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豆瓣 Goodreads
7.7 (6 个评分)
作者:
葛剑雄
中华书局
2008
- 7
其它标题:
统一与分裂
作者不偱惯例,不以王朝起讫为统一的始终,不以定论成说为立论的依据,反观纷扰的昔日天下,立足真实的历史疆域,用凝练的笔触,厘清统一与分裂的长度,诠释统一与分裂的标准,穿透千年的时空隧道,追寻中国历史的分分合合。
鼎盛与革新 豆瓣
作者:
陈少峰
2009
- 1
《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对唐宋时代丰富多彩的中国思想文化和精神生活进行了精彩的描述,涉及思想、文学、艺术、宗教、教育等诸多方面。在引领读者浏览唐宋时代令人惊叹的精神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思考。对自魏晋以来日益繁荣的多民族交流、中外交流及其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给予特别关注。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文明史》的普及本,分别叙述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中时、明中叶至辛亥革命四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成就,共12分册。在原书综合性、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通俗性,以适应大众阅读的需要。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豆瓣
作者:
宋杰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
- 4
豆瓣热门战争图书TOP5!读懂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重磅经典!
著名历史军事地理学者宋杰详解中国历史政治格局、国家战略的里程碑巨作!
编辑推荐:
○历史军事地理学领域经典之作,《中国史研究动态》专文推荐,豆瓣热门战争图书TOP5!断版十余年,二手书炒至近千元。
○资料翔实,论证严密,汉中、寿春、襄阳等10余处影响历史进程的战略要地,20余幅手绘地图,50万字精辟阐释,继承并发展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理念,以动态的眼光、详尽的考证透视从先秦至宋元千余年间兵家必争之地的沿袭与演变。
○宏观与微观研究并重。纵横舆地间,解析军事地理中的帝国文明;洞悉成败事,演绎冷兵器时代的权力游戏。
○战荥阳,楚汉战争中的刘邦何以获得先手? 述地理枢纽如何决定战争走向;失汉中,姜维的战略失误终导致蜀汉灭亡? 论哪些地区方为兵家必争之地;守襄阳,南宋王朝的存亡竟系于一城一地? 揭山川形势如何影响天下兴替。
内容简介:
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势的影响。在大规模战争里,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它的得失对战局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在军事地理学中被称作“枢纽地区”。
本书上起三代,下迄南宋,对三代之甘、管,秦汉之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南宋末年的襄阳等枢纽地区进行了细致探讨,并由此出发,对战争的策略、部署、路线等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以历史地理学家之卓识洞见,论述历代将领之得失,探究战争胜负背后的成因。同时,书中还探索了枢纽地区的分布和变化问题,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时期兵家要地的转移情况,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媒体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枢纽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不少成果。而近年最突出的,就是宋杰先生集二十年之力所撰成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该书洋洋六十万言,除“导言”“附录”“后记”外,共分为十七章,不仅详细论述了从夏商到南宋末年的军事地理枢纽,而且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诚可谓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研究的一部精品之作。
——《中国史研究动态》
著名历史军事地理学者宋杰详解中国历史政治格局、国家战略的里程碑巨作!
编辑推荐:
○历史军事地理学领域经典之作,《中国史研究动态》专文推荐,豆瓣热门战争图书TOP5!断版十余年,二手书炒至近千元。
○资料翔实,论证严密,汉中、寿春、襄阳等10余处影响历史进程的战略要地,20余幅手绘地图,50万字精辟阐释,继承并发展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理念,以动态的眼光、详尽的考证透视从先秦至宋元千余年间兵家必争之地的沿袭与演变。
○宏观与微观研究并重。纵横舆地间,解析军事地理中的帝国文明;洞悉成败事,演绎冷兵器时代的权力游戏。
○战荥阳,楚汉战争中的刘邦何以获得先手? 述地理枢纽如何决定战争走向;失汉中,姜维的战略失误终导致蜀汉灭亡? 论哪些地区方为兵家必争之地;守襄阳,南宋王朝的存亡竟系于一城一地? 揭山川形势如何影响天下兴替。
内容简介:
战争,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进行的,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形势的影响。在大规模战争里,某个或某几个地区由于位置的重要,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热点,它的得失对战局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这种战略要地在军事地理学中被称作“枢纽地区”。
本书上起三代,下迄南宋,对三代之甘、管,秦汉之荥阳及敖仓,三国的合肥、濡须和汉中,北朝至唐中叶的河阳三城,南宋末年的襄阳等枢纽地区进行了细致探讨,并由此出发,对战争的策略、部署、路线等做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作者以历史地理学家之卓识洞见,论述历代将领之得失,探究战争胜负背后的成因。同时,书中还探索了枢纽地区的分布和变化问题,以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研讨各个时期兵家要地的转移情况,剖析其中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媒体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地理枢纽的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取得了不少成果。而近年最突出的,就是宋杰先生集二十年之力所撰成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该书洋洋六十万言,除“导言”“附录”“后记”外,共分为十七章,不仅详细论述了从夏商到南宋末年的军事地理枢纽,而且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诚可谓中国古代军事地理研究的一部精品之作。
——《中国史研究动态》
汉代农业 豆瓣
作者:
许倬云
译者:
程农
/
张鸣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
作者将中国历史所呈现的基本现象之——农业文明——作为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强调这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特定历史现象,汉代则是转变的关键时期。书中立足于政治经济学式的综合视角,力图找出促使中国在两汉时期转变为农业经济的一些关键因素,强点这种转变与汉帝国的政治逻辑有密切关系,也与人口等因素有复杂勾连。作者进而勾画了当时特定的农业经济模式:汉代农业经济,是以小农户的小规模农作和劳力投入密集的精耕细作为基调;这种个体农户的精耕细作农业又与市场经济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重商的农业经济模式;这种商业活动与一种层级的市场体系联在一起,将个体农民编织进了一个庞大的经济网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