槛和政治参与度多差异导致最终能够参与这类活动的只可能是这种绝大多数都是白人的情况
女性 纪录片 美国
狐狸 豆瓣 Goodreads
Fox
8.3 (39 个评分) 作者: [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译者: 刘伟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3 - 5
狐狸不属于野兽,不属于我们人类,也不属于神灵。

她是一个永恒的偷渡者,一个在世界之间穿梭自如的移民,被抓到逃票时,就会用尾巴玩球,表演她廉价的小把戏,目光极为短浅地将观众转瞬即逝的赞叹当成了爱。那是她的荣耀时刻。

其他的一切都是恐惧的历史:逃避猎人的子弹、不停狂吠的猎犬 、迫害、殴 打、舔舐伤口、羞辱、孤独和廉价的安慰——一串鸡骨头做的手摇铃。

狐狸是作家的图腾。
2024年3月30日 已读
很难定义的一本书,一开始读感慨于自己文学常识的稀薄,作者引用到的许多文学知识让我一脸茫然,作者的思维又比较跳跃,在时间和空间之中自如穿梭,让努力跟随的我感觉有点吃力,但读到后面又觉得很丝滑,作者以狐狸的狡黠和背叛为线索,引出了一些文学世界的“脚注”,涉及到的话题包括旅行、孩子、写作的动机和意义、女性与写作、移民及他们面临的困境等等,作为克语作家,她对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及其后果的一手体验尤其难能可贵。印象特别深刻的两个部分是排雷军人和经济舱作家,前者是从常人的眼光看不寻常的世界,后者是从不寻常的视角看平凡的日常,虽然看似毫无关联但形成了一种遥遥相望的互文,非常有意思。
克罗地亚 女性 文学 非虚构
Hamnet 豆瓣
作者: Maggie O'Farrell Tinder Press 2019 - 3
A stunning new departure for Maggie O'Farrell's fiction, HAMNET is the heart-stopping story behind Shakespeare's most famous play.
On a summer's day in 1596, a young girl in Stratford-upon-Avon takes to her bed with a fever. Her twin brother, Hamnet, searches everywhere for help. Why is nobody at home?
Their mother, Agnes, is over a mile away, in the garden where she grows medicinal herbs. Their father is working in London. Neither parent knows that one of the children will not survive the week.
Hamnet is a novel inspired by the son of a famous playwright. It is a story of the bond between twins, and of a marriage pushed to the brink by grief. It is also the story of a flea that boards a ship in Alexandria; a kestrel and its mistress; and a glovemaker's son who flouts convention in pursuit of the woman he loves. Above all, it is a tender and unforgettable reimagining of a boy whose life has been all but forgotten, but whose name was given to 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plays ever written.
2024年4月5日 已读
很有意思的立意,从莎士比亚之妻Agnes的视角,分两个部分叙述的故事,第一个部分是两条时间线并行,一是Agnes与丈夫相识、结婚到生下三个孩子的全过程,二是他们的儿子Hamnet死前一天到去世的全过程,第二部分是Hamnet死后Agnes视角的grief以及发现莎士比亚用儿子的名字创作Hamlet、并借舞台演出与儿子进行身份互换。作者的文笔很有特色,非常flowery但同时又很流畅,其实阅读体验很享受,但很难忽略这种拖沓感……prose实在太多了,作为一本以死亡和悲痛为主线索的书,由此带来的情绪化的叙事风格其实很合适,然而过犹不及,别的且不说,一个瘟疫传播的流调都絮絮叨叨写老长是否不太合适……Anges那个可以洞察未来的设定也有点不着边际……不过非常有意思且加分的点是,全程没有一次提到威廉莎士比亚的大名,而是以父亲、丈夫这些职能去称呼他,而这个伟大剧作家在父职、夫职上的缺位也因此暴露无遗
历史 女性 英国
百元之恋 (2014) 豆瓣 TMDB
百円の恋
8.3 (827 个评分) 导演: 武正晴 演员: 安藤樱 / 新井浩文
其它标题: 百円の恋 / 100円的爱(港)
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一子(安藤樱 饰)整天百无聊赖,她根本无心帮助打理自家的料理店,整日玩游戏虐杀小外甥。她的妹妹二三子(早织 饰)离婚后回到娘家,极度看不惯姐姐的作为,为此两姐妹甚至大打出手。自感不被家人所容的一子搬了出去,并在日常光顾的百元超市谋得收银员的职位。这间小店云集着许多怪人,患有忧郁症的店长、话唠猥琐的同事、因盗窃被开除却还时常回来拿临过期食品的老太。在这些人中间,一子的心情愈加苦闷。偶然机缘,她和名不见经传的拳击手狩野(新井浩文 饰)走到一起,无奈他们之间甚至连爱情都谈不上。极度压抑之际一子选择学习拳击,她渴望释放心中不委屈和不满,渴望获得哪怕只有一次的认可。
本片荣获2014年日本电影旬报十佳影片第八名。
2024年2月8日 看过
只能说对于日本女性题材来说尽力了……但是看到结尾还是觉得很扣分……这个渣男从来没有哪怕一点点真的尊重和喜欢过一子啊,最开始对她是一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利用,后面看似尊重其实也是一种慕强吧,所以最后输了比赛居然对着这男的宣泄情绪然后跟这男的去吃饭我真是气不过啊,既然变强了,不应该抛弃所有曾经让你内耗的关系和曾经试图把你踩在脚底下的人吗?……人物塑造方面蛮成功的,成功的点在于没有一个绝对好或者绝对坏的人(除了变态色狼男同事大概,顺说强奸镜头对着受害者的脸拍这事儿真的,太不适了,虽然在“不性化”这点上完成得不错,但仍然避免不了凝视之嫌),相比之下每个人的动机和弧光都比较完整,女主从颓丧、自暴自弃到哪怕卑微也想赢一次的变化历程也比较清晰,但同时又因为她学拳的顺利程度让整个过程变得过于理想化而有点鸡汤,很大程度上依赖女演员的演技撑着,话又说回来这个度大概是很难把握……最后,你们日本真的完全没有警察吗?
体育 女性 日本
My Dark Vanessa 豆瓣 Goodreads
My Dark Vanessa
8.7 (12 个评分) 作者: Kate Elizabeth Russell William Morrow 2020 - 1
2000. Bright, ambitious, and yearning for adulthood, fifteen-year-old Vanessa Wye becomes entangled in an affair with Jacob Strane, her magnetic and guileful forty-two-year-old English teacher.
2017. Amid the rising wave of allegations against powerful men, a reckoning is coming due. Strane has been accused of sexual abuse by a former student, who reaches out to Vanessa, and now Vanessa suddenly finds herself facing an impossible choice: remain silent, firm in the belief that her teenage self willingly engaged in this relationship, or redefine herself and the events of her past. But how can Vanessa reject her first love, the man who fundamentally transformed her and has been a persistent presence in her life? Is it possible that the man she loved as a teenager—and who professed to worship only her—may be far different from what she has always believed?
Alternating between Vanessa’s present and her past, My Dark Vanessa juxtaposes memory and trauma with the breathless excitement of a teenage girl discovering the power her own body can wield. Thought-provoking and impossible to put down, this is a masterful portrayal of troubled adolescence and its repercussions that raises vital questions about agency, consent, complicity, and victimhood. Written with the haunting intimacy of The Girls and the creeping intensity of Room, My Dark Vanessa is an era-defining novel that brilliantly captures and reflects the shifting cultural mores transforming our relationships and society itself.
2021年1月4日 已读
When your life is defined by what happenedwhen you were fifteen...读得好痛苦,所以读读停停那么久才看完…生存者角度的不可靠叙述读起来太揪心,有时候甚至很难把自己拉回上帝视角….MeToo并不能解救所有深陷其中的Vanessa和Taylor, but at least we are trying, right?
女性 小说 美国
When Women Ruled the World 豆瓣 Goodreads
National Geographic 2018 - 10
This riveting narrative explores the lives of six remarkable female pharaohs, from Hatshepsut to Cleopatra--women who ruled with real power--and shines a piercing light on our own perceptions of women in power today.<br /><br />Female rulers are a rare phenomenon--but thousands of years ago in ancient Egypt, women reigned supreme. Regularly, repeatedly, and with impunity, queens like Hatshepsut, Nefertiti, and Cleopatra controlled the totalitarian state as power-brokers and rulers. But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women in positions of power were more often used as political pawns in a male-dominated society. What was so special about ancient Egypt that provided women this kind of access to the highest political office? What was it about these women that allowed them to transcend patriarchal obstacles? What did Egypt gain from its liberal reliance on female leadership, and could today's world learn from its example?<br /><br />Celebrated Egyptologist Kara Cooney delivers a fascinating tale of female power, exploring the reasons why it has seldom been allowed through the ages, and why we should care.
2021年1月6日 已读
Why are human societies so happy to bequickly rid of female rule?这本的epilogue值得全篇背诵。女领导者为什么总是失败?一是 glass cliff,不到政权或者团体遇到重大困难甚至即将倾覆的时候,女性根本不会得到机会去领导;二是人们书写历史的方式,对于男性领导者的缺点民众选择宽容甚至忽视,而对于女性领导者民众则是拿着显微镜对着她们的缺点看,甚至在男性领导者即将失败的时候人们也往往从他周围的女性身上找问题,women are ironically strong in termsof bad influence, eh?
历史 女性 非虚构
Girl, Woman, Other 豆瓣 Goodreads
9.0 (8 个评分) 作者: Bernardine Evaristo Hamish Hamilton 2019 - 5
Teeming with life and crackling with energy - a love song to modern Britain and black womanhood
Girl, Woman, Other follows the lives and struggles of twelve very different characters. Mostly women, black and British, they tell the stories of their families, friends and lover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through the years.
Joyfully polyphonic and vibrantly contemporary, this is a gloriously new kind of history, a novel of our times: celebratory, ever-dynamic and utterly irresistible.
'A daring evocation of black British history... Sexy, punchy [and] fresh' Independent on Sunday on The Emperor's Babe
2020年12月31日 已读
lt's already hard to be a woman in this world but imagine when you are queer and/or racial minority at the same time.这本非常直白地与这些女性遇到的问题正面碰撞,正面吐露她们的政治诉求,非常难得,不乏醍醐灌顶的瞬间。很少听到这样的声音,所以更要打高分
女性
开场:女性学者访谈 豆瓣 Goodreads
8.4 (22 个评分) 作者: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星出版社 2022 - 11
聚焦性别身份困境,看见女性,看见女性学者
史无前例的豪华阵容,推心置腹的深度对谈
性别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拨开时代激变的迷雾,进入思想的另一半天空
上野千鹤子、戴锦华、毛尖、梁鸿、张莉、包慧怡……
她们是业界翘楚,是历史亲历者,也是时代风向标
她们的生命经验,不满与困惑,野心与梦想,我们一起倾听、辨认、诉说、书写。
------------------------------------------------
★内容介绍
“女生不适合做学术”?
“女博士是第三种人类”?
“女同学只会死读书?”
“不够理性、不够严谨、不够创新,不够……”
“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一句话,身为女性,意味什么?为什么她们大都拒绝性别标签,甚至排斥在前面加上“女性”二字?
上野千鹤子、戴锦华、贺桂梅、梁鸿、张莉、包慧怡……她们虽然国别不同、领域各异、代际也参差不齐,但全是业界翘楚,是相应领域绕不过去的名字。对她们而言,女性主义意味着什么?性别身份带给她们的,是束缚、壁垒,还是成就、自由?她们又如何在男性为主导的规范中涉水而行?《开场:女性学者访谈》试图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破除学术圈性别壁垒。全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与11位学者展开了深度访谈,围绕学思历程、性别身份与学术研究关键词,回溯了各自的思想脉络,盘点了她们的不满与困惑,野心与梦想;同样,这些生命经验也是大部分现代女性所共同拥有的痛与快乐。
------------------------------------------------
★编辑推荐
————性别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今天,女性主义一路高歌,女性整体的生存境况是在恶化,还是在改善?
为什么年轻人都在拒绝内卷、开始躺平?
疫情后,世界将去向何方?
*聚焦性别身份困境,献给同样遭遇不公、有过困惑的读者的动人之作
*是思想脉络的回溯与梳理,更是“大转折时代”的阐释与前瞻
*史无前例的豪华阵容,忠实记录的真实心声
风靡东亚的社会学者、“日本最可怕的女人”、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上野千鹤子,国内最早从事女性主义研究的大佬戴锦华,火力十足、写辛辣影评的毛尖,开大陆非虚构写作之风的梁鸿,青年新锐包慧怡……她们始终站在思想前沿、身处转折之中。
●关于女性与女性主义。
性别议题频上热搜的今天,我们真的实现平等了吗?从何种层面,女性可以作为一种方法?女性主义意味着什么?进一步说,女性,只关注女性问题吗?
●关于时代。
疫情后,世界将去向何方?时代激变、躺平声势渐高的今天,年轻人该何去何从?
●关于个体。
身处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看待时代与个体、与自我的连接?我们要怎么理解这个世界?
……
这些是她们的困惑、愤怒与失望,回顾、阐释与前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从这点来看,学术只是她们阐释世界、理解世界的入口,是她们与我们的桥梁,所以我们说,《开场:女性学者访谈》也是一部关于女性与女性主义,关于时代,关于个人还能做些什么的警世与醒世之作。
2023年3月27日 已读
闪着耀眼的知识之光的一本书,能够集合这么多女性学者的访谈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更不要说其中的每个人,不论出生在什么国家、什么年代,不管研究的是历史、电影、文学、性别,都坚毅果敢敏锐,精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也不惮直白地提出异议,毕竟都是在男性主导的行业占位脚跟还取得了不凡成就的女人,更是接受过高等教育且善于静下心来独立思考的女性,个个都是那么的洗练和通透,又不乏真诚的热爱和孜孜探寻的好奇心,整体读得舒爽酣畅,正如包慧怡老师所言感觉到“脑子里在放烟花",同时种草了好多本书,非常满足的阅读体验
中国 女性 访谈 非虚构
春逝 豆瓣
8.8 (34 个评分) 类型: 话剧 编剧: 朱虹璇
剧团: 话剧九人 导演: 朱虹璇 演员: 吕伏阳 / 孙逸舟 / 路雯 / 包凯华 / 王小欢
民国二十四年,暮春初夏。
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唯一的女研究员顾静薇,迎来了脾气颇难对付的助理瞿健雄。
正值科研朝不保夕的乱世穷途,旧者已破,然新者未成。这一对年轻的物理学双姝携手抗拒随波浮沉,也在短短一年的共度时光里,影响了彼此的一生……
2022年11月5日 看过
20221105苏艺,很出色的女性戏,情绪调动真好啊,是可以边哭边笑的戏(海水的梗谁想出来的牛逼坏了),性别问题的讨论上学术层面和日常生活(婚恋、日常细节)都展现得不错,那个小一号的椅子,两个女性没有言语却在肢体语言中表现出难以掩饰的喜爱,这不就是发现裙子有口袋的我hhhhh一点小问题,公费考试遭遇性别歧视就一气之下想放弃科研那边真的有点太硬了,不过后续的处理也不错,算是瑕不掩瑜
历史 女性
初步举证(中文版) Eggplant.place 豆瓣
Prima Facie
类型: 话剧 编剧: Suzie Miller
其它标题: Prima Facie 导演: 周可 演员: 辛芷蕾




该剧讲述了一名出身寒门,凭借自身努力考入名校,毕业后跻身法律界的精英女律师泰莎,为了在男性为主导的职场站稳脚跟,精心准备,拼尽全力去赢取每一场官司。
事业上的成功让她显得雄心勃勃,她甚至会吹嘘在性侵案中如何运用专业技能,利用法律体系来为委托人脱罪。直到泰莎与暧昧男同事的一场约会变成了强奸,替性侵嫌疑人辩护的女律师成为被害者。
当她第一次站在证人席而非律师席上时,当她的身体和情感遭受一次又一次“凌辱”时,她笃信的律法世界开始出现了裂缝。这裂缝带给这位女律师的不仅是撕裂和疼痛,更是反思和自新--我只知道,无论如何,某一天,某个地方,某些事情,必须,改变。”

2023年6月18日 看过
20230618上话,用Jodie Comer的高度要求辛芷蕾确实有点不公平了😂体力和台词是明显影响最终呈现的地方,吃螺丝有点太频,但这个文本量也算可以理解,重点是前后对比确实没拉开,外加最后庭审戏体力不足没能撑起来,后程爆发有点疲软,然而其实关键的点性侵过程及aftermath和最后的monologue是到位了的,另外可以感受到周可老师的一些处理,舞台上旋转的桌子是我喜欢的一个点,然后性侵过程最后雾中的定格镜头可以说是神处理,更难得的是汉化真的很不错,很难得的优秀女性戏
女性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豆瓣
letter to a child never born
类型: 话剧 编剧: 原著:奥里亚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 [意大利] | 原著翻译:毛喻原/王康 | 编剧:周可/王维/王琳
其它标题: letter to a child never born 剧团: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剧院: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导演: 周可




由导演周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舞台剧是一个有关生命的故事。
它是上世纪最著名的战地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给所有喜欢思考自己与另一个生命之间关系的人写的故事。
这部舞台剧将女人那些私密的感受,以演员、音乐、多媒体为桥梁,传递给今天的观众:剧中包含了这个二十世纪最“厉害”的女人对世间爱情、歧视、自由、平等、性别等问题的思考。
故事中的女人,并不是法拉奇本人,她有着这世间千千万万女人的影子:
一个女人,在得知自己怀孕后,无法控制地持续思考着,她与腹中的这个生命对话,她将这个生命是否选择降临这个世间的决定权交给了TA自己……
相信每一位来到剧场的观众,无论男女,都能收获对生命的启示。

2023年9月18日 看过
20230917上话,很有诚意的小剧场精品女性戏,三个演员切换讲述的形式我很喜欢,可以感觉到三个演员的碰撞和一致性,其实整体的感觉还挺流畅的,但是也许是译制腔有点严重的缘故,感觉重点讲故事的地方情绪有点拖……手碟伴奏真好听啊
女性 话剧
燃烧女子的肖像 (2019) IMDb 豆瓣 TMDB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8.7 (1446 个评分) 导演: 瑟琳·席安玛 演员: 诺米·梅兰特 / 阿黛拉·哈内尔
其它标题: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 浴火的少女画像(港)
1760年法国布列塔尼,才华洋溢的年轻女画家玛莉安(诺米·梅兰特饰)收到委托,需要在对方不知情的状况下,完成富家小姐艾洛伊兹(阿黛拉·哈内尔饰)出嫁前的肖像画。两人在孤岛相依为命,白天女画家悄悄观察小姐的一举一动,到了晚上才纵情下笔。两人在画与被画的亲密接触下,即便是在充满礼教束缚的时代,却也渐渐萌发了禁忌的暧昧情愫,随着大婚之日越来越近,她们的爱火却越烧越猛烈…
2020年6月30日 看过
没有男性凝视的片子可真好……最后summer垫乐的那个镜头我也就看了十几遍吧……
女性 法国
爆炸新闻 (2019) 豆瓣 Min reol TMDB
Bombshell
6.9 (220 个评分) 导演: 杰伊·罗奇 演员: 查理兹·塞隆 / 妮可·基德曼
其它标题: Bombshell / 爆炸性丑闻(港)
约翰·利特高(《王冠》)饰演福克斯新闻创始人之一、前董事长罗杰·艾尔斯,塞隆饰演前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梅根·凯利,妮可饰演前主持人格雷琴·卡尔森,罗比饰演一个虚构角色、名叫Kayla Pospisil的助理制片人,珍妮饰演艾尔斯的律师Susan Estrich,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发条橙》《罗马帝国艳情史》)饰演鲁伯特·默多克,布里盖特·伦迪·佩恩(《非典型少年》《缩小人生》)饰演Julia Clarke,丽芙·休森(《小镇滋味》《忽然七日》)饰演梅根·凯利的助手Lily,霍尔姆饰演主持人Martha MacCallum,是艾尔斯的捍卫者,加雷特饰演主持人Sean Hannity,一直将艾尔斯视为第二个父亲,称其为“美国最伟大爱国战士”之一。
艾尔斯掌管福克斯新闻外,也是是共和党的风云人物,曾帮助选举了理查德·尼克松、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三个美国总统,也帮助发展了Sean Hannity、梅根·凯利、格雷琴·卡尔森等著名主持人的职业生涯。
2016年,因被多名女性指控骚扰,艾尔斯被迫辞职,凯利和卡尔森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新闻台尝试向凯利试压,强迫她出面支持艾尔斯,被她拒绝。
2020年5月5日 看过
剧本蛮一般的,新闻报道化的镜头语言有趣,Margot Robbie的演技get,最后那段独白真的是灵魂叩问……女人要站出来太难了,女人要不站出来也太难了,一切压力都被留给了受害者,但是唯一能改变这一切的就是有更多的女性站出来
女性 女权 美国
卡罗尔 (2015) TMDB 豆瓣
Carol
8.2 (1285 个评分) 导演: 托德·海因斯 演员: 凯特·布兰切特 / 鲁妮·玛拉
其它标题: Carol / 因为爱你(台)
50年代的美国,年轻女子特芮丝(鲁妮·玛拉 饰)在纽约百货公司担任售货员,但心中向往的却是摄影师工作。某日,一位美丽优雅的金发贵妇卡罗尔(凯特·布兰切特 饰)来到百货公司购买圣诞节礼物,结果和特芮丝一见投缘。两人相识后特芮丝得知原来卡罗尔有一个女儿,而且正和丈夫哈吉(凯尔·钱德勒 饰)办理离婚手续。通过书信来往、约会相处以及公路旅行,特芮丝和卡罗尔发现彼此就是自己的真爱,然而在当时社会这是不被允许的。特芮丝的男友认为她只是一时迷惑,卡罗尔的丈夫则请私家侦探调查取证,希望在离婚诉讼中让她一无所有。考验两位女性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在社会压力下她们能否坚守内心、不计代价的把感情路走到底?
《卡罗尔》是美国著名独立导演托德·海恩斯的新作,入围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电影根据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1952年匿名发表的中篇女同小说《盐的代价》改编,由于题材敏感,最初出版社还拒绝发行。之所以叫“盐的代价”,因为在17世纪“盐”还有另一个意思表示女性的情欲。而在本书中它隐喻了女主们的处境:没有爱情就像没有盐的肉;那么为了这份爱,你愿意付出多少代价?
2020年7月10日 看过
这片看完实名厌男,Therese的前男友和Carol的前夫to-be简直都是什么鬼玩意啊气死我了……但是两个小姐姐在一起的时候太好看了呜呜好美
女性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