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V字仇杀队 (2005) IMDb 豆瓣 TMDB Eggplant.place Min reol
V for Vendetta
8.8 (1891 个评分) 导演: James McTeigue 演员: Natalie Portman / Hugo Weaving
其它标题: V for Vendetta / V煞(港)
未来的英国社会处于极权统治的高压下,不能容许同性恋者、异教徒等社会角色的存在,人民在黑暗政权下苟延残喘。 这晚,年轻女子艾薇身陷险境,幸得V相助。V是一个永远带着面具的神秘男子,拥有高智商和超凡战斗力。他摧毁了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点燃了反政府的熊熊烈火。 艾薇在和V深入接触后,不仅得知了V的神秘使命,还渐渐发现了自己的身世,这也注定了自己和V会是同一条阵线的人。
千言万语 (1999) IMDb 豆瓣 TMDB
千言萬語
8.4 (99 个评分) 导演: Ann Hui 演员: Kang-sheng Lee / Anthony Chau-Sang Wong
其它标题: 千言萬語 / Ordinary Heroes
一个茫然的年轻女子,在失常的在街上游荡,没有记忆,已摆脱掉不堪回首的过去。她是苏凤娣(李丽珍饰)从小在船屋长大,一场在避风港发生的大火,夺走了她的家庭,痛心的她而后在友人的支持下,投入了为艇户等弱势族群争取权利的社会运动生涯。过去她的身边有三个男人,一个是她年少时因偷窃而相识的同龄好友李绍东,一个是引领她进入社会运动领域的大学生邱明宽,而另一个则是绍东的精神导师,意大利籍神父甘仔。绍东对她一网情深,却只能看着她为充满理想与使命感的明宽而疑狂。绍东只好寄情于他所钟爱的音乐,排解烦闷。不顾同志们的反对而决意竞选公职的邱明宽顺利的当选了区议员,并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但仍与苏纠缠不清。苏不幸怀了邱的孩子,于是让绍东带着她到深圳堕胎,内心百感事交集而迷惘不已的绍东,将自己放逐在大陆,而苏与邱终于分手了。就在89年6月4日,天安门广场消息爆发之时,他们三人的命运又再度交会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 (2012) 豆瓣
演员: 赫鲁晓夫 /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讲述:2011年是苏共垮台、苏联解体20周年。20年前,苏联、东欧相继发生了一系列政治突变:国家分裂、政权更迭、共产党下台、道路改弦易辙、制度更换颜色,世界政治格局由此改变。在苏联亡党亡国20周年的前夕,我们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倾听并纪录了20年前那场剧变的亲历者、当事人和普通民众对那场剧变及其后果的诉说。向我们诉说的既有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副总统、国防部长、中央书记处书记、意识形态部部长等苏共和苏联的重要领导人,又有俄联邦政府的前总理、部长及杜马成员等当年的所谓民主派人士;既有俄罗斯科学院众多的院士,政治、经济、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又有参加二战的老战士、市民、退休老人等基层民众。他们以各19的经历,讲述了20年前那场“世纪大悲剧”的前因后果、台前和幕后,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执政6年多的所作所为,剖析了拥有90多年历史的苏共为什么会垮台,苏联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为什么会迅速崩溃走向灭亡……
2017年10月14日 看过
把历史事件归因于个人,这不是犯了不尊重唯物史观的错吗?马克思主义怎么学的?
历史 政治 纪录片 苏联
不朽的时光 (2016) 豆瓣
5.7 (15 个评分) 导演: 闫然 演员: 王紫逸 / 爱新觉罗·启星
其它标题: When We Were Young
1982年秋,云贵高原上的小城,六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他们是一起穿越文革风雨,并肩长大的亲密挚友,但就在这个秋天,命运的河流,却再次狠狠地转了一个弯,惊慌失措的孩子们,能闯过人生的激流险滩吗?
2017年11月6日 看过
故事可以,演员演的有些刻意……
政治 文革
血观音 (2017) 豆瓣 TMDB
血觀音
8.0 (1131 个评分) 导演: 杨雅喆 演员: 惠英红 / 吴可熙
其它标题: 血觀音 / 修罗花
《血观音》描述在女人组成的棠府里,住着3位不同世代但一样懂人心的女性,由棠夫人(惠英红饰)主持大局,穿梭权贵间,靠着高超手腕与柔软身段,在复杂的政商关系中生存取利;个性如刺猬般的大女儿棠宁(吴可熙饰)为求母亲肯定,勉力配合;乖巧的小女儿棠真(文淇饰)多半静静观察,唯母命是从。直到某天,棠家亲密友人惨遭灭门事件爆发,三人各自被牵扯其中,一向以大局为重的棠夫人,为了守护一切,费尽心机,却让三人走向不同的命运。
蜘蛛女之吻 (1985) 豆瓣 TMDB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7.9 (79 个评分) 导演: 海科特·巴班克 演员: 威廉·赫特 / 劳尔·胡里亚
其它标题: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 거미 여인의 키스
拉丁美洲某国的监狱里,同性恋猥亵犯莫利纳(William Hurt 饰)与革命组织领导人瓦伦丁(Raul Julia 饰)共处一室,闲暇时莫利纳讲述一部电影的剧情聊以解闷,这部老电影中包含的纳粹观点让瓦伦丁明显不适,但随着两人的相处,瓦伦丁渐渐理解了莫利纳的立场。由于瓦伦丁身份特殊,狱方暂停对他的拷打,改为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套取情报,而莫利纳也是他们计划中的一环,这段时间里,莫利纳同狱方周旋获得些许好处,并最终让自己离开了监狱,被释放前莫利纳借蜘蛛女的故事表白了心迹,同时也将自己推入危险的边缘……
本片获1985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1986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奖等多项专业褒奖。根据曼努·艾尔普伊格的同名小说改编。
2018年5月21日 看过
爱你就是成为你。瓦伦汀沦陷的节点在于拉稀被莫利纳帮忙换裤子,这一点是通过同性恋的母性光辉与直男获得了彼此和解;而正是直男的脆弱也使莫利纳彻底沦陷入爱情。这一点上,与程蝶衣吸鸦片无法自拔时与菊仙的和解,易先生因为杀人内心恐惧而对王佳芝表现出来的脆弱致使王佳芝的沦陷是一样的。
同性 小说改编 巴西 拉美 政治
芙蓉镇 (1987) 豆瓣 TMDB
芙蓉镇
9.2 (501 个评分) 导演: 谢晋 演员: 刘晓庆 / 姜文
其它标题: Hibiscus Town
本片分上下两集,讲述了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芙蓉镇上,人称“芙蓉姐”的漂亮女人胡玉音(刘晓庆)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
1963年,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胡玉音与丈夫桂桂(刘利年)经营的米豆腐摊子前渐渐成为早市上最热闹的一道风景,加上夫妻俩省吃俭用,手中积攒了一 笔数目可观的财富。镇党支书也是胡玉音干哥的黎满庚(张光北)、粮站主任谷燕山(郑在石)及乡邻们都为他们高兴。当他们盖好新房准备日子更上一层楼时,迎上“四清运动”,一直嫉妒胡玉音的原国营饮食店经理、今县商业局科长李国香(徐松子)与二流子王秋赦(祝士彬)联手,趁机将她定性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中的“富农婆”,将之派去与原县文化馆馆长、今被人称作“秦癫子”的“右派”秦书田(姜文)一起清扫大街,桂桂身亡。运动中黎满庚昧着良心将胡玉音背叛,谷燕山则一直以老革命军人的标准诚实做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世道的荒谬从不停调换角色的李国香与王秋赦两人身上便可窥见。一起扫街时,胡玉音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罪于秦书田,后者曾在她与桂桂成亲之时唱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歌、在她新房子建成之时写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联。对于胡玉音的怨恨,秦书田并不多做辩解,相反时常暗中将她帮助。慢慢地,两人生出感情,计划着成为一家人好好生活,但前路充满血风腥雨。而在他们最艰难时,谷燕山从没忘伸手一帮。
正直的候选人 (2020) 豆瓣
정직한 후보
6.4 (54 个评分) 导演: 张幼珍 演员: 罗美兰 / 金武烈
其它标题: 정직한 후보 / 诚实选举妈(港)
电影《正直的候选人》是一部讲述最容易说谎的3选国会议员"朱尚淑"(罗美兰饰)在选举前夕的某一天早晨突然无法说谎,而引发的左冲右突的喜剧。
2019年凭借《我身体里的那个家伙》和《女警》的票房成为"喜剧不败演员"的罗美兰,通过《正直的候选人》变身在某一天突然成为了世界上最正直的政治家"朱相淑"回归。 预计演员罗美兰将以特有的喜剧演技再次给观众带来真实的欢笑。
后帖木儿时代 豆瓣
After Tamerlane:The Rise and Fall of Global Empire
作者: 【英】约翰·达尔文 译者: 陆伟芳. / 高英芳 大象出版社 2011 - 1
《后帖木儿时代:全球帝国的兴与衰(1400-2000)》的核心是各种关系的戏剧性的转移和不可预知的变化的故事,这些关系存在于西方、各国政府与伊斯兰世界的帝国和东亚伟大的文明社会之间。它建构了历史的观点,在其中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亚洲的伟大复兴,还能看到我们现代“全球化”世界的重要特征。如果我们在乎我们的未来,我们也要在意我们欧亚的过去。
帖木儿是最后一位“世界征服者”:他的军队沿途抢劫和杀戮,从地中海沿岸一直到中国边境。来自西伯利亚大草原的游牧部落的骑兵在数个世纪中,一直令欧洲和亚洲感到恐惧。但是随着帖木儿于1405年去世,一个历史时代也终结了。未来属于巨大的王朝帝国——中国人的、莫卧儿人的、伊朗人的和奥斯曼人的——在那里集中了欧亚的大部分文化和财富,对于来自欧亚“远西”的海洋航行者来说,刚刚开始穿越黑暗之海的冒险。
约翰·达尔文在他的鸿篇巨著《后帖木儿时代》中,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查看我们全球的过去。我们对全球历史的观念依然被源自西方的观点支配:正是欧洲的扩张占据了中心舞台。但对于这本书的600年跨度的大部分时间来说,亚洲的巨大帝国更堪与来自欧洲的入侵者相比。在欧亚进行的剧烈变革改变了这种力量的平衡,尽管不是如此彻底。中国,排除各种困难,一直生存到今天。英帝国来了又走了。纳粹帝国几乎立刻就垮台了。帝国的兴起、衰落和持续——及它们后面的因素——一直是世界历史中最迷人的难题。
《后帖木儿时代》涉及欧洲和亚洲历史上最著名和最令人兴奋的事件——也使它们再次鲜活和令人吃惊。
彭德怀自述 豆瓣
作者: 彭德怀 人民出版社 1981
彭德怀同志是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是国内和国际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他英勇奋斗,南征北战,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新中国的创立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一九五九年,在党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同志蒙冤受屈,被加上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反社会主义等罪名。为了澄清这些问题,彭德怀同志在一九六二年六月十六日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一封长信(即“八万言书”)中,对自己的历史作了扼要的回顾,对强加给他的罪名进行了申诉。十年动乱期间,彭德怀同志遭到残酷迫害,丧失人身自由,被长期“专案审查”,直至含冤逝世。为了回答专案组对他提出的许多荒诞无稽的质问,彭德怀同志在他写的几份简历材料中,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剖析;同时,对种种污蔑之词,作了义正辞严的驳斥,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强信念。这些材料,为我们留下了关于他光辉一生的生动记录,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关于中国革命的珍贵史料。
上述这些材料,内容多所重复,对某些问题的记录详略不一。其中,以一九七〇年所写的一份自传式材料较为系统详细。为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我们将上述材料合并整理为这一本《彭德怀自述》。由于上述材料是彭德怀同志根据专案组提出的提纲或问题所写,《自述》中对前期历史的叙述较后期为详,谈到的战友情况也是前期较后期为多。
在整理时,我们以一九七〇年的自传式材料为基础,以其他几份材料做补充,相互参照,统一划分了章节;对文字衔接和标点做了一些技术性的整理;对部分内容做了删节。此外,均保持原貌。
由于《自述》中大部分章节是彭德怀同志在被“审查”期间写的,手头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料,有的叙述与史实有出入,已加脚注说明,个别事件情节,有待进一步确究。有的历史事件的日期,有关人名、地名、数字、部队番号等,在记忆上难免有差误。特别是对早期历史的叙述,在日期上新旧历容易混淆。对这类问题,在整理时作了必要的校正。
《彭德怀自述》在整理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彭德怀同志生前战友的热情帮助,许多同志提供了宝贵的订正意见和补充材料。有关订正意见,我们已吸收到书中的注文里;属于补充材料的,将供编写彭德怀同志的年谱和传记参考。请有关同志,继续提供资料,帮助我们对《自述》作进一步的校注。
《彭德怀自述》编辑组
一九八一年三月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8.5 (68 个评分) 作者: [美] 孔飞力 译者: 陈兼 / 陈之宏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 - 10
孔飞力以政治参与、政治竞争、政治控制为主轴,将中国现代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根本性议程”归结为三组相互关联的问题或矛盾:政治参与的扩展与国家权力加强之间的矛盾(本书第一章);政治竞争的展开与公共利益的维护之间的矛盾(第二章);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同地方社会财政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三章)。这三组问题并非始于清代,而是历朝历代都要面对的,但却跨越了朝代鼎革一直存在到帝制晚期,并在帝制崩溃后继续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国家构建时的基本问题。
孔飞力认为,当政治环境的变化对社会形成重大威胁时,人们便会围绕着种种“根本性议程”开始形成共识。在中国帝制晚期,深植于历史文化之中的种种知识资源,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经过哪些人的努力,导致了向着现代性、具有中国特质的“现代国家”渐次发生转变?孔飞力通过论述魏源、冯桂芬、梁启超、章太炎等人的思想,结合晚清以来相关的历史叙事,较为宏观地回应了这一问题。
孔飞力对这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非常自负。相对于孔的另外三部专著和其他专题论文,这本书确实很不寻常,此书的初稿是讲座稿,孔飞力别的论著均为实证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试图对一些较为宏观的问题作出正面回答,而不再隐藏在具体问题的研究背后。总的来说,孔飞力治学的宗旨,他所思考的核心问题,在此书中有最为直接的展现。
书中各章是以作者在法兰西学院所作的系列讲座(1994年)为基础改写而成,1999年先以法文出版,英文版于2002年推出,此次中文版首次问世。
2017年1月21日 已读
三篇论文分别谈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参与、政治竞争和政治控制的启蒙观点。不算完整的历史演进的分析,所以我觉得书名其实叫《中国现代国家思想的内部起源》可能更好。其实这三点问题在今日中国也未找到合理的方向,20世纪的纷乱暂停了一切政治建设,当中国逐步回归成一个国家的正常状态时,这三个问题就又出现了,尤其前两个才是焦点。技术的进步教育的普及使越来越多人成为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有思考能力的人,但是政治参与程度与晚清毫无二致。政治竞争方面亦然。其实不论什么体制,这三个方面都是根本性的议程,政治控制(收税的能力)自然是最重要的,但缺少了政治参与和竞争,任何体制最后都会僵化,然后再重演一次历史周期律。
中国近代史 历史 孔飞力 政治 政治学
Identity and Violence 豆瓣
作者: Amartya Sen W. W. Norton 2006 - 3
Smashing such stereotypes as "the monolithic Middle East" or "the Western Mind," Amartya Sen examines the much-misunderstood concept of identity.
The world may be more riven by murderous violence than ever before; yet Amartya Sen, the galvanizing Nobel Laureate, proposes in this sweeping philosophical work that the brutalities are driven as much by confusion as by inescapable hatred. Conflict and violence are sustained by the illusion of a unique identity, overlooking the need for reason and choice in deciding on bonds of class, gender, profession, scientific interests, moral beliefs, and even our shared identity as human beings. Challenging the reductionist view that people of the world can be partitioned into little boxes in terms of civilizational categories, Sen draws on history, economics, science, literature, and his own memories of difficult as well as easy times on three continents to present an inspiring vision of a world that can be made to move toward peace as firmly as it has spiraled in recent years toward violence and war.
About the series: Issues of Our Time: "Aware of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attention of readers, W. W. Norton & Company and I have created the "Issues of Our Time" as a lucid series of highly readable books through which some of today's most thoughtful intellectuals seek to challenge the general reader to reexamine received truths and grapple with powerful trends that are shaping the world in which we live. The series launches with Anthony Appiah, Alan Dershowitz, and Nobel Laureate Amartya Sen as the first of an illustrious group who will tackle some of the most plangent and central issues defining our society today through books that deal with such issues as sexual and racial identities, the economics of the developing world, and the concept of citizenship in a truly globalized twenty-first-century world culture. Above all else, these books are designed to be read and enjoyed."—Henry Louis Gates Jr., W. E. B. DuBois Professor of the Humanities, Harvard University
2018年11月15日 已读
虽然从学理上可以更好的去理解violence的根源,但不得不说的是,我们仍对于identity无能为力。单向的政治正确在后来的实践中已经证明完全破产了。
economics 心理学 政治 社会学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豆瓣 Goodreads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7.6 (21 个评分) 作者: 金以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7
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统治了22年。它同此前控制中央政权17年的北洋政府有着本质的不同,特别是在组织形态方面,国民党始终强调的是“以党治国”。但党的成员又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从1928年底东北易帜起,国民党宣称实现全国统一。其实,谁都知道这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在它内部始终 是派系林立,纷争不断,并多次发展到大规模的分裂和武装冲突,成为民国政治史中异常惹人注目的突出现象。
·
对这种现象,以往学界通常把它归结为“新军阀混战”。这样说并没有错,因为当时中国政治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战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蒋介石长期以来始终视军队如生命,离开对军事的控制,便没有他22年的统治可言。但仅仅如此理解,会导致研究者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各派军事势力的角斗上,而忽视它背后更深层次的矛盾――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
本研究重点放在国民党高层面的派系斗争上。这是民国史研究中应该厘清的一个重要问题。
·
·
·
派系政治可谓与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共始终,是国民党大陆治政时期的顽症。蒋介石依靠对派系的掌控与运用而登台,并因此而成为国民党内说一不二的威权领袖,然亦因其对派系纷争的失控,而致国民党内矛盾激化,终至倾覆。可谓成亦派系,败亦派系。金以林的力作《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为读者细致勾勒出国民党派系政治的由来、演变及相关人物的活动与作用,史料丰富,叙事翔实,论证有据,颇见功力,诚为研究者与读者不可不读之佳作。 ——【汪朝光】
·
·
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20余年,最后所以会败给共产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内部始终派系林立,稍有风吹草动,难免会四分五裂,土崩瓦解。这种状况的形成,原因多多,但蒋介石特有的统治手法毫无疑问是造成这一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这本书很好地勾勒出了蒋在南京政府建政之初的几年里,用派系政治的手法对付派系政治的种种做法的情况。通过此书,读者当不难了解蒋的领袖地位是如何确立起来,又是建立在何种基础之上的。 ——【杨奎松】
·
·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内部很快陷入激烈的派系斗争中。派系斗争几乎成了国民党最鲜明的政治文化标签。与阶级斗争相比,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有何异样的生态?不同的斗争如何导致不同的历史结局与走向?本书是国内第一部深入描述国民党派系斗争的专著,值得一读。 ——【王奇生】
2019年2月24日 已读
相比胡汉民,汪精卫还是政治手腕更高。
国民党 政治
民族与民族主义 豆瓣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7.8 (8 个评分) 作者: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Eric J.Hobsbawm) 译者: 李金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4
本书论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在欧洲近两百年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之演变。作者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而是着重于它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欧洲近现代史是因民族主义兴起而重新拼制版图的历史,各种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意识也影响到周边地区与殖民地,因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旋律。本书对了解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演变状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民族新义:从革命到自由主义
第二章 民众观点:民族主义原型
第三章 政府观点
第四章 民族主义转型:1870-1918
第五章 民族主义最高峰:1918-1950
第六章 20世纪晚期的民族主义
英汉译名表
2021年8月10日 已读
1、强调了民族发明。比如官方语言就是挑选一种地方语言,然后把其他方言降格成为方言。2、强调语言在民族构建中的主体作用。3、民族与阶级问题有时是对立的,有时却是合二为一的。4、作者身处美好时代,认为民族主义会消亡,展望未来果然会被打脸。
政治 民族主义 霍布斯鲍姆