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豆瓣
La Vie quotidienne en Chine à la veille de I'invasion Mongole, 1250-1276
7.5 (29 个评分)
作者:
[法] 谢和耐
译者:
刘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是法国著名汉学大师,法兰西学院院士谢和耐的名作。细致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的下层社会民众生活。《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这个书名,虽只以寥寥几个单词,却已把直至两宋才臻于化境的中国日常生活艺术的舞台摆到了草原游牧民族不断进犯的黑暗布景之下,从而在读者心目中构成了一种巨大的悬念和反讽。
才女之累 豆瓣 Goodreads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9.3 (48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朗诺
译者:
夏丽丽
/
赵惠俊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7
- 3
本书是一部关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研究专著。作者在古今浩繁的相关资料中爬梳抉择,经过严密的分析论证,认为后人对李清照一代才女形象的认知和看待她的立场经历了层累性的改变,几乎所有关于李清照的惯常言论都是经过精心阐释的产物,只有经过传统这一棱镜的折射后,李清照才为正统文化所接受。后人为了强化她的传统形象,在明代结集的李清照的作品中,甚至混杂了后起的拟伪之作。作者将数世纪以来外加于李清照的累赘层层剥离,以重构一个接近本来面貌的李清照的形象,揭橥数世纪以来颇富趣味的李清照接受史。
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 豆瓣
作者:
邓小南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3
- 4
宋史十讲 豆瓣
作者:
邓广铭
中华书局
2008
《宋史十讲》为邓先生宋史论文的选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按专题课的形式编排。 作者不仅对宋代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如赵匡胤、太宗即位之谜、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岳飞、辛弃疾等进行了考查与评价,而且对北宋的开国和皇位继承、北宋的家法和政治改革运动、北宋的募兵制度与当时积贫积弱和农业生产的关系、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南宋初年对金斗争中的问题等作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作者不但从宏观上对宋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和文化政策的关系以及宋学予以论述,并对宋学和理学加以辨析,纠正了自己以前的提法,而且对王安石在北宋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周敦颐的师承与传授以及朱熹和陈亮关于王霸义利的争论等具体问题详加阐释。另外,作者还对北宋中叶一群失意官僚的聚会餐以及王安石与蔡京的饮食进行描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状态,也是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 豆瓣 谷歌图书
中国思想と宗教の奔流 宋朝
作者:
[日] 小岛毅
译者:
游韻馨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7
- 11
★為何宋朝的茶席、飯局和新年,如此引人入勝?
思想保守、積貧積弱──這段被誤解的宋朝三百年,
打造超越歐洲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的豐沛底蘊;
重文輕武的另一面,是文創軟實力達到巔峰的平民盛世。
‧走向君主集權的政治改革,使得普天之下非君即民,消除了社會階級。
‧總被詬病「不重武功」的宋朝,其實採行的是「金錢外交」。
‧民生與文化互助發展的實例眾多,例如烹飪火候提升、發展出高溫燒製磁器。
宋朝不如三國時代多采多姿,也比不上大唐帝國的華麗炫爛,但豐富的詩詞書畫、重新定義儒教思想的朱子學說,以及在這股氣氛下養成的士人氣概,直到今日,都還深深影響著亞洲華人的思想。
◎和佛、道並稱三家的儒教,在宋朝持續翻新進化,最後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主張。
◎朱子學說將「士大夫」的存在必要性正當化,對於以科舉制度為軸心發展的宋代社會來說,負起了維持政治秩序穩定的效用。
◎在重重壓力之下建立並存續的宋朝,疆域面積遠不及前代的唐、更不如後繼的元,但其文化面的影響卻輻射至周邊國家、效應遠超過南北宋存在的11至13世紀。
◎在這種思想文化潮流下養成的庶民日常,體現在文學藝術,乃至飲食遊樂等方面,打造出相對於唐朝、明顯豐富多采的世俗文化。
資本主義、財產私人化、商業都市成型──
經過與周邊民族的碰撞後,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
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有別於主流的馬克思唯物史觀論點,透過以思想和文明為主軸的「唐宋變革論」,闡述宋代哲學、宗教對於思想變遷的影響,這個影響又如何形成了宋代的士大夫精神,科學的進展與革新又怎麼與思想變遷相輔相成、環環相扣,繼而打造這個時代成為中古跨入近世的關鍵因素。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的內容,在論及以政治事件為主的歷史事件時,往前將時序拉至安史之亂,讓讀者更能理解貫穿全書中心主軸的「唐宋變革」意義;接著從宗教、士大夫精神和科技發展等方面,一一論證朱子學說如何影響了整個三百年的宋代思想史發展;最後則以文化潮流和庶民生活兩個角度,更進一步以經濟、學術、藝術、社會等方面的歷史進程,深入發現多彩豐富的宋代文明。
思想保守、積貧積弱──這段被誤解的宋朝三百年,
打造超越歐洲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的豐沛底蘊;
重文輕武的另一面,是文創軟實力達到巔峰的平民盛世。
‧走向君主集權的政治改革,使得普天之下非君即民,消除了社會階級。
‧總被詬病「不重武功」的宋朝,其實採行的是「金錢外交」。
‧民生與文化互助發展的實例眾多,例如烹飪火候提升、發展出高溫燒製磁器。
宋朝不如三國時代多采多姿,也比不上大唐帝國的華麗炫爛,但豐富的詩詞書畫、重新定義儒教思想的朱子學說,以及在這股氣氛下養成的士人氣概,直到今日,都還深深影響著亞洲華人的思想。
◎和佛、道並稱三家的儒教,在宋朝持續翻新進化,最後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主張。
◎朱子學說將「士大夫」的存在必要性正當化,對於以科舉制度為軸心發展的宋代社會來說,負起了維持政治秩序穩定的效用。
◎在重重壓力之下建立並存續的宋朝,疆域面積遠不及前代的唐、更不如後繼的元,但其文化面的影響卻輻射至周邊國家、效應遠超過南北宋存在的11至13世紀。
◎在這種思想文化潮流下養成的庶民日常,體現在文學藝術,乃至飲食遊樂等方面,打造出相對於唐朝、明顯豐富多采的世俗文化。
資本主義、財產私人化、商業都市成型──
經過與周邊民族的碰撞後,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
東京大學教授小島毅,有別於主流的馬克思唯物史觀論點,透過以思想和文明為主軸的「唐宋變革論」,闡述宋代哲學、宗教對於思想變遷的影響,這個影響又如何形成了宋代的士大夫精神,科學的進展與革新又怎麼與思想變遷相輔相成、環環相扣,繼而打造這個時代成為中古跨入近世的關鍵因素。
《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的內容,在論及以政治事件為主的歷史事件時,往前將時序拉至安史之亂,讓讀者更能理解貫穿全書中心主軸的「唐宋變革」意義;接著從宗教、士大夫精神和科技發展等方面,一一論證朱子學說如何影響了整個三百年的宋代思想史發展;最後則以文化潮流和庶民生活兩個角度,更進一步以經濟、學術、藝術、社會等方面的歷史進程,深入發現多彩豐富的宋代文明。
北宋经抗年表 南宋制抗年表 豆瓣
作者:
吴廷燮 撰
译者:
张忱石 点校
中华书局
2004
- 2
《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为二十四史研究资料丛刊系列丛书之一,内容共分五卷,详细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