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祖宗之法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邓小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9
“祖宗之法”在宋人看来,是治理国事的“法宝”,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该有的治事态度;既包括维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本书就是讨论“祖宗之法”与宋代基本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宋代的政治格局在与“祖宗之法”的互动中得以最终确立。通过这种讨论,不仅揭开了宋代政治史的奥秘,同时也抓住了宋代制度史的精髓,揭示了北宋专制官僚文化精神的特点。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豆瓣
La Vie quotidienne en Chine à la veille de I'invasion Mongole, 1250-1276
7.5 (29 个评分) 作者: [法] 谢和耐 译者: 刘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是法国著名汉学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谢和耐的名作。细致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的下层社会民众生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这个书名,虽只以寥寥几个单词,却已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从而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
2018年1月26日 已读
对于南宋临安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稍显粗陋之处在于史料单一,还有一些地方不知所云,比如讲李清照时不知为何突然扯出武则天。
宋史 日常生活史 海外中国研究
才女之累 豆瓣 Goodreads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9.3 (48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朗诺 译者: 夏丽丽 / 赵惠俊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 3
本书是一部关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研究专著。作者在古今浩繁的相关资料中爬梳抉择,经过严密的分析论证,认为后人对李清照一代才女形象的认知和看待她的立场经历了层累性的改变,几乎所有关于李清照的惯常言论都是经过精心阐释的产物,只有经过传统这一棱镜的折射后,李清照才为正统文化所接受。后人为了强化她的传统形象,在明代结集的李清照的作品中,甚至混杂了后起的拟伪之作。作者将数世纪以来外加于李清照的累赘层层剥离,以重构一个接近本来面貌的李清照的形象,揭橥数世纪以来颇富趣味的李清照接受史。
2018年6月13日 已读
作者的行文堪称一流,很少能看到有翻译的这么好的,两位译者居功至伟。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唯一一位不论如何都不能绕开的女性,能够开宗立派的女性,也就她一个人。本书对李的词作去伪存真进行了分辨,其实第二章对于其诗作的解读我觉得才是亮点。后半部分围绕改嫁以及后世的批评和平反,考据详实。我们今天主流叙事中,李清照和辛弃疾是南宋最顶级的两位词作家,也无不与五四以来女性主义的发展有关。不过,无论如何,在当时还是在后世,李清照本身就已经冠绝古今。
古典文学 宋史 李清照 海外中国研究
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 豆瓣
作者: 邓小南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3 - 4
2018年5月18日 已读
关于宋代官吏的选拔,考课之法与循资格并用。宋承袭五代代代相篡位,对大臣防范有加,官员任命考核升迁悉数归中央。其实在历朝历代如司马光之言循资格是不可避免的,我朝也不免如此。官制方面感觉是既要保持一个正常升迁的通道让官员保持信心,也不能因为固定的办法导致君主失去控制力。所以循资格只能循到一定级别,再往上就要靠天恩了。
制度史 宋代职官参考书目 宋史 邓小南
宋史十讲 豆瓣
作者: 邓广铭 中华书局 2008
《宋史十讲》为邓先生宋史论文的选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按专题课的形式编排。 作者不仅对宋代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如赵匡胤、太宗即位之谜、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岳飞、辛弃疾等进行了考查与评价,而且对北宋的开国和皇位继承、北宋的家法和政治改革运动、北宋的募兵制度与当时积贫积弱和农业生产的关系、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南宋初年对金斗争中的问题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作者不但从宏观上对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和文化政策的关系以及宋学予以论述,并对宋学和理学加以辨析,纠正了自己以前的提法,而且对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周敦颐的师承与传授以及朱熹和陈亮关于王霸义利的争论等具体问题详加阐释。另外,作者还对北宋中叶一群失意官僚的聚会餐以及王安石与蔡京的饮食进行描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状态,也是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
2018年12月25日 已读
赵匡胤和宋太宗皇位部分较好,王安石的部分跟那本小册子内容一致,宋朝的家法这一部分大概是邓小南写祖宗之法的缘起。
宋史 邓广铭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 豆瓣 谷歌图书
中国思想と宗教の奔流 宋朝
作者: [日] 小岛毅 译者: 游韻馨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7 - 11
★為何宋朝的茶席、飯局和新年,如此引人入勝?
思想保守、積貧積弱──這段被誤解的宋朝三百年,
打造超越歐洲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的豐沛底蘊;
重文輕武的另一面,是文創軟實力達到巔峰的平民盛世。
‧走向君主集權的政治改革,使得普天之下非君即民,消除了社會階級。
‧總被詬病「不重武功」的宋朝,其實採行的是「金錢外交」。
‧民生與文化互助發展的實例眾多,例如烹飪火候提升、發展出高溫燒製磁器。
宋朝不如三國時代多采多姿,也比不上大唐帝國的華麗炫爛,但豐富的詩詞書畫、重新定義儒教思想的朱子學說,以及在這股氣氛下養成的士人氣概,直到今日,都還深深影響著亞洲華人的思想。
◎和佛、道並稱三家的儒教,在宋朝持續翻新進化,最後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主張。
◎朱子學說將「士大夫」的存在必要性正當化,對於以科舉制度為軸心發展的宋代社會來說,負起了維持政治秩序穩定的效用。
◎在重重壓力之下建立並存續的宋朝,疆域面積遠不及前代的唐、更不如後繼的元,但其文化面的影響卻輻射至周邊國家、效應遠超過南北宋存在的11至13世紀。
◎在這種思想文化潮流下養成的庶民日常,體現在文學藝術,乃至飲食遊樂等方面,打造出相對於唐朝、明顯豐富多采的世俗文化。
資本主義、財產私人化、商業都市成型──
經過與周邊民族的碰撞後,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
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有別於主流的馬克思唯物史觀論點,透過以思想和文明為主軸的「唐宋變革論」,闡述宋代哲學、宗教對於思想變遷的影響,這個影響又如何形成了宋代的士大夫精神,科學的進展與革新又怎麼與思想變遷相輔相成、環環相扣,繼而打造這個時代成為中古跨入近世的關鍵因素。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的內容,在論及以政治事件為主的歷史事件時,往前將時序拉至安史之亂,讓讀者更能理解貫穿全書中心主軸的「唐宋變革」意義;接著從宗教、士大夫精神和科技發展等方面,一一論證朱子學說如何影響了整個三百年的宋代思想史發展;最後則以文化潮流和庶民生活兩個角度,更進一步以經濟、學術、藝術、社會等方面的歷史進程,深入發現多彩豐富的宋代文明。
权力关系 豆瓣 谷歌图书
Powerful Relations: Kinship, Status and the State in Sung China, 960-1279
作者: 柏文莉 译者: 刘云军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 - 6
本书以两宋宰相家族和浙江婺州地区本土精英家族为研究对象,以宋代家庭亲属关系、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三者交互联系为研究主题,通过大量史料展示出南北宋时期士大夫如何从唐朝以来的贵族精英转变为政治精英和地方精英,如何通过科举、婚姻、经济纽相互扶持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2019年6月15日 已读
开头的举例对比非常有意思,能从跨域150年的两个事件中抽出一个规律的变化。相比北宋,南宋宰相有一个地方精英化的趋势,以及注重学术的成功,淡化门第。相比宗族关系,姻亲关系是获得社会地位提升的更有效手段。作者最后在结语里讨论联姻这样的获得社会地位提升的方式是否一直延续到明清。不过只使用宰相群体存在很大的偏差,现在如果能够使用CBDB的样本去看更好。
宋史 柏文莉 社会史
北宋经抗年表 南宋制抗年表 豆瓣
作者: 吴廷燮 撰 译者: 张忱石 点校 中华书局 2004 - 2
《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为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系列丛书之一,内容共分五卷,详细全面。
权力关系 豆瓣
作者: [美]柏文莉 译者: 刘云军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3 - 4
本书以两宋宰相家族和浙江婺州地区本土精英家族为研究对象,以宋代家庭亲属关系、社会地位和政治势力三者交互联系为研究主题,通过大量史料展示出南北宋时期士大夫如何从唐朝以来的贵族精英转变为政治精英和地方精英,如何通过科举、婚姻、经济纽带相互扶持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